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西省晋中市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 资源ID:14639995       资源大小:259.5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西省晋中市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1、山西省晋中市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山西省晋中市2019届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1.化学知识涉及到生产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有一定的疗效B.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的柳絮的主要成分与“丝绸之路”中丝绸的主要成分相同C. 手机壳上贴的碳纤维膜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家庭用“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可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答案】B【解析】【分析】A、一直使用“矾碱盐法”炸制油条,其中“矾”便是指明矾(KAl(SO4)21

    2、2H2O)作为膨松剂“碱”是指食用碱,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B、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丝绸之路中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盐酸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详解】A、碳酸钠、碳酸氢钠以及明矾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水解后生成的氢氧化铝均能胃酸反应,故A正确;B、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丝绸之路中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错误;C、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D、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盐酸有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故D正确;故选B。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 LBaCl2溶液与0.1 mol/LBa(OH)2溶液中的Ba2+数目一定相等B. 标准状况下,11.2LC4H8中一定含有0.5NA个碳碳双键C. 常温常压下,12.0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0.2NAD. 3.011023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8.5NA【答案】D【解析】【分析】A、缺少溶液的体积;B、C4H8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C、常温常压下,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D、每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62+5=17个。【详解】A、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粒子数,故A错误;B、C4H8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故B错误

    4、;C、常温常压下,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12.0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0.1Na,故C错误;D、每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62+5=17个,3.011023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8.5NA,故D正确。故选D。3.苯乙烯()是合成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下列关于苯乙烯说法正确的是A. 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可以得到B. 苯乙烯不可能存在只含碳碳单键的同分异构体C. 苯和苯乙烯均可用于萃取水中的碘D. 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答案】A【解析】【分析】A、苯乙烯中苯环上的不饱和键和侧链上不饱和键活性不同;B、苯乙烯和立方烷分子式均为C8H8;C、碘能与苯乙烯

    5、发生加成反应;D、根据乙烯和苯分子都是平面结构进行分析;【详解】A、苯乙烯中的苯环和侧链上不饱和键的活性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可以得到,故A正确;B、立方烷分子式与苯乙烯相同,为C8H8,其分子内只有碳碳单键,故苯乙烯存在只含碳碳单键的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碘水能与苯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苯乙烯不能用作萃取碳的萃取剂,故C错误;D、苯和乙烯的分子结构都是平面结构,苯乙烯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后的产物,故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故D错误;故选A。4.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剧烈反应,能够引起燃烧。某化学科研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Li

    6、H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仪器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连接顺序为:e接d,c接f,g接a,b(和g调换也可以)B. 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C. 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D.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可以用无水CaCl2代替【答案】C【解析】【分析】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LiH,制备LiH固体需要制备氢气,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C装置制备氢气,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D中加热和锂反应生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和生成的氢化锂

    7、发生反应。【详解】A、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LiH,制备LiH固体需要制备氢气,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C装置制备氢气,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D中加热和锂反应生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和生成的氢化锂发生反应,装置连接顺序为:e接a,b接f,g接d,故A错误;B、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石蜡中,故B错误;C、在加热D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锂燃烧,也防止氢气与氧气发生爆炸反应,故C正确;D、用装置A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

    8、氯化氢和水蒸气,干燥管中的碱石灰不可以用无水CaCl2代替,CaCl2无法除去HCl,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制备方案,理解原理是解题关键,涉及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气体收集、除杂等,难点A,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用装置。5.双极膜电渗析一步法盐制酸碱的技术进入到了工业化阶段,某科研小组研究采用BMED膜堆(如图所示),模拟以精制浓海水为原料直接制备酸和碱。BMED膜堆包括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A、D)已知: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双极膜内中间界面层发生水的解离,生成H+和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极b连接电源的负极 B. 口排出的是淡水C. 电解质溶液采用

    9、Na2SO4溶液可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 D. C为阴离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分析】A、电极b是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B、钠离子移向室,氯离子移向I室;C、加入Na2SO4,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氯离子移向I室,氢离子通过A移向I室,在I室得到HCl,避免产生氯气;D、钠离子移向室,C为阳离子交换膜。【详解】A、电极b是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B、钠离子移向室,氯离子移向I室,口排出的是淡水,故B正确;C、加入Na2SO4,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氯离子移向I室,氢离子通过A移向I室,在I室得到HCl,可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故C正确;D、钠离子移向室,C为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故

    10、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原理,明确图片内涵是解本题关键,阴阳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导致排出的水为淡水,从而实现海水淡化。6.W、X、Y、Z、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W的阴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X与Y相邻,Y、Z不在同一周期,NY2是医学上常用的水消毒剂、漂白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比Y与W的强B. Z与N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C. 原子半径大小为:ZNYXWD. N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出X形成的单质【答案】D【解析】【分析】NY2是医学上常用的水消毒剂、漂白剂,N为氯元素,Y为氧元素,X与Y相邻,X为氮

    11、,W、X、Y、Z、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阴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W是氢元素,W、X、Y、Z、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Y、Z不在同一周期,Z为金属,可能为钠、镁、铝。【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X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NH3的热稳定性比Y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H2O弱,故A错误;B、若Z为钠与Cl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C、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大小为:ZNXYW,故C错误;D、N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出X形成的单质,3Cl28NH3=6NH4ClN2,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

    12、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原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律等知识,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7.25时,Ka(CH3COOH)=1.7105。该温度下,用0.1mol/L的醋酸溶液滴定10.00mL 0.1mol/L的MOH溶液,滴定过程中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V)与溶液中lgc(H+)/c(OH)的关系如图所示(V=0时,lgc(H+)c(O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OH是一元强碱B. a 点:V(CH3COOH)=10.00mLC. b R:c(M+)(CH3COOH)C(H+)c(OH)D. 25时,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约为5.910

    13、10【答案】B【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未加醋酸时,lgc(H)/c(OH)=-12,可知c(MOH)=0.1molL1,溶液中c(OH)=0.1molL1;B、a点lgc(H)/c(OH)=0,溶液为中性;C、b点溶液中含等量的CH3COOH、CH3COOM,由lgc(H)/c(OH)0可知溶液显酸性;D、结合Kh=Kw/Ka计算。【详解】A、由图可知,开始时lgc(H)/c(OH)=-12,且c(MOH)=0.1molL1,溶液中c(OH)=0.1molL1,则MOH为强碱,故A正确;B、a 点对应的lgc(H)/c(OH)=0,即c(H)=c(OH),溶液呈中性,由于醋酸是弱酸,当与

    14、一元强碱等体积等浓度反应时溶液呈弱碱性,所以当溶液呈中性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10.00 mL,故B错误;C、b点的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CH3COOH和醋酸盐CH3COOM,由于醋酸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溶液中c(H)c(M),正确的关系为c(CH3COO)c(M)(CH3COOH)c(H)c(OH),故C正确;D、25时,Ka(CH3COOH)=1.710-5,Kw=1.010-14,所以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10-14/1.710-5=(10/17)10-9=5.91010,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及定性判断,把握溶液酸碱性、混合后溶质、水解常数

    15、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注意对数与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理解应用。8.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有与预期不符的现象出现。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就出现了与预设不太一致的现象。实验I:将Fe3+转化为Fe2+(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该小组同学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现象结论步骤1:取4mL_mol/ 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 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 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步骤2:取4mL0.2mol/ 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

    16、.1mol/ L KSCN溶液_查阅资料: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2Cu2+4I=2CuI+I2(SCN)2的化学性质与I2相似则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将Fe2+转化为Fe3+实验方案现象向3mL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lmL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Fe(NO)2+与HNO3不反应(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I:Fe2+与HNO3反应; 反应:Fe2+与NO反应依

    17、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_(填“快”或“慢”)。乙认为反应I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他利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现了Fe2+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实验发现:U形管右侧有气泡,U形管左侧的现象为_、B溶液是_溶液(填化学式)。【答案】 (1). 2Fe3+Cu2Fe2+Cu2+ (2). 0.1 (3). 无明显现象 (4). 2Cu2+4SCN=2CuSCN+(SCN)2 (5).

    18、 3Fe2+4H+NO33Fe3+NO+2H2O (6). 慢 (7). 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8). 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9).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10). HNO3【解析】【分析】(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2)图1中得到溶液中Fe2为0.2molL1,Cu2为0.1molL1,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

    19、溶液进行对照实验;由题目信息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2Cu2+4I=2CuI+I2,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4)依据实验现象,先看到溶液变为棕色,甲认为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慢;反应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发生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5)利用原电池原理,使NO与Fe

    20、2在不同的电极区域生成。【详解】(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图1中得到溶液中Fe2为0.2molL1,Cu2为0.1molL1,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故实验方案为:步骤1:取4mL 0.1molL1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 KSCN溶液;步骤2:取4mL 0.2molL1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1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由题目信息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2Cu2+4I=2Cu

    21、I+I2,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3Fe2+4H+NO33Fe3+NO+2H2O;(4)依据实验现象,先看到溶液变为棕色,甲认为反应I的速率比反应慢;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2,否则没有Fe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少量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

    22、度降低,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5)利用原电池原理,使NO与Fe2在不同的电极区域生成,U形管右侧有气泡,U形管左侧的现象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溶液是稀硝酸溶液,化学式为HNO3。【点睛】本题考查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等,注意利用对照法分析解答,较好的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获取与迁移运用能力。9.(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4NH3(g)+3O2(g)=2N2(g)+6H2O(g) H查阅资料可得有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NNHONHO=OE/ (kJmol1)94646

    23、3391496由此计算上述反应的反应热H=_kJmol1。(2)已知:N2(g)+O2(g)=2NO(g) K1N2(g)+3H2(g)=2NH3(g) K22H2(g)+O2(g)=2H2O(g) K3注:K1、K2、K3分别为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回答下列问题:氨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水)的平衡常数K为_(用K1、K2、K3表示)。一定条件下,将4molNH3和5.2molO2混合于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经过10s后达到平衡,测得NO的浓度为0.4mol/L则0到10s内,用NH3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O2的转化率为_(用百分数表示,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该反

    24、应的平衡常数为_(列出计算式即可)。若上述反应第一次达到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在25s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1530s这个阶段体系中NH3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_(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恒温恒容,再充入4molNH3和5.2molO2,再次达到平衡时,NH3的转化率增大B.恒温恒容,当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C.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D.当2v正(NO)=3v逆(H2O)时,反应达到了平衡(4)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SO2,可生成(NH4)2SO3,请判断常温下(NH4)2S

    25、O3溶液的酸碱性并通过计算说明判断依据:_。(已知: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3108)【答案】 (1). -1268 (2). K=k12k33/k22 (3). 0.04molL-1s-1 (4). 38.5% (5). (6). (7). C (8). 碱性,NH4+的水解常数为:Kh(NH4+)=Kw/Kb= 1.010-14/1.810-5 ,SO32-的水解常数为:Kh(SO32-)=Kw/Ka2= 1.010-14/6.310-8 ,NH4+的水解程度小于SO32-的水解程度,(NH4)2SO3显碱性【解析】【分析】(1)反应

    26、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已知:a、N2(g)+O2(g)=2NO(g) K1b、N2(g)+3H2(g)=2NH3(g) K2c、2H2(g)+O2(g)=2H2O(g) K3上述2a+3b-2c得氨催化氧化反应;根据反应速率v=c/t计算、根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算出平衡时氨的浓度。(3)A.恒温恒容,再充入4molNH3和5.2molO2,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NH3的转化率减小;B.恒温恒容,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当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

    27、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D.当3v正(NO)=2v逆(H2O)时,反应达到了平衡.(4)根据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来判断。【详解】(1)4NH3(g)+3O2(g)=2N2(g)+6H2O(g),反应的H=产物的生成热之和-反应物的生成热之和=(2946+12463-12391-3496)KJmol1=-1268KJmol1;(2)已知:a、N2(g)+O2(g)=2NO(g) K1b、N2(g)+3H2(g)=2NH3(g) K2c、2H2(g)+O2(g)=2H2O(g) K3上述2a+3b-2c得氨催化氧化反应,平衡常数K为K=k12k33/k22 ;

    28、4NH3(g)+5O2(g)4NO(g)+6H2O(g)起始量 4mol 5.2mol 0 0变化量 1.6mol 2.0mol 1.6mol 2.4mol 平衡量 2.4mol 3.2mol 1.6mol 2.4mol c平/molL-1 0.6 0.8 0.4 0.6NH3的速率为1.6mol /(4L10s)=0.04molL-1s-1;O2的转化率为2.0mol/5.2mol 100%=38.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 4NH3(g)+5O2(g)4NO(g)+6H2O(g)c平/molL-1 0.5 0.65 0 0c平/molL-1 4x 5x 4x 6x c平/molL-1

    29、 0.5-4x 0.65-5x 4x 6x用在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列方程求解,高次方程,中学不作要求,故作平衡图象时,氨的浓度在00.3molL-1 即可,。(3)A.恒温恒容,再充入4molNH3和5.2molO2,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NH3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恒温恒容,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当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故C正确;D.当3v正(NO)=2v逆(H2O)时,反应达到了平衡,故D错误。故选C。(4)常温下(NH4)2SO3溶液碱性。NH4+的水解常数为Kh(NH4+)=Kw/Kb = 1.010-14/1.810-5 ,SO32-的水解常数为Kh(SO32-)=Kw/Ka2= 1.010-14/6.310-8 。NH4+的水解程度小于SO32-的水解程度,(NH4


    注意事项

    本文(山西省晋中市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