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

    • 资源ID:14632579       资源大小:51.7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

    1、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西师大版第一单元:奇特的声乐一、教学思路(一)设计思路从标题“奇特的乐声”看就具有新意,且有吸引力,又浅显易懂,对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讲也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首先“人人都有的乐器”,小朋友就会联想到自己,我会有什么乐器?往下一看,原来是口哨。有的小朋友会吹或许马上就会吹起来,有的不会也没关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激起他们吹口哨的浓厚兴趣。紧接着在“这些也可当乐器”中,小朋友会发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东西都是乐器。这与课标精神紧紧相扣,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音源,开动脑筋学习音乐。最后一个二级标题“学做简易乐器”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内容结构奇特的乐声这些也可当乐器欣赏船歌(

    2、陶埙独奏)歌曲青青竹子会唱歌(独唱)欣赏口弦会说话(口弦独奏)欣赏猎人的舞蹈(非洲鼓独奏)欣赏竹乐青(竹乐合奏)人人都有的乐器欣赏小夜曲(口哨音乐)歌曲芦笛(齐唱、合唱)学做简易乐器创编活动边学边玩做乐器(三)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乐曲其表现力丰富多彩、特色各一、奇特无比。2 通过演唱歌曲和学吹口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3 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识别更多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也教他们寻找身边的乐器,制造简易的乐器,为学习音乐提供条件和可能。二、教材分析、介绍(一)欣赏小夜曲(口哨音乐)这首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小夜曲原为独唱歌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合唱曲

    3、及小提琴、钢琴、长笛、吉他等器乐独奏曲,以口哨的形式出现还真是少见,这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乐曲采用34拍、行板。伴奏声部的音型与实际生活中唱小夜曲时常用的伴奏乐器吉他的音型相似。原曲歌词有三段。前两段歌词采用同一旋律,为分节歌形式;第三段歌词采用另一旋律。口哨严格按照歌词进行的顺序吹奏,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在吟诵,显得优美流畅。模仿吉他伴奏音型的四小节引子之后,主题旋律用小调式轻轻吹出优美的旋律。开头两句,伴奏声部像回声似地重复歌声的后半句。接着转入D大调。然后又重复一遍主题旋律,接着乐曲进入B段,出现了新的旋律。附谱:小夜曲选自歌剧天鹅之歌1=F34中速稍慢奥地利雷尔斯塔甫词奥地利舒伯特曲邓映易

    4、译配(二)歌曲芦笛(齐唱、合唱)此歌为G调、24拍、一段体、大调式,有四个乐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歌词描写美丽的芦笛只有七个音,而“我”的“十个手指足够吹芦笛”,这说明手指灵活;看得绿叶都心里痒痒,说明“我”技法高超,吹出的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愉快。(三)欣赏口弦会说话(口弦独奏)这是一曲彝族民间音乐,为口弦独奏。彝族民间音乐是彝族优秀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朵奇葩。口弦真的会说话吗?似乎很不好理解。当我们把这一段音乐与彝族语言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微妙关系。“口弦”音调的节奏与音程跨进正是彝族语言的节奏与声调的模拟,音乐中有的旋律与彝语声调一致

    5、。“口弦”音乐有比较广泛的内容,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生产劳动场面的描绘,对亲情的表白等。在表达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依据语言的声调与节奏加以模拟,也就是说,“口弦”的音调明显地接近于语言的自然形态。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是一组组深沉、新鲜、含蓄的音调组合,但对于彝族同胞则不然,他们可以通过音调来判断语言声调,从而判断词组,再由词组认定事物、产生感情。其实,类似“口弦说话”的现象中外皆有。在西伯利亚,有人能用“口弦”讲故事;日本北海道有人能用“口弦”模仿人的语言。这些现象皆出于这种原始乐器。附谱:口弦会说话(口弦独奏)1=B24彝族民间音乐海来比比搜集整理(四)歌曲青青竹子会唱歌(独唱)这是一首24拍

    6、、民族A商调式的歌曲,曲调轻快活泼、悠扬动听。中间的衬词“啦啦”表现了苗家人对青青竹子的喜爱,最后一句苗语“绒蝶啰”(太好了)把那种高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五)欣赏船歌(陶埙独奏)这是一首陶埙独奏曲。原曲名梭罗河,是印度尼西亚作曲家、歌手格桑于20世纪40年代写成。梭罗河这首歌是C大调、44拍,它由一个主部和一个副部组成,音乐带着较浓郁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特色。主部曲调比较宽广舒展,颇有一个人在河边漫步的意境:他望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回忆起悠久的历史,激发起他对祖国的热爱。这一方面,与歌词的内容是十分吻合的。它的第三个乐句,有比较多而大的跳动,而这种跳动,正是印度尼西亚民歌中常见的,也是构成其重

    7、要特色的一种手法。副部在曲调进行上,用了一系列短促的八分音符,它与前面宽广、舒展的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上显得十分激奋。最后一句:,这里的半音下行也颇具特色。它在速度上放慢了,好似沉醉于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又回到主部结束。梭罗河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最大河流,发源于爪哇中部梭罗地区,向东流入爪哇海。给中、东爪哇人民带来了航行和灌溉的便利。梭罗河口土地肥沃,农产丰富,为爪哇“谷仓”之一。印度尼西亚作曲家格桑先生于1940年旱季的一天,来到了梭罗河河畔,面对着美丽的梭罗河,无限热爱。全曲节奏徐缓悠长,旋律流畅优美,感情深厚真挚。因为该曲在印度尼西亚几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常以印度尼西亚民歌称

    8、之。在国外的印度尼西亚侨民听见这首歌时,常会激起思念祖国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动的热泪。附谱:船歌原名梭罗河1=C44印度尼西亚格桑曲陈琪译词何少平、林维配歌(六)欣赏猎人的舞蹈(非洲鼓独奏)这是一段南非音乐,用钢鼓和猎刀合奏。乐曲表现的是猎人打猎归来,生起篝火,围坐火边,敲起钢鼓,打起手鼓,为了明天猎获更多的猎物而磨着猎刀,发出阵阵悦耳乐声的情景。该乐曲为多段结构,以“”为音乐主题,不断地自由反复。男子(即是鼓手)的领唱与女子的呼应,表达了猎人及亲属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反应了人们的喜悦、祝福和希望之情。领唱与合唱的节奏和旋律近似说话,与钢鼓乐队的伴奏节奏形成复杂的对位效果(这一特点正是南非多声

    9、部音乐的典型特征之一)。在乐曲中,还可听到牧笛的声音穿插于乐队和歌声之间。尤为突出的是由演奏者在牧笛上吹奏的双音,给粗犷、浑浊、单一的钢鼓乐队的音色基调增添了几分明亮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七)欣赏竹乐青(竹乐合奏)这是一首十分优美动人并极具特色的竹乐合奏。在欣赏这首乐曲前,先让我们来认识几件竹乐器:大筒大筒是因为琴筒比二胡大而得名。琴筒和琴杆都是竹制,演奏方式和二胡相同,声音洪亮有力,可以用于伴奏或独奏乐器。大竹杆粗壮高大的竹竿高2 2米、直径15厘米,在12处开一个缝,拉开分开的两片竹子,利用竹竿的弹性,并拢撞击可发出洪亮的声音,气势极佳。竹板琴用竹子制成,竹板振动发音。音

    10、色优美、独特,易于演奏。竹沙筒又叫竹沙锤。竹筒里装入沙粒而制成。竹邦子用天然竹筒制成,以两个或数个为一组。竹鼓鼓身采用云南“竹中之王”巨龙竹制成,粗大结实。鼓长76厘米、直径22厘米,鼓面为牛皮,音色洪亮悦耳。竹碗用碗状的竹筒相互碰击,声音响亮,随着两只竹碗接触面的丰富变化,可以连续打出不同的声音。竹刮板把直径约5厘米的竹竿一端锯成规则的齿状。用小棍子刮出柔和的声响。竹管在竹管中间开一个圆孔,并在相反方向向外开一条宽缝,用棍子敲击演奏。竹乐合奏竹乐青就是用这些乐器演奏的。竹乐青是一首民族宫调式的乐曲,为三段体结构。A段引子:竹板琴演奏简单的旋律,竹刮板、竹邦子、竹沙筒等奏出“”等节奏型与之配合

    11、,并伴以动人的流水声。接着出现优美动人的A段主题:1=G4/4这段音乐用大筒演奏,优美缠绵,节奏乐的伴奏给人以清新的动感。在短小的节奏乐后,过渡到B段。B段有两个主题,此为B段第一主题:1=G2/4这一主题欢快跳跃,好似人们在竹林里追逐嬉戏。B段第二主题:1=G4/4第一声部用大筒演奏,第二声部用其他竹制节奏乐器演奏,在不断重复的“”节奏中,优美的旋律犹如人们跳着动静结合的民族舞蹈。接着,再现A段主题。结尾,音乐渐渐隐去。杨春林(1953年)指挥家、作曲家,中国歌舞团常任指挥,中央民族歌舞团客座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主要创作有:二胡独奏曲陕北抒怀影,合奏曲丝竹新韵音乐会序曲第一号中国民歌

    12、主题变奏小白菜,双胡琴协奏曲长恨歌,琵琶随想曲千秋颂,民族交响诗龙魂等。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完成。(一)人人都有的乐器1 可用对比欣赏的手法,先让学生听口哨演奏的小夜曲,再听人声演唱的小夜曲,让学生自己去辨别不同的音色所具有的不同的表现作用,从中体验口哨音乐的优美舒畅。为后面学吹口哨奠定基础。2 歌曲芦笛其特点是:短小、流畅、通俗上口,学习时只需要注意“”中的附点八分音符“”与“”中的八分音符的区别就行了。3 唱熟曲调后,可根据各地、各学校开设乐器的情况,用已学过的乐器(如口琴、竖笛、口风琴)演奏曲调,其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曲调。4 曲调熟悉以后,可开展一个活动就是吹口哨。在这个过程中学

    13、生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有的早就会吹了,有的一点不会。在不会的同学当中肯定有的学得快,有的要慢一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让会的带不会的,快的带慢的,相互学习,比学赶帮,定能收到极好的效果。(二)这些也可当乐器1 树叶、盛满水的碗、盛满水的杯、钥匙等均都可当乐器,只不过有的是能发出不同音高的,有的只能有一个固定音高,让这些东西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他们认识这些就是乐器,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的乐器。2 让学生看了这些乐器以后,紧接着请他们欣赏一首器乐独奏口弦会说话,口弦那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定能深深吸引学生,形象逼真的名称“口弦会说话”也能让他们产生一种好奇,口

    14、弦真的能说话吗?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就很想知道一些有关口弦的常识,老师此时可把口弦的相关知识以及口弦与彝族语言的关系介绍给学生,既增长他们的知识,又拓宽了视野。3 学唱歌曲青青竹子会唱歌,首先要让学生完整地听这首歌曲,学会中间的苗语“绒蝶啰”。学唱过程中的难点是衬词“啦啦啦”的地方,连续的后十六分节奏会给学生的演唱带来困难,教师应减慢速度,反复让学生练习此处,待熟悉以后再恢复原速。另外,注意歌曲风格的把握。4 这节课主要是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奇特乐器,如:陶笛、非洲钢鼓、竹乐器等,辨别他们的音色,弄清它们的来源及制作过程,最终达到能自制简易乐器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15、灵活安排。船歌很有特点,可让学生寻找其规律;猎人的舞蹈可让学生尽情地去领略非洲钢鼓的魅力,在这表现力丰富的节奏乐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竹乐青那优美柔和、韵味深长、沁人心脾的乐声,把学生带入一片幽静、古朴的深山竹林中,让他们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在这陶醉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醒同学们记住乐曲的主题。(三)学做简易乐器学生能自制简易乐器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发挥充分的想像力、创造力,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老师首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条件的许可度),正确的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做到因地制宜。四、补充资料钢鼓钢鼓是流行于中美洲加

    16、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国的打击乐器。早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特立尼达人民就在欢庆胜利时敲打饼干筒、玻璃瓶来表达喜悦之情。后来人们用汽油桶进行试验,将桶面凹下,分割成若干音区使能奏出不同的音高,用橡皮包头的木锤击奏能获得良好的音响效果。在此基础上,制成了具有不同音高的高、中、低音钢鼓。高音钢鼓音色明亮,中音钢鼓音色柔和,低音钢鼓音色低沉。钢鼓极少单独使用,常以乐队形式演出。钢鼓乐队可以巧妙地模仿管风琴、木管、铜管和弦乐器的音响效果,还可与各种打击乐器结合,和谐完美地进行演奏。钢鼓乐队最擅长演奏节奏鲜明的狂欢节音乐,训练有素的钢鼓乐队亦能演奏较为复杂的欧洲古典音乐

    17、,有时也能用来为声乐伴奏或与钢琴协奏。非洲简介(一)黑种人的故乡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为世界第二大洲。人口近8亿。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有“黑非洲”之称。南非的地形高原是主体,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金和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黄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这里还是天然动物园,野生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大猩猩、长尾猿、非洲象、河马、鸵鸟、犀牛、鳄鱼等。(二)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但是,从15世

    18、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被掳走或屠杀的黑人将近1亿。半个世纪来,“黑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是多年来,南非境内的黑人仍然遭受少数白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经过长期英勇斗争,终于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他们终于站了起来和白人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三)非洲的鼓在非洲黑人社会中,经常可以听到鼓声。有的是举行喜庆活动和传统仪式时的音乐,有的是传送消息、互相联系、举行集会的信号,有的是指挥战争的号令。黑人大多会击鼓,他们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在欢迎贵宾时,众鼓齐鸣;婚奏喜庆时,鼓声响亮;死亡报丧时,低沉缓慢;出现

    19、敌情时,则急促紧迫。口弦口弦是拨奏乐器,也称口簧。流行于世界各国许多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南、西北、东北等地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用于娱乐和社交活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史书记载曾有口琴、口弓、篾片、响篾、拉篾、篾琴等名称。距今约有1000年历史。有竹制和金属制两类,分单片、多片多种。其演奏方法是:左手持口簧根部,将口簧上部轻咬于上下牙之间,右手以手指拨动簧舌自由端或拉动系于右端一细线使自由端发音,有时伴以哼吟声。音色浑厚低沉。亚洲、大洋洲多为竹、木口簧,印度和欧洲多为金属口簧,其音色各有特色。第二单元:快乐小舞曲一、教学思路(一)设计思路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多彩的。本单元以“快乐小

    20、舞曲”为标题,设计了唱歌、律动、欣赏、创编活动等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二级标题:1 快乐的舞蹈首先安排了葡萄牙儿歌快,快进来跳舞,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和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及欢乐的场面。欣赏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和小号独奏那不勒斯舞曲,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舞曲。2 大家来跳舞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是一首德国儿歌,对唱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邀请舞的场面。钢琴独奏木偶步态舞引导学生随音乐想像木偶的可爱舞姿。集体舞圆圈舞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三拍歌曲的特点。通过跳圆圈舞,体验三拍子的韵律。创编活动大家来跳舞引导学生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并把活动推向高潮。(二)内容结构快乐小舞曲快乐的舞蹈欣赏闲聊波尔卡(童声合

    21、唱)歌曲快,快进来跳舞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大家来跳舞欣赏木偶步态舞(钢琴独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对唱)集体舞圆圈舞创编活动大家来跳舞(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和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舞曲。3 引导学生感受八三拍歌曲的特点。4 通过跳圆圈舞、创编活动大家来跳舞,引导学生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三拍子的韵律。二、教材分析、介绍(一) 歌曲快,快进来跳舞葡萄牙儿歌,一段体,八个乐句,每句均由弱拍起,节奏大量采用了附点八分节奏,情绪欢快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一起跳舞的欢快场面。(二)欣赏闲聊波尔卡(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约

    22、翰施特劳斯的波尔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为其在俄罗斯的演出而专门创作。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愉快生活的场景,讽刺一些说东道西、捕风捉影、无事生非的无聊之徒。歌曲诙谐有趣,全曲是一个变化的三段体。作者运用巧妙的转调手法,结合歌词内容,大幅度夸张、对比。如A段转B段时是A调转入D调,而B段中间一小段暂时转换小调色彩。歌曲速度明快而从容,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波尔卡 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19世纪中叶风行全欧。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最先用之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中的波尔卡舞。约

    23、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 奥地利作曲家。其父与其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1849年),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跟写过100多首的约瑟夫兰纳(1801年1843年)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比他父亲大,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其中圆舞曲占了很大一部分。1844年他19岁时,正式登台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99年6月3日,他因患肺炎在维也纳逝世,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据说有10万人

    24、参加的盛大葬礼。附谱:闲聊波尔卡(童声合唱)1=A24小快板活泼、诙谐地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曲吴国钧填词(三)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用小号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于把强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节奏感,颇有特色。第二乐段的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 ,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是热情奔放的塔兰泰拉风格的舞曲,旋

    25、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常快。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塔兰太拉舞曲的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 19世纪伟大的俄国作曲家,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它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许多发展,这使他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柴科夫斯基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西欧作曲家之一。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6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

    26、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入门阶梯和“门径”柴科夫斯基曾说:“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乐传播开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会从这方面得到安慰和支持”。柴科夫斯基所一贯追求的只是他的音乐使更多人感动,为大多数人所喜爱,这个愿望在他生前就已经实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不只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而且还有广大的无名听众。他的音乐力求用最直接的抒发个人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乐语言组织出一层生活中的诗意和人类感情中风流迷人的成分,因而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四)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对唱)德国儿歌,大调式,24拍。情绪欢快,采用对唱形式,生动地展现孩子们跳邀请

    27、舞的场面。(五)欣赏木偶步态舞(钢琴独奏)木偶步态舞是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于1905年用拉格泰姆的节奏,创作的一首爵士风格的钢琴小曲。写一个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这个木偶外形怪诞,皮肤是黑色的,眼睛是红色的,蓬头垢面。在作曲家想像中,它是一个美洲黑人木偶。所以选用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节奏,切分音和带断音的八分音符为其特点。糕饼舞是当时美洲黑人最爱跳的一种舞蹈。闲暇时,他们经常举行舞蹈比赛,谁的舞姿好,就奖以糕饼,因此得名。木偶步态舞用单三部曲式写成。开始有一段活泼的前奏,是由A段动机发展而成,然后是四小节节奏型。B段速度稍慢,开始出现一系列带倚音的八分音符,这是作曲家模拟黑人打击乐器班布拉(

    28、一种类似铃鼓的乐器)的音响,用它来描绘木偶机械的动作。随后,A段再现,在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完成。(一)快乐的舞蹈1 综合训练,让学生在演唱中对比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体会不同的感受,强调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歌曲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欢快的舞蹈场面,强调每个乐句是弱起,注意演唱时的换气和附点八分节奏的准确以及八度大跳的音准。2 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波尔卡是一种舞蹈形式。在初听时,引导学生体会情绪及想像表现的画面。接着,重点启发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和歌曲中力度的变化。3 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可先向学生介绍小号的外形、演奏姿势、音色特点等,有条件的可

    29、观看天鹅湖舞剧片段,简要介绍柴科夫斯基。初听那不勒斯舞曲后,引导学生讨论:听后有什么感受?乐曲有什么特点?复听,了解乐曲节奏、速度、旋律特点。采用快速十六分节奏是形成欢快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听,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挥想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二)大家来跳舞1 钢琴独奏木偶步态舞重点引导学生随音乐想像木偶的可爱舞姿,并用动作模仿。首先注意对学生进行音程跳动和4音准的训练,歌曲重点引导学生用略带跳跃的声音演唱。演唱歌曲和学习舞蹈相结合,让学生尽

    30、快熟悉和掌握歌曲并自如地表现。学会后,可请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表演。2 八三拍与四三拍对比学习,让学生掌握八三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通过对圆圈舞节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感受八三拍的强弱规律。集体舞可让学生分组自由编排,老师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三拍子动作即可。3 创编活动大家来跳舞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歌词内容编创动作并表演。还可引导学生创编相应的歌词和表演动作表现,采取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形式,评选最佳创作奖和最佳表演组合。第三单元:江南水乡美一、教学思路(一)设计思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唐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长

    31、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本单元以“江南水乡美”为标题,引导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设计了唱歌、欣赏、综合训练、创编活动等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二级标题:1 江南无处不是春“如丝烟雨杨柳风,江南美景不胜收”,江南丝竹江南好重点让学生体会乐曲风格,结合了解的江南美景加深体验和感受。“悠悠桃花水,柔柔杨柳风,莺飞草长又春光”,配乐朗诵江南三月悠远而深长的韵味让学生再一次陶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中。学生通过演唱扬州民歌杨柳叶子青,体会美好生活所带来的欢快之情。2 水乡孩子爱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就像一幅韵味十足的江南水墨画,使每个人魂牵梦绕。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自小生长在水乡的孩子,个个都会唱那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