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 资源ID:14631672       资源大小:117.0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1、文学概论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课程编号:01150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总 学 分:4总 学 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

    2、学思潮和文学现象;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1绪 论48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62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69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63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610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64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611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65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612实践环节86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6总 计727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6教学方法:(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

    3、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主讲教师的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电子邮箱:1、姚文放:硕士、教 授、文艺学、美学,Ywf492、佴荣本:硕士、教授、

    4、文艺学、美学,nrongben3、古 风:学士、教 授、文艺学、美学,gufengyz4、陈学广:博士、教 授、文艺学、美学,Chenxueguang5025、苏保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baohuasu6、黄石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yzhsming7、童 伟: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vivitong8、赵彦芳: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xihele9、陈 军: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chenjunyz10、李春媚: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yzlcm绪 论(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内容构成、理论范围。2、理解和熟练掌握文学、文艺学

    5、、文学理论三个概念。3、掌握并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文学、文艺学、文学理论。教学难点: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解法、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文学理论教材绪论部分的基本内容,收集相关文学概论教材关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内容构成、理论范围的观点。课后围绕以上问题互相讨论,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阅读书目与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

    6、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6学时)教学目标:1、细读教材,识记形象思维、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等概念。2、了解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理解文学的本质。 3、熟练掌握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理解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掌握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4、熟练掌握文学运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原理。5、应用: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异同比较。教学重点: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教学难点: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7、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本质”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本质”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本质论”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 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

    8、人为中心 四、文学的反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一、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二、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阅读书目与内容:1、列 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2、南 帆等:文学理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6学时)教学目标:1、细读教材,识记形象、典型、意境、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等概念。2、掌握文学的基本特征,如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和倾向性,正确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3、正确理解“形象大于思想”、“形象的能动性”等基本原理。4、运用本

    9、章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具体的文本。教学重点:文学的典型性,文学的倾向性。教学难点: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特征”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特征”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特征”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第二节 文学的典型性一、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二、典型人

    10、物与典型环境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四、典型与意境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一、真实性与假定性二、真实性与逼真性三、艺术真实的内在构成第四节 文学的倾向性一、文学倾向性的丰富内涵二、文学倾向性的存在方式三、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阅读书目与内容:1、毛泽东: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2、王一川:文学理论 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6学时)教学目标:1、细读教材,识记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的基本含义;2、理解“寓教于乐”、“融理于诗”的含义;3、了解文学功能的范围和限度;4、熟练掌握文学功能的辨证关系;5、运用所学知识去

    11、分析文学活动的现状。教学重点:融理于诗,寓教于乐。教学难点:“为艺术而艺术”。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田野调查法等,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功能”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功能”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观摩经典影视作品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一、文学功能的多样性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第二节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 一、融理于诗二、寓教于乐三、“为艺术而艺术”辨第三节 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文学的多元取向和

    12、综合效应二、文学的功能范围和功能限度阅读书目与内容:1、高尔基:高尔基论文学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吴中杰:文艺学导论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胡友清:文艺学论纲 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俄)格尼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王忠琪等译)M.三联书店,1985年版。5、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6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2、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熟练掌握文学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的规律;4、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去分析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教学重点:文学艺术的起源

    13、,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教学难点: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发展”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发展”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发展”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观摩经典作品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一、探讨文学艺术起源的几条途径二、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三、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一、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14、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互动一、艺术生产及其内在构成二、艺术消费与物质消费的界说三、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第四节 文学的纵向流变一、对于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二、对于文学传统的革新三、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第五节 文学的横向交流一、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学的发展二、批判吸收,洋为中用阅读书目与内容:1、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M.三联书店,1964年版。2、钱中文:文学原理发展论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3、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6学时)教学目标:1、识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灵感”等概念、了解作家必备的素养;2、熟练掌握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及其创作规律;3、理解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问题;4、运用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去分析文学创作实践中的问题。教学重点: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教学难点: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田野调查法等,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创作”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创作”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

    16、法,选择当代江苏著名作家的创作状况进行田野调查。第一节 作家的整体素质一、作家的生活经验二、作家的思想水平三、作家的艺术修养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一、准备阶段二、构思阶段三、启发阶段四、传达阶段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一、“形象思维”概念的由来二、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阅读书目与内容:1、鲁 迅:鲁迅论创作 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年版。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3、杜书瀛:文学原理创作论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6学时)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风格、文

    17、学流派、文学思潮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成因和意义;3、掌握四种主要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4、运用相关知识与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文学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文学风格,文学思潮。教学难点:文学风格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几种主要类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田野调查法、分析统计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

    18、绕“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择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创作的风格、流派、思潮等进行田野调查、分析统计。第一节 文学风格一、文学风格的涵义二、文学风格的成因三、文学风格的演变第二节 文学流派一、文学流派的涵义二、文学流派的成因三、文学流派的意义第三节 文学思潮一、文学思潮的涵义、成因和意义二、文学思潮的几种主要类型阅读书目与内容:1、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海 涅:论浪漫派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3、歌德等:文学风格论(译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4、袁可嘉等

    19、: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5、曾艳兵: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6学时)教学目标:1、识记“主题”、“素材与题材”、“结构”、“体裁”等概念;2、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含义;3、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熟练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5、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去剖析具体的文学文本。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教学难点: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

    20、”教材与“文学作品论”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作品”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经典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二、文学作品的内容三、文学作品的形式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一、文学体裁的分类二、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别阅读书目与内容:1、王春元:文学原理作品论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2、刘 勰:文心雕龙(陆侃如、牟世金译注)M.齐鲁书社,1990年版。3、(英)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 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6学时)教学目

    21、标:1、识记“语言与言语”、“意义与涵义”、“能指与所指”等概念;2、掌握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理解文学语言与艺术符号的关系;3、熟练掌握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4、熟练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5、运用文学语言的知识去解读具体的文本。教学重点: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教学难点: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语言”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语言”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

    22、课后围绕“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中的意义、涵义关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搜集相关材料并写作一篇小论文。第一节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一、文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二、文学语言对于日常语言加工提炼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艺术符号一、信号与符号二、符号与语言三、语言与言语四、文学语言符号的构成第三节 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一、“言”与“意”二、“意义”与“涵义”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一、文学语言的一个悖论二、文学语言的审美形式阅读书目与内容:1、李荣启:文学语言学 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荷兰)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M.三联书店,1988年版。3、王一川

    23、:文学理论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6学时)教学目标:1、识记“共鸣”、“曲解”和“成见”等概念,理解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2、掌握文学鉴赏的条件、过程与规律;3、理解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曲解和成见;4、文学鉴赏的知识和原理去赏析具体的文本。教学重点: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共鸣、曲解和成见。教学难点:共鸣、曲解和成见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接受”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接受”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

    24、“文学接受”中的“共鸣、曲解和成见”等现象进行互动讨论,观摩经典作品并作相应评析。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学鉴赏的性质二、文学鉴赏的作用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条件和过程一、文学鉴赏的条件二、文学鉴赏的过程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一、文学鉴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二、文学鉴赏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三、文学鉴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第四节 共鸣、曲解和成见一、文学鉴赏中的共鸣二、文学鉴赏中的曲解三、文学鉴赏中的成见阅读书目与内容:1、左 键: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 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

    25、论(周宁、金元浦译)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金元浦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6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2、初步掌握文学批评的规律和特点;3、熟练掌握文学批评的标准、类型、模式和文体;4、了解文学批评的主体素养;5、运用文学批评的知识和原理从事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教学重点: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文学批评的类型、模式和文体。教学难点: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类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运用讲授法、分析讨论法,并运用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课前课

    26、后学习要求:课前了解现行“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批评”相关的内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收集论述“文学批评”的专著或论文材料,互动讨论。课后围绕“文学批评”的不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观摩经典作品并作相应评析,写作一篇文学批评小论文。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学批评的性质二、文学批评的作用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发展二、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有机统一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模式和批评文体一、文学批评的类型二、文学批评的模式三、批评文体第四节 批评主体一、批评主体的态度二、批评主体的素质阅读书目与内容:1、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M.中华书局,2006年版。2、邱运华

    27、: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英)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教 材: 姚文放:文学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参考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南帆等: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考 核:注重平时考核,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小论文写作、课堂互动讨论、课外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占学期成绩的30%,课程结束时采取书面、开卷或闭卷方式考核,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理论思维能力的考查,占学期成绩的70%。执笔:黄石明


    注意事项

    本文(《文学概论》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