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朝阳目标历史 必修二经济.docx

    • 资源ID:14624180       资源大小:50.03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朝阳目标历史 必修二经济.docx

    1、朝阳目标历史 必修二经济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经济成长历程(模块二) (2012.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题 号12345678910111213答 案BDCBACDABBABC14(1)信息:牛耕、犁耕为主(曲辕犁)等;田间排水灌溉;农民在田头吃饭(辛苦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中国南方的农业景象(水田中的牛耕)。(2)曲辕犁:唐代长江下游出现,是自汉代以来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精耕细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与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井田制、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的发

    2、展使精耕细作逐步发展,借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特点: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5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郾、郑国渠等),各国的变法,私田取代公田,新生产方式的确立等。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题 号12345678答 案BDABABDC9(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名义上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有“公田” “私田”之分。(“公

    3、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略)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DABBDCBBDDCD13(1)主要成就:丝织工艺中缂丝技术诞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2)经营方式的特点:官营手工业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分工细密);私营手工业日益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3)介绍内容包括:瓷器名称、朝代或时期、产地、瓷器特点或地位。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题 号1234567

    4、89101112答 案ABADCDDCABAB题 号131415答 案BCB16(1)唐朝长安,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开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2)唐朝城市在规定的时间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朝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3)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言之成理即可)17(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以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收购、苛税盘剥等手段压制打击工商业,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手工业生产的再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极大地压

    5、制了新生产关系的变革。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CCDCDDDCADC12(1)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计工受值;工匠没有生产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3)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ABDBDDBBDCCB 13带来了早期殖民扩张,加速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给被掠夺地区

    6、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非洲精壮劳动力显著减少,黑人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陷入贫困落后地区的境地);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DDADCBDBBDC12航程:殖民者携带工业品从西欧出发,在非洲掳掠黑人奴隶,在美洲交换殖民地产品,获得巨额利润返回西欧。影响: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使殖民地丧失大批劳动力和原料,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

    7、业革命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CBCABDDDBBCD题 号1314151617181920答 案CADCDBDB21(1)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2)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导致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2(1)表现: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航行时间;海底电缆和洲际铁路的

    8、出现,加强了洲际联系;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2)特征: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三大洲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作用大。23(1)地位: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控制海上运输;世界其他地区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实力迅速增强,欧美工业国开始分享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题 号

    9、12345678910答 案DCCABDDDBC11(1)开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便利于列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和农产品。(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CACBCCDBCDBD13(1)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工伤等问题。(2)唯恐中国产品产量增加,

    10、竞争力加强,造成英国商品滞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为获取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列强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及在华攫取的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官员勒索等增加企业成本;民族工业自身实力薄弱技术落后;自然经济的对民族经济发展的阻碍、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等。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CDCDBBBADAD12(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2)面粉业、纺织业。(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中

    11、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30年代后期遭到空前残酷的打击。原因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3(1)第一阶段:19世纪7080年代,广州出现一批近代轻工企业。原因:外国经济侵略导致广州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第二阶段:清朝末期,广州出现了近代工业初步发展的景象。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外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第三阶段:民国初年广州出现兴办企业的高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并颁布发展实业的政策,民国政府提

    12、倡使用国货并制定相关条例及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2)以轻工业为主;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CBCBBCADABC12(1)第一,近代社会“尤尚机器”,辫子的存在容易误缠机器,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第二,辫子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战争的需要;第三,辫子的存在既不卫生又会耗时梳刮。(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的发辫具有清统治时期的发型特征;“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ABD

    13、DBCBCCD11. (1)修铁路的倡议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2)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是艰难曲折;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代表着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掠夺和侵略。(3)评价: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有利于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加强地区间联系与交往;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修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CAABABABDCA12.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

    14、目的: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摆脱苏俄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2)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领域除经济命脉外,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BABCBCCADDCB题 号131415答 案BCA16(1)罗斯福主张国家对经济积极干预(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

    15、求的矛盾)。(2)民生问题。(3)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具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及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国家立法。(4)可从发挥国家职能、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谈。(言之有理即可)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CCDDBDCCCD11趋势:经济发展迅速,稳定增长。共因: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率;战后各国时局相对较稳定;各国均调整政策,致力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功能。12(1)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益多;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社会福利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

    16、和制度的保证。(2)积极作用: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负面影响主要是: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导致了经济滞胀现象出现。出谋划策: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同时国家应兼顾刺激经济发展的责任等。(对问题的探究,言之有理即可)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DBDCADDACDDB 13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

    17、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DCDDBCBDABB12. (1)状况: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体系不完备,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政策: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果: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不同:建国初期能够正确认识国情,较为实事求是的;1957年出现“左”的倾

    18、向,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脱离实际。后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积极性受挫,以至出现三年严重困难、十年”文革”也是这种错误发展的后果。(3)启示:进行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ADDBDCCBDDBB题 号131415161718答 案CCACCA19.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

    19、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可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进行叙述。(具体内容略、搜集图片略)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题 号1234567891011答 案BCCBCCDADBB12. (1)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E闽南三角区、F海南(注:ABCD可不按顺序)(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20、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 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例略)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和冲击。(具体实例略)第22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题 号123答 案DCB4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经济;物质的匮乏。取消:改革开放后,农业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5网络有利于人类的交往;网络有利于文明程度的提高。虽然存在网络垃圾、网络欺骗和网上信息垄断等不文明行为,但不应该因网络的负面

    21、效应反对或放弃网络;应从人类整体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网络。(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第23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略)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 案DBDDBBDACDDD13. (1)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关税及贸易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性质:它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历史作用: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2、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制成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第25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AABBAABBDB11. (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近代以来,各国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传统的国际地位;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实行“冷战”。(2)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因欧元具有欧洲身份的象征,从而使欧洲一体化

    23、成为有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3)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内容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第26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题 号123456789答 案DABCBBDBA10. (1)主要特点: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2)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实施目标渐进性原则。(3)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合作,使亚太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

    24、发展中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APEC方式”,引起世界的关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第27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题 号12345678910答 案CCABDDBDDD11(1)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利: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利于资本和技术的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技术交流也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等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劣势明显,导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5、,反过来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建议: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在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一方面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言之有理即可)12(1)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通过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手段的创新使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4)可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或发展状况、双刃剑及利弊、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或身边生活等角度谈看法。(回答言之有理,既可得分)第28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略)(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


    注意事项

    本文(朝阳目标历史 必修二经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