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docx

    • 资源ID:14610996       资源大小:29.0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docx

    1、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课后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释】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课时讲解题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1)非知其姓与名也:知道(2)千不得百焉:一千(人)(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具有,具备(4)则几乎罔矣:迷惑无所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难度不大,答题时要学会课内外迁移。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A. 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前者为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或“呀”,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B项前者为代词,指“他的”,后者在“如何”前面表示加强反问语气;C项均表判断,相当于“

    3、是”;D项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顺承。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重点把握“知”“言”“所以”“而已”等词的意思。翻译时要求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选文,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深层次的理解,从原文中“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可以看出,“悲其志”是司马迁

    4、与屈原的共同点。二、(2015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魏文侯轶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

    5、:“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课时讲解题型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命驾将适野(前往)B. 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知道, 明白) C. 乃往,身自罢之(罢免)D. 文侯怒,任座趋出(快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题,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不能见字取义。C项“乃往,身自罢之”的意思是“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的事”,所以,该项中的“罢”应理解为“取消”。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魏由是始大于三晋B. 克之,以

    6、封其子击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文侯应之亦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A项中,前一个“于”是“向”的意思,后一个“于”表比较;B项中,前一个“其”指代魏王,后一个“其”表推测、估计;D项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只有C项的两个“之”都指代人。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 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B. 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C. 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D. 魏文

    7、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文中讲到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自私的做法的错误性,对任座的直言是“怒”,后来得到翟璜的提醒才恍然大悟,于是“悦”,为此,任座得以重任。所以,D项“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的说法不正确。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上文魏文侯轶事)刚才(先前)任座的言辞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这一点(我因此才知道)。(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皇宫中和朝廷里,都是一

    8、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扬善惩恶),标准不应该不同。解析本题是对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翻译时,先要弄清句子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1)句中的“向”“直”“是以”和第(2)句中的“俱”“臧否”“宜”等词。翻译时,这些词语要解释清楚。三、(2015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

    9、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注释】侷武:空间逼仄、狭小。点笔:图画改订诗文。课时讲

    10、解题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九试于乡,不得举:任用,选拔(2)客有至者,则延入:领,邀请(3)常语学者曰:告诉,对说(4)于身心何所益:好处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文言实词的理解。选文虽然是课外文言文,但所考查的均为课内需要重点掌握的实词。准确作答的关键在于既要考虑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又要联系课内所学的这些词语的含义。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1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宜采用直译法,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处”“使”“安”“入”“自得”等词语要翻译准确。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博览群书,身体力行;安贫乐道,不慕荣华;教诲子孙,乐此不疲;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勤奋著书;热情好客。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联系承拙斋先生的志趣、经历和言行来分析、概括。四、(2015徐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课时讲解题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凄神寒骨:使凄凉(2)而适类于余:像(好像)(3)而善鉴万类:善于,擅长(4)乐而不能去

    13、也:离开(离去)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实词解释的考查。第(1)题“凄”是使动用法。第(2)题“类”的解释可联系“佛印绝类弥勒”中“类”的解释来思考。第(3)题“善”可联系“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的解释来思考。第(4)题“去”的解释可联系“去后乃至”中“去”的解释来思考。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 潭中鱼可百许头生不知何许人也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C. 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D. 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项“许”,前者解释为“左右”,后者解释为“处所、地方”;B项“居”,前者解释为

    14、“停留”,后者解释为“居住”;C项“作”都解释为“创作、写作”;D项“知”,前者解释为“知道”,后者通“智”,聪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3)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的河道)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风弄雨,愚溪(它)没有利于世人的地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句注意“佁然不动”“俶尔”“翕忽”的翻译。第(2)句注意“犬牙”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像狗牙一样”

    15、。第(3)句注意“幽邃浅狭”的翻译。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 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见底,光洁如玉。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

    16、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内容把握能力的考查。D选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一句并不是表达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五、(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课时讲解题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17、的一项是(A)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解析B项“下”,前者解释为“攻克”,后者解释为“下达”;C项前者解释为“完”,后者解释为“使完尽”;D项前者解释为“投降,投靠”,后者解释为“好出嫁”。 A项都是“约定”的意思。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能力。文言语句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特别要注意一些文言词,如“也”“乎”“哉”等,这些

    18、词一般放在句子的末尾。所以本句中,第一个“也”后要停顿;“不去”与“是亡吾信也”是假设关系,中间也应停顿。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解析本题考

    19、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探究能力。答题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自己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如赞同,可从人物的思想品格上进行分析;如反对,可从他的处事方法及结果上进行分析;也可辩证地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六、(2014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

    20、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返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节选自欧阳修的连外士墓表,有改动)【注释】赒(zhu):救济,接济。粜(tio):卖出粮食。课时讲解题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 必以处士为

    21、法(榜样)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 以牛自归(返回)D. 厚遗以遣之(送走)解析C项“归”在此处意为“归还”。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B、D)A. 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解析A项“于”,前者为“在”,后者为“向”;B项“而”都表转折,“但是”;C项“以”,前者为“因为”,后者为“凭借”;D项“为”都是“为、替”的意思。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2、(2)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运回应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2)句注意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根据上下文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灵柩送回。注意重点词语“躬”“信”“往”“省”“卒”“以”的翻译。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在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解析这篇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尤其要注意概括人物的主要言行,从中

    23、归纳出人物的性格。七、(2014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乙】鲁宗道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

    24、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酒肆:酒馆。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亟:急迫地。即:如果。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第:只。诘:责问。谢:道歉。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饮 酒 人 之 常 情 欺 君 臣 子 之 大 罪 也。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句子的基本意思:喝酒是人之常情,但是欺君却是做大臣的犯的大罪。再根据词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主谓宾及其附属成分之间的关系(“饮酒”是“人之常情”的主语,“欺君”是“臣子之大罪”的主语,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划分句子的断句之处,同时注意一些句首、句尾

    25、(“也”)的虚词。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醉翁之意不在酒B. 盖追先帝之殊遇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 第以实言对之闻之,欣然规往D. 帝诘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A项都是助词,“的”;B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它,指这件事”;C项都是代词;D项都是代词。课时讲解题型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尝微行就饮肆中:曾经(3)使者及门:到(至)解析课内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课外词语要结合语境和学过的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否出现过该词语。如“尝”与伤仲永中“未尝识书具”中的“尝”是相同的,都是“曾经”的意

    26、思;“及”与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是相同的,都是“到、至”的意思。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的确、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时刻、时期、关头)啊。(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如果皇上责怪您来晚了,拿什么来回答?(意思对即可)解析句子翻译的方法有:“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官职等,以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要保留);“组”(组词法,如“上”组词为“皇上”,“怪”组词为“责怪”);“换”(根据语境替换法,如用“如果”替换“即”,用“您”替换“公”,用“晚”替换“迟”,用“什么”替换“何”,用“拿”替换“以”)。此外还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译、漏译(如

    27、“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情况,注意省略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何以为对”是倒装句,翻译时按照“以何为对”句序)。5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忠实。(意思对即可)解析人物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同时注意文中概括性的词语,如“帝以为忠实可大用”中的“忠实”。八、(2014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孝子传袁枚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

    28、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葬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

    29、所读何书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注释】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喀喀(k):呕吐声。大父:祖父。率性:遵循本性。课时讲解题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母病喉,勺饮:用勺子(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服侍(3)盖其天性然也:这样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其词义,如“勺”作名词解释不通,此处名词作状语,“用勺子”。课时讲解题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B. 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C. 蕴火覆之,

    30、沦以汤,乃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D. 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丑下)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前者为助词,“的”,后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者为转折连词,“却”,后者表承接;D项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介词,“凭借”;C项都是副词。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奉养自己的母亲,是儿子的职责。儿子不能奉养自己的母亲,却让自己的母亲来抚养儿子,儿子哪能心安呀!(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古代的人能够遵循自己的本性,无异于也是

    31、在自我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取”“教”。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大 吏 闻 于 朝 建 坊 曲 江 里 立 祠 其 旁。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领会通篇文章的意思。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然后集中精力分析,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断句时要注意,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