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docx

    • 资源ID:14592217       资源大小:49.7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docx

    1、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四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理解诗歌字、词含义。2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说出诗歌大意,体味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3欣赏精美文句,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字词含义;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能说出诗歌大意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欣赏精美文句,体味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讲授法、问答法、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观沧海新课导入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首先学习曹操观沧海(乐府诗)。(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3、习兴趣。)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者。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写作背景: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后,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可是袁绍的儿子与强盛的乌桓互相勾结,于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五月誓师,北征乌桓,追歼袁绍残部,九月胜利会师,途经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观海,又当秋风萧瑟

    4、之际,他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借步出夏门行这一旧题,写下了历代传诵的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3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一初读观沧海,疏通文意,整体把握。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多媒体展示fla

    5、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学生齐读观沧海。4教师点评,教正读音。碣(ji)石 澹澹(dn),竦(sng)峙(zh)。5学生借助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疏通诗歌内容。. 东临碣(ji)石 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达,登临。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沧,青绿色。水何澹(dn)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sng)峙(zh):高高地挺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行,运行。

    6、 若,好像。 其,代词,它,指沧海。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幸甚至哉:幸甚至哉:幸,庆幸。至,达到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以,介词,用。 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6理解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不要求对译,可以意译。7边欣赏边听课文录音,听准读音,体会感情。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1写登临地点和目的的诗句是哪一句?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是以

    7、哪个字来统领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统领全文。(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观沧海一诗写了三层意思,归纳诗歌各层次的大意。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直抒豪情。3有感情地朗读观沧海。三合作探究,欣赏诗歌1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实景?哪些诗句是想象的虚景?“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沧海 动荡的水 竦峙的山岛 丛生的树木 丰茂的百草 萧瑟的秋风 汹涌的

    8、波涛。)是写现实中的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2本诗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沧海景象。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景象。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构思独具匠心,借助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互文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雄伟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力,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4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言志。诗中哪些诗句最能

    9、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什么感情?“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诗人描摹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壮丽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四课堂小结: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它也是一首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的这种志和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诗言志”,诗人写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统一中国

    10、、建功立业的抱负。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五背诵、默写诗歌观沧海。(多媒体出示图片)板书设计观沧海曹操实景 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向荣姿态)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博大胸襟借景抒情(奇特想象)(宏伟意境)观沧海课堂练习一按提示填空或陈述:从诗的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抒情 诗。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 ”“ ”“ ”“志”等字,可见押的是“ ”韵。诗中起统领作用(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

    11、的一章,它是一首 乐府诗 (体例),这种体例的诗歌是可以 配乐歌唱 的,一般 无标题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而结尾一句有时是诗的 附文 ,跟诗的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作者 曹操 ,字 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是 东汉 末年(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风格)见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苍茫动荡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巍峨 ,树木的 茂盛 ,波浪的 汹涌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12、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二用原文词句填空:1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4

    1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互文的句子。)5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宏伟气魄)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9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三选择或判断1下

    14、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C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

    15、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3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D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16、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了解背景: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一初读诗歌多媒体显示诵读节

    17、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 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二精读理解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这首诗的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哀怨之情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正面写诗

    18、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一起到龙标。2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关切、担忧之情。三再读诗歌,合作探究: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这是什么写法?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借物抒情。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愁。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19、、同情和关切之情 。四课堂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无形的思念为有形的形象使这首诗充满同情和关切之情。五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堂练习用原文填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

    20、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你从“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尽子规啼 哀伤寄明月夜郎西 思念寄情于景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1新课导入由检查背诵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引入新课教学。二了解作者、解题(多媒体出示)1了解作者与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712年中进士,作者家住洛阳,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

    21、,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在这座山下停泊,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因常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浓重。2理解题意: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3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

    22、句。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是两对对偶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绝句规定为四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三初读诗歌,理解大意,整体把握。1听读诗歌,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多媒体显示)提示:这首诗意境优

    23、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学生齐读次北固山下。4理解字词:次,见课文注释。 客路,见课文注释。 行舟,行驶的小船。 潮平,潮水涨满,似乎与两岸齐平。 风正,风又顺又和。 悬,挂着。 残夜,见课文注释。 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 达,到达。5用现代汉语说说各各联的意思。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活动: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

    24、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颈联:既写船上所见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5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四精读理解,合作探究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起笔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

    25、,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2“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春水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大江之上,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挂在江面之上。3“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铺垫)。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种景象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触景生情,产生乡愁呢?本诗

    26、正是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5你怎么知道是表达乡愁的?由“乡书”和“归雁洛阳边。”可知。6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眼前虽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已久,他却不能回家,而新年将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7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扣,相为因果,浑然一体。8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些句子直接抒情,点明主题?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27、,风正一帆悬。”属于写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9归纳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五名句赏析:1“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

    28、,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六课堂小结: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具有叙事写景的哲理美。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

    29、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七背诵、默写诗歌次北固山下。八总结写法:观沧海采用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的写法,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情于景,想象丰富,语言含蓄凝练。九课外拓展:列举写出你所知道的思乡的诗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五言律诗)首联: 启程原因,山青 水绿颔联: 意境开阔 写景颈联: 点明时令、富含哲理 尾联: 直接抒情(思乡)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

    30、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涨潮时水面宽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_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或表现时序变迁


    注意事项

    本文(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