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45921       资源大小:202.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格式.docx

    1、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题干中的这一投资现象说明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C项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D项不正确。4(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考)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据此可推断()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格信息反映出农业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没有描述农业生产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故A、D两项与材料不符。中国民族工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短暂春天,而非1849年到1885年,故B项错误。通过

    2、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工商业收入的数额和比重从1849年到1885年呈增长趋势,故C项与材料相符。5(2014海淀区期末考)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B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考查学生对表格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1899年至1911年”与“1862年至1894年”相比,私人资本活跃,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情况,所以答案为C项;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B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

    3、工业发展的原因;D项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6(2014南通市、扬州市二调)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A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

    4、、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可知,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项错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垄断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国统区的危机,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D项错误。7(2014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考)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

    5、2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C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D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表格中1750年和1800年的数据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制造业领先于西方,故A项错误。题干只给出了1750年到1900年欧洲和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产量份额,不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B、C两项与材料不符。从1830年到190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产量份额的下降表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逐渐落后于欧洲,故D项正确。8(2014杭州市质检一)“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

    6、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这些史实说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B民族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C飞机制造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飞机制造业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故D项正确。9(2014石家庄质检一

    7、)19世纪中叶,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战之功获取封爵;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这一变化反映出()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B“实业救国”成为国人共同追求C清政府改革科举取士制度D清政府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战之功获取封爵;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反映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与科举取士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的政府仍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8、体制,故D项错误。10(2014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考)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辫子是剪是留是专制与共和的分歧B“剪辫”是革命斗争最彻底的表现C“剪辫”是革命成功的外在体现D习俗变迁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表明剪辫是革命成功的表现,故C项正确。专制与共和的分歧,革命的彻底性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两项与材料不符。“剪辫”是社会习俗之一,并不能

    9、代表所有的社会习俗,故D项表述错误。1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B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C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材料“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体现了上海交通引进了西方的交通规则,故D项正确。该交通规则是否由租界当局制定、小车是否为最新科技成果和中国传统的交通规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A、B、

    10、C三项与材料不符。12(2014海口市高三调研)“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C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D迎合了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近代报刊出现之前,中国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只有正史和野史两种;报刊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为民众了解信息增加了渠道,故选D项。A项在材料中未反映;B项夸大了报刊的社会功能;C项不符合史实。13(2014郑州市质

    11、检二)1861年,英国商人在其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入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A商品市场的扩大 B经济结构的转型C商业广告的创制 D推销技术的革新由“招贴”“无用”等信息推断出传统营销宣传的局限性;由“印入此报”“周密”推断出报刊在推销技术等方面的优越性。答案为D项。14(2014昆明市质检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所示其专业设置()A标志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步B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诉求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D有利于巩固清朝的统治洋务

    12、运动中,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A项错误;维新派的政治诉求是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材料并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的内容,B项错误;京师大学堂设置的专业中“算学、化学、物理”属于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而“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作为必修课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这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统治并未因为教育改革而得到巩固,D项错误。15(2014黄冈市模拟考)在近代中国公司出现之初,不论官督商办的大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积极地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并在市场上形成一股争购热潮,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

    13、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工业企业的出现()A都依赖于发行股票募集资金B新股票发行“争购潮”的出现是实业救国的表现C政府鼓励扶持政策增强了市场的信心D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晚清时期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出现是在外国公司的示范效应下出现的,所以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但不都是依赖这一形式,故A项错误;“争购潮”出现的原动力是利润的刺激,故B项错误;C项夸大了晚清政府对工商业的政策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项。16(2014云南省昆明市调研)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中说: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

    14、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这表明()A当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的迅速发展C当时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战期间,日本或毁灭或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排除A项。该报告表明,抗战时期中西部地区工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出于持久抗战的需要,将沿海企业内迁,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抗战期间,中西部地区成为抗战的后方基地,而“全国经济重心”仍然是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

    15、。17(2014哈尔滨市三中一模)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晚清政府外贸概况年代进口出口1885 88 200 018两白银 65 005 711两白银1895 171 696 715两白银143 293 211两白银1905 447 100 082两白银 227 888 197两白银1911 471 503 943两白银 377 338 166两白银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

    16、,故D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进口激增的原因之一,而非最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依据对表格的分析可判断正确选项为C项。18(2014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单位:1 000海关两)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 B/A(%)1912191615 9561180.741917192139 2697982.031922192643 0743900.911927193155 1929981.81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

    17、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本题可采用排除法,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失衡无关;故正确选项为A项。19(2014中原名校第二次联考)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A项错在“最早”;C项与史实

    18、不符,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的是公有制,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D项与史实不符,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并非恢复原来的资本主义商业身份;其于1915年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故B项符合题意。20(2014湖南省永州市月考)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的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如下图)。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图中可知,“外国人办”及“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实力较强,商办实力相对较弱。结

    19、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主义的排挤而成长艰难。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14石家庄质检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

    20、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

    21、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保管与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22、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2)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

    23、治理污染;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伦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22(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考)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

    24、,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198119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19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1)“外国利器”:指西方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军事武器。“制器之器”:指西方的机器生产。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推动了近代教育学堂的创办;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民间投资增多;轻工业为主;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3)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