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固体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docx

    • 资源ID:14519160       资源大小:1.26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固体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docx

    1、固体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固体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Diode-umpedl-tata,DPL),是以激光二极管(D)代替闪光灯泵浦固体激光介质的固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在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医学、激光加工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是未来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并掌握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构成和调试技术,以及调Q、倍频等激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验一 半导体泵浦光源特性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原理2掌握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半导体泵浦激光器、激光功率计、机械调整部件【实验原理】 上世纪

    2、80年代起,生长半导体激光器(D)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使得LD的功率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DPS技术的发展。与闪光灯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相比,SL的效率大大提高,体积大大减小。在使用中,由于泵浦源L的光束发散角较大,为使其聚焦在增益介质上,必须对泵浦光束进行光束变换(耦合)。泵浦耦合方式主要有端面泵浦和侧面泵浦两种,其中端面泵浦方式适用于中小功率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空间模式匹配好等优点。侧面泵浦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本实验采用端面泵浦方式。端面泵浦耦合通常有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两种方式,如下:(图)直接耦合: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泵浦光束在尚未发散开

    3、之前便被增益介质吸收,泵浦源和增益介质之间无光学系统,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方式结构紧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并且容易对LD造成损伤。间接耦合:指先将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进行准直、整形,再进行端面泵浦。本实验采用间接耦合方式,间接耦合常见的方法有三种,如下:a组合透镜系统耦合:用球面透镜组合或者柱面透镜组合进行耦合。 自聚焦透镜耦合:由自聚焦透镜取代组合透镜进行耦合,优点是结构简单,准直光斑的大小取决于自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c 光纤耦合:指用带尾纤输出的D进行泵浦耦合,优点是结构灵活。本实验先用光纤柱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轴准直,压缩发散角,然后采用组合透镜对泵浦光束

    4、进行整形变换,各透镜表面均镀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耦合效率高。本实验的压缩和耦合如(图 2)所示图 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常用耦合方式1.直接耦合 2.组合透镜耦合3.自聚焦透镜耦合 .光纤耦合图 2 本实验光束快轴压缩耦合泵浦简图【仪器调节步骤】1、808nm半导体泵浦光源的P曲线测量图3 半导体泵浦光源I-P测试的光路实物图 如实物照片(图3),将08n半导体泵浦光源固定于谐振腔光路导轨座的右端,将功率计探头放置于其前端出光口处并靠近,调节其工作电流从零到最大,依次记录对应的电源电流示数I和功率计读取的功率读数P,填入下表,并且做出I-曲线,研究阈值关系。泵浦电流( A )泵浦功率(W)【

    5、数据处理】做出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I-P曲线并分析。泵浦电流( A )泵浦功率(W)【问题讨论】1、 观察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的结构,加深了解其原理【注意事项】1、功率计使用前先调零;测试完成后将半导体泵浦光源的电流调回至最小。2、避免用手直接触碰泵浦激光器的出光头,以免静电打坏激光器。实验二 固体激光谐振腔结构调整和模式观察【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固体激光器的原理2、掌握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的调整方法【实验仪器】半导体泵浦激光器、指示激光器、激光晶体、激光输出腔镜、激光功率计、机械调整部件【实验原理】、激光晶体图 Nd:晶体中+吸收光谱图激光晶体是影响DPL激光器性能的重要器件。为了获得高效率的激光输

    6、出,在一定运转方式下选择合适的激光晶体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经有上百种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实现了连续波和脉冲激光运转,以钕离子(d3)作为激活粒子的钕激光器是使用最广泛的激光器。其中,以Nd3+离子部分取代3l5晶体中Y3+离子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G),由于具有量子效率高、受激辐射截面大、光学质量好、热导率高、容易生长等的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LD泵浦的理想激光晶体之一。Nd:AG晶体的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从d:Y的吸收光谱图我们可以看出,N:YAG在0.5m处有一强吸收峰。我们如果选择波长与之匹配的LD作为泵浦源,就可获得高的输出功率和泵浦效率,这时我们称实现了光谱匹配。但是,D的输出

    7、激光波长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时,输出激光波长会产生漂移,输出功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波长,需采用具备精确控温的LD电源,并把D的温度设置好,使LD工作时的波长与Nd:YA的吸收峰匹配。另外,在实际的激光器设计中,除了吸收波长和出射波长外,选择激光晶体时还需要考虑掺杂浓度、上能级寿命、热导率、发射截面、吸收截面、吸收带宽等多种因素。3、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模式匹配技术(图 4)是典型的平凹腔型结构图。激光晶体的一面镀泵浦光增透和输出激光全反膜,并作为输入镜,镀输出激光一定透过率的凹面镜作为输出镜。这种平凹腔容易形成稳定的输出模,同时具有高的光光转换效率,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模式匹

    8、配问题。图 4 端面泵浦的激光谐振腔形式如(图 4)所示,则平凹腔中的g参数表示为: 根据腔的稳定性条件,时腔为稳定腔。故当时腔稳定。同时容易算出其束腰位置在晶体的输入平面上,该处的光斑尺寸为:本实验中,R为平面,R200mm,L80m。由此可以算出大小。所以,泵浦光在激光晶体输入面上的光斑半径应该,这样可使泵浦光与基模振荡模式匹配,在容易获得基模输出。实验中配了透过率3%和8%(16nm)两种前腔镜。【仪器调节步骤】2、64n固体激光谐振腔设计调整图6 指示激光器调节光路实物图1)如实物照片(图),将0m半导体泵浦光源固定于谐振腔光路导轨座的右端,650nm指示激光器及调节架固定于导轨最左侧

    9、,调节二维平移旋钮,使650m指示激光束居中,调节二维俯仰旋钮,使5m指示激光束照射到右端泵浦光源的中心。注意:调节指示激光束居中时,可以将其放置在右端泵浦光源前,调节二维平移旋钮,使指示激光束照射到泵浦光源中心即可,然后再放回左端调节二维俯仰,如此办法调节两回即可。图 耦合镜组调节光路实物图2)如实物照片(图),将耦合镜组及调节架放置于半导体泵浦光源前并靠近,调节二维平移旋钮,使指示激光束照射到耦合镜组的中心,再调节二维俯仰旋钮,使指示激光束经耦合镜组中心反射回的光点移回到指示激光器出光口内。注意:如果无法判断指示激光束是否照射到耦合镜组中间,可将半导体泵浦光源的电源旋钮调节到6mA左右,此

    10、时将一张白纸放置于耦合镜组前,沿导轨移动(白纸面要向下倾斜,防止泵浦光反射到人眼中),会看到泵浦光被汇聚到镜组前某一位置(光点最小),此时650nm指示激光和88m泵浦光汇聚点会在白纸上同时看到,如果两光点重合即可说明耦合镜组中心与指示激光束有偏移,调节二维平移旋钮直至重合,再将电流调节到零。图 激光晶体调节光路实物图3)如实物照片(图),将激光晶体及调节架放置于耦合镜组前,调节激光晶体的前后位置,使08泵浦光源的汇聚点能够落于激光晶体的前后中心。调节晶体的二维平移旋钮,使650nm的指示激光束照射到晶体的中心;再调节二维俯仰旋钮,使激光晶体反射的指示激光点返回到其出光口内。注意:如何判断指示

    11、激光束已经照射到激光晶体中心,因为激光晶体端面积很小,如果晶体反射的光点是完整均匀的圆形(没有明显的缺失),即可大致说明光束照射到了激光晶体中心。图9 激光输出镜调节光路实物图4)如实物照片(图9),将164nm的激光输出镜及调节架放置于激光晶体前,输出镜的镀膜面朝向激光晶体,中间预留出50mm左右的距离,以备后面腔内还要插入其他器件。调节输出镜的二维俯仰旋钮,使其反射的650nm的指示激光束光点返回到指示激光出光口内。将半导体泵浦光源的电源旋钮调节到800m,取出红外显示卡片放置到输出镜的前端并轻微晃动,检查是否可以看到164m的激光点。如果没有,微调输出镜的二维俯仰旋钮,使650nm指示激

    12、光在其出光口附近微扫描,直至16nm激光出光,关闭指示激光。注意:红外显示卡要向下倾斜使用,防止泵浦光反射到人眼中,在最后微扫描调节激光输出镜的时候,要及时把红外显示卡片放置到输出镜前,以防止104m激光瞬间出来了,却没有发现,忽略掉了,无谓增加了调节时间。3、1064n固体激光模式观测及调整64m激光出光后,在红外显示卡上仔细观察光斑形状(当心红外卡片反射到眼睛当中),根据光斑分瓣形状及分斑方向讨论此时的激光模式。缓慢调整激光输出镜的二维俯仰旋钮,仔细观察模式的变化。松开激光输出镜最下端的导轨滑块旋钮,调整输出镜沿导轨方向的位置,看看激光谐振腔长改变对激光模式的影响。本实验配备了不同透过率的

    13、两片输出镜,也可更换不同透过率对比研究模式的变化。4、164m固体激光输出功率测量及转换效率等参数研究图10 输出功率测量光路实物图选择一种激光输出镜,固定某一激光腔长,如实物照片(图1),调节出光,通过激光功率计来监测功率。按照功率计监测示数最大为目标,依次微调输出镜二维俯仰旋钮,激光晶体四维调整旋钮,耦合镜组四维调整旋钮,激光晶体沿导轨方向位置微调,以达到功率计示数最高,确保激光谐振腔此时处于相对最佳的输出状态。测量激光输出功率与泵浦光源的关系数据,填入下表。输出镜透过率: 腔长: mm泵浦电流( A)泵浦功率()输出功率(W)【数据处理】根据测试数据,拟合出4nm固体激光输出的I-P转换

    14、效率曲线和P-P转换效率曲线,并研究阈值条件。【问题讨论】改变腔长或输出镜透过率,重复测试数据并拟合曲线,综合对比研究谐振腔的改变对激光出光功率、转换效率、阈值条件等各项指标的影响关系。【注意事项】1、由于泵浦激光的功率较高,调试过程中切忌激光直接打在手上或身体其他部分。2、如果移动激光输出镜导致谐振腔失调,没有1064激光输出,则需要按照2)的方法调节出光。另外如果激光腔长超出一定距离,则有可能激光无法震荡出光,所以腔长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实验三 固体激光的倍频效应及调Q测量【实验目的】掌握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的工作原理,进行调脉冲的测量;了解固体激光器倍频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半导体泵浦激

    15、光器、1064激光谐振腔、激光功率计、机械调整部件、示波器【实验原理】1、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被动调技术目前常用的调方法有电光调Q、声光调Q和被动式可饱和吸收调Q。本实验采用的r+:YAG是可饱和吸收调的一种,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电磁干扰,可获得峰值功率大、脉宽小的巨脉冲。Cr4+:YAG被动调Q的工作原理是:当Cr4+:YAG被放置在激光谐振腔内时,它的透过率会随着腔内的光强而改变。在激光振荡的初始阶段,4+:YAG的透过率较低(初始透过率),随着泵浦作用增益介质的反转粒子数不断增加,当谐振腔增益等于谐振腔损耗时,反转粒子数达到最大值,此时可饱和吸收体的透过率仍为初始值。随着泵浦的进一

    16、步作用,腔内光子数不断增加,可饱和吸收体的透过率也逐渐变大,并最终达到饱和。此时,Cr4+:YAG的透过率突然增大,光子数密度迅速增加,激光振荡形成。腔内光子数密度达到最大值时,激光为最大输出,此后,由于反转粒子的减少,光子数密度也开始减低,则可饱和吸收体Cr+:AG的透过率也开始减低。当光子数密度降到初始值时,Cr+:YAG的透过率也恢复到初始值,调Q脉冲结束。、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倍频技术光波电磁场与非磁性透明电介质相互作用时,光波电场会出现极化现象。当强光激光产生后,由此产生的介质极化已不再是与场强呈线性关系,而是明显的表现出二次及更高次的非线性效应。倍频现象就是二次非线性效应的一种特

    17、例。本实验中的倍频就是通过倍频晶体实现对Nd:YG输出的10nm红外激光倍频成5nm绿光。常用的倍频晶体有KP、DP、B、BBO和LN等。其中,KT晶体在1064m光附近有高的有效非线性系数,导热性良好,非常适合用于YG激光的倍频。KTP晶体属于负双轴晶体,对它的相位匹配及有效非线性系数的计算,已有大量的理论研究,通过P的色散方程,人们计算出其最佳相位匹配角为: 9, ,对应的有效非线性系数ef=3610-12V/m。倍频技术通常有腔内倍频和腔外倍频两种。腔内倍频是指将倍频晶体放置在激光谐振腔之内,由于腔内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因此较适合于连续运转的固体激光器。腔外倍频方式指将倍频晶体放置在激光

    18、谐振腔之外的倍频技术,较适合于脉冲运转的固体激光器。【仪器调节步骤】1、固体激光倍频效应观察研究图11 腔内倍频光路实物图 如实物照片(图11),在调整好的106nm固体激光谐振腔内插入倍频晶体及调整架,微调平移、俯仰、面内旋转五维,观察出射52m绿光亮度的变化,直至最亮。2、固体激光被动调Q测量及研究图12 调Q输出功率测量实物光路图1)如实物照片(图12),将倍频实验中的倍频晶体更换为被动调晶体,将半导体泵浦光源的电源旋钮调节到1A左右,微调晶体平移、俯仰四维旋钮,直至在激光输出镜前的红外显示卡片上看到064m的激光点。测量1064nm固体激光的调Q输出功率与泵浦光源、基础激光的关系数据,

    19、填入下列表格输出镜透过率: %腔长: m泵浦电流(A )泵浦功率()输出功率(W)调Q输出功率(m)改变输出镜透过率和腔长,研究对比所测参数的变化。图13 调Q输出脉冲参数测量光路实物图2)如实物照片(图),将快速探测器固定于激光输出镜前,接收调Q输出光,从示波器读取调Q脉冲信号的脉宽及重频参数,填入下列表格。输出镜透过率: 腔长: mm泵浦电流(A)泵浦功率()输出功率(W)调输出功率(m)调Q脉宽()调Q重频(z)【数据处理】按照以上实验要求测量和处理数据。【问题讨论】1、 可饱和吸收调Q中的激光脉宽、重复频率随泵浦功率如何变化?2、 为什么把倍频晶体放在激光谐振腔内对提高倍频效率有何好处?


    注意事项

    本文(固体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