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docx

    • 资源ID:14513347       资源大小:228.77K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docx

    1、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第一节 步入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与冲击1.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观念变革的含义:(1)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由知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2)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2.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1)教育内容多元化(2)教育资源共享化(3)教育形式开放化(4)教育过程个性化(5)教育手段多样化 3.

    2、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1)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2)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4)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校工作性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作用 分析:1. 教育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学生们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使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家长)权威的相对削弱,一方面使教育者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

    3、,另一方面使教育者本身也必须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教育部部长周济也表示: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 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

    4、问题:(1)防止将信息设备闲置。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尽量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多使用已有的设备。(2)避免信息技术的盲目滥用。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3)要注意系统的功能性开发,需要加大应用软件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强度。目前国内普遍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但在软件、资源、人员培训上投入严重不足。欧共体曾提倡一种“三分法”:即用1/3的钱投入到硬件建设、1/3的钱投入软件建设、1/3的钱投入到教师培训。 三、走向信息化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新趋势 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

    5、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设计和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一)信息化教育的特征在宏观的教育层次上 1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从终身教育的广义角度来考虑整个教育问题,倡导人的主体性,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个别化教学与学习。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学的作用。以素质教育为指向,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 信息化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

    6、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组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4以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化教育中,教学资源是关键,特别是利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建立起的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教育资源尤为重要。 (二)信息化教育的特征在微观的教学层次上 1

    7、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是指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

    8、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 7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

    9、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 (三)信息化教育的目的 信息化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最高目标,因而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21世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加速弥合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1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教育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信息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主要指学习者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

    10、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时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主要指不知作、不传播、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机密、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点与核心,主要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总之,信息化教育能够培养学习者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2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强调要把信

    11、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3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学过程随学习内部矛盾发展而展开,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4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教育中,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终身学习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学习化社会,社会化学

    12、习的局面正在形成。 信息化教育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以利于终身学习的进行。 同时,教师自身也本着终身学习、教学相长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寻求自我可持续发展,给学生学高为师的智慧启迪,身正为范的人格示范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师精神。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助推教育改革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1. 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智力支持方面能提供现代教育观念以及中国电教界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在技术支持方面,教育技术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大量

    13、人才以及各种先进设备。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过程与媒体组合的设计,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的声像教材等学习资源,学科教学过程中辅助使用这些内容和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1)在教育观念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在教

    14、学模式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的角色(讲授者指导者)、学生的地位(接受者主体)、媒体的作用(演示工具认识工具)以及教学过程(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3)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和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整体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传输模式,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闯出新路子。二、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略 1. 教育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的作用(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15、(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共同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的优点:(1)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新树立自信心;(2)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3)合作学习消除了应试教育中由竞争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1)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2)创建信息化

    16、教育环境(3)设计和开发出高水平的的教育信息资源(4)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包括素材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评价;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意识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教育主要是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未来时代信息化特征和信息在未来时代的作用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获得和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第三节 信息化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新定位一、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 在教学观念上应有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时代的教学应是一个在做中学、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

    17、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知识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传入学生耳中,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

    18、习积极性,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中,应该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用目标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有益的探索,在完成“任务”中学会方法、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3. 在基本素质上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中小学而言,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4. 在科研能力上善于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不仅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

    19、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善于通过教育科学活动,不断取得教育科学新知识,探索教育科学新领域,变“教书匠”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5.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教师要通过学习,确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应用,并及时地感知在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思维,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

    20、的学习目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激活并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在不断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与多元网络文化和谐相融,追求自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人格魅力构建信息时代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由讲解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关键有二:一是人的因素,即教师队伍的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二是物的要素,即建设合理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人的要素更是重中之重,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教育

    21、信息化的发展就获得了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否则,教师的信息素养就会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有: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选择信息。实现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学会选择,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如教师可通过各种学习网站的建设,努力形成学习资源网络系统,并通过专题式学习网站,形成相应的学习社群。教育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教育的活动,而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教育,实质上起核心作用的是教师。我们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

    22、,加大新教师职前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并将它有效地运用于教育实践,最终使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而获得创新,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的不断科学化,将改变现有教师“教书匠”的传统形象,重塑新世纪教师的新形象。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1)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2)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4)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 (5)课程的开发者 (6)作为学生的学术顾问 (7)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 (8)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9)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面对信息时代

    23、教师的应对姿态 教师应如何应对新时代教育对其自身提出的新挑战 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要求教师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信息,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信息技术革命所不断带来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其应用也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并且能熟练操作,而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共享、交流和对话的可能性。 2.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推荐题目:1. 论述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区别与联系2. 论述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对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与作用从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技术起源于媒体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技术是和媒体

    24、、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无论是早期对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影、电视的应用,还是现代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媒体和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媒体和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条件和支持;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新的技术和媒体形式的诞生,而且媒体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发展。但教育技术产生与发展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技术的需求,当社会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教育教学活动才相应地做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改革和发展,以满足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从而发展形成或者引进新的思想观念、技

    25、术手段、媒体设备等。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历史以及各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媒体、技术的引进、制度的变革,如果不伴以人们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等的发展变化,教育技术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成效就难以实现。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的发展,人类文化逐渐分化、发展形成信息文化、教育文化和教育技术。在一定的社会时期,信息文化、教育文化和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各自的丰富、发展和更新。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文化、教育文化和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就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发生某些质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的形态,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在新的发

    26、展阶段,信息文化、教育文化与教育技术又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丰富和发展。信息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技术就是处在这样一个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各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第二章 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概述一、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意见1:教育技术起源于一般的技术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教育技术,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教育就不复存在,因而教育技术的历史和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意见2:教育技术的出现首先在于社会对诸如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之类视听教育媒体的认可,大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叶。兼顾这两种观点,围绕教学媒体这个因素,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与阶段如下:(一

    27、)视觉教育阶段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许多机械的、电动的信息传播媒体,如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等 。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谓经验的视觉教育的概念。视觉教育与直观教育在理念上是完全接轨的,区别在于所涉及的媒体种类不同。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视觉教育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手段,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

    28、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1937年,霍本 (C. F. Hogan Sr.)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视觉化教材的分类模式:(1)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2)霍本还指出,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即视觉教材本身的现实性、学生过去的经验范围和性质、教育目的和教室环境、学生智力的成熟程度。 (二)视听教育阶段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

    29、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 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戴尔的经验之塔(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2)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3)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4)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三)视听传播阶段传播理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念,引发了教育技术领域的一次质的

    30、飞跃。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视听领域的实践范畴和理论框架,即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四)教育技术阶段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统和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

    31、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1994年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二、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一)萌芽起步阶段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办的国光影片公司,拍摄了育童教育、女子体育、陆军训练、养蚕等教育影片,标志着我国开始真正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节目。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开始用幻灯、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成为我国最早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校。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我国最早的群众性现代教育技术学术团体宣告诞生。1936年,南京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和播音委员会,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发展伊始,成了名副其实的政府行为。同时教育界人士在讨论推行电影、播音教育时,提出并确认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这表明,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构建正式开始。 (二)发展停滞阶段 50年代,不少城市中小学和一些大专院校开始使用幻灯机、录音机、电唱机、电影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在一些医学院校和外语类学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我国现代教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