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说明书.docx

    • 资源ID:14510256       资源大小:177.9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说明书.docx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说明书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要求与分析 1 二、扭矩测量与应变片的根本原理1三、总体方案确实定7四、传感器的设计71传感器类型的选择2传感器设计与结构图3静动态扭矩传感器设计计算原理4使用寿命与静校核方法五、测控电路的设计计算和相应的原理设计图141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要求2低功耗设计3换向电路4放大电路5转向电路6中央处理电路7受控电源电路8软件设计六、精度误差分析18七、参考文献20八、付autocad图_23一、设计题目要求与分析1、设计测扭矩的传感器。2、设计要求与分析1动静扭矩都可以测量2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3不需要反复调零既可以连续测量正反转

    2、扭矩4使用条件:转矩测量仪一般用在机器之间的传动轴上,所以振动大,灰尘、油雾、水污比拟多,故要求传感器封装在一起,只留下两个轴端在外面;工作温度在-20150。二、扭矩测量与应变片的根本原理A、应变片的结构,材料和类型1敏感栅1丝式应变片,金属细丝绕成栅状,栅长l,100,200mm等。 2箔式应变片,由厚度为的金属箔片制成各种图形的敏感栅,亦称应变花,如图2-4所示。其优点 (1)制造技术能保证敏感栅尺寸准确,线条均匀和适应各种不同测量要求的形状,其栅长可做到; (2)敏感栅薄而宽,与被测试件粘贴面积大,黏结牢靠,传递试件应变性能好; (3)散热条件好,允许通过较大的工作电流,从而提高了输出

    3、灵敏度; (4)横向效应小;(5)蠕变和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长。3) 金属薄膜应变片,利用其空镀膜等方式在绝缘基底上制成各种形状的薄膜敏感栅,膜厚小于1m。这种应变片具有比箔式应变片更多的优点。 4) 敏感栅材料的性能要求:1应变灵敏系数较大,且在所测应变X围内保持常数;2电阻率高而稳定,便于制造小栅长的应变片;3电阻温度系数较小,电阻-温度间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好;4机械强度高,辗压与焊接性能好,与其他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势小;5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强,无明显机械滞后;2.基底和盖片基底和盖片的作用是保持敏感栅和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并且有绝缘作用。一般为厚度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胶基材料。对基

    4、底和盖片材料的性能要求:机械强度好,挠性好;粘贴性能好;电绝缘性好;热稳定性和搞温性好;无滞后和蠕变。 3.引线作用:连接敏感栅和外接导线。一般采用的银铜线,铬镍线,卡马线,铁铅丝等,与敏感栅点焊焊接。4.粘结剂作用:将敏感栅固定于基片上,并将盖片与基底粘结在一起;使用时,用粘结剂将应变片粘贴在试件的某一方向和位置,以便感受试件的应变。粘结剂材料:有机和无机两大类。粘贴工艺:应变片静放于试件上,粘贴结实可靠。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特性1.应变片的电阻值(R0)应变片不受外力作用情况下,于室温条件测定的电阻值(原始电阻值),已标准化.主要有60,120,350,600,1000等各种规格。2.绝缘

    5、电阻敏感栅与基底之间电阻值,一般应大于1010 。3.允许电流指不因电流产生的热量影响测量精度,应变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静态测量时,允许电流一般为25 mA ;动态测量时,允许电流可达75100 mA 。4.灵敏系数(K)电阻应变片的电阻 - 应变特性与金属丝时不同,须用实验法对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重新测定。测定时将应变片安装于试件泊松比的钢材外表,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且保证应变片轴向与主应力轴向一致的条件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外表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即K=(R/R)(l/l),而且一批产品只能进行抽样5%测定,取平均K值与允许公差值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有时称

    6、“标称灵敏系数。一般情况下K2.0.5.横向效应与横向灵敏系数将金属丝绕成敏感栅构成应变片后,在轴向单向应力作用下,由于敏感栅“横栅段圆弧或直线上的应变状态不同于敏感栅“直线段上的应变,使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一样长度直线金属丝在单向应力作用下的电阻变化小,因此,灵敏系数有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如图2-5所示。测量电路B、工作原理与测试原理1.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用灵敏系数K描述式中=l/l轴向应变。考虑一段金属导体l,S,如图2-1所示 图2-1 金属电阻

    7、应变效应未受力时,原始电阻为:当受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l,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电阻率如此因晶格变形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故引起电阻变化R。将式2-2全微分,并利用相对变化量表示,如此有式中,l/l=,为金属导体电阻丝的轴向应变,常用单位( =110-6 mm/mm)。由于S=d2/4,如此S/S=2d/d, 其中d/d为横向(纵向)应变;且由材料力学知,d/d=-,式中为金属材料的泊松比。对于金属材料,/较小,可以略去;且,K1+2如此,实际测得K,说明(/)/项对K还是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应变极限内,金属材料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R/R=K2.应变片测试原理使用应变片测量应变或应力时

    8、,将应变片结实地粘贴在弹性试件上,当试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电阻变化R。如果应用测量电路和仪器测出R,根据式2-6,可得弹性试件的应变值,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E,可以得到被测应力值。其中,E试件材料弹性模量; 试件的应力; 试件的应变。力F 应力应变(=/E) R通过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可以将应变片测应变的应用扩展到能引起弹性元件产生应变的各种非电量的测量,从而构成各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三 、总体方案确实定将专用的测扭应变片用应变胶粘贴在被测弹性轴上并组成应变桥, 应变桥提供电源即可测得该弹性轴受扭的电信号。将该应变信号放大后,经低通滤波送入A/D转换,然后经单片机处理送显示屏显示其大小。

    9、这种接法可以消除轴向力和弯曲力的干扰。四、传感器的设计1、传感器的选择 一般的应变式动态扭矩传感器主要是集流环式, 它的主要结构是传感器中间有一根回转运动的扭力轴,并且在扭力轴上贴有应变片。为了将应变信号输出,碳刷集流环方式信号输出的动态扭矩传感器往往采用碳刷与集流环形式, 将应变信号从运动的扭力轴传送到固定的外壳上的碳刷集环方式信号输出的动态传感器。由于集流环和电刷之间是相互运动, 因而有可能产生跳动和共振现象, 使电刷和集流环产生急速磨损,缩短了电刷与集流环的使用寿命, 并且增加了电刷与集流环之间的接触电阻, 影响了信号的输出质量。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银镍合金集流环和银石墨电刷的使用寿命一

    10、般在3 108 6 108 转之间。根据使用转速情况不同, 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半之间。以上讲的是实验室寿命, 实际上使用寿命有可能更短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采用静动态圆管形扭矩传感器的设计方案。2、传感器结构设计与结构图 如图2 这种静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主要结构原理是:在固定不动的套管式传感器2 ( 外壳) 上贴有应变片,而旋转的传动轴1 通过固定不动的套管式传感器2 ,传动轴1 的一端与步进电机4 的转子连成一体, 另一端与扭矩负载相连; 套管式传感器2 的一端与步进电机4的外壳(定子) 连成一体,另一端由套管式传感器2 的端部与机架固定。当套管式扭矩传感器2 内的传

    11、动轴1 ,在步进电机4的带动下产生旋转运动时, 此时, 当传动轴1 的另一端受到扭矩负载时, 而步进电机4 的转子必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传递给步进电机4 的定子(外壳) 上, 步进电机4 的外壳将这个力传递给套管式扭矩传感器2 ,使套管式扭矩传感器2 的应变片产生应变信号, 然后直接将这个信号从接线盒5 上输出,达到利用静态的、不运动的套管式扭矩传感器, 测出运动中或运动后的扭矩大小的目的。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 在套管式扭矩传感器2 的外壳与与步进电机4 的外壳(定子) 相连的方,必须采用圆周端面齿相连的方式。外面用细牙螺纹将两个机件紧紧相连, 以消除机件在运动时产生的微量角

    12、度位移, 以防止套管式扭矩传感器的上应变片信号测量不准。可以看出,利用本方案设计的静动态扭矩传感器, 无接触式电刷2集流环的影响, 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扭矩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且简化制造过程, 不但能解决旋转轴的扭矩测量问题, 而且可以方便的解决各种动态扭矩螺栓装配机的扭矩控制和测量问题。传感器的技术参数: 基底材料:金属薄片应变片标称电阻值:500欧姆应变片栅长度l:6mm敏感栅结构:圆膜栅使用温度: 0 800 灵敏度系数S: 10.2 mv / V 允许电流:正常工作时应变片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设定为25mA零点温漂: 0.5 % /电源电压: +15V5%,-15V5% 扭矩示值误差: 0.5

    13、 % F S非线性: 0.25 % F S重复性: 0.2% F S 回差: 0.2 % F S零点温漂: 500M 静态超载: 120 % 断裂负载: 200 % 使用温度: 0 60 储存温度: 20 70 总消耗电流: 130mA 频率信号输出: 5KHz15KHz 负额定扭矩:5KHz10Hz 零扭矩:10KHz10Hz 正额定扭矩:15KHz10Hz 3、静动态扭矩传感器设计计算原理对圆管形扭力轴的应变:45= -135=8 M/ d3G1/1 d0/ d对圆柱管形扭力轴的外径d:式中:为圆管形扭力轴的内、外径之比 = d0/ d; M 为额定的工作扭矩, Nm ;G 为材料的弹性模

    14、量, Pa ;d 为扭力轴的外径, m ;为扭力轴的材料的许可应为力, Pa (N/ m2) 。扭力轴材料的许可应力一般可取材料抗拉强度b 的10 %20 % 。扭力轴的直径确定以后, 可按扭力轴变形角 的要求,计算扭力轴的工作长度。扭力轴的变形角一般取 015 1之间, 约0101rad0104rad 之间。对圆管形扭力轴的长度: 式中:为扭力轴的扭转变形角。然后再根据以下公式求出圆管形扭矩传感器的内径d0= ad 最后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圆管形扭矩传感器扭力轴的工作长度L 。经过反复的校对和计算, 画出草图, ,经过静校与使用, 最后才能确定圆管形扭矩传感器的扭力轴的各局部尺寸套管式扭矩传感器

    15、的材料一般可以选用Cr12MoV 或0Cr17Ni4Cu4Nb 。4 圆管形扭矩传感器的静校方法(1)只要在圆管形扭矩传感器的两端安装上输入输出局部的连接装置, 在输入输出局部的连接装置上可以施加砝码或使用标准扭矩传感器施加标准扭矩, 就可以对圆管形扭矩传感器进展校正。一般按国家检定规程对圆管形扭矩传感器进展检定。(2)静动态扭矩传感器取消了电刷和集流环, 因此粘贴在试件外表上的应变片的使用寿命就是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在恒定幅值的应变力作用下可以连续不断的工作,而不产生疲劳损坏的循环次数, 就是应变片的使用寿命。据有关资料介绍应变片在500Hz 的动载荷作用下,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06 107 之

    16、间。在扭矩传感器使用过程中,一般交变载荷使用的非常少。与电刷2集流环式扭矩传感器相比, 如果按时间计算无电刷2集流环式传感器使用寿命可达23 年以上, 与电刷集流环式扭矩传感器相比可以提高使用寿命23 倍以上。五、硬件电路设计1、设计方案要求由系统电池供电,快速响应,可测量峰值,小体积的技术指标要求,硬件电路设计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必须解决系统低功耗运行,实现快速测量并保存测量峰值,尽量减小系统体积等问题。低功耗运行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1。 图一:系统原理框图、低功耗设计由于扭矩传感器两端的等效电阻只有350,而给传感器供电的电压不能太低,否如此信号变化X围太小,影响测量效果

    17、。如果用的稳压片连续提供激励电压,如此电流接近10mA。这是电池供电系统无法受的。为此采用间歇式供电的方法进展测量,其原理:跟踪方式下每秒采样3-4次即可满足要求,采样电路按供电、等待、采样、断电、供电、等待、采样、断电的次序进展。其中等待状态是使传感器信号稳定。如果等待时间为10ms,采样时间为10ms,1s采样4次,如此传感器的工作电图2平均工作电流只有。 图二:传感器工作电流图为了能更准确地捕捉峰值,可适当提高采样频率。该测量方式大大减小了传感器的平均工作电流,但对系统其他局部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要求:1,56 转换器的速度应快,必须在10ms内完成采样。不能使用双积分型和其他转换速度较低

    18、的A/D转换器,只能采用逐次逼近性A/D转换器。为降低A/D转换器本身的功耗,要求A/D转换器本身必须有低功耗模式。2单片机的速度不能太慢,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回采样值并完成计算,而且要求单片机具有休眠模式和通过某种方式自动唤醒的功能。3采样速度快的A/D转换器通常没有双极性输入方式,必须增加换向电路。、换向电路系统换向电路由双向模拟开关构成,单片机通过两根口线控制其通道切换,为后续放大器的正反输入端提供不同极性信号,使其输出始终为正,满足A/D 转换器单极性输入的要求。例如,操作者通过按键向单片机发出将测量状态由正切换到负命令后,单片机RA1、 RA2口即由0与1转换为0与0,X0与Y0通道

    19、被接通,Vin+与Vin-分别被接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同向输入端,由于Vin-的电压高于Vin+,放大器输出为正,实现反方向测量。4、放大电路由于该扭矩传感器必须在较低的直流电压下工作降低能耗,使得输出信号较小,为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使最大扭矩对应的电压值接近转换器测量上限,信号在送A/D转换之前需经直流放大,在此选择性能好、精度高、可低电压工作3V、功耗低20uA、放大倍数可调的放大器INA122,由于INA122带容性负载的能力较差,其输出端只能接容值较小的电容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滤波。如上图、转换电路转换电路主要由A/D构成,基于系统低功耗对转换器的要求,在此选择12位A/D转换器MAX1

    20、240,MAX1240转换速度快,.us、电压工作低2.7-3.6V、功耗低动态功耗3.7mW、有睡眠状态功耗仅为,5uW,同时MAX124内置参考电压,节省了基准电路,且接法简单如见ptetel图四,满足小体积的要求。、中央处理电路单片机是本仪表另一关键部件,为实现低功耗,在此选低功耗系列单片机PIC16C73A,28脚DPIP封装,工作电压低2.7-3.3V、功耗低15uA、工作频率X围宽32.768KHZ-2MHZ有低功耗休眠模式,并可由中断按健或看门狗唤醒,哈佛双总线结构使得其运行速度远远大于同频率M-C51系列单片机,保证了系统快速测量。从实际应用考虑,该类单片机有OTP一次封装形式

    21、,价格与普通,51单片机相似,完全符合产品化设计要求。7、受控电源电路受控电源电路是系统实现低功耗的保证,本设计选用据有关断功能的低静态电流线性稳压片MAX604,该芯片受控与单片机,操作者可通过按键控制其对模拟电路的供电,使系统功耗降为最低。其他器件的选择同样基于小体积、低功耗、高速度的系统要求。如选用静态工作电流仅为50uA,并可关断的LCM103液晶显示器. LCM103是10位8 段带小数点液晶显示模块 LCM103 为10 位多功能通用型8段(8.8.8.8.8.8.8.8.8.8.)液晶显示模块内含看门狗(WDT)/时钟发生器2 种频率的蜂鸣驱 动电路内置显示RAM 可显示任意字段

    22、笔划3-4 线串行接口可与任何单片机接口IC 接口低功耗特性显示状态50A(典型值) 省电模式1A 工作电压2.4 V 视角比照度可调显示清晰,稳定可靠.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测量,线路板须科学布局,除满足大面积辅铜、模拟地与数字地别离、电源总线分布式布线外,对传感器的电源线与信号线需做特殊的屏蔽处理。8、软件设计系统软件由初始化程序和主程序两局部组成主程序框图如图五,初始化程序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存储器、A/D转换器的初始化,此局部程序只需根据相应的产品手册按通常方法编写即可。软件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使系统实现间歇式测量,为此主程序通过采用条件循环方式实现此功能。在复位或唤醒、复位判断、键处理、模拟电

    23、路供电、采样、模拟电路断电、计算显示等模块执行完毕也既至上而下执行一次完成一次测量后系统进入睡眠状态,只有在唤醒条件按键或看门狗到来时系统才进展下一次测量。系统初次上电时,先进展初始化再完成一次测量;正常测量时,受控与时钟脉冲的看门狗,每250us唤醒一次单片机,使系统每1s完成4次测量,满足低功耗设计要求;外界也可通过按键唤醒单片机完成一次测量. 主程序图六 、精度误差分析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来源很多,所以会有不同现象的误差出现,如温度变化时,零点会有变化,其次在被应力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温度条件将可能有不同的输出。前者称为温度引起的零点漂移,而后者称为灵敏度漂移。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有应

    24、变片粘贴的好坏,应变片材料的不均匀,所选应变片的电阻温度特性不一致等。由上述原因造成的零点漂移,在测量桥配好以后,往往具有固定的方向性,可采用简单的方法,在相应的桥臂中串入一个由较大温度系数材料制成的电阻来进展补偿。引起灵敏度漂移的主要原因是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数随温度的变化,应变片灵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弹性元件热膨胀系数变化与热膨胀各向异性等因素。而以弹性模数随温度变化为主,且大多是随温度提高而灵敏度也相应提高。对灵敏度漂移补偿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供桥电压,当供桥电压降低时,电桥的不平衡输出减小,即降低了电桥的灵敏度。正确的补偿为在桥路进展实际灵敏度漂移的测量,然后根据漂移的正或负方向、大小来确定补偿方法与补偿量。常用的方法有改变供桥稳压电源输出值或在电路中串、并联电阻等。一般当灵敏度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时,可在电源回路中串入一个正温度系数的电阻加以补偿。在传感器的制作中常用补偿块来实现温度补偿并提高灵敏度。七、参考文献【1】X有颐编著 转矩测量技术 计量 1986【2】侯国章编著 测试与传感器技术 某某工业大学 【3】丁元杰编著 单片机原理与运用 机械工业【4】赵立军编著 汽车实验学 大学【5】强锡富编著 传感器 哈尔冰工业大学


    注意事项

    本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