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ocx

    • 资源ID:14481580       资源大小:823.4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ocx

    1、关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人性的十大公理,你无法避免!灵遁者探索生命这本书,写到现在,可以说该做一个总结性认识了。前面所有的章节,都可以说是一种铺垫。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在开始本章内容之前,我要这样说。寻找答案是人类的好奇,人类的天性。但倘若你自己无法理解你所写的东西,就永远相当于没有答案。就好比说外星人,给你一个关于宇宙运行的公式,结果大家都看不懂,那么这个答案对于你而言,有什么意义呢?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我希望在我思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你们也在思考。而且我真心的希望,我是错的,你们是对的。人类不就是这样进步的吗?接下来我要说第二点。心理学的发展仿佛还停留在20

    2、世纪。大多数人呢,你没有在新闻上看到过,心理学有多大的突破性理论。就不像物理,化学,生物学这样,年年都有重大发现。按理说,心理学也应该从这些科学成果中受益,但收效甚微。没有人站出来问,为什么吗?很多人谈到心理学,可能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人,就是佛洛依德。他是1856年5月6日出生1939年9月23日逝世。他的理论至今影响深远。但他所处的年代,和我们现在的年代明显有很大的区别。其中量子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什么不以这些学科的成果,来深化对于意识的探究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心理学无法摆脱主观性。这也是心理学的争论点。就拿佛洛依德来说,他的梦的解析的观点,看过的人,都是知道的。如何

    3、保证客观性,这个是无法保证的。做梦的人,和解梦的人都无法保证。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来批评的话,他会这样说:“无客观实在性,又无法进行实验验证,你这是什么理论?”量子力学虽然有奇异处,但总是能够符合实验验证。所以我经常也告诉自己一句话,如果你对一切理论,都不怀疑的话,那只能说明你思考的不够深。关于大脑意识,关于行为,我有自己的思考,我有必要把这样的思考,写出来,告诉大家。不是说我多聪明,只是我思考的时间,也许确实比你长。我们先来说总结,对我前面的章节,有个总结性认识。第一点:生命的起源。你要谈人和动物意识,以及意识行为,你需要谈人和动物是怎么来的。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星外文明,陨石论,火山论等等。

    4、我个人说过,比较赞同米勒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即生命起源于水中。与闪电等放电现象是有关的。他的实验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这是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过程。第二点:生命的进化从有机物到单细胞,然后不断的进化为各种生命形式。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无法复原。在众多生命存在中,有一种水生物经历千万年发展,进化为陆地上的猿类。而人就是从古猿类进化而来。从600万年前的突图人,到130多万的露西,人类初具现在的形态。具体大家可以看看前面的章节。 人类从野蛮生活,到现在高楼林立,科学发达,甚至开始走出地球。有人会问了:“相比于其他生

    5、命,人类一骑绝尘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智慧,也就是人类的意识的独特性。那么说到这里,就必然要说到大脑了。倘若大脑不产生意识,大脑就是一堆脂肪。大脑产生意识,这是大脑的神奇之处,这也是我们的共识。简单来说意识的产生是这样的: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

    6、质基础。大脑是由千亿级神经元构成,其复杂程度,让人叹为观止。意识就是由这些神经元的放电和化学行为产生,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这样产生的。给大家看看下面的两张图。也就是说人脑,无论是脊髓,脑干,或者从视网膜接受的所有的信息,会主要汇总集中反馈在大脑皮层,而产生意识。脑的主要功能就是经过神经元一级一级的信息交换传递,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信息集合,这个过程称为样本分析。神经元一级一级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过程称为分析,有意义的信息集合即为样本。样本分析是脑的主要功能,包括大脑、小脑、下丘脑、基底核等,这些脑部的主要功能都是进行样本分析。而且正如左图所示。在大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功能区。丘脑的功能就是

    7、合成发放丘觉。丘脑由神经元构成,每个神经元中都遗传有信息,丘脑的功能就是将多个神经元的信息合成为丘觉,并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使大脑产生觉知,也就产生了意识。脑包括的结构众多,不是所有的脑结构区都能合成丘觉,丘觉只是丘脑的功能,只能是丘脑合成发放出来才能产生意识。丘脑虽然能够合成发放丘觉产生意识,但丘脑不是意识活动的场所,意识也不在丘脑中存在。大脑联络区是丘觉的活动场所,丘觉能够使大脑产生对事物的觉知,产生对事物的“知道”、“明白”。丘脑通过联络纤维将丘觉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主要是皮质层,产生意识。在临床病例中,丘脑、大脑联络区、联络纤维发生了损伤或病变,产生的症状都是一样的,都将导致意识的缺损或丧

    8、失。我介绍上面的内容,给大家,是想告诉大家,一切都有根。我是相信因果关系的人。这同时也在告诉大家,我们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要先说明,有哪些条件,是我们可以用的。就像我们理解数学世界,物理世界是一样的。你必须知道一些公理,或者说公认的常识。我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闹过这样的笑话。老师说:“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公理。我那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公理,就笑了。心想,这不骗小孩吗?两点之间,肯定线段最短啊,不用说也知道啊。走弯路肯定长啊。可是后来慢慢大家一次次用这个公理,发现最简单的东西,还真管用。而且你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你可以证明吗?你可以证明1+1等于2吗?数学家就可以

    9、证明。所以这不简单。后来接触哲学理论后,更加意识到了这点。任何理论,你先看它的基础,再看它的推论。一上来就是花里胡哨的理论,你多半要谨慎。那么研究心理学,研究意识理论,应该有哪些“公理呢?”。就是说凡是研究意识的人,都应该认同的理论是什么?写道这,你应该竖起耳朵,好好思考了。你能想到心理学的公理是什么?各位,很明显,其实上面的介绍里面,就包含着心理学公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来分析一下。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具体说是大脑中的亿万级神经元组合,通过放电和化学反应等互动产生意识。目前所有的意识都是这样产生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常识。所以公理一可以这样表述: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还可以这样表述:此

    10、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解析:意识一旦产生,我们就知道了,它们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相同的。那么此意识和彼意识在本质上就是无差别的。就是一粒沙子,和一杯水,我们说本质上都是物质。只有意识内容的不同,意识产生的机理机制是一致的。这一点很清楚了,也是现代生物学,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然后我们接下来再找寻其他公理。很明显,意识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从行为上看是各式各样的。那么我们在本书的开头,就说到了。影响意识的力量,就只有两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也可说意识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影响和驱使的。很明显,先天因素就是遗传因素,按现在的生物学理论,就是DNA,RNA理论。后天因素,就是营养,教育,环境,是否遭受疾病

    11、或意外重创等等。所以公理二可以这样表述: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解释:你在分析一个人或动物意识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两点因素。任何只考虑一种因素的方法,都是一刀切理论。然后在提出这两点公理的时候,我要问你,还有其他心理学公理吗?其实没有人这样研究过心理学,我之所以这样来做,是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可能更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毕竟我思考了这些问题。还有吗?你能想到吗?我希望你在看的时候,一定要跟着思路想。我不是你的老师,我也没有站在讲台上,我们是隔着电脑屏,面对面交流,平等的交流。你们看过前面章节的人可能会想到,这样的公理:意识是有层次的。 因为大家会经常说,高智商,低智商,还会说,人总

    12、是比动物聪明,人的意识肯定是高层次的。有这样惯性思维。而且我自己也将意识的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无感觉,感觉,知觉,想象,思维。但其实我也说明过,这样划分是不严谨的。当时是为了拿人和动物的意识,做比较,来拿出这么一个量化。所以这个不能作为公理。其实我说了,只要你愿意想,你总能想到很多。但我们确实由于知识有限,经验有限,实验设施有限等等原因,我们想到的东西不一定对。但你错很多次之后,或者被人骂很多次之后,你会对的,或者别人会对的。这就不是一件坏事。比如你有没有想过,意识产生的速度?速度是多少?目前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我没有看到过。小于光速?等于光速?大于光速?你倾向于哪个答案。有人说心灵感应

    13、就是超光速。可是爱因斯坦说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意识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空白。不过我赞同速度的上限是光速。再来说一个公理,这个公理,是我在思考梦的时候产生的相法。相对比上面两个公理,相信这个公理,反驳的人会很多。公理三:人的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解释:生命体征自然是尤其强调脑活动体征。即脑活动体征存在时候,意识时刻存在。哪怕生命体主体,感觉不到意识的存在,但作为研究意识的我们,我们应该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否则,我们正在研究什么?研究无吗?这种情况的反驳案例会此起彼伏,比如有人会说,晚上睡眠,睡的很沉的那种人。你甚至踢一脚他都不会醒。那他如果感觉到有人踢他的话,他会不醒来吗?其实这个

    14、没有说服力。因为人的意识表现是多样的。拿做梦来说,有人做梦了,能记住,有人记不住,有人甚至做梦了,也认为自己没有做梦。但我们可以通过扫描脑电波知道他做梦了。主体在没有感受到意识的情况下,意识存在吗?这似乎深挖下去,是个哲学话题了。但我认为,一定是认为意识存在的。主体没有体验到自己的意识的时候,不能说意识不存在。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有人中暑,被打晕。这时候他的生命体征,脑活动都是存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此人的意识是存在的。但他能否体验到意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关于这个公理,后期我们还会补充讨论。你还能想到什么心理学公理,非常期待,你来补充。所以我们现在总结了三个公理。公理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

    15、机理别无差别。其他表述:此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公理二: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公理三: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大家牢记,这三个公理,因为后面分析意识的时候,我们会用到。接下来,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类似于柏拉图的洞穴。先来说说柏拉图洞穴的内容: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

    16、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否定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柏拉图通过这个洞穴的隐喻,旨在说明教育才能升华和解放一个人。哲学家的责任,就在于把人拉出洞穴。而我要借这个故事,来问大家,意识的真伪,意识的存在该如何界定。这是个深奥的问题,我不知道心理学家们

    17、如何去思考的,但我认为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的疏忽。将柏拉图的洞穴深化一下:假如有一个人出生在黑暗的洞穴中,看不到任何东西。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10年,20年,你觉得他和我们的意识有什么区别?他会站立吗?他会思考我是谁吗?他的意识画面里,会有什么呢?他有喜怒哀乐吗?我们不得不说,这对于一个人而言,这种假设很残酷。但即使这样的情况。上面的三条公理全适合在黑洞中的这个人。我们暂时叫他:觉石。他出生了,他长大了。他的意识是时刻存在的,且他意识产生的机制和我们意识产生的机制别无差别。他的意识也受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使。只是后天力量的驱使刺激,降到了最低。首先我们都知道,人接收的80%信息,是

    18、通过眼睛来接收的。那么对于觉石而言,它无法通过眼睛获取信息。就是说他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其他东西和信息。睁开眼睛,只能看到黑色。其次它肯定不会说话,丧失了语言系统。但他是会发出声音的。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你可以随意想象。反正是很怪异的。他甚至不会站立,几乎百分百不会站立。因为站立走路,是需要学习的。使用工具也不会,因为没有工具可以使用,就算有,在黑暗中有意义吗?所以一个这样的人就诞生了:看不见,不会说话,没有道德观念,没有自我观念,不会站立,不会使用工具。他甚至不会问:“为什么?”当你可以问为什么的时候,是因为你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况。而对于他而言,没有对比,就不会出现问为什么的念头。那他拥有什么

    19、?他有感觉,感觉到洞穴是硬的,是冰冷的。还会有疼痛的感觉。因为在他看不见的情况下,他爬的时候,必然碰到自己。碰到就会疼,然后他会产生条件反射。缩回被碰的地方。碰的多了,这种反射会形成恐惧。会抑制他四处爬的欲望。所以喜怒哀乐他是有的。吃饱了就开心了,不然他会感觉难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只是喜怒哀乐的表达不一样。他可能脸上无表情。他的意识中没有真假,前后,高低,时间,亲情,道德,数量,困难,颜色等的概念。一切意识以享乐为驱动,且先天力量影响占主导作用。我保证他的行为表现,不如一只在森林中的猩猩。所以我们很难想象,他会做梦吗?做什么梦?会幻想吗?脑中会出现什么画面?黑是一种无法想象

    20、的画面。相信我,一定是这样的。在黑暗中,在无声的洞穴中的情况,和现实中眼盲是两个概念。我倾向于他是有想象的,只不过这种想象,是没有颜色的黑。只有质感,没有画面。这种质感来源于他摸自己,摸洞穴感觉。他会爱上摸自己的感觉,那是世界对他唯一的爱。就是用自己的手,摸自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意识和行为表现,都与人不一样。他的表现,就像一只洞穴中的青蛙。和他所处的环境是一体的,是安静的。很多天生的东西,甚至都会退化。想到这里,我有些伤感。因为想到这个人,我想到了洞穴里的青蛙。正好我写过这样一首诗歌。名字就叫洞穴里的青蛙。说来也奇怪,那时候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就大量思考了关于生和死的问题。那一年18岁,

    21、看起来像28岁。因为额头生了三条皱纹。但现在想想很幸福。好了,觉石这个人,是我杜撰的。假如真有这个人,它也不可能知道名字是什么?但我相信,你们内心是震撼的。就是了解自己是什么样,首先去想自己不能想象自己成为什么样?而我所举这个例子,无疑是我们最不能想象和接受的。但对我而言,写这本书到了现在,这是很重要的。不然我怎么总结,怎么讲前面零散和不严谨的章节,重整化呢。我现在来问你,通过我上面的简单描述,你还有什么补充的。你还能想到什么?我在本章开头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理解,就没有答案。你不能理解,是因为你不能想象。好好思考这句话吧。我在总结了三个心理学“公理”之后,好像无法再前进了。可是

    22、现在呢?当你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想象人类的时候,你会发现,前面还有路,路还长。所以公理四就可以这样表述:社会中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也就是你的任何意识,都具有社会性。就是说你要分析你的意识,就离不开分析你周围的情况。公理五可以这样表述: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就是说,理性的东西,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不是遗传的。就比如说数量,高低,前后,生死,高尚,卑鄙。这样的东西,都是后天建立的。那么你可能会问了,什么是非概念和非理性的东西呢?先天就能拥有的东西,就是非概念的东西。比如饥饿感,疼,瞌睡。其实这是感受。对于觉石这个人来说,它不知道“饥饿”两个字怎么写,但他天生有饥饿的感受能力。

    23、但他不可能拥有高尚的概念的。因为从公理四,就可以得知。高尚是一个社会性的词语。所以教育在一个人的后天发展中,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其实概念性的东西,就指向了理性的东西。即可以认为,人的理性是后天建立的。因为你脑中概念性的东西少,必然限制了你的想象空间,而想象空间,就限制了你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农民的儿子会种地,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当你接受了很多教育的时候,你发现你除了会种地,你还会画工程图,会编程。而这些东西,只能在都市里做,不能在农村做。你的空间想象力,理解力,就是你的能力。一定是这样的。大家多思考一下。接下来,我再问你,你还能想出什么关于意识研究,大家公认,无可辩驳的东西吗?好

    24、好思考一会。我再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点像黑客帝国中的情景。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克隆人。他在培养液中成长,在这个地方,有成千上万个他都在培养液中。他虽然处于沉睡中,有点像催眠状态下,一直没有被唤醒。但他的大脑活动,一直是进行的。从小到大的情况,一直是进行的。没有任何中断。这个过程是通过电脑连接他的大脑,给他一个特定的编程,这个编程内容,就是他所成长所经历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会认为自己不是在沉睡中,而是一直生活在现实中。自己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有我们知道,那是编程,那是智能设计。其实不难理解,一个从未从梦中醒来的人,你如何让他理解现实?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我们需要他了,把他唤醒了

    25、。你觉得他会困惑吗?相信我,他不会困惑。他走在街上,看到咖啡店,看到美女。都会想,这个咖啡店我来过,这个美女很眼熟。跟我们正常人的表现是一样的。只有当他了解了编程这个事情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生活中虚幻中,生活在电脑中,生活在信息中。我们可以回到柏拉图的洞穴中,只有一个人出去获得自由,看见更真实的东西之后,他才意识到影子不是事物真实的东西。他回去告诉那些不能动的人,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回到现实中的我们。我们认识的东西,都是“真的”东西吗?客观的一定是存在的,但不一定是真的。所以公理六可以这样表述:真伪的概念存在,但无法界定。就是说在你的意识中,你会有真假的概念,但真的,还是假的概念,其实

    26、难以客观界定。根据公理五,我们知道,真假是概念性的东西,是后天建立的。那么每个人的后天发展,是独一无二。就会对他真假的概念,产生不一。同理对于道德,高尚等这样的概念,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会说,众口难调,所以我们会说,因人而异这样的话。我虽然讲了故事,但我还是问你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最本质的东西是人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表现在人的意识的发展,不可能每个人都同步性。而且人的认识虽然可以深化,但就个人而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是无法完成。就像苏格拉底说:“我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尽管你学识渊博,设置了众多的条条框框去检验真伪,其实都是乏力的。从意识上来说无法

    27、客观的辨别。其实这个在哲学上,已经有前辈论证了。我在科普书籍变化中就提到过。关于这点论证,哲学上的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康德也算。然后维特根斯坦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对于可说的,我们说。对于不可说的,我们保持沉默。”这是他论证逻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说,有些东西,是没有逻辑概念的,对于辨别这种东西,我们要保持沉默。因为你说的再多,也不管用,等于零。比如“爱”这种东西,就是我们要沉默的东西。你再理智,你也无法说这个“爱”是真的,还是假的。逻辑上你无法推理出这个。高尚,卑鄙等这样伦理概念,都是这样的。是无法推理出来的。数学上的证明,由哥德尔给出,即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

    28、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否。所以再次强调公理六:真伪的概念存在,但无法界定。也可以这样表述:人是具有矛盾性意识的,即人的意识一定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的非理性这一面,佛洛依德是承认的。在他的理论中,有体现。其实再细讲,写一万字都不写完。从人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来这点。我们在不断否认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不断承认了,过去是错的,今天才进步的。而且我们感官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看不到紫外线,我们听不到超声波,我们的速度很慢。假如这些在未来,都可以改变,那么很多我们现在的认识,就要改变。所以人的非理性,是有历史性,客观性原因限制

    29、的。但要清楚,真伪的概念存在,就有意义。这种意义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可以判定真伪。这种条件下,就是目前的判断标准。比如说法律,法律就是限制我们非理性一面的东西。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有些法律,大家也会吐槽。比如说全国禁摩令。法律禁止摩托车上路,或者说禁止摩托车出现在二环内,或者三环内。这种法律在百姓眼中,就丧失了它的“法理。”就是到底,这个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你如果说是因为尾气,那么汽车排放量应该更大。可是立法者清楚,总不能限制不让汽车上路吧。骑摩托者出行的,肯定没有坐车出行的多。所以还限制摩托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思。再比如说有的国家,法律规定汽车靠左行驶的。这就是没有对错问题。立法者在

    30、立法的时候,意识是如何的。你就可以想象了。所以我们整理这些最基本的人类的意识的东西,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人的意识,社会的意识。这就叫研究心理学。你还能想到什么心理学公理?你可以大胆想象,我们思考这些公理也好,假设也好,是为了让心理学研究更具客观性。起码这比分析梦得来的内容,要更可靠。当你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时候,你坚持下去,那么谁也无法阻挡你成为这方面的天才。我们仰望很多人,牛顿,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去相信的话,这种仰望就会成为你的阻碍。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鼓励你,大胆去想象的原因。被耻笑,被谩骂不可怕,不敢去想象,不敢去理解,才可怕。心理学应该建立在一些公认的公理之上,这样

    31、它才能更具说服力和客观性。所以把研究物理,化学,数学的这种“定律”方式,拿到心理学这边来,就不是荒谬的。佛洛依德所在的时代,很难完成这样的假设。但我们现在可以了。所以我想到了公理七:意识产生于行为之前。你的行为是由你的意识来驱动的,这是我们认为的常识。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大脑如果不产生意识,大脑就是一堆脂肪。就像你仰望某一个人,然后你用行为去捍卫这个人的理论。你买东西,你选择东西,你摁下按钮等等行为,在行为出现之前,其实意识已经出现了。这个简单的关系,应该被准确拿出来。任何活动都是神经元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有人可能会拿条件反射来反驳此观点。但条件反射也是需要神经元活动的。是需要感觉的

    32、。而这不就是意识吗?所以意识产生与行为之前。然后再说公理八:记忆机制表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记忆是神经元活动,储存记忆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 、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所以遗忘是不可避免的,有以下3点原因:1、人不可能再现人的所有所见所闻。这是人的大脑工作机制所限制的。就是说人的大脑,会记录他所感兴趣的,对于他生存有帮助的众多信息。而一些无用的信息会被过滤或者同化。所以说,你不记得12年前过生日时候穿的什么衣服很正常。你也不可能记得,10年前,下的最大的那场雨发生在几点几分。因为这个时间对你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倘若这个时间,对你有特殊意义,你可能会记得。比如说那场大雨,让你失去了一个亲人。那你就会记得那天是多少日,甚至那场雨下了几个小时,几分钟。2、所谓记忆同化,就是指很多事物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记住了事物本身,却不会分别它的细节。就比如说我问你,你吃的人生第一颗煮鸡蛋和第二颗鸡蛋有什么区别?你不可能记得!虽然你清楚,每个人鸡蛋不一样。但记忆会告诉你,每个鸡蛋其实长一个样。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