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新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447366       资源大小:64.2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新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档格式.docx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学生听录音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2)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

    2、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3)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

    3、,艳丽多姿。下片: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

    4、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4“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

    5、,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影响。步骤四深层探究赏析语言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洁白? 冰、雪、银、蜡、素。2这首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练、极富形象、饱含感情?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副词:惟、顿、略、稍。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

    6、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

    7、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2拓展延伸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江雪表现的是一幅老头雪夜垂钓的画卷,通过对画卷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清高,所以感情基调就是孤独、寂寞。雪表现的是诗人面对壮丽的雪景,所产生的豪迈激亢之情,感情基调是畅快、豪迈。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说明过去的历

    8、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沁园春毛泽东写景:北国风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原驰 红装素裹抒情:江山如此多娇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积极的调动不尽如人意。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片说到下片,而是将上下片的品

    9、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会更好。 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部编版(新人教)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2我爱这土地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

    10、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嘶哑(s y) 温柔(ru) 喉咙(hu lng) 汹涌(xing yng) 吹刮(gu) 腐烂(f) (2)词义【嘶哑】声音沙哑。【温柔】温和柔顺。【汹涌】(水)猛

    11、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激怒】停止、停息。(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三、

    12、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理由: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

    13、,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

    14、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感情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

    15、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2布置作业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我爱这土地艾青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在朗读中,生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3乡愁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

    16、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1) 字音 邮票(yu) 窄(zhi)矮(i)大陆(l) 乡愁(ch

    17、u) 坟墓(m【乡愁】思乡的愁闷。【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海峡】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师述:诗歌

    18、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

    19、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1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乡愁是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2“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都用了哪些形象的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

    20、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1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古诗中有许多像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

    21、和魅力。最后,让我们一齐来吟诵这首深情的恋歌,再一次体会诗人内心涌动的思乡爱国情感。2布置作业(1)背诵乡愁。 (2)完成课后练习。 乡愁余光中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认为朗读非常重要。因为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因此学生对这篇诗歌非常喜爱,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

    22、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

    23、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1)字音 娉婷(png tn)鲜妍(xin yn)冠冕(gun min)呢喃(n nn) 轻灵(qng lng) 柔嫩(ru nn) (2)词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柔嫩】指质地柔和鲜嫩。【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呢喃】象声词,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朗读指导1你是人间四月天通常理解为是林徽因写给她儿子的一篇精美的诗歌,要诵读得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2第一遍朗读基调为深沉;第二遍朗读基调为喜悦。3节

    24、奏划分。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诗歌以什么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以“四月天”为喻; 特点: 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等。2本诗使用了一种我们不常用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有

    25、什么作用? 句法偏离。 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1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第一行中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蓄而矜持的,通过中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而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重复强调,再次表明主题。2第三节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描述。 第三节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姿态婀娜,在四月的万花丛里翩翩起舞,那种娉婷轻盈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你”不仅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夜夜的月圆”有一种庄严且朦胧的感觉。3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 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新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