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专项归纳复习.docx

    • 资源ID:14472580       资源大小:30.0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专项归纳复习.docx

    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专项归纳复习201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专项归纳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9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描写类)前预习一、默写古诗名句:1 ,松间沙路净无泥。2谁道人生无再少, 。3小舟从此逝, 。4殷勤昨夜三更雨, 。 , ,宝帘闲挂小银钩。6 ,又岂在朝朝暮暮。7水面清圆,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2、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主人逢雪宿芙蓉主人日暮苍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田家父耕田

    3、上原,子斫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公子家 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

    4、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

    5、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中去,归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以一些事物为陪衬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

    6、哀情。例如: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又如: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空。月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烘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

    7、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

    8、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6、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

    9、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7、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很多时候

    10、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8、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

    11、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的居秋暝:空新雨后,天气晚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泉清冽,流泻石之上,是动景描写。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中的宁静。9、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

    12、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的高峻奇伟。“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10、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

    13、前为实,未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14、6;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之境。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15、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

    16、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踏莎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行人更在春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11、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

    17、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 :“千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12、从对方着笔:(虚写)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

    18、,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13、细节描写细节,就是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不复恐匆匆

    19、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

    20、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区别几组概念】:1、“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2、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

    21、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提醒一下 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高考真题回放】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分)(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低”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雁飞低”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

    22、有实。2(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衔好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

    23、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江西卷)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溪渡)(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进行对比,以“溪渡”比喻“交情”,赋予“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4(

    24、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

    25、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过华清宫吴融 李约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

    26、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2007•东卷)出关 徐兰凭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内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诗

    27、,然后回答问题。登 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问:(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描写,整句属于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感情更加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 的风格。(2)、本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陇西行 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

    28、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三、四句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使全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后拓展一、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4分)越调平湖乐 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信美,终非

    29、吾土,问何日是归年。注练:白色的丝绢。入手:到手。春风面:指女子姣美的面容。吾土:故乡。简要赏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 二、其他手法:联想、想象、抑扬、赋、比、兴等。1、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 诗歌中极其常见。如贺知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诗人由柳枝的下垂联想到翠绿的丝绦 2、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的景象就是想象,李贺天上谣中描写天庭的景象时也运用了想象。 区别:联想,比较实在;想

    30、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析】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3、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赋

    31、、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是赋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属于兴。4、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 闺 怨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专项归纳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