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K12学习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docx

    • 资源ID:14465839       资源大小:87.7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荐K12学习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docx

    1、推荐K12学习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T1(分封制)T2(史学理论)T1(宗法制)T1(分封制)复习建议:1.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但侧重点不同:分

    2、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要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区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内涵,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理解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从历史反思角度,认识其影响及历史教训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为了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并进行有效的统治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主要内容分封对象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的内容_和人民诸侯义务诸侯要_、_、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在封国内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_,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主要特点,_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 四个等级影响,前期: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后期:受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点题训练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考点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含义用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核心内容:_。大宗、小宗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来划分的。周王是

    4、天下的大宗,嫡长子为大宗,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影响保证了_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维系分封等级的工具。两者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点题训练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考点三理解

    5、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_。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族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局面巧学识记图示法理解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点题训练3】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考点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6、形成1前提:秦的统一历史条件(1)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改革与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4)秦国经过_后实力强大(5)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时间,公元_实现统一,定都咸阳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1)创立:嬴政把“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2)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7、、_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设置及职能: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_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_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2)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地方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2)推行: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3)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

    8、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消极没有任何制衡皇权的机制,导致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是秦朝短暂而亡的重要原因巧学识记运用数字记忆法“一、二、三、四”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点题训练4】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

    9、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要点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分封制宗法制特点(1)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4)形成森

    10、严的社会等级影响,对当时,(1)初期: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2)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1)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

    11、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典例训练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要点二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县制)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转变贵族政治: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

    12、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转变: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历史作用,(1)政治上: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上: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典例训练2】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

    13、上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典例训练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完成下列

    14、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秦行政制度的变化。如何理解“公天下之端自秦始”?(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说明理由。史料研读通向成功的试金石史料一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时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吕氏春秋当务史料二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

    15、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史料一中信息“甚少矣”、“故为后”说明受德虽然年龄很小但最终继承了王位,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史料二认为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亲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1)根据史料一,指出太史“据法而争”的依据是什么?(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

    16、营考点一分封制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 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 B带有鲜明等

    17、级色彩 C强化了皇权的专制 D顺应了儒学的发展考点二宗法制3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邦建国 B兼并战争 C铁犁牛耕 D礼崩乐坏4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考点三秦朝中央集权制5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

    18、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在战国时期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6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 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7西周的政治制度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

    19、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

    20、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干知识梳理】王族功臣土地服从命令镇守疆土独立性等级森严地方父系血缘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互为表里商鞅变法前221年皇权至上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县制县令【点题训练】1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是贵族身份的代表,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排除C项;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排除 D项。2D【解析】本题考察宗法制。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依据“长兄如父”

    21、、“长孙”的地位超过小儿子的地位,可得出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且有血缘关系,这些信息反映了古代宗法观念,所以D项正确。题干未反映家族团结和睦,也未体现出贵族世袭等信息,可排除A、C两项;从长兄、小儿、长孙、父亲等关键词看,虽有等级秩序,但从属于D项,可排除B项。3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题干材料“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可以看出:周代政治制度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故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形成大一统的格局是在秦朝时期,D项错误,符合题意。4A【解析】本

    22、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紧扣“汉承秦制”中的“秦制”,联系所学秦朝的制度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包括丞相制)和郡县制,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A。刺史制为西汉时建立的,封国制为西周一直战国时和汉初所实行,排除B、C、D。【典例训练】1A【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分封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王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题干中分封对象多为王族,属于贵族,但没有体现确立了贵族世袭特

    23、权,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2A【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对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的出现有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B、C、D分别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央官制和土地制度的变革,不合题意,错误。3(1)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理解:秦普遍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

    24、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2)同意。理由: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地方割据,如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但君主高度集权和专制,易造成决策失误,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管理国家的积极性。【读史用史】(1)依据: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2)说明: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随堂验收】1C【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据材料中“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反映的是分封的重要依据是智慧和品德,C项正确;据材料中信息可知

    25、主要阐释的是分封的依据,而没有涉及到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周天子是天下绝对大宗,故B项排除;据“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等信息可以得出殷族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项排除。2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的礼乐制度。从材料看,“乐”成为一种制度,并且祭祀时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的乐舞制度,说明乐具有等级色彩,因此本题选择B;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排除A;皇帝制度还没有建立,C错误;材料与儒学没有关系,D错误。3D【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从材料“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

    26、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青铜器发生材料中的变化,故D项正确;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故A项排除;兼并战争和铁犁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B、C。4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起到了宗族团结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没涉及专制集权方面的信息, 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宗族团结而非稳定统治秩序,排除C;材料涉及宗族和谐而非社会和谐,排除D。5B【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设立。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战国后期秦王嬴政为秦王时,秦已经设立了许多郡,由此判断正

    27、确答案为B。郡县制早在春秋时就出现了,A错误;C是在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后才出现,排除;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错误。6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作用。“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说明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说明所有的贵族都没有管理人民和得到封地的权利了,这样就等于说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A项表述错误,在春秋战国时郡县制已经出现;B项是作用,而不是目的;C项材料没有体现。7(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积极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主要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绩。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

    28、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材料中“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B;分封制度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宗法制是按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君主制指最高权力者的制度,属于中央官制,排除C;D是秦朝开始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2C【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由题干描述可知赵国夺取了周王的祭地,周王却通过郑朝用三十金取回来,说明此时期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严重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开始”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出;材料中体现的是分封制,B项错误;D项说法与周朝历史不符。3D【解析】

    29、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由于周王室是一个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国家,因分封同姓而形成了所谓的“兄弟之国”,这些“兄弟之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同盟。为了与异姓国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以利于政治力量的加强,各国统治者更需要利用婚姻为纽带,互相依靠或牵制,这使得与异姓国通婚成为必要。故D选项正确。4C【解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理解。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是指秦统一后废除了诸侯林立的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是秦首创,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分封制是秦统一后废除的制度,排除;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实行的中央官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制度,排除D。5D【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推荐K12学习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