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14465182       资源大小:66.67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docx

    1、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基 础 知 识 部 分陈孝翱2007年8月考试内容、题型与分值分布 1、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理解,60%、环境管理专业基础,10%、法律法规知识,20%、个人素质方面,10%。具有不确定性。2、题型与分值分布:、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判断题:15题,15分。、填空题:10题,10分。、简答题:4题,20分。一般标准理解部分占二题;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可能各占一题。、分析阐述题:2题,20分。一般为标准理解部分二题。法律法规知识考阐述题的可能也存在。第一部分、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2、一、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论(一)、简答题1、简述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的目的?、寻求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规范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起到积极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环境管理现代化的有利武器。2、简述推行ISO14001系列标准的意义?、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树立优秀组织的形象,赢得客户信赖。、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改进产品性能,改革工艺设备,生产“绿色产品”。、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减少环境风险。

    3、、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3、简述ISO14001和ISO14004的关系?、ISO14001标准是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ISO14004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性标准。不能作为审核依据。、两个标准各自模式中,虽然基本思想原则是一致的,但两模式相似而不相同。4、在风险管理与实践中,风险常有哪几种含义?、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风险源;、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潜在的损失;、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二)、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1、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消耗型:包括从环境中摄取某种物质引起的所有问题,如各类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森

    4、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污染型: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所引起的所有问题,如水、大气、土地等环境污染及固体废弃物。、破坏型:包括所有引起环境结构变化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景观的变化、人员伤亡、干涸等。2、 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几个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危机;、海洋污染;、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酸雨;、城市化所引起的综合问题。3、 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13.9亿立方千米,但淡水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千米。可利用的是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世界用水量以35%的速率递增。4、 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用来冲刷家用马桶和公共厕所。5、 海洋污

    5、染:赤潮(海澡爆发)是最典型的例子。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到约6001000万吨石油,约1万吨汞,约25万吨铜,约390万吨锌,约30万吨铅,约100万吨有机氯农药。6、 二氧化硫是中国大气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约有50%来自于燃煤。2005年全国SO2排放量高达2549万吨。排放1吨SO2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元。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比“十五”期末减少10%。全国SO2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2295万吨。严格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排放对实现全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至关重要。7、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沙漠化和耕地损失;、生物多样性减少。8

    6、、世界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吨。9、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水)水污染严重; 、(气)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声)噪声污染; 、(渣)工业与民用垃圾量巨大。其它城市环境问题还包括热岛效应、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10、我国大气污染存在四大突出问题:、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有毒有害废气污染治理滞后;、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矛盾突出。11、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为计划。12、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3、生命周期评估是考查产品各生命阶段、各种环境干预下产生的环境

    7、效应(或影响),并比较这些效应的优劣,从而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改造提供信息支持。14、环境审核中还包括了许多技术性审核和清洁生产审核。15、ISO14001-2004、ISO14004-2004、ISO19011-2002三个标准的名称与发布日期:、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2004-11-15、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04-11-15。、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2-10-01。16、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5 个基本要素组成。1

    8、7、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多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积极参与。18、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19、环境管理是在环境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20、遵守法律法规是组织对社会的有效承诺之一。二、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环境术语1、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污染物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测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强氧化剂)。2、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粒。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9、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盐类颗粒。总悬浮颗粒物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3、悬浮物(SS)悬浮物是指废水中不能通过过滤器的固体物质。测定方法:将水样通过滤纸过滤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纸,将所称重量减去滤纸重量。4、重金属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汞等45种。“五毒”:汞、镉、铅、铬、砷(类金属)。其中汞、镉、铬最引人注意。以汞毒性最大,镉次之。一般毒性重金属:锌、铜、钴、镍、锡等。水俣病(汞污染)、骨痛病(镉污染)。发生在日本。5、污染物“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

    10、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分:天然污染物、人为污染物。按受污染的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分: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又可再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物理污染物又可再分为:噪声、微波辐射、放射性污染等等。 生物污染物又可再分为:病原体、变应原污染物等等。 按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分: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可吸入的颗粒物以及恶臭物质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

    11、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有毒污染物”:是指哪些直接或者间接为生物摄入体内后,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代发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6、危险废物是指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鉴别认定的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之一性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7、化学危险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叫危险化学品。不同场合的叫法或称呼:化工产品、危险货物、危险物品或危险品。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由联

    12、合国运输专家委员会编制。8、资源可利用的一切事物就称为资源。资源的特点:再生性、转移性、可利用性、具有价值、资源守恒。9、能源凡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转换运动过程,都称为能源。能量的形式:热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煤气、蒸汽、焦炭、人造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电能、氢能、沼气能等。通常所说的能源,一般不包括二次能源在内。10、酸雨“酸雨”的词义是雨(水)比正常情况下偏酸性。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包括雨、露、霜、雹、雪等。是大量排放SO2及NO2的结果。我国的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

    13、30%。11、温室效应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温室效应指的就是由于大气层中某些气体(主要是CO2)对地球辐射的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而阻挡热量向宇宙扩散,进而导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类似温室大棚的一种吸热效应。CO2浓度的上升造成温室效应的增强。12、臭氧层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千米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层,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保护人和地球其他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14、将增加20%。人类的眼病和皮肤病(包括皮肤癌)将增加。还会白内障发病率增高。破坏大气层臭氧的是人类合成的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包括:氧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和氯烷烃(CFC3)等。我国提出2005年全面停止生产CFC3类物质的计划。13、氟里昂氟里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因此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14、哈龙所谓哈龙(Halon),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211和1301的商品名称,它属于一类称为卤代烷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灭火药剂。15、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

    15、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二低一高)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16、清洁生产见简答题。17、生命周期 见简答题。18、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标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我国的环境

    16、标志由青山、绿水、太阳和10个环组成。10个环代表公众的参与。19、“三同时”制度见法律法规部分简答题。20、再生资源人们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清洁生产与产品生命周期1、 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两个核心内容是什么?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机会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发展。两个核心内容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2、 什么叫清洁生产?答:是指将

    17、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即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清洁工艺及无污染、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科学的严格管理措施,生产清洁的产品。对于生产过程来说,清洁生产是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原材料,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及它们的危害性。对于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是指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到寿命终结的处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于服务来说,清洁生产是指将预防性环境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提供活动中。3、 清洁生产的目标、内容、主要途径、基本手段、主要方法和终极目标?清洁生产的目标:、减缓资源的耗竭(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废物和

    18、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清洁工艺及清洁产品。判断题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排污审计和项目改造。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的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简述清洁生产与末端处理的区别? 区别一:清洁生产:引起大家对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积极主动。末端处理:环境责任放在环境研究和管理等人员身上,污染产生后对主要污染物的处理被动、消极

    19、。区别二:清洁生产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资源,可以减缓资源的耗竭;、可以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大大降低末端处理的负担和费用,减少二次处理;、可以避免或减少环境风险。末端处理的缺点:、污染物的控制与生产过程的控制未能紧密集合,能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污染物产生后进行处理,运行费用增加; 、处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环境有一定的风险。 末端处理的要求:清污分流,减少处理量,有利于组织物料再循环;减量化处理,如脱水、压缩、包装、焚烧等。5、 什么叫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是指从自然界获取能源、资源,经开采冶炼、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形成最终产品,又经贮存、销售、使用消费直至报废的

    20、处理处置各阶段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进行物质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它要求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全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加以控制。整个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原材料摄取和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与分销;、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再循环/处置。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见P14,图1-1。生命周期评估简称LCA。6、 简述生命周期评估的内容?、目的与范围确定:确定产品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向消费者描述环境标志产品应有的性能;用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进行产品体系的全面评价和环境标志认证;有关产品的法规制定等。、清单分析:针对特定产品提供从原料开采、加工/制造、运输及供销、使用/再使用/维护,

    21、到回收、废弃物管理等环节的能源、原料需求和排放至大气、水体及土壤等中的污染物的输入输出资料清单和数据。、影响评估: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定量或定性综合评估。、解释说明:将清单分析及影响评估所发现的与研究目的有关的结果合并在一起,形成结论与建议。7、 生命周期评估的主要应用:、鉴别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改善其环境问题的机会。、为产业界、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决策提供支持,例如:企业规划、优先项目设定、产品与工艺的生态设计或改善以及政府采购。、选取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包括测量技术、产品环境标志的评价等。、市场营销战略,例如:环境声明、环境标志或产品环保宣传等。8、 产品的生态设

    22、计:产品的生态设计:又称绿色设计与环境设计。产品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污染预防应从产品的设计开始,把改善环境影响的努力灌注于产品的设计之中。产品生态设计的环境准则:降低物料消耗和能耗、减少废物产生、减少安全健康风险、生态降解。、环境科学和技术(各类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其治理技术)一、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其治理技术(一)、水体污染物的来源1、生活污染源2、工业污染源:由废水、污水以及废液组成。3、农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引起的水污染最为严重、复杂。按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分:无机废水、有机废水、有毒废水、含色、臭、味废水等。按所含污染物的成分分: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酚废水、含油废水、含有

    23、机磷废水、含酸废水等。工业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是汞、镉、砷、铬、铅、酚、氰化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以及酸、碱、盐、蛋白质、脂肪、油类等有害物质。(二)、主要的水体污染物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物、植物营养物、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油污染、热污染、病原微生物等十大类。1、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物最主要的特性是: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集的过程。这些过程主要是物理化学的作用,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还有氧化还原作用和络合作用。三价铬可被氧化为六价铬,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采矿和冶炼是向环境中

    24、释放重金属的最主要的污染源。不少工业过程也会向环境排放重金属。2、非金属无机毒物主要有氰化物、氟化物和H2S等。其主要来自化工、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排放的含氰废水。人只要误服0.1g左右的氰化钾或氰化钠便立即死亡。3、有机有毒物质、酚类化合物:芳香族碳氧化合物。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可使蛋白质凝固,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有机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和有机汞三大类。、多氯联苯(PCB):进入人体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及各种脏器内。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多环芳烃类:3,4-苯芘是强致癌物质。4、有机无毒物:主要指耗氧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在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

    25、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常用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总有机碳(TOC)指水体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简答题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简要说明二者的区别? 答: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200C),使水样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5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BOD5。二者区别: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浓度,生化需氧量衡量水中“耗氧”污染物的污染浓度。5、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钾、硫

    26、及其化合物。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6、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酸性废水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冶金和金属加工酸洗废水。碱性废水主要来自碱法造纸、人造纤维、制碱、制革等工业废水。酸碱的污染,也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类污染(中和产生)。7、放射性物质8、油污染9、热污染: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10、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寄生虫。(三)、废水治理技术:P60四类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1、物理法:、筛滤(截留):格栅、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沉淀(重力分离):利用悬浮物与水密度不同,借重力沉降(或上浮)分离。

    27、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微小颗粒污染物质粘附到空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到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被除去。气浮法包括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射流气浮法等。、还有离心分离、磁分离、蒸发等。2、化学法:、混凝法:向水中投加带有相反电荷的电解质(混凝剂)。适用于含油废水、染色废水、洗毛废水及某些重金属等。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中和法: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向酸性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如石灰、氢氧化钠、石灰石等;向碱性废水中可吹入CO2的烟道气进行中和,也可用其他酸性物质进行中和。、氧化还原法:氧化法多用于处理含硫、酚、氰废水,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漂白粉、氯气、臭氧等。还原

    28、法多用于处理含铬、含汞废水,常用的还原剂有铁屑、硫酸亚铁等。、电解法:在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主要用于处理含铬及含氰废水。、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投加可溶性化学药剂,析出沉淀,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锌等。3、物理化学法:、吸附法:固体吸附剂,活性炭。可吸附废水中酚、汞、铬、氰等有毒物质,还有脱色、脱臭等作用。离子交换法也属于吸附法。、反渗透法:通过一种特殊的半渗透膜,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将水分子压过去,而污染物被膜截留,废水被浓缩。被压透过膜的水就是处理过的水。、电渗析法:使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分离,达到浓缩和处理的目的。可用于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处理。、还有汽提法、吹

    29、脱法、萃取法等。4、生物法:废水的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水得以净化。、活性污泥法:将水连续注入曝气池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水中即形成大量好氧微生物的絮凝体活性污泥。微生物大量增殖,消耗有机物,使废水得以净化。、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塔、生物流化床。、厌氧消化法: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污水,且可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稳定塘:其过程和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接近。、土地处理法。(四)、废水处理系统:P63 首先使用物理法,然后再使用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

    30、法。一级处理:一般采用物理法,主要是去除呈悬浮状的固体性污染物,BOD去除率约30%左右。二级处理:常用化学法,主要是去除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一般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三级处理:常用生物脱氮(生物法),混凝沉淀(化学法),离子交换及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物理化学法)等。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及其治理技术(一)、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不下数千种,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粒径小于10m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为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颗粒物。PM10是TSP的一部分。(二)、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烟尘和粉尘、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卤代化合物等6大类。1、烟尘和粉尘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