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14448364       资源大小:499.5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docx

    1、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一、规划理念(1)生态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公平满足现代与后代的发展需要,建设生态。(2)人本规划理念。注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精神的培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设和谐。(3)特色规划理念。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建设宜游。(4)统筹规划理念。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整体效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建设宜居。(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设宜业。二、规划重点(1

    2、)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突出生态文明城市定位。(2)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保障生态文明城市的区域整体发展。(3)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镇、产业和人口分布,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空间布局。(4)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城市文化,发扬鲜明的生态文明城市精神。(5)强化空间管制容,突出自然环境特色,构筑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框架。(6)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系统,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7)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保障生态文明城市高效运转。(8)调整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居住质量。(

    3、9)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安全度。三、规划围市域围:为市行政区划围,含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围:东起乌当区永乐,西至清镇市红枫湖,南起花溪区青岩,北至修文县龙场、扎佐,包括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为3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

    4、230平方公里。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近期2007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五、城市性质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六、城市职能(1)省省会,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七、

    5、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市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加强环城林带、“两湖一库”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合理利用公园、河湖、山体等城市生态资源,开展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建设生态。(2)实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民生行动计划,培育“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建设和谐。(3)依托城市生态特色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避暑胜地,建设宜游。(4)统筹中心城市与外围市县发展,统筹城市

    6、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统筹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宜居。(5)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形成并完善多元化投资、鼓励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宜业。八、经济发展目标及策略(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促进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机制管理创新,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拉动、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3)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7、)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九、社会发展目标及策略(1)按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基本实现。(2)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3)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阳明文化研究,打造城市知名文化品牌。(4)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事

    8、业体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5)加快建设信息化城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发达城市的水平。(6)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机制。十、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十一、城镇人口引导与分布(1)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疏解老城区

    9、的产业和人口,促进人口向新区和小城镇集聚。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275万人,市域外围城镇人口约70万人;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约320万人,市域外围城镇人口约80万人。(2)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引导人口在区域层面上的合理分布,保证远景市域总人口规模突破规划控制的500万人时,区域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十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3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9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3平方米左右;镇及城镇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左右。十三、区

    10、域重大基础设施衔接与共享(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市铁路枢纽建设,改善城市对外交通条件,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2)完成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加快形成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3)积极配合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市与长江中

    11、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十四、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1)根据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的特点,加快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工作,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撤县(市)设区的进程,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创造有利条件。(2)结合市域产业空间布局,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按照“中心放射型”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沿贵黄、贵遵、贵毕、贵开、贵惠、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形成市域城镇主要发展走廊。中心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为城市旅游发展主区域,西北及北部为城市工业发展主区域。市域北部:沿贵遵公路,布局扎佐、久长、息烽城区、西山、小寨

    12、坝、养龙司、温泉等城镇;沿贵开公路,布局水田、羊昌、南江、开阳城区、双流、三、永温镇、楠木渡等城镇;沿贵毕、贵修公路,布局修文城区、六广等城镇。市域西部:沿贵黄、厦蓉公路,布局清镇城区、红枫湖、站街、流长等城镇;沿筑黔公路,布局卫城、新店等城镇。市域南部:沿贵惠公路,布局青岩、黔等城镇。十五、市域综合交通发展(1)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与西南地区交通枢纽、西部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带动经济圈及市域周边市县经济发展,立足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目标,构建以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为龙头,以水运为重要补充,实现区域交通便捷、枢纽设施布局合理、交通科技现代化、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

    13、系。(2)铁路运输。依据国家铁路干线布局规划,配合贵广快速铁路、至快速铁路、至快速铁路、至客运专线和至客运专线段的建设。市域快速铁路网由“一环三射两联线”构成。一环:环城快速铁路;三射:东开阳快速铁路、北息烽快速铁路、北修文快速铁路,其中北息烽快速铁路依托渝黔快速铁路,北修文快速铁路依托成贵快速铁路;两联线:久长永温(开阳),林歹(清镇)织金。新建新客站和扩建南站编组站、改貌货运站,建设完善清镇、将军山、扎佐、都拉营等综合货场,完成铁路枢纽建设,提高城市铁路客、货运输能力。(3)公路运输以省的公路网发展战略“六横、七纵、八联”为指导,城市经济圈交通建设为目标,高等级公路、国道干线为骨架,省(县

    14、、乡)道为联系,在市域形成“一环、两横、九射线”的安全、便捷、高效的市域快速公路体系。一环: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两横:城市经济圈环北段(黔西瓮安),修文福泉;九射线:贵新(新寨)、贵广()、贵惠(惠水)、贵黄()、厦蓉()、贵黔(黔西)、贵毕()、贵遵()、贵开(开阳)等高速公路。(4)航空运输加快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适时开辟中远程国际航线,完善磊庄军民两用机场,形成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沟通市际和全国、国际的航空网络。(5)河航运大力整治乌江航道,建设开阳港,提高进入长江的通航能力,达到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加快码头、道路等航运配套设施建设。十六、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市

    15、中心城区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空间发展策略。加快麦架、沙文、扎佐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建设,通过“南延”,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进,建设形成贵龙经济带。十七、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

    16、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320万。(1)一城:以老城区、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40万。(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外围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

    17、天组团。主城外围组团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0万。(4)严格保护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安全,同时加强对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鱼梁河、麦架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化景观环境营造,在城市部构筑多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绿化景观走廊。(5)在城市各功能组团之间,结合十里河滩城市湿地公园、黔灵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图云关森林公园、顺海公园、阿哈水库、百花湖等若干大型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形成城市重要生态战略点,避免城市建设过于连片发展,保护城市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生态格局。(6)加强以环城林带为主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绿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实

    18、现城市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建设目标。十八、主城发展策略(1)老城区:涵盖老城区、甘荫塘、渔安安井、雅关偏坡等区域。充分发挥老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重提升老城区的综合性服务功能;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继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对有较大污染影响的工业企业实施搬迁,逐步消除老城区现有污染源;继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解决老城区用地功能结构和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不断完善以路网、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降低建筑密度、减少建筑总量和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公共空间的“双减双增”原则,提高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优化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居住水平,严格控制老城区住宅建设

    19、总量,通过规划控制引导人口向新区和其他区域转移。(2)新区:涵盖新区、朱昌等区域。继续向西侧、东侧大关区域拓展发展空间,以增强新区集聚力为建设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市级会展中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吸引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转移;配合新客站的建设,在大关区域形成全市最重要的铁路客运站和旅游交通枢纽,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配套;加强百花湖水源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围,严格禁止一切破坏水源环境的建设行为。(3)三桥马王庙区域:充分发挥其北接新区、南接老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促进旧城改造和整体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对外交通、物流商贸等现代产业,促进新区与老城区的连接和融合,为形成新区和老城区

    20、互动发展的格局创造条件。(4)小河区域:涵盖小河、金竹等区域。依托现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完善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小河至孟关工业走廊,拓展开发区产业发展空间,努力建成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阿哈水库水源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围,严格禁止一切破坏水源环境的建设行为。(5)二戈寨区域:涵盖二戈寨、改貌等区域。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对外交通和物流集散功能为主,逐步弱化居住功能,建设服务全市的铁路物流中心。加快用地结构调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6)白云区域:涵盖白云、都拉营等区域。依托现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

    21、铝工业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等产业。完善都拉营区域设施配套,开发区用地向都拉营延伸。推进南湖区域开发建设,与新区连片发展。调整东西部合作产业园、粑粑坳工业区功能,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十九、外围组团发展策略(1)沙文区域(高新区):涵盖沙文、麦架等区域,布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贵遵高速公路、贵修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线的工业产业集群走廊。(2)花溪区域:涵盖花溪、党武、石板、久安、孟关等区域,依托省级花溪风景名胜区,以建设十里河滩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形成全市自然生态旅游的龙头品牌,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依托高校文化资源,配套建设

    22、国际化水平的医疗卫生、教育等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的国际化居住社区;整合现状高校用地布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花磊路沿线预留高校远景发展用地,打造全省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孟关区域与小河联动发展,打造小河至孟关工业走廊。(3)龙洞堡区域:涵盖龙洞堡、小碧、永乐等区域,重点促进整体开发,利用航空港优势,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配合航空港扩建及贵广高速公路建设,形成全市航空物流中心和发展临空指向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依托自身及周边自然优势,以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等大型项目的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近郊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市的东部新城。(4)新天区域:涵盖新天、东风等区域,以国家级高新

    23、技术开发区新天园区为依托;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片式元器件为重点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努力建设好中国西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基地;依托乌当特色地热温泉资源,打造新天至洛湾休闲温泉旅游带,将乌当温泉休闲度假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以市北线自然风光旅游带和南明河下游休闲度假带为核心,形成具有丰富地域特色的贵开路旅游走廊和南明河文化走廊。二十、城市远景发展2020以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主要向北扎佐区域,向东永乐、龙里区域,向西清镇区域,向南党武、湖潮区域扩展,其中湖潮、扎佐、清镇区域为主要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建设形成扎佐、湖潮、清镇组团,进一步完善“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二十

    24、一、住房建设发展大力推进“住有所居”民生行动计划实施,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有效控制房价涨幅,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实现市城市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基本实现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成套住房,住房成套率达到100以上,城镇低收入家庭保障住房覆盖面达到100%,新建住宅区综合配套率和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二十二、社会事业发展发展策略(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权益,使广大人民

    25、群众共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强化城市职能,以重点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为手段,增强中心城区的凝聚力与辐射力,从而巩固和提高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3)统筹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布局,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4)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5)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对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对可以实行产业化的社会公共事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十三、公

    26、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确定“一主四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1个市级服务中心,即老城区、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布局主要的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辐射全市;4个组团级中心,即沙文、新天、龙洞堡、花溪主要布局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辐射周边区域。二十四、行政办公设施老城区布局主要的省级行政办公用地,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布局在行政中心,并在预留部分省级行政办公用地。在、小河、白云、沙文、新天、龙洞堡、花溪设置为本区域服务的行政办公用地。二十五、文化设施(1)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积极倡导“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基础

    27、文化、文化精品、文化产业、体制创新、人才建设等六个文化工程,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的覆盖全市的文化功能体系。(2)深入挖掘城市文化涵,以阳明文化为重点,加强对城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研究工作,突出城市文化特色。(3)大力推进城市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先进城市。近期抓好博物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市文化新中心文化中心。(4)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所有镇建成文化馆(站),所有行政村建成“农民文化家园”,促进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十六、体育设施(1)构筑以新区奥体中心为龙头,各

    28、区域体育场馆为骨架,学校及社区体育设施为立足点的完整体育场馆设施网络,力争2020年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到人均2.2平方米,形成布局合理、服务完备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2)加快市级奥体中心建设,达到能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单项赛事的体育场馆标准,完善六广门、新体育场等体育场馆设施,完善和适度扩大清镇体育运动训练基地和水上训练基地(省属)、庄训练基地(省属)、东山青少年运动场训练基地(市属)。二十七、医疗卫生设施(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差距,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主要健康指

    29、标达到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2)城市建立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以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为保障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建立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服务体系。(3)农村建立以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县计生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中心,乡镇卫生院、计生站为枢纽,村卫生室、计生站为支点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4)至2020年,在全市基本建成能覆盖城区居民人口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每千人床位数达到5.5,中心城区每千人床位数

    30、达到9.5,乡镇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达到1。二十八、教育设施(1)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化发展。完善以花溪文教区为主,、龙洞堡等文教区为补充的高等教育设施布局;按照“211”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大学建设,花磊路沿线预留高校远景发展用地;建设扩建龙洞堡学院,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扩建师大学白云校区,至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建筑面积达到41平方米。(2)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和全力实施高中教育普及发展。确保城镇居民、农村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稳定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按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示性高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至2020年,普通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达到10平

    31、方米。(3)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整合调整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幼儿教育改革,以教育部门举办为骨干,社会力量举办为主体,加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建设,基本形成“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坚持特殊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建设完善市级特殊教育中心及各区(市、县)特殊教育中心。(5)至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占职业技术教育比例达5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二十九、社会福利设施推进社会福利以社会化为导向发展,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乡镇)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


    注意事项

    本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