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考高起点语文知识点汇总一.docx

    • 资源ID:14448049       资源大小:33.2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考高起点语文知识点汇总一.docx

    1、成考高起点语文知识点汇总一语文(高起)第一课一、开班仪式二、自我介绍(志愿者、学员)三、破冰游戏四、正式上课内容(科技文阅读)(一)知识点讲述【自然科学类阅读解题方法】:1、通读全文,标化关键考生要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大意,通读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关键词:(1) 时态:目前、日前、有时、将会、预计、当。时(2) 范围:一些、几乎、全部、所有、普遍、绝大多数、除。之外、到。为止(3) 程度:更加、最、尤其(4) 推断:也许、可能、大约、不一定、不可能、必定(5) 逻辑:原因、因为、因此、只要、只有、如果2、细读试题,圈定区间仔细审读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寻找阅读区间,有时还要发掘题干的隐含信息,寻求解

    2、题突破口。3、文题对照,筛选答案将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保证准确性,要将选项内容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进行比对,看原文有无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考生要特别留意在选项中常设置的八大陷阱(1) 以偏概全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实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故意缩小或扩大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2) 张冠李戴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

    3、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3) 无中生有故意给出一种错误说法,但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4) 因果混乱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加强因果关系。(5) 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干扰项经常故意颠倒主次。(6) 偷换概念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7) 混淆时间故意把“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混淆未然和已然。(8) 混淆条件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

    4、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干扰项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为“选择”关系。(9)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1.叙述 即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1) 叙述的人称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说话,把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的表现出来。第三人称是所叙述的人物和

    5、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2)叙述的方法 顺叙: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可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补叙: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的作用,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2描写即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渲染。(1)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2.因为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

    6、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语言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相吻合。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和遭遇等来进行折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情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学术性文

    7、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的呈现出来。场面描写。只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场面的描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2) 描写的方法。白描和工笔。白庙只是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工笔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于任何媒介物烘托。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做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

    8、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的思乡情绪。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物的本来形态状貌,不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的笔法。3抒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 直接抒情即不借助于媒介面直接抒发感情。常用语抒发强烈、直露的情感。(2) 间接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寓情于景。以眼前的事物为媒介,或者通过对某种象征型事物的描绘来寄寓和抒发情感,以情染景,情景交融。寓情于理。作者把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或渗透于

    9、通过对事物叙述、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情理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二)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血液助思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日前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血液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因为它能够积极地调整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方式。 血液负责为大脑提供营养和必要的氧气。因此,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对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血栓就会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 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克里斯托弗穆尔指出,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此,很多迹象表明,血液对大脑的作用比单纯的营养供给者要复杂得多,因为它能够调整神经元传达信号的方式,这一发现将改变我们对大脑功能的认知。 穆尔认为,血液不仅仅

    10、是大脑的维持系统,实际上还有助于控制大脑的活动。具体来说,血液流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影响到附近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了它们相互之间传递信号的方式,因此,也调整了信息在整个大脑的传递过程。 这项理论对人类更好地认识阿尔茨海默氏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和癫痫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穆尔说,很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可能与血液系统的变化有关。 穆尔指出,大部分人认为,这些疾病的症状是神经元受损的结果,但他认为,血液系统遭到破坏是致病原因之一,这就意味着有必要研究全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癫痫患者导致疾病发作的大脑区域内的血管通常是不正常的,如果血管的这种异常状态造成了癫痫症状的产生,那么作用于血液的药物就可能成为取

    11、代现有治疗方法的新选择。 这一假设对磁共振成像技术也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是用来了解大脑血流变化的常用扫描手段。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知道了血液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就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来了解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 磁共振成像显示,当指尖的血流量大的时候,人就更容易感受到手指受到的击打。这就证明了血液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功能产生影响,关于该区域血液流动的信息将有助于预测大脑未来的活动。 但血液对大脑的这种影响从何而来呢?血液含有能够穿透血管影响神经元活动的溶解因子,血流量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到溶解因子的浓度。此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也会对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产生反应。最后,脑组织的温度会在血液

    12、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神经元的活动。因此穆尔认为,应该用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人的大脑,血液系统可能是决定大脑活动的主要因素。 (摘自参考消息2007年10月24日) 1下列各项是对“血液助思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血液负责为大脑提供营养和必要的氧气。因此,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对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 B血液是大脑的营养供给者,所以从这个角度就会死亡,从而终结人的思考。 C阿尔茨海默氏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和癫痫等疾病是神经元受损的结果,因而影响到了人的思考。 D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影响到附近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了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方式,因而影响到了人的思考。 2“血液流动对大脑

    13、特定区域的功能的影响”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会对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产生反应。 B血液在复杂的神经元中流动,人们就可以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神经元未来的趋势,从而预测到大脑未来的活动。 C血液中含有一种溶解因子,而且血液能够穿透血管影响到神经元活动,血流量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到溶解因子的浓度。 D脑组织的温度会影响到神经元的活动,从而使血液发生变化。 3下列各项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液不仅仅为大脑提供营养和必要的氧气,还有助于调整神经元传递信号的方式。 B血液流动能够改变神经元传递信号的方式,调整信息在大脑中的传递过程。 C研究表明,血液系统可能是决定

    14、大脑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血液系统遭到破坏可能就是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D磁共振成像技术证明了大脑特定区域的血液流动信息将有助于改变大脑未来的活动。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血液能够调整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方式,因此,“血液是大脑的维持系统”的观念将被颠覆。 B要彻底治愈癫痫等神经和精神疾病就必须用作用于血液的药物取代现有的治疗方法。 C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疾病的产生原因都不是单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逐渐发现更多的致病原因,从而找到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 D血液能够调整神经元传达信号的方式,我们就可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血液的浓度、色泽等。2、日本要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15、 早则几年之后,也许人们就会看到日本的探测器登上月球的画面。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探月工作小组26日确定,将利用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在2010年代中期实施登陆月球表面的探月计划。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状况下,此前较为依赖美国的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呢? 新一代“月亮女神”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但是,宇宙机构目前正朝着优先考虑实用数据的方向修改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表面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最有可能成为据点的月球南极登陆。 探月工作小组的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射时间是“2010年代中期”,但实际设定的目标是2012年。因为中国的无人探测器“嫦娥2号”预定于这一年登陆月球,日

    16、本不想被中国占先。 另外,当初宇宙机构还设想让更新一代的“月亮女神”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等。 宇宙机构最近添加了两项方案: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面进行实地验证。因为建设月面据点离不开物资运输和施工,日本掌握了这些技术要领,就可以确保在国际合作中的发言权。 从1998年就开始讨论的“月亮女神”发射计划被推迟很长时间,并被中国首枚探险月亮卫星“嫦娥1号”计划步步紧逼。能在国际探测热潮中打头阵,可以说是运气不错。 原宇宙开发事业团副理事长五代富文说,“日本很可能被势头正猛的中国和印度赶超。为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需要好好想想应该做些什么”。 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是附加在美国

    17、主导的计划中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美国说了算,有关人士都表示“不想再重复苦涩的经历”。对于在运输人员方面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日本而言,具有不受制于别国的“主体性”和发挥日本所擅长机器人技术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宇宙开发委员会计划小组负责人青江茂说,“各国前赴后继,月球会成为主战场”。 宇宙开发委员会负责人松尾弘毅指出,“今后的探月与纯粹的科学行为不同,与维护发达国家的地位有关。火星探测也是一样”。 (摘自参考消息2007年11月1日) 5下列是有关日本“月亮女神”计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将于2010年代中期登陆月球表面。 B新一代“月亮女神”最初目标的修

    18、改,至少与日本要维护其发达国家的地位有直接关联。 C日本把原计划的“2010年代中期”登陆时间实际设定为“2012年”,而中国的“嫦娥2号”正预定这一年登陆月球,说明日本在此前的各种探月活动中处处占先,这一次也不想让中国在登陆月球上占先。 D“月亮女神”计划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进行太空科学研究。 6下面是对经过修改的“月亮女神”计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个新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南极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此登陆。 B这个新计划将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以登陆月球。 C这个新计划将使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进行实地验证以取得更为科学的数据。 D这个新计划还将利用日本早已掌握

    19、的月球据点物资运输技术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有关信息的综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新形势下,日本正加快执行其“月亮女神”计划。 B日本要确保其在国际探月合作中的发言权,就必须掌握建设月面据点所需的物资运输和施工两项技术要领。 C日本所擅长的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机器人技术将在登月计划中的运输人员方面显得异常重要。 D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由美国说了算,因为它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后的各种太空探测与纯粹的科学行为不大一样,除了科考价值外,还

    20、有维护发达国家地位的因素。 B探月争夺战愈演愈烈,各国前赴后继,月球将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家综合实力较量的主战场。 C日本要抢在中国之前登月,主要是由于两国间长期的政治分岐在短期内难以弥合,为维护民族尊严,所以日本不想让中国占先。 D各国大打太空争夺战,可以想象,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主权,今后平静的太空将不再平静,对太空的科学研究将不再是太空探测的任务了。 3.(2012)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有个体都具有共性;同时,每一个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个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就是基因组的全部意义,基因组不仅形成了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共性,也形成了我们自己体会过的个性。有些人在感情上比较迟钝,有些人却一碰就跳;有

    21、些人在压力面前很焦虑,有些人却寻找风险;有些人很自信,有些人很怕羞;有些人很安静,有些人喋喋不休。我们称这些差异为“个性”。这个词的意思并不仅仅指外在的性格,也指内在的、个体化的性格特点。在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名叫D4DR的基因,它是一个名叫多巴胺受体的配方。多巴胺受体的任务是在某些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的地方伸到细胞膜外,准备着接纳一个小小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得到一个电子信号之后被从其他神经细胞的顶端释放出来。当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接触的时候,多巴胺受体就会使它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一个电子信号。这就是大脑工作的方法:电子信号导致化学信号,再导致电子信号,多巴胺

    22、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太少,一个人就会失去做事的动机与主动性;多巴胺太多,一个人又会很快厌倦目前的事,而频繁地寻找新的冒险。多巴胺的一个“表亲”5羟(读qing)色胺,是存在于大脑里的另一种单胺,它是个性的化学表现。如果你的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高,你可能会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有洁癖,异常小心,甚至会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大脑里,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低的人,他们易有冲动行为。5-羟色胺尝试的增加可以减轻人的焦虑感和抑郁感,能够把很普通的人变成乐观者。低5-羟色胺水平可以很准确地预测猴子的攻击性,正如它能准确预测人类的冲动行为、自杀,斗殴和纵火行为。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法律要求每个男

    23、性都时刻把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写在脑门上,我们就能够得知应该躲开谁、应该把谁关起来、应该保护谁使得他不会伤害他自己?如果你用人工方法来逆转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使得领头的猴子处于从属地位,不仅它的5-羟色胺水平会降低,它的行为也会变化,更有甚者,人类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告诉人们说他们有低或高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成为一种可应验的预言。整个5-羟色胺系统是与生物决定论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假设的那样,意味着你的会被社会环境改变。正相反:你大脑里的化学变化是由你接收到的由社会环境传来的信号所决定的。生物结构决定行为,社会又决定生物结构,社会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启动或关闭基因而完成的。9、下面对第一

    24、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类是一个特殊物种,所以在性格上表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冲突B、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是由基因组决定的,是生物个体普遍存在的现象C、不同人在性格行为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每个人的个性D、所谓个性,既指外在行为模式的不同,也指内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10、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巴胺受体存在于D4DR基因中,它的任务是接纳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B、多巴胺要多巴胺受体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电子信息之后才能被释放出来C、大脑的工作方法就是电子信号的不断转换,多巴胺的接纳是其典型模式D、多巴胺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机构,可以调整自身流量决定个体性格11

    25、、下面对第四段有关词语或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亲”一词,表明5-羟色胺与多巴胺的化学性质十分近似,是一类物质B、“个性的化学表现”一语,表明5-羟色胺在决定个性特征上更具有标志性C、这一段中用的两个“异乎寻常”,语意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褒,后者贬D、“这是否意味着”一语含有推测和假定的意味,引出正文幽默风趣的表述12、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表明,“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会因5-羟色胺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变化B、人们知道了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人根本上预见和控制自己的行为C、5-羟色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D、虽然5-羟色

    26、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但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4.(2013)地球虽然是一颗较小的行星,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即月球。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较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2%,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常把地-月系统看作是一对“双行星”。英国科学家乔治霍华德达尔文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了月亮的成因,他对潮汐现象进行了分析。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其作用结果是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这说明昨天的月亮比今天的月亮离地球要近一些,当然,一世纪以前的月亮离地球就更加近了。实际上,如果我们就这样将时间倒溯下去,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如果上述情况属实,达尔文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

    27、经就是一个整体。地-月一体的自转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个快速自转的球体很有可能会甩出一部分最外层的物质,形成月亮。后来,潮汐摩擦力的作用将它驱赶得越来越远,直到它目前的这个位置。这个观点听起来十分令人满意。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密度只有3.34克/立方厘米,因此,它的成分肯定是固体岩石,而没有地球所特有的液态铁芯。月亮很可能是由掉下来的地球外部岩石形成的,恰好,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平洋中。遗憾的是,尽管上述“科学假说”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一猜想存在很多问题。就现在所知,太平洋独特的造型随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按地-月一体的设想计算出它们的全部角动量,会发现这个数值只相当于使地球外层

    28、部分脱离地球所需的角动量的1/4.所以,地球和月亮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单独的两个形成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和地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如果是这样的话,二者就应该全部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的,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有一个金属核,可事实上它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一个金属芯的地球;另外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月亮所在的运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都相当接近地球,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会被地球的引力作用捕

    29、捉住。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真正原因。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可事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认为,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有一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

    30、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一开始,这一猜想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可能的。(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13下面对第一段有关“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B.“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C.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D.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14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假说根据的一项是A.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B.如果月地一体

    31、,它们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C.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D.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来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15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B.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C.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D.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16根据文意,下面对“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B.“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C.“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D.“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5(2014)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


    注意事项

    本文(成考高起点语文知识点汇总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