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毕业设计《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量子力学的自然辨证原理科学的分界标准.docx

    • 资源ID:14447406       资源大小:34.1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量子力学的自然辨证原理科学的分界标准.docx

    1、毕业设计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量子力学的自然辨证原理科学的分界标准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量子力学的自然辨证原理科学的分界标准姓 名:学 号:SY1417239任课教师:上课地点:主M102完成时间:2015年 4 月 13 日摘要本文通过量子力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肯定了其里程碑式的意义,量子力学的出现使科学产生了新的分界标准。以具有典型科学特征和目前代表人类最高认知水平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对历史上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分界标准进行对比验证,结合证伪主义揭示了不同分界标准的有效性或不合理性,并结合自己对量子力学问题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分界观点将科学理论和

    2、科学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即科学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历史性与社会性,提炼出来进行讨论。关键字:量子力学;分界标准;证伪主义1.引言正如历史的发展所展现的那样,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科学技术进行何种程度的强调也不会显得过分。当历史前进的步伐终于走过了黑暗的中世纪,科学技术就像脱离了缰绳的马一样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高歌猛进。从哥白尼、伽利略第谷等人一直到牛顿提出力学三大定律为标志,可以算作是近代科学的第一次革命,他们共同打破了神学、巫术、占星术等对人类社会的绝对统治,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这段历史从16世纪中叶到到17世纪末共历时一个半世纪;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

    3、于19世纪,它是以能量守恒与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三大理论分别奠定了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实验科学体系为支撑。它们集中于19世纪中叶成形,历时约为半个世纪;第三次科学革命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对时空以及物质构成基础及相互作用的认识,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机化学、深入到原子级别的核能研究和分子级别的生物和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如果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作为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标准来看,从20世纪初开始到30年代结束,历时约30年。也有人将系统科学、系统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老三论及耗散结构论、协同伦和突变论等新三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理论作为第四次科学革命,但在我看来,这些理论对于人类

    4、社会的影响远远不如前三次科学革命。实际上,历史上影响巨大的科学革命只包括以牛顿三大原理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和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革命。这两次科学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巨大飞跃,更带来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根本认识的巨大变化。比如,牛顿三大定律属于典型的决定论,它让人们相信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是以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运行的,甚至有科学家(比如拉普拉斯)宣称,只要给定初始条件,他能推演出整个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然而量子力学宣称的却是“不确定性”,即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两个共轭量,而这种共轭量是大量存在于决定论中的,这样导致了决定论的破产,引发了从量子力学建立之初直

    5、到后来持续几十年的争论。科学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体系,拓展了人类的感知范围,创造了横河流沙般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大至宇宙洪荒,微至原子夸克均已经纳入了人类的认识领域,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态势。除此之外,科学作为技术的先导,对技术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技术革命的出现则极大地增加了人类的物质财富。18世纪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应用推广为标志。第一次技术革命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蒸汽机就如同不知疲倦的和高效的工人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第一次凸显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19世纪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力的运用为标志,这次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利用和传输的

    6、能量方式,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因为太阳的落山而不得不结束一天的生活,也不再因为远离水源和煤矿产区而不得不放弃人类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电力革命拓展了人类的意志力和统治力,拓展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和控制程度;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以核能、计算机科学、空间宇航技术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型材料技术的技术革命作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在空间和维度上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感知和控制领域。历史不断彰显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权威性的建立而来的以“科学”为幌子,行招摇撞骗之事的各种伪科学、各种不具有典型科

    7、学特征的认识以“科学”进行自我标榜,在人类社会中大行其道,混淆了视听,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远至巴门尼德时代,哲学家就认为分清知识与意见、实在与外观、真理与谬误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越来越深的影响程度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对科学与其它精神财富关系的争论。为了对科学与非科学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区分,维护科学和科学共同体的权威;为了满足人类对科学与其它精神财富区别的求知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范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指导研究者进行有效地研究,从而避免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白费力气,人们提出了“科学划界”的问题。2、正文2.1量子力学的科学特征和权威性正如前面

    8、提到的,人类历史上两次思维大变革均有科学革命引发,第一次17世纪牛顿建立牛顿力学,第二次为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等人建立的相对论和由波尔、薛定谔、海森堡、泡利等人建立的量子力学。从根本上说,这些理论都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没什么分别,但从其内涵和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影响来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补充和扩展,量子力学则是全新的理论。如果说由牛顿等人建立的牛顿力学对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绝对性的精确描述第一次让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无限能量,从而将自身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以至于引发人类几百年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浪潮,那么量子力学的建立又重新将人类归于自然界,让人们意识到更深刻的自然哲学。从根本上讲,人类无法

    9、脱离于自然而独立地存在,人类更无法扮演造物主的角色,对自然界进行精确地认识和改造。这种不确定性彻底地改变了自牛顿建立牛顿力学以来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关系的认识。而且,它更进一步地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界认知水平的上限,从而将人类又一次束缚起来。而这一次对人类的捆绑显得那么有力,无法挣脱。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分子、原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是20世纪几乎所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始推动力。在学科体系上,科学家们依据量子力学建立了原子轨道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充分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将自牛顿、拉瓦锡时代以来相对独立发展的物

    10、理学和化学两大基础科学从根本上联系起来;在科学发现上,20世纪绝大部分的诺贝尔奖都与量子力学有直接关系,如20世纪初,1903年居里夫妇等三人因为发现天然放射性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1918年普朗克因为发现能量子而被授予诺贝尔奖,1921年爱因斯坦给因为完美解决了光电效应而被授予诺贝尔奖,1923年尼尔斯波尔因为对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到了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时期,因量子力学获奖的更是占据了绝对位置,1927年康普顿因为康普顿效应获诺贝尔奖,1930年诺贝尔奖授予发现拉曼效应的拉曼,1932年、1933年连续两年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创立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在

    11、诺贝尔物理学奖上,30年代到40年代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天下。到了50年代到70年代,诺贝尔奖又成为了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的囊中之物这样的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据统计,诺贝尔奖86.1%的成果集中于理论物理、高能物理与粒子物理、原子及原子核物理、固体与凝聚态物理、实验及应用物理五个领域。而这五个领域绝大部分与量子力学直接相关;在技术发明创造上,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第一颗原子弹,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点接触型锗晶体管,1960年第一束激光出现这些新东西的出现奠定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样子,而这些发明创造的理论基础无疑都包含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难的探索史,

    12、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激烈的争辩和最严格的的检验。它是通过了几代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及最灵巧的双手的探索和验证才得以最终成形,这其中包括声明显赫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如普朗克、洛伦兹、爱因斯坦、波尔、波恩、海森堡、薛定谔、泡利、狄拉克、约尔当,也包括了近代物理史上最具争辩性的假想实验如爱因斯坦的EPR佯谬和光箱假想实验、薛定谔的猫、维格纳的朋友以及最伟大的验证性实验如卢瑟福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的衍射实验、斯特恩-盖拉特实验、单电子双缝实验、阿斯派克特实验在我看来,量子力学是人类有记载的最高深的知识,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最高认识。这个理论本身以及其发展过程具有最鲜明和最严格的科

    13、学性。因此选择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来对科学的分界规则进行研究说明无疑对理清分界问题和分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2.2量子力学的发展与科学分界科学分界,即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对科学与非科学之间进行区分。它包含以下基本问题:1.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是否可以划界;2.若存在界限,该如何划界;3.划界的具体标准是什么;4.划界的意义何在。按照划界标准的内涵和出现的时间不同,一般可将科学划界分为旧传统和新传统。新旧传统的分水岭是标准科学哲学的诞生,旧传统可远追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新传统的划分标准一直到达今天。自标准科学哲学诞生开始,科学分界进入了新分界主义阶段,这个阶段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分界标准,在科学的哲学分

    14、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典型的划界标准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相对标准”、“消解主义”和“多元分界标准”。2.2.1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所抱有的基本观点是:必须以是否具有经验意义的标准来评判命题是否是科学。他们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使用逻辑分析或者经验进行验证,经过验证的大量有意义的命题就构成了科学理论。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可证实性原则,并以此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目的是把形而上学、神学等逐出科学的地盘。波普尔从一开始读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的作品时就很清楚地意识到两点:第一,把形而上学划为伪科学是荒谬的;第二,逻辑实证主义混淆了意义和科学分界的标准。“

    15、所有这些人(指维也纳学派)与其说是在寻找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不如说是在寻找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界标准。”“他们正在找寻并且企图找到的标准,使形而上学成为无意义的胡说,十足的胡言乱语,而这种标准必定导致困难,因为形而上学思想常常是科学思想的先驱。”逻辑实证主义的错误,在于把意义和科学分界标准混为一谈,而且把意义理解为实证的意义。波普尔很清楚,许多理论本身是有意义的(但不是在经验、实证的意义上),尽管它们不是科学,也不一定冒充科学。在量子力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点争论就是连续性和离散性的问题。最伟大的古典科学家包括牛顿、赫兹、亥姆霍兹、麦克斯韦、开尔文、甚至包括建立在量子假设基础

    16、上提出黑体辐射公式的普朗克都认为这个世界必然是连续的。因为根据经验,我们似乎总能对一段长度进行无穷次的二分;温度从0C上升到100C中间必然经过了一个叫做50C的时刻;一条绳子的中间一定是连续的,不然这一条绳子就会断开成为两条;装水的杯子必须是连续的以保证水不会从杯子中漏出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那个年代,从来没有人想到原来一条绳子在任何地方其实都是“断的”,因为属于这条绳子的物质并没有占满它看上去占满的那个空间。实际上,组成绳子的基本单位本身就有绝大部分空间没被占据;也从来不会有人同意一个物体,比如说一个基本粒子,当它从空间的A点跑到空间的B点不会经过AB当中的任何一点,而是一种类似于瞬间移

    17、动的过程。因为这些东西与我们能感知的世界太过不同。按照逻辑证实主义的观点,量子力学的所有东西,包括量子假设这一前提和公式都无法被我们的经验或者逻辑所直接证实,甚至与我们的经验格格不入,因此按照他们的观点,它绝不应该是科学。而且,即使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几乎所有的实验都反映基本粒子的运动符合量子力学的预期,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批判者们看来它也不能被“证实”,因为理论的证实存在致命的缺陷,即著名的“休谟问题”。但20世纪的历史早已向世人宣布,量子力学是人类20世纪乃至有史以来最高的智慧结晶,它是一门最严谨和具有最深刻哲学内涵的科学。因此在我看来,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观点是有问题的。而且这种分解标准也早已被

    18、很多人批判过,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波普尔了。波普尔认为“发现一个理论是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并不会因此而发现它是不重要的、无关紧要的、无意义的或荒谬的”,而且,“这个标准既太窄又太宽:它几乎把所有事实上典型地属于科学的东西都排除掉了却没有排除掉占星术”。他本人提出了另外一种分界方法,即“证伪法”。但这并不意味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一无是处,只是说仅利用有限的例证来证明全体的成立欠考虑,逻辑经验论者的探索无疑是重要的,而且对划界问题的一个早期视角最好被理解为证实论的。2.2.2证伪主义可证伪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发生困顿的另一个根源是它自身的局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可证伪性这一标准不够严密,作为科

    19、学分界标准或者太宽,或者太窄。所谓“太宽”,即伪科学的东西也可能被证伪。因为一段时间内或者由于实验条件、样本、技术水平等造成的实验检测误差,或者无法安排实验检测,这样一来,根据可证伪性原则,伪科学就有可能被放入科学殿堂。比如流星预测论,一颗流星就有一个人死亡,这个预测是逻辑上是可证伪的,但由于流星的样本过大,世界上人的样本也过大,任何时候都有人死亡,那么看到的任何流星你都有证伪的可能,但都无法证伪,就变成了这个理论可以被证伪但一直不能证伪,按照这个说法这个理论似乎是一个科学理论,但显然是不可取的。第二,可证伪性原则把科学发现、科学研究和科学进步的过程看得过于简单,以此进行科学分界,也使这个标准

    20、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按照可证伪性原则,一个假设一经证伪,它背后的理论就必须当做错误的东西被抛弃。不这样做,就不是科学。但是,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过程并不如此简单。法国物理学家、科学史家杜恒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假设不可能孤立地得到检验,假设检验不是针对某一个孤零零的假设,而是针对构成一个理论体系的一组假设而言的。不仅如此,假设检验的过程还涉及对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许多附助假定,这些也会影响检验的结果。当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不相符时,科学家知道检验过程涉及的许多假设中有一个或多个不成立,但却无法确切地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假设不成立,因此,很难判断仅仅是一个假设被证伪,

    21、还是整个理论体系被证伪。这个观点后来被美国哲学家奎因发扬光大,因此又称“杜恒奎因原理”,后来有人认为这是证伪主义不可逾越的障碍。波普尔自己后来也承认,不能单独地、孤立地评价一条条假设,而是要把科学理论作为一个体系来证伪。“我们确实只能证伪理论体系,任何对体系中某个特定陈述证伪的做法都是非常不确定的。”即便如此,一旦要综合考查理论整体,可证伪性原则立刻失去了作为运用于实践中的判断标准所应该具备的便利性、清晰性和确定性,失去了人们所期望其所具有的那种一锤定音的法力,因为对于理论整体由什么构成,可以有无穷无尽的争论。在波普尔看来,“可以作为分解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并且“衡量一种理论的

    22、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同时,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的分界还具有时间性和相对性,它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因而进步性较强。很多学者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分界标准远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与逻辑实证主义一样,既太窄又太宽。更致命的是,有些学者批判他的证伪主义分解标准太过简单而与实际不符,因为许多理论体系即使其中有几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不符合也被公认为科学7。但另外一部分学者明显非常支持波普尔的观点,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刘军大、中南大学的谭杨芳就认为波普尔的观点并非那么极端,虽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突出的是革命性和批判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波涛汹涌的跨

    23、越式推进作用,但他也强调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并用“可证伪度”、“确认”和“确认度”等对这一性质进行补充说明。他也试图把“试错法”与“逼真性”真理观结合起来,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把否定与肯定、证伪与“证实”统一起来。在我看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再加上他对“可证伪度”与科学进步性关系、“确认度”与观察实验对理论的验证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辩证关系的描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颇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而他的大部分思想观点也比较符合我对科学划分的理性观点。但是有的问题,我认为按照大部分学者的解读,波普尔没有说清楚,比如说,对于一个理论,如果它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而对另外一些实验现象无能为力,那么,应

    24、该将其归为哪一类呢!如果只从证伪性上来说,好像情况应该是这样,即一旦某个理论被实验证伪,那么它就应该被科学界抛弃,它只能在可以被证伪但还未被证伪的时候才能被称为科学;但考虑到波普尔同时又提出了确认度、逼真度等概念,那么是否意味着波普尔的意思是,只要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也可以称之为科学呢。从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为了解决历史上著名的“紫外灾变”问题,维恩提出了维恩分布公式,瑞利和金斯共同提出了瑞利-金斯公式。然而这两个公式分别只能解决反映短波长和长波长的能量分布,而在对方的波长范围内无能为力。但这两个公式都被认为是科学理论,而不是被斥之为“非科学”而被排除在科学体系之外。按照绝大部分学者对波普尔

    25、观点的解读,由于这两个公式已经被证伪了,而且又有人提出了更为精确地公式,因此不得不将其驱逐出科学界。但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式满足实验结果的程度来检验这两个已被证伪的公式的进步程度,按照波普尔关于理论确认度和逼真度的观点,又实在是无法将这两个著名的公式排除在科学体系之外。实际情况是,这两个公式均被证伪了,它们的“可证伪度”均相同,而且其“确认度”也相同,它们最后均被接纳为科学中的一员,而且具有同等的地位。后来,普朗克根据能量的量子化假设推导出了著名的与实验结果精确符合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这个公式因为完全解决了黑体辐射的问题而被奉为黑体辐射的最终标准公式。普朗克本人也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26、普朗克的公式与前两个公式相比,“可证伪度”是相同的,但因为“确认度”的极大提高而被认为是更接近真理的公式,这与物理学界的观点是一致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对于原子光谱的解释,一开始,波尔为了解决氢原子光谱的问题采用了电子轨道量子化的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导出了符合实验结果用于解释氢的原子光谱的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于三篇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的构造、单原子核体系和多原子核体系,即著名的“三部曲”。波尔的理论在解决氢原子光谱的时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能够解释现有的谱线,而且预言了另外一些谱线的存在。但它在另外一些问题如“反常塞曼效应”或者多核外电子的光谱问题上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它根本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后

    27、来,新的量子理论兴起了,即由海森堡、约尔当和波恩构建的矩阵力学以及由薛定谔构建的波动力学,这两个在数学上等价的理论最终取代了波尔的理论。然而,即使后来量子力学取代了波尔的理论,他的理论也没有遭到嘲笑,而仍然被大部分物理学家所尊重,被列入了科学的神圣领域。按照波普尔的观点,波尔的理论和量子力学一样都是能被证伪的,因此同属于科学,但它的可证伪性不如新的量子力学,因为新的量子力学不仅完全包含了波尔的理论所能解释的东西,还能解释多核外电子的光谱甚至光谱强度分布,故新的量子力学的进步性要强于波尔的理论。这也是同物理学界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波普尔的理论有时候就给人一种模棱两可或者是不正确的回

    28、答。于是,后来的科学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另外的一些理论来对科学进行划分。2.2.3历史主义历史主义者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分界问题不是简单地有意义或者是能否被证伪的问题,而是必须诉诸历史分析才能加以解决。它注重对科学史的研究,强调将一种理论放入到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心理中去把握,即“范式理论”。如库恩认为,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配称为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他们将科学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重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这种分界方式将科学的社会性纳入了分界标准之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他们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某个共同体的知识,一定的科学共同体在特定时期认为科学而合理的东西,就应当是科学的和合理的”,这里虽然引入

    29、一个待定义的“科学共同体”,但如果结合历史相对主义者们又同时考虑到了科学的预见性这一理性观点,即将理论是否能够预见新的事实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判定准则,那么“科学共同体”的定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看来,这个理论已经非常能够接近于实际情况了。波普尔的标准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不能在全波段内起作用的瑞利-金斯公式和维恩公式以及一旦应用于光电效应就失效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否应该纳入到科学体系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问题,即广义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是否还能继续留在科学体系大家族中的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回答。2.2.4不存在通用的分界标准几乎所有前面提出的划界标准都不能解决所有划界问题,因此有

    30、学者认为科学分界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即根本不存在科学分界的问题,科学也无法分界。在这个立场上,他们提出了“怎么都行”的观点,比如费耶阿本德就认为,科学与宗教、迷信,理性和非理性都对人类的历史其重要作用,因而两者之间根本无需分界。由于可证伪性原则自身的局限和杜恒奎因原理的影响,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科学哲学界已经逐渐放弃了用可证伪性原则作为科学分界的标准。分界标准从关注对单个陈述或假设的证伪,转向考察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竞争理论体系的关系。比如,1962年托马斯库恩发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首次对可证伪主义提出系统挑战。库恩提出的科学分界标准,是一整套包括理论、定律及其应用的范例和形而上

    31、学的科学价值观构成的科学范式。范式是科学达到成熟的标志,标志着科学处于发展的常规阶段,在这个阶段,科学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直到在旧的范式下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被证伪情况越来越多,才进入科学发展的革命阶段,提出新的范式。通过一个范式向另一个范式转换,实现科学的进步,而何时转换则由主流科学共同体决定。今天的科学哲学界不仅早已放弃了证伪主义,而且也淡化了寻找统一的科学分界标准的努力。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既必要又充分的科学分界标准。1997年有一项针对美国科学哲学学会的176位成员开展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9%的被调查者否认存在一个统一的科学分界标准。当然,这并

    32、不等于哲学家们认可了费耶阿本德的科学上的无政府主义,或者否认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任何分界的可能。也有哲学家认为,对于科学分界这一复杂问题,基本已经与哲学家无涉了,最好由科学家亲自制定一套标准。科学分界标准的演化本身则是另一个涉及范围更为广阔的话题了。无疑,从量子力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研究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是明确的,也具有承认科学家地位的社会环境,即使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还是不遗余力地为科学家提供各种资源,这个科学家团体的总体看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很多哲学观点都出自这些科学家,特别是这个团体创造出的可被检验的新知识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按照多元分界标准,量子力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由于考虑的问题比较多,这种分界方法不会在分界问题上产生明显的错误。3.结论与建议认识论上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益: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整体行为和认知系统的整体产物,我们不可能将主体干扰完全排除在外而获得一种纯粹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导致承认主体间性或多主体性,承认认识的互补性,承认透视论优于反映论。除了镜像和照相这类现象界的表面和直观的反映,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本质性的认识,都是个人从他的种族的、文化的、时代的、阶级的、心理的、利益的,甚至个性的视角出发做出的建构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量子力学的自然辨证原理科学的分界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