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 资源ID:14446925       资源大小:45.42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1、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2006年1月目 录序 言 4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5一、良好基础 5二、发展环境与机遇 7三、区位优势 8四、面临问题 9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 11一、指导原则 11二、发展目标 13第三部分 区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布局 16一、区域空间布局 16二、产业空间布局 17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18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8(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9(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4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25(一)优先发展公共教育 26(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28(三)加快发

    2、展科技事业 29(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30(五)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31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四、努力建设昌平新城 33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33(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二)扩大农民就业途径 34(三)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34(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4(五)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35(六)促进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36六、加强天通苑、回龙观地区的管理 36七、加快实施重大项目 37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39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1第五部分 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 46一、2020年远景目标 46二、战略措施 47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 48一、实施进度 48二、实施

    3、机制 49三、规划调整 51序 言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昌平区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市对昌平新的功能定位,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符合我区实际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同时对2020年远景目标作简略的展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安排,将在年度计划和行业发展专项规划中体现。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4、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关于制定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及北京市对昌平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的功能发展规划,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促进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发展规划具有显露信息、协调政策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等基本功能。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中长期发展“计划”改为“规划”,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2001年2005年,

    5、是昌平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居住首选之区”这一奋斗目标,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工作,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7%,地方财政收入在“九五”末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旅游会展业、现代流通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业取得

    6、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符合昌平现阶段发展要求的结构模式。城乡市场繁荣稳定,旅游业持续攀升,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形成了经济活跃、增长稳定的良好局面。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山区面貌明显改善,全区城镇化率已达到51.1%,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57.8%,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74%以上。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升学率达到85%以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区域文

    7、化活动丰富多彩,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2003年获得“全国文物先进区”称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工作成绩骄人,竞技体育捷报频传,2003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区”。人口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分布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变,2003年被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区”、

    8、“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和“全国普法先进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新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开始施行,特许经营、代建制等多种新型管理方式相继实施。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教育、旅游、文化支出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高。全区消除了人均劳动所得3000元以下的村,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十五”计划各主要经济指标完

    9、成情况 单位:亿元名 称年均增长率(%)2000年完成值“十五”计划值2005年完成值计划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收入34.535.313.2249.1工业总产值51.155.6438.6旅游经营收入28.65.2818.4230固定资产投资40.318.399.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223555.2157.7外贸出口商品交货额35.86.51030300农村经济总收入14.675132148.11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848536900740010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179701200015700130.8二、发展环境与机遇“十一五”期间是首都全面实施北京

    10、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阶段,是全区上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难得的奥运机遇。首都正在举全市之力筹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作为奥运旅游服务区及铁人三项赛场所在地,昌平的世界知名度将会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会明显加大,公众文明素质将会明显提高。快速的新城建设。通过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将加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推动城市化进程,为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教育以及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昌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市

    11、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郊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实施了“两个转移”和“五个倾斜”政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强大的发展合力。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建设“三个首选之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具体,特色更加鲜明,措施更加得力,发展更加协调。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昌平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在形成。三、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昌平位于首都西部发展带上,区位优势明显。京包、京承、大秦等铁路穿境而过,八达岭高速路、京承高速路、立汤路纵贯南北,昌怀、顺沙路横贯东西,构成了畅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自然资源独特。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种类多样,山青

    12、水秀,空气清新,拥有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区。水资源条件较好,水质优良,地热资源丰富,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有3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78个,其中3个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以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为代表的世界知名人文景区,有以九华山庄为龙头的众多商务会展中心,有亚洲最大的坦克博物馆和航空博物馆,有依托自然景观蓬勃发展的民俗休闲旅游,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人才资源雄厚。区内聚集多所不同类型的大专院校和数十家科研机构。随着沙河高教园区、中科院沙河产业基地、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兴建与完善,昌平将成为京郊最大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区,为未来发展提

    13、供了雄厚的人才和智力保障。四、面临问题经济实力需不断增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区经济总量偏小,支柱产业和知名高科技大企业较少,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链,产业聚集程度低,行业带动能力有限,经济运行抗风险能力尚需提高。资源利用需集约节约。人口增加、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区域内可利用土地资源趋于饱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煤、电、油、气供应仍然紧张,经济增长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环境需继续优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还需完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还需加强,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保

    14、障水平有待提高,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昌平新城建设,对全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还需加强水源保护区、深山绿化与水土保持区、浅山景观生态区、风沙治理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区、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管理特别是城镇社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公共安全和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宜人的新昌平还面临着许多

    15、新情况、新问题。“十一五”时期,昌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有利机遇,加倍努力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协调发展。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昌平的功能定位和全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奥运机遇,以“发展、统筹、创新、开放、和谐、人本”为主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三个首

    16、选之区”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在发展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做大做强“五个经济板块”。着力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更加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增量、培育发展后劲,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二)坚持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落实全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集中

    17、力量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健全交通联络体系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管理运行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驻昌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四)坚持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和各镇(街道)的功能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促进各镇(

    18、街道)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特色发展。鼓励东部和南部相对发达地区创造新优势、再迈新台阶,支持北部和西部地区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实施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的发展。(五)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断提升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的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安全等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从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入手,促进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六)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凝聚一切推动发

    19、展的力量进一步树立“大昌平”理念,大力营造更具亲和力、创造力的环境,加强对驻昌单位和企业的服务,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类人才为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强区域交流与协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二、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经济总量继续壮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昌平新城初具规模,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基本形成。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在全市18个区县的中等偏上水平,“三个首选之区”

    20、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提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总量继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3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20亿元。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形成具有昌平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提高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提高产业效益,使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提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区万元地区

    21、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十五”末有明显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75%以上。基本完成南北沙河、东沙河治理以及温榆河生态走廊的建设。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2%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四)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新提高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五)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群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征缴率均保持在95%以上。

    22、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实现100%。(六)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水平的新提高积极推进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逐年提高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安全运行维护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一批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城市法治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1、调控指标 经济调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十五”末降低10%和20%。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社会管理养老保险、医疗

    23、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的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以下。公共服务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99.9%以上。高考升学率保持在85%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2%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5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7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区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2、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在地工

    24、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交货额年均增长15%左右。直接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税收年均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第三部分 区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在目前已经形成的城镇体系和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初步规划全区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一、区域空间布局全区的空间布局大致为:一带两轴,一城多点。一带:北部山区生态带。两轴:八达岭高速公路昌平段

    25、为西轴,立汤路为东轴。一城:昌平新城。多点:各镇中心区和重要产业聚集区。按照“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完善和建设“以两大城镇组团(昌平新城、中心城市组成区)为支撑,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区域空间布局,结合目前全区产业分布状况、资源状况和投资环境,大致将全区产业空间布局安排如下:一带: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实现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并辅之其它相关产业。两轴:西轴(八达岭高速公路昌平段)沿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等教育,辅之其它相关产业。东轴(立汤路)沿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

    26、务业、旅游会展业、房地产业,辅之其它相关产业。一城:在推进昌平新城建设的同时,在现有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多点:各镇中心区和重要产业聚集区按照全区区域功能划分,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挖掘潜力,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专业聚集区。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推动发展的新优势。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建设以北汽福田为支撑的沙河制造业基地,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首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旅游会展休闲区。着力发展小汤山及周边地区以温泉疗养及会展为

    27、主要方向的旅游休闲产业,支持九华山庄等企业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基地。着力推进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服务产业,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形成首都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现代物流基地。着力推进中关村国际商城、亚运村汽车新市场和水屯市场等大型商业中心的建设,形成首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旅游文化度假区。着力保护好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统筹规划周边地区和北部山区的发展,形成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知名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区。现代农业基地。着力建设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各类标准化果园,围绕“科技、绿色、富民”,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形成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之一。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一、

    2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科技主导型、文教服务型、旅游休闲型和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壮大“五个经济板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增加聚集效益、加强资源节约入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旅游会展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核心,形成涵盖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科院产业基地等在内的高新技术走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

    29、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内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实现快速稳定增长。电子信息。依托首都科研实力,参与首都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开发互补或替代产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推进光电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组件生产等项目的建设,促进LED高端显示屏、智能化产品、广播电视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壮大计算机软件、锂离子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群。光机电一体化。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在微机电产品、电力、仪器仪表、印刷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水平,优先发展光电子系列产品、先进印刷机械、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医疗设备、先进检测

    30、设备等产品。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龙头,着力开发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品。重点发展生化工程、基因治疗、生物芯片、医药生物制剂、新型植物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等项目。新材料。积极培育多元化新材料产业体系,实现传统材料产业调整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互融合渗透。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制造、复合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加快开发手机用微型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产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企业的集中发展,扶持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逐步向产品轻型化、生产工艺先进化、技术

    31、装备精良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生产过程无污染化的方向调整。继续支持北汽福田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调整优化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出的“221”行动计划,优化第一产业区域布局,按照“生态景观、休闲产业、都市精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成首都重要的都市型和功能拓展型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两退出、一跟进”原则,平原地区全面退出高耗粮、高污染的养殖业,退出高耗水、低效益的种植业,跟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挥山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民俗旅游为代表的休闲产业,加快山区、半山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步伐。重点推进北部山区生态带的产业化经营,建设以观光采摘、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努力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苹果产业区。京密引水渠以南至六环路沿线建设集籽种业、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业精品产业区。以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现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