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 资源ID:14415020       资源大小:86.05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1、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业厅承担单位:农技中心承担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建设地点:镇、城关镇、镇、镇 编写单位: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 农技中心编写人员:编写时间:第一章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建设地点:镇村、镇花坝村、城关镇永丰村、爱国村、新春村、镇村、镇月坝村。四、建设期限:1年,即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五、项目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业厅六、建设规模在镇村、镇花坝村、城关镇永丰村、城

    2、关镇爱国村、城关镇茅坪村、镇村、立新村、镇长梁村等4个镇8个行政村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万亩。推广集雨补灌、节水灌溉、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机械深松深耕、土地整治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配套建设集雨窖、节水灌溉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全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七、建设内容1、田间工程(1) 集雨窖:项目共建设40m3集雨窖160口,其中镇2个村40口,城关镇3个村90口,镇2个村20口,镇长梁村10口,配套建设集雨场4800m2,每个集雨窖配套潜水电泵一个及输水管,灌溉面积640亩(单窖4亩),服务产业为玉米、马铃薯、

    3、设施蔬菜、茶叶等。(2) 梯田平整加固:分别在镇2个村平整加固梯田400亩、城关镇3个村平整加固梯田1000亩、镇2个村平整加固梯田400亩、镇长梁村平整加固梯田200亩。平整加固梯田共2000亩,平整后,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3) 土壤改造(改良)结合平整加固梯田工程实施土壤改造6000亩。涉及镇1200亩,城关镇3000亩,镇村1500亩,镇300亩,土壤改良包括土壤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及压青、使用土壤熟化增效剂、测土配肥等。(4) 新修田间砂石路(2米宽)4500m2,桥涵5个。(5) 节水灌溉设备项目共购置移动喷灌机组20台,对集雨窖配套潜水电泵160台,配套输水管网36

    4、20m。其中:镇2个村配套移动喷灌机组5套,潜水电泵40台,灌溉农田2000亩,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城关镇3个村配套移动喷灌机组7台,配套潜水电泵90台,灌溉面积4000亩,规划区以设施蔬菜、大田作物生产为主。镇配套移动喷灌机组4台,配套潜水电泵30台,灌溉面积500亩,规划区以玉米、蔬菜生产为主。镇配套移动喷灌机组4台,灌溉面积400亩,规划区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2、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该项目在县农技中心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1个。其中土建工程250,包括新建农机库75 m2、农机具棚100m2、修理及备料间25m2、机具停放场50m2。配套设备25台(套),包括培训设备3(台)套、土壤

    5、监测仪器设备10台(套)、农机具12台(套)。八、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330.67万元,其中建设田间工程270.92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其它费用14.93万元,预备费4.82万元。九、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330.6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60万元,地方配套70.67万元。十、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实施,到2014年建成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10000亩,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旱地天然降水利用率提高5%以上,平均每亩可增加水资源10m3,累计开发利用水资源100万m3。旱作节水示范区在年均1000.9mm的降水条件下,每毫米降水可增产粮食0.07kg,亩产净增80kg,增值148元,烤烟、油料等经济

    6、作物亩可增值220元,1万亩示范基地可新增产值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粮食增产1780万公斤,增值2848万元(每公斤按1.6元计); 15.2万亩烤烟、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按每亩增值100元计,累计可增收1520万元,项目年可增值4368万元。预计项目实施后,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800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20%25%,十一、结论属于土石山区旱作农业县,项目设计综合运用生物、农艺、农机、田间工程及信息管理等技术措施,充分集蓄降水,最大限度提高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项目的建设符合农业发展实际与需要,在陕南地区具有典型示

    7、范作用,通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该县旱作农业设施水平,支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项目建设必将对陕南地区旱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对涵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维护丹江口水库的良好水质,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要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建议加强领导,搞好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投资到位,促使该项目按计划及早实施,达产达效。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节水农业省份,水资

    8、源十分贫乏, 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旱地面积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7,水资源贫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60%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典型的土石山区旱作农业县,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春旱加伏旱,旱灾频繁,地势南高北低,地表破碎,农业基础相当脆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条件差。全县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7.93%,河谷盆地仅占土地总面积 2.07%。现有耕地中,海拔在1300米以上、自然坡面在25以上不宜耕种的陡坡地就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小块地分布多而广,10亩以下的小块地占耕地总面积60%以上。二是自然灾害频繁。

    9、大灾十年九,小灾年年有,农业生产处于困境。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根据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现有耕地面积39.16万亩,其中旱作耕地36.02万亩,占耕地面积91.98%,80%以上属中低产田,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9mm,但区域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很大。此外,地形属于田高水低,天然降雨资源得不到最好利用,农业生产经常面对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据农业统计资料,该县年蒸发量822 毫米,是降水量的 82.16%。近年来,旱灾频繁发生,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8.19万亩,其中干旱成灾面积12.73万亩,水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

    10、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的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农产品产销格局的变化,部分灌溉农田由粮食作物生产转向高附加值作物生产,旱作粮田的比重呈增加趋势,粮食安全对旱作区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大力引导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强化技术指导,抓好农作物播种和田间管理,夏季农作物播种面积23.44万亩,夏粮产量达到2.40万吨,同比增长9。烤烟种植面积8484亩,新建高效农业大棚1000个,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方式的

    11、转变,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5元,分别增长16.7、16.3。在旱作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新修基本农田2.5万亩,新修河堤41千米,新增塘窖380口,浇灌面积1万亩。目前,全县拥有水窖约2.2万口,蓄水总量70余万立方米。2010年遭遇罕见的特大旱情,库塘干涸,河水断流,集雨水窖保障了15万亩农作物的抗旱用水和5.9万人、3.2万头牲畜的生活用水,有效地解决了中高山地区抗旱难的问题。目前,旱作区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中低产田比例高,粮食生产仍有较大增产潜力。从中长期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将成为该县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符合农业发展

    12、实际与需要,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该县旱作农业设施水平,支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3、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属旱作区,是我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又进一步加剧了旱作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旱灾频发,甚至河流断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县总面积1956km2,其中流失面积681.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661t/km2,年侵蚀总量181万t。目前水土流失强度大的主要是坡耕地,为此,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可有效增强耕地蓄水抗旱能力,实现自然降水与灌溉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对地下、地表水资

    13、源的过度开发和依赖,减轻水土流失,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4、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陕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属旱作节水农业大县,由于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单一,农民70%以上的收入来自农业。该项目通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掘旱作区农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旱作区农业再上新台阶,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消除贫困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项目的实施,同时为陕南地区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二、

    1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政府支持:各级政府对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十分重视,从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编制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07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突出了一系列指示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在缺水地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的要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约束,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根据国

    15、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下达油糖生产基地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关于下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2009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中指出:2009年我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31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500万元,省、市、县(区)配套625万元。在旱作农业建设方面,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目前

    16、,全县拥有水窖约?万口,蓄水总量?余万立方米。2、社会经济优势:行政区划分为15镇、188个村民委员会、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为17.02万人。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56亿元,增长15.1,其中一产5.2亿元,二产12.8亿元,三产7.6亿元,分别增长5.8、22.8、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18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60万元,分别增长32、3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63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8.26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5元,分

    17、别增长16.7、16.3。3、技术优势:近年来,项目承担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粮食自给工程、科技扶贫、优质粮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都取得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地膜玉米、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贫困山区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技术推广等项目,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0项,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农艺师6人,对项目的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由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农技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一、建设单位概况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于城关镇,为独立法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法人代

    18、表:,法人证书编码:事证第号。现有办公楼两栋,近年来,先后购置了电脑(已联网)、数码照像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二、人员状况中心设有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等机构。目前拥有土肥、植物检疫、作物栽培等技术人员15名,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6人。三、主要职能主要承担全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病虫预测预报,新农药引进试验示范,植物检疫检验,农药质量管理和残留分析检测,指导全县农民科学用药,开展大田病虫防治、土壤肥料监测和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先后承担粮食自给工程、科技扶贫、优质粮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都取得成功,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市

    19、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山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贫困山区农业病虫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黄姜标准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菜循环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等项目,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2项。第四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一、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083810911,北纬31563232,位于南沿、大巴山北坡腹地山区。县城东35 km毗邻平利县松鸦乡,南41.5 km交界重庆市城口县,西63 km接壤紫阳县小河乡,北45 km相连汉滨区杜坝乡。县城距西安市区463 km(公路),距区70.8 km。县辖区东西长51.24km,南北宽65.46 km,全县面积

    20、1956km2。二、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大陆湿润气候带,具有南北过渡显著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已成为南北动植物会萃之地,年平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1000.9mm,日照时数为1208.71799.5小时,无霜期240260天。三、水资源现状地处汉江中上游,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沟644条,是河流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县内岚河、大道河、洞河、晓道河均为汉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有岚河、大道河、洞河、滔河、河等5条;流域面积在50100km2的河流有3条;流域面积在2050km2的河流有15条;流域面积在1020km2的河流有23

    21、条;流域面积在510km2的河流有45条;流域面积在15km2的河流有334条;小于1km2的河流有219条。年汇入汉江径流量达13.93亿m3,占汉江安康段干流总径流量的61.8%,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的汇水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和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多年平均自产水量为13.883亿m3,其中地表水10.292亿m3,地下水3.591亿m3,年补给模数5.9517.73万m3/ km2,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768.5万m3。另有入境客水5.174亿m3,过境水2.447亿m3。全县水资源总量21.5亿m3,人均水资源12195 m3,是全国人均水平2300m3的5.3

    22、倍。四、土地资源根据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汇总情况,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总面积195600公顷,其中:耕地26107.7公顷,占土地总面13.35%;园地637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6%;林地14873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6.04%;草地2171.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92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01%;交通运输用地983.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811.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6%;其他土地21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详细情况见表2-1、图2-1、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图2 -1 土地利用面积构成

    23、图表2-1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结构表 单位:公顷、%地 类面 积所 占 比 例土地总面积195600100.00%耕地 (01)26107.713.35%园地 (02)6370.43.26%林地 (03)148734.276.04%草地 (04)2171.161.1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3923.12.01%交通运输用地 (10)1330.080.6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4811.762.46%其他土地 (12)2151.61.1%具体各二级地类结构详见表2-2:表2-2 二级地类面积结构表 单位:公顷、%地 类面 积比 重占总面积占一级地类总面积195600100.00%耕地

    24、26107.713.35%100.00%其中水田2095.461.07 8.03 水浇地旱地24012.2412.28 91.97 园地6370.43.26%100.00%其中果园817.80.42 12.84 茶园1677.40.86 26.33 其他园地3875.21.98 60.83 林地148734.276.04%100.00%其中有林地100544.32 51.40 67.6灌木林地37168.68 19.00 24.99其他林地11021.20 5.63 7.4草地2171.161.11%100.00%其中天然牧草地160.23 0.08 7.38人工牧草地76.64 0.04 3

    25、.53其他草地1934.29 0.99 89.0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923.12.01%100.00%其中建制镇284.42 0.15 7.25村庄3529.22 1.80 89.96采矿用地102.39 0.05 2.6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67 0.00 0.17交通运输用地1330.08 0.68%100.00%其中铁路用地32.50 0.02 2.44 公路用地595.88 0.30 44.8农村道路701.70 0.36 52.7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811.76 2.46%100.00%其中河流水面4352.24 2.23 90.45坑塘水面7.70 0.00 0.16内陆滩涂

    26、419.59 0.21 8.72沟渠8.66 0.00 0.18水工建筑用地23.58 0.01 0.48其他土地2151.60 1.10%100.00%其中设施农用地27.97 0.01 1.3田坎2121.26 1.08 98.59裸地2.37 0.00 0.1五、社会经济状况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56亿元,增长15.1,其中一产5.2亿元,二产12.8亿元,三产7.6亿元,分别增长5.8、22.8、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18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60万元,分别增长32、3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1.63亿元,增长15,

    27、贷款余额8.26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5元,分别增长16.7、16.3。六、交通及基础设施状况境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公里,其中207省道贯穿6个镇,98%的村修通了村级公路,岚洞等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西到、北连、南接的公路交通网络。航运蓬勃发展,建永久性码头2个,营运航运里程114公里。水利、电力、广电通讯等日臻完善。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七、项目实施乡镇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择在镇村、镇花坝村、城关镇永丰村、城关镇爱国村、城关镇茅坪村、镇村、立新村、镇长梁村等4个镇8

    28、个行政村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万亩。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46天,年日照时数1559.1小时,年降水量1058.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豆类、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桑园、林果等。城关镇辖21个行政村,总农户5249户,1.84万人,耕地总面积3.91万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60.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0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86元。镇辖16个行政村,总农户3811户,1.28万人,耕地总面积2.65万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5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

    29、3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2元。镇辖10个行政村,总农户2028户,0.76万人,耕地总面积2.2万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3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7元。镇辖9个行政村,总农户1880户,0.617万人,耕地总面积2.46万亩,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00.1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60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9元。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突出生产示范功能,实现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示范基地为样板,促进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作用,增强旱作节水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支撑,采取农艺、生物、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效集雨节灌、抗旱节水良种繁育推广、设施节水农业、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站“五大工程”建设,探索节水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为农民提供科学可靠、经济实用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陕南地区乃至全省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创立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形成农业自身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项目建设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地貌、土


    注意事项

    本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