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环境单元AB卷.docx

    • 资源ID:14413632       资源大小:600.4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环境单元AB卷.docx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环境单元AB卷单元训练卷高三地理卷(A)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新疆

    2、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1新疆雪线高程的分布特点是( )A全境雪线基本与纬线平行B天山地区雪线呈弯曲分布C雪线高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D阿尔泰山雪线与山脉走向平行2与天山东段相比,天山西段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B地处伊犁河谷地,空气湿度大C临近大西洋,水汽来源充足D海拔高,对空气的抬升作用强【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天山西段伊犁河谷地雪线并没有与纬线平行;天山东段雪线与纬线平行;雪线高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C正确;阿尔泰山西北东南走向,雪线大体东西走向,没有与山脉走向平行。第2题,西段雪线较低的原因是西段伊犁河谷地,地形西宽东窄,向西敞开,有利于

    3、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A正确。【答案】1C 2A贵州省多高原山地,其所辖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始杯海绵(属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化石打破了科学界对“最早”动物的一般共识。据此完成34题。3一般认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4云贵高原由海洋演变成陆地主要是由于(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张裂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D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解析】第3题,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答案选C项。第4题,云贵高原西南部属于印度洋板块,东北

    4、部属于亚欧板块,由海洋演变成陆地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选择C。【答案】3C 4C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森林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56题。5判断下图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C D6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A BC D【解析】第5题,修建水库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使库区蒸发量增大,二是使土壤水增加,进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加强。第6题,森林

    5、砍伐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答案】5C 6D“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有蓝色花。据此完成78题。7“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变化性8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 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 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解析】第7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

    6、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B项。第8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B项。【答案】7B 8B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M代表( )A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植被破坏 D修建水库10M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 )A地下水水量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

    7、D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由于M,大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流径流节变化加大,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加重,据此可判断M为植被破坏。故选C。第10题,据上题分析可知,M为植被破坏,会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A错误;气温年较差变大,B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沉积严重,下游河床不会向“V”型发展,D错误。故选B。【答案】9C 10B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往往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潮沟是水运动过程中塑造的地貌形态。下图为江苏某沿海1992-2012年的互花米草和潮沟变化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互花米草的生

    8、理特征是( )A根系浅 B耐盐碱 C植株匍匐 D耐干旱12潮沟的变化反映出( )A地壳抬升 B海水位抬高 C盐碱化加剧 D海水沉积加强【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互花米草生长于海边长期受潮水淹没的滩地,可以判断其生理特征是耐盐碱,B对。不怕潮水冲击,说明根系较深,A错。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植株叶子纤长,C错。在海水中生存,不能体现耐干旱特点,D错。第12题,潮沟的变化是随着互花米草的发展,潮沟数量越来越少,反映出海水沉积加强,一些潮沟被泥沙淤积消失,D对。不能体现出地壳抬升现象,A错。海水位抬高,滩地会被淹没,B错。位于海边滩地,盐碱化不会加剧,C错。【答案】11B 12D下图为某湖泊演变为陆地

    9、的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B C D14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解析】第13题,湖泊最初以水体为主,随着植物的增多,湖底沉积物增加,水体面积缩小,最终成为陆地。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对。B、C、D错。第14题,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环境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B对。区域性主要指区域内一致,A错。差异性指区域间不同,C错。与开放性无关,D错。【答案】13A 14B读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图示地区呈现的地域

    10、分异规律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6图示四类沉积物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B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C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 D影响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解析】第15题,图示地区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局地小范围内特征,D对。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属于地带性规律,A、B、C错。第16题,图示四类沉积物分布位置不同,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图示能够体现的是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C对。不能体现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差异

    11、,A、B、D错。【答案】15D 16C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718题。17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18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解析】第17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选C正确。第18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

    12、原荒漠草原变化。选A正确。【答案】17C 18A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920题。19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20该山地降水最多的海拔大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4000米 D5000米【解析】第19题,图示地区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山是在南半球;B处年降水量800mm左右,且年最低平均气温大于0,该地年较差较大,应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C正确。第20题,由图示降水量变化线可知,降水最多出现在海

    13、拔3000米附近。选B正确。【答案】19C 20B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完成2122题。21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22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21题,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作用持续时间长,有机质含量少。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

    14、累起来含量高。故D正确。第22题,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是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A正确。【答案】21D 22A读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2325题。23自然景观A-B-C的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24兰州城市形态呈东西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的需要 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C矿产资源的分布 D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5民勤周边沙漠广布,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D土地荒漠化【解析】第23题,自然景观A-B-C的变现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

    15、化,该变化与水分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A。第24题,兰州城市沿黄河河谷分布,形态呈东西带状,据此选B。第25题,民勤周边沙漠广布,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该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答案】23A 24B 25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3

    16、)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3)C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7、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材料二 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4分)(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4分)(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解析】(1)由材料“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可知,博格达峰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由材料“博格达峰垂直分带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

    18、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可知该山垂直差异显著,野生物种资源丰富;博格达峰海拔高,山地降水较多,有冰雪带,夏秋季节冰雪融水多,水源丰富。(2)风力大小与地形、当地气候、植被有关;达坂城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当地距冬季风源地近,植被稀少;结合图中地形,铁路在此经过两山之间的山口,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达坂城到吐鲁番海拔不断降低,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其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山脉对降水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多,水汽受山脉抬升作用

    19、,多地形雨;图中山脉海拔高,有冰雪带,冰雪融水是河流重要补给水源;山区河流携带泥沙砾石在出山口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有肥沃的土壤;由材料“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可知,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答案】(1)山地垂直差异显著;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2)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邻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沙漠戈壁地区,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其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

    20、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4分)(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4分)(3)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原因。(4分)(4)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

    21、进行挑选。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4分)【解析】(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的理由主要从云杉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由于天山所处地区总体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所以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还可以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2)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为自西向东,由于该地位于西北内陆

    22、地区,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所以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升高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角度分析。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

    23、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从而使得云杉林的生产力提高。(4)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采样点的选择方法主要从林木分布、人类活动的干扰、气象条件稳定等方面考虑。从林木分布看,应当选择在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从人类活动的影响看,应当在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从气候条件看,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答案】(1)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

    24、。(2)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湿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4)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林地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没

    25、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4分)(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4分)(3

    26、)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处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在依据题干

    27、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3)特点:内部高于外部;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单元训练卷高三地

    28、理卷(B)第五单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29、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动物演化速度慢,从而出现了特有的动物种属。构造运动强烈,会使物种灭绝,而不是特有动物种属形成的原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形复杂,不是形成特有动物种属的地理条件。第2题,该地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喜暖的动物生存;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的影响,该地沿岸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又适宜耐寒的企鹅生存。【答案

    30、】1B 2C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流经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地区的河流只能向偏东方向注入大西洋,B正确。巴西高原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贫乏;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受暖流、东南信风和巴西东部山地、高原的共同影响形成的。【答案】3B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左下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右下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4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大B随气温升高而减小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D最大值在255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 D荒漠【解析】第4题,左图可以看出,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光合作用相对于气温的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环境单元AB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