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思想政治教育doc.docx

    • 资源ID:14405842       资源大小:30.3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思想政治教育doc.docx

    1、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思想政治教育doc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纯朴、善良、正派的家风对子弟品德养成的重要影响。如唐代3700多人同居、19代共饮、被皇帝赐以“真良家”的江州陈氏家族,以及横跨宋元明三代,被元、明两代皇帝屡次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正是依赖家庭和睦、子弟孝顺、勤业守法、积善累德的良好家风的传承才自立于当时、传名于后世的。二是以身立范、立教,潜移默化地陶冶子弟的品德。不少家训的作者对于子弟既重言传,更重身教。例如明代袁参坡的夫人李氏,虽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是一个人格高尚的女性。她不仅对前夫的孩子视如己出,而且以自己的榜样示范给他们以勤俭

    2、持家、体恤贫穷、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等美德的熏陶(参见袁衷录:庭帏杂录,丛书集成初编第975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被誉为“立身行己之要,型家应物之方”的明代官吏温璜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一个忠君报国的忠臣。他在清兵南下时率领军民坚守不降,最后全家自杀殉节。四库全书的编撰者们在温氏母训的提要中转引了这段史实以后,对温母的家教作了这样的评价:“知其家庭之间素以名教相砥砺,故皆能临难从如是,非徒托之空言者也。”(四库全书第717卷,522页)原刊印者在跋中也评论温母“所身教口授者,信乎家法有素而贤母造就不虚也。”(同上书,529页)三是运用格言箴语、诗词歌诀体形式,以收易记易循之效。这些形式的

    3、家训读物生动明快,便于记诵和践履。如徐奋鹏的教家诀、庞尚鹏的训蒙歌、邵雍的诫子吟、范质的戒从子诗、陆游的示儿诗等等都是很有名的。还有一些以箴言、格言、警语的形式写成的家训,如曾作为蒙学读本、流传很广的清代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明朝官吏吴麟征的家诫要言等等就是这样的家训著作。四是填写功过格,以知非改过。教育家人用填写功过格的方式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新颖的做法。明代袁黄的家训训子言中就向家人介绍了自己通过这种形式砥砺德行的具体方法。他将“功格”和“过格”各分为50条,每一条都标有做此事后应得的分数。要求儿子每天晚上认真填写,这样“日日知非,日日改过”,道德水平就逐渐地得到了提高。五是

    4、刻石立铭,以便于时时对照检查。这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明代陈继儒的家训著作安得长者言的导言中说,他平日将所思所闻随手题在屏风上,以便子孙们躬耕之余阅读,受到教育;吕坤将他为家人子弟制定的居家做人、积德行善的孝睦房训辞撰刻在“戒石”上,要他们“朝夕诵思”,检查自省;清代的左宗棠要儿子将其信中有关修身做人的训示,贴在墙上,经常反思。还有不少家族将家训悬挂于祠堂或载于家谱,要合家老小对照实行。第三,奉行“明刑弼教”的宗旨,辅以家法、族规的约束。运用惩罚手段加强对家人子弟的规戒,是宋代以来家训的一个发展,宋及以后的不少家训中都对违背家训者作了惩治性的规定。这与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德主刑辅”的主张是相

    5、适应的,不少做出惩罚性规定的家训的制订者们明确指出其目的正是为了对族人、子弟的教化、训导。清代安徽环山的余氏家规指出:“家规之设专主于教,宜无事于法,然不能不借法以行教。”(余氏宗谱家规)这样,教化辅以惩罚,更有利于约束品行不端的子弟、族人,避免违法犯罪而导致整个家族罹祸。这对保持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维护宗族成员的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家法族规督促族人严格遵守封建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规范,也从家庭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入手强化了国家法律,维护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三仅就上述传统家训教化的这两个方面而言,就有不少内容能为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首先,在教化的指导思想上,

    6、扬弃教家立范与修齐治平相统一的家训宗旨,通过强化家庭教育来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在封建社会,将家庭教化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寒松堂集奏疏)。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亲自制订、颁布了包括“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做非为”在内的教民六谕,强调家庭教化。尽管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但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仍然要以家庭教化为基石。家庭教育搞好了,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内容上,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积极因素,为我国现阶段的公民道德建设服务。传统家训发展、盛行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封建纲常礼教的糟粕

    7、,这无疑是要批判、抛弃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传统家训文化是父祖对家人、子弟的训诫告勉,因而板着面孔说教的,完全陈腐的、封建的东西就少得多。实际上,实是求是地分析前面所述的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无论是治家齐家的经验传授、对子弟修身做人的训诫,还是对家人处世哲学的指导,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扬弃、借鉴来为我们今天的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公民健康人格的塑造服务的。第三,在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途径上,汲取传统家训教化注重家风熏陶、养正于蒙、亲情感化等做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许多家训都要求子弟继承本家族

    8、的清白家风,“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示子孙)。虽然像前面提及的陈氏、郑氏那样的大家庭今天已不复存在,但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显然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蒙以养正,是传统家训教化的一个鲜明特征。被推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就极为强调蒙养的重要性,清代学者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甚至认为“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从现代教育理论看,从小加强对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道德品质养成规律的。“蒙以养正”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始自家庭,从源头抓起,才能事半功倍。此外,由于家训教化是建立在血亲伦常关系上的教育,所以父祖在对子孙的教诲中多是关怀慈爱,循

    9、循善诱,将亲情的感化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使得“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格不至于伤恩”(仁孝文皇后:内训)。亲情爱心的濡染浸润可以使得受教化者爱其亲、信其道,大大增强道德品质养成的功效。第四,在方式方法上,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上文提到的传统家训教化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可以借鉴来为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服务。比如家长的率先垂范。古代家训教化中非常注重家长、族长、宗正的道德修养,要求家长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得偏私。家长能够以身立范,子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首先要家长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10、。再如教化的制度化。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既需要家庭的教化基础,更需要教化的制度保证。传统家训的发展史也证明,凡是德风淳厚的家庭、家族,无不是管理、教化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的家庭、家族。四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为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养成所用,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这里有几种关系有必要强调提出并应该认真探讨。一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家训教化内容、途径和方法有许多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哪些是应该批判、舍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保留的,需要根据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认真地进行分析、比较、取舍,寻找传统家训教化与我们培养

    11、公民道德素质的契合点,使其“古为今用”的价值得到最好的利用。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今天的家庭状况与古代的家庭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在封建宗法社会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家训文化亟需加以梳理和创新。继承传统家训教化与实施新型家训教化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这就需要从事伦理学、社会学及家庭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三是家庭教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坐标问题。如上所说,中国传统军制思想与毛泽东军制思想 毛泽东军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与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理论形态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军制理论为基础,而在民族形式上则植根于中国传统军制

    12、思想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军制思想的内在延续和发展。从此种意义上来讲,研究毛泽东军制思想一定不能忽略其与中华民族传统军制思想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军制思想 中国历来素有 兵法之国 的美誉,通过加强军队的制度建设,提高战斗力,始终是中国历代兵家的一贯主张。据考证,荀子即有 请问王者之军制? 1的记述; 吕氏春秋曰: 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 2; 房玄龄在 晋书中亦有 百姓穷窘,鬻子以充军制 3的记载 ; 李靖 李卫公问对曰: 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以立军制。 4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军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毛泽东作为一个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伟大军事家,中国传统的

    13、军制思想是毛泽东军制思想的 根 . (一) 以法治军 的军制思想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51这里的 法 ,即是指军队中的法令制度,将吏的统帅管理之道,军需财用的供给和管理制度等。尉缭子曰: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 5138意即 凡是治军,必须首先确立制度。制度确立了,就能使军队整齐统一; 部队整齐统一,就可以使法纪严明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520这里的 武 ,即是用军纪、军法、军令、军制来约束军队。这就表明,尉缭子对军法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14、东汉末年,曹操以武力扫平北方群雄,亦重视以法治军。为此,他制定了 军令、 船战令、步战令等法令。其中 军令主要内容是关于行军方面的纪律; 船战令是关于水战时部队按照战鼓的指挥进行严装、就位、出发以及保持队形的规定; 步战令则主要规定了军队作战时的纪律细节要求等。而纪律乃是法律的雏形。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 以法治军 思想, 以法治军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 以治为胜 的军制思想 吴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军队 以治为胜 567的思想,曰: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568.意即 克敌制胜不在于兵多,不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而在以制度治军,军

    15、队以治为胜 .只有严格军制,才能使军队 居则有礼,动则有威; 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前却有节,左右应麾; 虽绝成行;与之安,与之危; 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 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568只有以制治军,将帅指挥军队,才能 将之所麾,莫不从移; 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572尉缭子曰: 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 5139即尉缭子认为: 士兵并不喜欢死而厌恶生,只是号令严明,法制严密,才使得他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以达到作战胜利的目的 .司马法云: 不贵用命而贵犯命 少威则民不胜。 540意即 在军队中,如果长官过分地树威,就会使士气受到压抑; 如果长官缺少威严,军制不

    16、明,就难以使士卒服从命令从而克敌制胜 . 由上可知,中国古代兵家在对长期军事实践的总结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军制与战争胜负、提高军队战斗力之间的密切联系,表达了古人力图运用军制在兼并战争中发挥政治优势,取得胜利的强烈愿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古代兵家为了达到作战取胜的目的,往往实行 愚兵 政策,即对士卒隐瞒作战的意图。这点可从兵法鼻祖孙子的论述中得到佐证。孙子曰: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

    17、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 527意即 将军统兵作战,要沉着冷静,深谋远虑,公证而且有条理。他们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之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要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无法识破。驻军的营地要经常更换,进军的路线迂回曲折,使人无法推断出其意图。将帅对部属下达作战任务,要像登上高处尔后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能进而不能退; 率领军队深入别国境内而发起战斗,如放牧者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没有谁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聚集全军士卒,将他们投置于危绝之地,这就是将军的主要职责。 (三) 严刑峻法 的军制思想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真实反映。古代兵家的军制思想是当时政治和经济关

    18、系在观念形态的反映,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严刑峻法是中国传统军制的另一重要内容。 尚书 甘誓就记载有夏代启宣布的法令,曰: 予则孥戮汝 .这里的 孥戮 就是不仅罪及本人,而且累及子孙。吴子曰: 心威于刑,不可不严 , 禁令刑罚,以所威心 572,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567意思即 勇敢前进的有重赏,怯阵后退的有重罚,而且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赏罚制度,并坚决执行 .尉缭子曰: 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军,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自百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身死家残,男女公于官。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故先王

    19、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 5166意思即 所率领的士兵超一千人的将领,如果在战斗中打了败仗,在防守时向敌人投降,或者弃军而逃,这样的人就应当被宣布为 国贼 . 对这种人,要判处死刑,抄没其家产,取消他的官籍,挖掘他的祖坟,把尸骨抛到市场上示众,男女亲属都充作官府奴隶。而率领百名以上士兵的军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被宣布为 军贼 .对这种人,要判处死刑,没收其家产,男女亲属都充作官府奴隶。只要能使军民畏惧重刑,他们就可以对外藐视敌人。所以,先王们总是首先明确制定军队制度,然后注重严刑峻法,作为推行严厉制度的坚强后盾。国家的刑法重,将士们就会在心里感到畏惧,心里感到畏惧,

    20、对外作战时才好十分坚强 . 亦曰 将军入营,即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 5173意即 将军入营后,立即关闭营门,戒严道路。如果有敢于随便行走的,要予以惩处,敢于大声喧哗的,要予以惩处; 敢于违背命令的,要予以惩处 .三国时曹操的 步战令规定: 卒逃归,斩之。一日家人弗捕执,及不言于吏,尽与同罪。 6 这就说明,由于阶级立场的局限,古代兵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达到规范士卒行为,取得战争胜利的目的。这种思想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对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 德教为先 的军制思想 为了实现行军作战的步调统一,把业已建立起来的军制贯彻到实际行动之中,古代

    21、兵家也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政治教育和德化教育。 孙子曰: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可不用。故令之以文 是谓必取。 520意即 将帅在士卒尚未心悦诚服之时就贸然处罚士卒,军心必定不服; 军心不服,就难以指挥; 如果士卒对将帅心悦诚服,可将帅仍不严行军法军纪,惩罚有罪之人,就无法指挥军队。所以,在政治上要实以宽仁之道进行教化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教育士兵,士兵就会服从 .这就表明,孙子在军队管理方面是主张爱先威后、爱威结合的。以怀柔和重赏,使士卒 亲附 和顺从,使之不怀二心; 以威严和严刑,使士卒 畏服 ,建立统帅必要的威信,使之不敢抗命。吴子云: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5

    22、68意即 用兵之法,在于加强教育 .诸葛亮曰: 故为君之道,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758意即 担任国君的方法,应把教育放在前面,把惩罚放在后面,不经过教育训练使士卒参战,这等于抛弃他们 . 司马法曰: 凡战之道,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 551意即 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 教导越是简明扼要,人们就越是不怕死; 道义越是简明扼要,人们就越是乐意为生死而战 凡大善为本,其次用末。 551意即,进行战争,最好的方法是以仁义服人,其次才是用战场上直接以谋略取胜。 孙膑兵法曰: 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 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 (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 不相见利之

    23、教一。处国之教奚如? 曰 孝弟良五德者,士无壹乎? 虽能射不登车。 5108这里的 五教 指的是教化、教戒的五种方式,即 孝、悌、忍受等五种美德,如果士卒不能具备这几种美德,即使他们善于打仗也不能上战场。 (五) 爱兵如子 的军制思想 在中国传统军制思想中,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大多兵家都主张严刑峻法,但是这并不能排除其中同时也具有 重兵之情 、 爱兵如子 等人性化的内容。吴子曰: 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 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568意即

    24、行军的一般原则是不可违背行进和停止的节度,不要忽略适时和适量的饮食,不要耗尽人马的力量。这三条,是为了让军队能够听从将帅的统一命令。使部队听从将帅的命令,乃是以制治军的基础。如果不这样,部队就不能听从将帅的统一命令。如果将帅的命令失去效力,军队必然会混乱,上阵打仗就必定会遭致失败 .诸葛亮曰: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7145意即 古代善于带兵的将帅,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有危难时自己就以身当先,有了功劳自己就退身在后,对受伤的士兵含泪抚慰

    25、,对阵亡的士兵亲自哀悼安葬,对饥饿的士兵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对寒冷的士兵把自己的衣服脱下让他们穿上,对有才能的士兵以礼相待并委以重用,对勇敢作战的士兵给予奖赏鼓励。将帅如果能做到这些,其所率领的军队才能所向无敌 .尉缭子曰: 古者率民,先亲爱而后律其身。 5143意即 古时带兵的人,总是先亲近爱护士兵,然后采用军制法纪约束他们 . 吴子曰: 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568意即 将帅与士卒同安乐,共患难,和衷共济,亲如父子。这样的军队就会团结而不会离散,可以连续拼搏而不会疲惫懈怠,无论把他们派往何方,都必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二

    26、、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中国的历史传统。他在 1938 年 10 月 14 日六届六中全会 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曾经明确指出: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8533 -53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深刻强调: 历史总是要重视的 我们的历史久,也有它的好处。把老传统丢掉,人家会说卖国,要砍也砍不断,没有办法。 9 从根本上来讲,一定的思想是

    27、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军制思想则是封建政治和封建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所以,毛泽东在强调尊重历史,承继历史的同时,亦深刻强调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 8533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汲取了中国传统军制思想中的精华因素,摒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军制思想在新型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 (一)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 以法治军 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毛泽东早在 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编制红军法规的重要思想,要求对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

    28、的关系等做出明晰规定,从而为中国人民军队实行 依法治军 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制定的宪法和一系列数目众多的条例、条令,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这与中国古代 以法治军 的军制思想具有明显的承继性。 当然,毛泽东的 依法治军 思想与中国古代的 以法治军 思想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二者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以法治军 中的 法 只是封建统治者诸多治军手段或工具中的一种,这种手段或工具,封建统治者在治理军队的实践中既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选择不使用; 依法治军 强调的则是依照法律治理军队,无论是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规范之中。 其次,古代 以法治军

    29、中的 法 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是封建剥削阶级利益和意志在军队管理上的集中体现。其主要着眼于惩罚治理军队,而且内容较窄,多指军纪军规; 而 依法治军 中的 法 则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在军队管理上的集中体现,归根到底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而且其重点是军队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强调的是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来治理军队,其内容除了军纪军规之外,还包括广泛的国家意义上的其他法律中涉及军事的有关规定。 (二)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 以治为胜 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毛泽东军制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军制思想中 以治为胜 的精华,同时又摒弃了 严刑峻法 严酷性的糟粕,充分体现了党性、

    30、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8547;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和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 10; 全军将士 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 11 毛泽东严肃军纪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军制思想中的 以治为胜 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毛泽东又强调, 自觉性的纪律 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军纪的真谛,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121039这是中国传统军制思想绝对不会产生的。因为在封建时代,军队在本质上是封建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那时的军队

    31、制度也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在军民对立、官兵对立的基础上,不可能建立起士卒自觉遵守的纪律。所以,中国传统的军队虽然都制订了严格的军队制度,但是能真正达到严格治军目的的却少之又少。而中国人民的纪律之所以是 自觉的纪律 ,是因为这种纪律是建立在官兵、军民根本利益一致,相互关系平等的基础上的,它真正体现了党性、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三)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 德教为先 军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上文已经提及,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古代兵家虽然强调 严刑峻法 ,但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政治教育和德化教育。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传统军制思想中的 德教为先 常常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切旧式

    32、军队中对士卒违背纪律的现象,最后都以严重惩办为唯一原则。毛泽东在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实践中,通过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摒弃了古代兵家的 愚兵 做法,把 德教为先 思想真正贯彻到了实处。 中国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官兵的政治水平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遵守军纪的自觉性,进而达到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目的。早在 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针对建军初期的实际情况,规定的军队教育内容的其中一项就是 三条纪律建设的理由 .1934 年,毛泽东在 武装民众与建设红军中又明确指出: 要从政治教育去提高红军的自觉的纪律,使他们明白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武器 .13342为此 政治委员制度应该建立到一切红军部队、地方部队与游击队里面去。 11 组织革命战争,消灭军阀战争,是目前革命的中心任务。执行这个任务,就要创造铁的红军,要争取广大群众,因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思想政治教育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