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docx

    • 资源ID:14391554       资源大小:22.2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docx

    1、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 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绪论 1 2 非侵染性病害 2 2 侵染过程:病程的概念,侵入前期和侵入期 2 2 侵染过程:潜育期和发病期 3 2 病害循环: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3 2 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4 2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4 2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生理小种的概念 5 2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及变异途径 5 2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机制 6 2 植物的抗病性:概念、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6 2 植物的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7 2 植物的抗病

    2、性:植物的抗病机制 7 2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条件 8 2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动态 8 2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的预测 9 2 病害诊断和防治:病害诊断的意义,柯赫氏法则 9 2 病害诊断和防治:植物检疫,选育利用抗病品种 10 2 病害诊断和防治:化学防治 10 2 病害诊断和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2 2 2 非侵染性病害 2 2 3 侵染过程 4 4 4 病害循环 4 4 5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 8 8 性和致病性 6 植物的抗病

    3、性 6 6 7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 6 6 测 8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 8 8 防治 合 计 40 40 1 名 称 第一章 绪论 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 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目 的 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从外部直观初步认识病害,植物病理学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要 求 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及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重 点 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 难

    4、点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 2学时 有关章节使用。 理论讲授; 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举例 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使借助植物病害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 症状幻灯片讲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授; 出贡献的学者。 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2 名 称 第二章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目 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要 求 致病原因及特点,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重 点 植物非侵

    5、染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及诊断。 难 点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类型;与侵染性病害的2学时 理论讲授, 关系。 举例说明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因素 利用多媒体幻1、化学因素 灯片展示病害(1)植物的营养失调。 症状。 (2)环境污染 (3)植物的药害 2、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诊断 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分。 3 名 称 第三章 侵染过程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微观方面了解病害发生的目 的 过程,掌握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本章是病理学中重要章节。 要 求 研究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是

    6、从微观方面研究病害发生的过程。 重 点 重点:侵入期和潜育期 疑点:侵入前阶段与侵入期的界线不清,容易混难 点 淆。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侵染过程的概念: 4学时 第一节 侵入前阶段 系统理论讲授 接触以前,主要是土壤中病原物由休眠状态转入萌图片展示。 发状态,以及有关因素。 接触以后,病原物开始生命活动,即将侵入,有关湿度、温度、寄主分泌物,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侵入期 一、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二、各种侵入途径的分析 直接侵入及机制。 自然孔侵入,气孔、水孔、皮孔等。 伤口侵入,病毒侵入的伤口的特殊性,伤口寄生物。 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 四、侵入与环境条件

    7、的关系,湿度最为重要 第三节 潜育期 在潜育期,病原物和寄主的关系主要是营养关系,死体营养和活体营养,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相互斗争,病原物扩展的机制,寄主的反应,病变、潜育期与环境关系。 第四节 发病期 发病的标志,扩大为害,产孢,再侵染,环境与发病、产孢的关系。4 名 称 第四章 侵染循环 目 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传染、传播 要 求 重 点 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害循环的过程 难 点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侵染循环的概念、重要性、与生活史的区别。 4学时 理论讲授 二、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举例说明。 (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 田间病株、种苗、

    8、土壤、病株残体、粪肥。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休眠、腐生、寄生 (三)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影响因素 三、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 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 (一) 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 1、 主动释放 2、 被动释放 (二) 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雨水和流水传播 3、生物介体传播 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5、人为因素传播。 (三) 病原物接种体的寿命 (四) 病原物的接种 四、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1、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2、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 5 名 称 第五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目 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生理小种要 求 的概念,

    9、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重 点 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 难 点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共生、共栖和寄生 8学时 1、 共生关系 理论讲授 2、 共栖关系 举例说明 3、 寄生关系 二、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 2、 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 三、生理小种的概念;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 病原物的致病性: 1、 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 2、 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 3、 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 (二) 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 1、 无性重组 2、 有性重组 3、 突变 4、 适

    10、应 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 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2、 机械压力 3、 酶的作用 4、 毒素 5、 生长调节物质 6 名 称 第六章 植物的抗病性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目 的 论、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植物受侵染要 求 的生理生化变化。 重 点 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难 点 化选择。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 6学时 理论讲授 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 举例说明 借助多媒体图1、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片说明。 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

    11、特点 三、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1、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 2、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四、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 1、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2、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3、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4、主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5、植物避病和耐病机制 6、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五、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 3、核酸和蛋白质 4、酚类物质和相关酶 5、水分关系 7 名 称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及预测 目 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及测报方法 。 要 求 重 点 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及测报方法。 难 点 时 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

    12、行 6学时 1、植物病害的计量 理论讲授 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举例说明 3、病害流行的条件 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5、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1、预测的种类 2、预测的依据 3、预测的方式 8 名 称 第八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通这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柯赫氏法则的基本内容,掌握目 的 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树立综合防治的思想。 要 求 重点:柯赫氏法则的基本内容;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重 点 治、生物防治。 难 点 难点:综合防治的原理。 时 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8学时 理论讲授 1、诊断的意义 2、诊断

    13、的程序 3、柯赫氏法则 4、植 举例说明 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二、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一)植物检疫 (二)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1、植物抗病性鉴定 2、植物抗病育种 3、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三)化学防治 1、防治病害的农药种类和剂型 2、施药方法 3、合 理使用农药 (四)农业防治 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3、保持田园卫生 4、加强栽培管理 (五)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的机制 2、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 (六)物理防治 9 四、教案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目 的 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

    14、植物病理学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要 求 害的危害性、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重 点 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 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等。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 二、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掌握对植物病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一) 早期的记载 (二

    15、) 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历史 1、 病因学 2、 病理生理学 3、 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关系 4、 病害流行学 5、 植物病害控制 三、植物病理学的任务、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10 第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课 目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目 的 原因及特点,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要 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及诊断。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类型;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 (1)植物的营养失调。 (2)环境污染 (3)植物的药害 2、物理因素

    16、: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三、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诊断 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分。 11 课 目 第三章 侵染过程:(病程的概念,侵入前期和侵入期) 要求学生掌握侵染过程的概念;影响侵入前期主要因素;侵入途径,病原物侵目 的 入机制,影响侵入期的主要因素。 要 求 侵染过程的概念,病原物侵入途径,影响侵入期的主要因素。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侵染过程的概念: 第一节 侵入前阶段 接触以前,主要是土壤中病原物由休眠状态转入萌发状态,以及有关因素。 接触以后,病原物开始生命活动,即将侵入,有关湿度、温度、寄主分泌物,其他微生物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侵入期 一、各种病

    17、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二、各种侵入途径的分析 直接侵入及机制。 自然孔侵入,气孔、水孔、皮孔等。 伤口侵入,病毒侵入的伤口的特殊性,伤口寄生物。 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数量 四、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湿度最为重要 12 第三章 侵染过程:潜育期和发病期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侵染过程的潜育期和发病期的机制、影响因素 目 的 要 求 潜育期的机制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第三节 潜育期 在潜育期,病原物和寄主的关系主要是营养关系,死体营养和活体营养,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相互斗争,病原物扩展的机制,寄主的反应,病变、潜育期与环境关系。 一、定殖 二、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三、潜育期的长短及影响因素

    18、第四节 发病期 发病的标志,扩大为害,产孢,再侵染,环境与发病、产孢的关系。 13 第四章 病害循环: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方式和影响因素 目 的 要 求 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方式和影响因素。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病害循环的概念、重要性、与生活史的区别。 二、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 田间病株、种苗、土壤、病株残体、粪肥。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休眠、腐生、寄生 (三)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影响因素 14 第四章 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传播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接种体的

    19、概念,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目 的 要 求 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三、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 病原物接种体的概念: (五) 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 1、 主动释放 2、 被动释放 (六) 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雨水和流水传播 3、生物介体传播 4、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5、人为因素传播。 (七) 病原物接种体的寿命 (八) 病原物的接种 四、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1、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2、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 15 第五章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共生、共栖和寄生的概念。掌握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有关目 的

    20、概念、内容。 要 求 共生、共栖和寄生的概念。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有关概念、内容。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共生、共栖和寄生 1、 共生关系 2、 共栖关系 3、 寄生关系 二、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 2、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 16 第五章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生理小种的概念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分类依据。 目 的 要 求 生理小种的概念、分类依据。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三、生理小种的概念 1、 生理小种的分类依据 2、 生理小种的概念 17 第五章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及变异途径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的概

    21、念、用来描述病原物致病性的三个术语。掌目 的 握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 要 求 病原物的致病性的概念、用来描述病原物致病性的三个术语。掌握病原物致病重 点 性的变异途径。 难 点 主要内容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三) 病原物的致病性: 1、 致病性:是病原物的质的属性 2、 毒力:不同病原物致病性差异用毒力强弱表示 3、 侵袭力:表示病原物的致病效能。 (四) 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途径: 1、 无性重组 2、 有性重组 3、 突变 4、 适应 18 第五章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机制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作用机理。 目 的 要 求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作用机理

    22、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五、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获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2、机械压力 3、酶的作用 4、毒素 5、生长调节物质 19 第六章 植物的抗病性:概念、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目 的 和特点。 要 求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类别 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 1、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特点 20 第六章 植物的抗病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

    23、容及应用 目 的 要 求 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六、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1、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结论 2、稳定化选择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21 第六章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机制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 目 的 要 求 植物抗病性机制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七、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 1、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2、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3、主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4、主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5、植物避病和耐病机制 6、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八、植物受侵染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作用 2、

    24、光合作用 3、核酸和蛋白质 4、酚类物质和相关酶 5、水分关系22 第七章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条件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与记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计算。掌握病目 的 害流行的类型和病害流行条件。 要 求 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与记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计算。病害流行的类型和病重 点 害流行条件。 难 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1、植物病害的计量 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3、病害流行的条件 23 第七章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动态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掌握多循环病害流行的S形曲目 的 线。 要 求 重点:植物多循

    25、环病害的时间动态变化 重 点 难点:多循环病害的S形曲线。 难 点 主要内容 1、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2、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24 第七章 病害流行及预测:植物病害的预测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预测的种类、依据和测报方法。 目 的 要 求 重点:预测的种类和依据。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 1、预测的种类 2、预测的依据 3、预测的方式 25 第八章 病害诊断和防治:病害诊断的意义,柯赫氏法则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程序、方法和诊断要点。掌握柯赫氏法则目 的 诊断病害的基本步骤。 要 求 重点:柯赫氏法则诊断植物病害的基本步骤;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26、。 重 点 难点:柯赫氏法则诊断植物病害的基本步骤 难 点 主要内容 一、植物病害的诊断 1、 诊断的意义 2、诊断的程序 3、柯赫氏法则 4、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26 第八章 病害诊断和防治:植物检疫,选育利用抗病品种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检疫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目 的 要 求 植物检疫的原理、方法。抗病品种的抗性鉴定。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二、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一)植物检疫 (二)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1、植物抗病性鉴定 2、植物抗病育种 3、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27 第八章 病害诊断和防治:化学防治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杀菌剂的种类、剂型、施药方法

    27、及注意事项。如何合理使用农药,目 的 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要 求 化学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重 点 难 点 主要内容 (三)化学防治 1、防治病害的农药种类和剂型 2、施药方法 3、合理使用农药 4、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28 第八章 病害诊断和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课 目 要求学生掌握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目 的 要 求 重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重 点 难点:生物防治机制 难 点 主要内容 (四)农业防治 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3、保持田园卫生 4、加强栽培管理 (五)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的机制 2、生物防治措施及其应用 (六)物理防治 29


    注意事项

    本文(《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