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材料.docx

    • 资源ID:14390785       资源大小:23.7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材料.docx

    1、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材料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一. 封建社会的主要线索(一).封建社会的五大分期及历史特征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二)、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主要特点: 政治上:(1) (2)经济上:文化上:(1) (2)二 古代政治(一) 关于国家统一1、结束长期分裂的四次大统一史实:促成统一成为主要趋势的因素 中央_制的建立与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南北_发展和交流,经济联系加强,促进统一。儒家_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民族_使民族间的交往、关系密切,民族间的凝聚意识不断增强

    2、,历史文化认同不断扩大 人民_(历史趋势)统一的核心_2局部统一 北宋统一3对统一的认识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_,是主流;统一的时间长,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统一的_性越来越大。统一的影响 有利于社会的_ 有利于_发展,文化_ 有利于边疆的_有利于抵御_ 有利于提高_ 4.主要统一王朝的相关内容作比较(秦、隋、元)(二) 重要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产生根源 封建经济基础决定 分散的小农经济 地主阶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与特点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特征是个人_专行,集各种_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包含三层:一是个人独裁;二是个人终身制;三是家族世袭制。

    3、中央集权是政体形式,特征:是地方政府在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官吏是任免制 总特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听命皇上;,皇权至高无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过程(时期、主要内容、评价) 初步形成 确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中央集权制趋于完备:中央机构的设置更加完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加稳定 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皇权强化,相权减弱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在明清以前,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反映了_性。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_萌芽

    4、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同时特务统治的出现,八股取士的实施,以及大兴文字狱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_。这表明该制度日趋反动,而就整个封建制度来说正渐趋衰落。 思考:近代对这一制度进行的冲击和变革?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1 汉代2 魏晋南朝 3 隋4 唐5 北宋6 明清7 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选官的标准和途径变化,趋向公平、客观 形式日益严密、僵化。 前期积极作用; 后期消极作用: 思考: 近代对这一制度的冲击和变革?古代选官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3地方行政制度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元行省制元明土司制度对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4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1 辽2 金3 后金(三)重要

    5、的改革1史实 春秋 战国 北宋 新王朝的建章立制和调整政策;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2分类从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自救从作用影响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增强经济力量或富国强兵的为统一奠定基础的3对改革的认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_的重要手段。 改革必然会_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因而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应_发展的需要,要切实解决社会问题,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 改革_必须行之有效,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改革的实质都是调整 思考:中国的改革与世界历史相似内容的比较二、经济问题

    6、(一)经济制度和政策1 主要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春秋2 西汉3 隋唐4 唐中期5 北宋6 明7 清2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及趋势 3农本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史实(商鞅变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的经济政策2 内容:农业为本, _为末。抑制_兼并,防止农民破产。 加强户籍管理,限制_流动。对商人多方限制,课以_。3 原因: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_的自然经济,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 产部门,它直接关系国家_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4 作用与影响: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为主: 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二)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可分为农、工、商、外贸等。农业又

    7、可分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大方面: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引种培植等;生产关系包括: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方针政策等。 1部门分类的发展演变 生产工具的进步 工具材料的变化 使用范围的变化(铁器) 新式工具 水利工程(注意图) 名称 位置 目的 作用 水利灌溉工具 作物品种的推广(高产作物、经济作物)和影响 葡萄、占城稻;棉花、烟草、玉米等 古代手工业部门纺织业 纺织材料:麻-丝-棉 中心地区(唐、宋、明、清) 制瓷业2、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_;政治清明;统治者调整政策; 经济: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广;兴修_;作物品种的引进和

    8、推广民族、对外关系: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中外的交流5 科技作用:历法的进步;_的指导6 人民的辛勤劳动3、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战国:中原市场形成,各国都城新兴封建城市 秦汉:商业的繁荣。统一度量衡、货币(图)、车轨。修驰道、开运河。丝绸之路开通陆路、海路。(图)隋唐:商业比前代更繁荣;两都、长江流域的两市、统一货币;运河经济;丝绸之路发达港口城市兴盛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品种增多,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出现全国性大商贸城市;(两京)商品经济延伸到农村;江浙地区以_著称城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时间: 地点 行业标志:缓慢发展的原因:4.

    9、 古代城市的演变1 古代城市的产生途径:一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并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 二是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并作为商品交换中心发展的“市”。古代城市的地位 战国:各国都城新兴封建城市(政治中心 商业繁荣) 隋唐:_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大都会;_是长江流域的商业大都会,“扬一益二” 明清: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和_也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城镇兴起。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_化城市发展; 农村人口走向_,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三) 关于经济

    10、重心的南移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经过1 南方的开发:南北趋于平衡: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到南方:2、原因1 北方战乱多,_相对稳定; 2 北方农民不断大批南迁,增加了_,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南方统治者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_; 南方_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便于农作物的生长;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_经济的繁荣 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经济中心南移;3.规律:由西向- ;由北向- ;4.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四)人口迁移1流向: 从地广人稀的草原人口多的_流域(中下游)从黄河流域-_流域(中下游)从内地-_中国人-国外外族(国

    11、)-中国(回族)2原因: 少数民族游牧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黄河流域汉族_经济文化的吸引。北方战乱,南方安定政府组织因土地兼并被迫移民3意义: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情况,人口分布渐趋_;北方人南迁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成为经济_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南洋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外交流四民族关系(一)史实(分布地区;主要民族;与中原政权关系;措施、政策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促进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开始融合。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匈奴、越族、西域各族、西南夷) 隋唐时期统一的多

    12、民族国家发展。(突厥、回纥、靺鞨、吐蕃、南诏) 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契丹、女真、党项、蒙古)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蒙古、建州女真、藏族、维吾尔)(二)民族融合的基本趋势和实质 1.基本趋势与认识 2.实质: 3. 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 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各民族之间交往 共同反抗剥削压迫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民族政权间的友好往来 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东北: 西北: 西南: 台湾: 西藏:注意:民族矛盾和斗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不能说侵略与被侵略4.民族融合的作用与意义 促进了_的形成与发展 巩固了_的统一 推动了社会_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5.注意

    13、:民族融合须站在大民族观的立场上认识,大汉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都应否定;对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和事都要肯定,赞扬(如俺答汗、渥巴锡等)6、思考:唐朝、清朝采取哪些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何影响?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1.明中叶以前:各朝基本上是_外交、_外交 主要原因中华文明处于世界_地位 交通便利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_发展繁荣 政府的_政策;鼓励对外交往主要途径:通过官方和民间贸易;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通过宗教传播主要内容: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主要表现 (史实)秦汉唐代明代主要影响 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中国_文化的发展

    14、促进周边国家的发展 促进世界文明进步2.明中叶以后-清前期:被动外交、_,抗击外国侵略 原因 内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外因:倭寇骚扰;西方殖民者东来 表现(史实)影响 积极:在一定时期内起到_侵略的作用 消极:阻碍_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中国落后3.中国封建社会对外交往的特点 明中期以前: 中国为周边国家及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_; 对外开放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为主渠道 外传得主要是先进的技术 基本上采取开放政策 明中期以后: 中国不再是中心 中外关系的主渠道逐渐转为战争 逐渐采取闭关政策 思考:近代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六中国古代文化(一)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指科技)的世界地位-

    15、世界领先地位(明以前)1.各个时期领先的成就:2.领先的原因 中央集权下政局_ 封建_充分发展 民族融合,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3 开放的对外政策,4 继承与发展(二)清前期后落后于世界及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1.落后的含义:只局限总结传统应用技术,没有新的突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2.落后的原因政治:君主专制、八股取士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等对外关系:闭关自守思想: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大兴文字狱;教育的落后,文化的专制(三)古代文化(特别是科技)的领先与落后的启示 1.要坚持以_建设为中心,因为经济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2.要全面行使国家_,大力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3.要

    16、重视_,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4.要鼓励培养人的_意识和创新精神 5.要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抓住_(四)分类总结科技成就(时期、内容) 1.四大发明(时间、外传、影响) 2.天文、历法(春秋、战国、唐、宋元) 3.数学与农学 4.医学与综合科技著作(五)中国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原因、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影响) 法家 道家 墨家 儒家 3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4.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 产生的原因2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主张3 影响5.关于思想演变的认识 新思想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政治斗争的反映 思想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现实的反映

    17、思考题:1.为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行了两千多年?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请回答:(1) 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实行过哪些重要的选官制度?(2) 试分析隋唐、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3.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有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而江南的持续开发贯穿始终。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概述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2) 要指出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主要表现和存在问题。(3) 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经济有哪些新发展?(4) 结合史实分析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是在汉代,一是在宋代。明清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在世界的地位? (2)简要说明明清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