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研究土壤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4387937       资源大小:65.9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研究土壤单元教学设计.docx

    1、研究土壤单元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教版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研究土壤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研究土壊”为主题,强调体验和思维,将二者整合在一个个活动中。在学习方式上,本单元延续了低年级石头与泥土单元“玩中学”的方式,讲求的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学习目标上,将思维发展凸显出来,注重精确描述、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从低年级的“泥土”的日常概念,逐步上升到“土壤”一科学概念,也为后续的岩石概念的发展奠定基础。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观察土

    2、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能描述沙质土、黏质上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不同植物。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土壤的成分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

    3、深度观察研究土壤。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2.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3.

    4、学习目标确定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4.学习重点难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5.学习评价设计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5、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1.师:老师昨晚买了花苗,想种在花盆里里,你们帮我看看还少什么2.师:为什么要加土壤呢?土壤里有什么能帮助花苗生长啊?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1生:土壤2生:自由回答活动意图说明:虽然学生已经三年级,但与二年级学生是相差不多的,创设情境要很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给动植物寻找合适的环境放生除了情境真实外,也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环节二:观察土壤教师活动2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

    6、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 吗? 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 PP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5.汇报学生活动21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2生:挖点土来观察3.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4.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生:开始观察5.生:汇报时注意,先说我在土壤中发现了、,这些是我没有观察前就猜到的,还有、是我观察后发现的,另外、我没有看到,我猜测土壤里有(没有)、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对土壤有一些了解,在观察之前让他们猜一

    7、猜(预测),这样开始观察时他们会更加认真,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他们也会更加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放大镜是一个辅助工具,不需要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等讲解太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课前也应当多使用放大镜,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浪费。环节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教的活动3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3.3.汇报预设4.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5.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6.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

    8、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7.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8.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呀?9.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学的活动3生:可以摸一摸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学生活动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

    9、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生:猜测,浮上来、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活动意图说明土壤里的水和空气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只能用间接的办法证明。这些方法如果只是简单的由教师告知,会显得比较生硬,在课前可以做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用纸巾擦桌子上的水,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另外可以用验证粉笔中有空气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验证实验,但要放在课前,因为这些内容和土壤没有直接的关系。7.板书设计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

    10、 枯树枝 水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分析研究周边附近土壤的成分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10.教学反思与改进土壤是学生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物体,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是常见而易忽略的,但我们真的了解土壤吗?你仔细观察过土壤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去观察土壤。这就是这节课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么的物质世界从土壤开始。二年级正好学习了土壤里的小动物,小朋友的视线从科学桌上转移到了大自然里,甚至是平时大人不会主动让他们接触的土壤。而紧接着到了三年级,科学里有了好好观察土壤的机会,这太重要了。很多的学生在教室

    11、里观察了土壤,发出了惊叹声,因为这次的观察和之前他们认识到的土壤太不一样了,他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学生保持了二年级时对大自然科学的热情,同时也有了科学技能的储备,能积极的思考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学生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年龄的局限,他们的方法可能并不科学,或者多为解释而非科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引出“纸巾”、“放入水里”这样的方法成为这节课的难点。借助一些情景在这样的情况里十分适用,联想法也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办法,他们也常常在其他的领域获得了灵感而在自己的课题上有所突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肥沃的土壤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

    12、活动课 其他6.教学内容分析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7.学习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8.学习目标确定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 知道土

    13、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9.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10.学习评价设计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了解土壤教师活动1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

    14、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 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学生活动11.交流西部小朋友吃饭难的原因。2.交流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

    15、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环节二:了解腐殖质教师活动2.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6.了解土壤

    16、动物。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学生活动21去校园里采集土壤。 2讨论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是怎么变化的。3.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我们把它

    17、称作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环节三:了解土壤的分层教的活动3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

    18、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学的活动31回想交流采集土壤时表层土和下层土的不同。2.了解土壤的分层,意识到各层土的颜色不同,最上边一层颜色深一些,下面的浅一些。3. 探讨:为什么表层土颜色深。4. 知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表层土也就比较肥沃,颜色毕竟深。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

    19、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更深的原因。11.板书设计肥沃的土壤动植物遗体腐殖质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制作肥料袋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11.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第3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保护土壤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2.教学内容分析保护土壤这

    20、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13.学习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骤表达清楚。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14.学习目标确定科学知识:1. 通

    21、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 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科学态度: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15.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16.学习评价设计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导入新

    22、课教师活动1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1.看

    23、图说说土壤的作用2.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分析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直接导出课题。环节二:学习新课教师活动21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需要坡度)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

    24、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植被)植物像被子一样将土壤覆盖起来,我们称其为植被。(可能有无植被有关)3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关呢?那你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坡度呢?4那么下面呢?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土壤,小草)土壤需要准备几份?首先黄河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长江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黄河岸边可以用无植被的土壤模拟,长江岸边可以用有植被的土壤模拟)还需要哪些材料?出示材料:这些材料老师依据小朋友们的要求准备了土壤、植被、花洒、

    25、水等。5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坡度可不可以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那我在模拟雨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可不可以一个雨水很大,一个雨水很小?(雨水的量需要一样多,且倾倒高度及角度需要一样)6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要求。7注意事项:(1)同样力度挤压瓶体。(2)仔细观察两份装置内土壤的变化情况。8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植被的水较为清澈)出示结论:有植被的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植被的水相对来说较少)9但是在生活当中不仅会有雨天,还会有一些大风,暴晒天气,都会影响我们的土壤流失情况。10其实植被不仅仅对于土壤流失有影响,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什么影响?当植被被破坏,不仅影响土壤流失,

    26、还会影响蓄水能力的现象,我们称他为水土流失现象。思考:为什么有植被了之后,水土就会流失的较少呢?有植被的土壤有什么结构呢?简单观察一分钟。11土壤不仅重要,还那么容易被破坏。那么对于这么多人类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呢?这些行为对于土壤地保护是好还是坏呢?分别出示:砍伐森林、修筑梯田、开窑烧砖、轮作休耕的图片。12小组内内讨论一分钟时间,得出一致的答案,在记录单2勾选出答案。如果小组内有分歧,那么这幅图片的位置就不打勾。13小组成员讨论分享,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总结14可能会出现异议的在:修筑梯田其实是更广泛的利用了土壤的面积,做到了防止土壤滑坡。15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

    27、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学生活动21.说说黄河水黄的原因?2.如何验证黄河的水土流失和周边植被有无是否有关?3.实验验证并操作4.学生实验操作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水土流失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植被对于水土的保护,土壤的修复等作用。通过分析人类不同活动对土壤的益害,提高分析探讨能力,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环节三:课后拓展教的活动31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土壤的现状和造成土壤流失的一部分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给黄河泥沙治理提供什么意见呢?(植树造林,宣传环保)2提供这样意见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根据今天所学说一说理由。3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宣传呢?(制

    28、作视频、手抄报等等)4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土壤?(适当的施肥,种植一些可以恢复肥力的植物等等)经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之后,也可以和家人同学之间多多宣传保护土壤的各种方法。学的活动31.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给黄河泥沙治理提供什么意见呢?2.如何宣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土壤?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切身思考可以为土壤保护做些什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板书设计7. 保护土壤降雨水土流失 坡度 蓄水能力下降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保护土壤的手抄报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12.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水土流失实验中,从模拟实验环节开始,对比长江黄河流域的植被情况,选择相应的模拟实验材料。在对比实验环节中,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下,说出对比实验所需要注意的步骤。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实验中,亲历了整个探究过程。本课设置情境贯穿整节内容,学生有很好的代入感,也有较强的意愿开展探究。在后面的分析土壤益害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脱离情境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铺垫情境中多花一些时间。


    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土壤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