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docx

    • 资源ID:14382754       资源大小:22.8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docx

    1、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2013学年第一学期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一、选择题:2*10=20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瞥一眼(pi) 打了蔫(nin) 污秽(hu) 抹(m)眼泪B模具(m) 哽咽(y) 廿位(nin) 饿殍 (pao)C角色(ju) 笨拙 (zhu) 字帖(ti) 湍急(tun)D踽踽而行(j) 一绺(li)头发 狭隘 (y) 奖券(qun)2.下列各项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坚困。B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掂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

    2、C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D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骇散地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B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他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C.一个流浪老人,乞讨在深圳罗田一带,居无定所,食不果腹。D老师们对我们的无所不至的关心,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样毫无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势必将危害你的身心健康。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

    3、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C为了更系统地掌握学过的知识,集中一段时间复习是必要的。D. 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5.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B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历历在目,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D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别出心裁,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6下列词语既有近义词又有反义词的一组是( ) A拥有 丧失 崇高 卑鄙 B喜悦 苦难 奸诈 纯洁 C高尚 高雅 影响 感化 D幸运 幸福 睿智 愚蠢7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依次

    4、应是( )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_,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_,从马克思学得_,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_ A道德的执着 人格的刚烈 入世的激情 智慧的思考 B智慧的思考 入世的激情 道德的执着 人格的刚烈 C智慧的思考 人格的刚烈 入世的激情 道德的执着 D入世的激情 人格的刚烈 智慧的思考 道德的执着8对文艺随笔两篇的解说,不妥当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困于表面现象。 B“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C从阅读和创作方法的角度看,马先生教我们精读

    5、的方法,教我们阅读写作时严谨创新的精神。朱先生教我们泛读的方法,告诉我们阅读时重在积累和会意。 D咬文嚼字侧重写,不求甚解侧重读,但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也要同时具备,相辅相成,和谐统一。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译文:躲藏着不现身,急得人抓耳挠腮,不往地徘徊。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译文:我的心忧愁得很痛苦,我从军后一直无人来慰问。 C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6、,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失了!10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朦胧诗是中国现代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舒婷、顾城、北岛、艾青等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后人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 D荀子主张“性恶论”,与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恰恰相反,但荀子认为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这种观点在劝学中也可见一斑。二、填空(1*15=15)1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7、之王分别是: 国(国别)的 (人名), 国的 , 国的 。12、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可分为 、 、 三类。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昔我往矣, _ _。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2)锲而舍之, _。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3)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 三、阅读题(25)(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1)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

    8、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头,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

    9、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火。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烈焰,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长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

    10、,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14、课文用大量笔墨叙写了挖红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斩到用炸药炸。这有什么用意?在这似乎平静的叙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5、第二段写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运用了哪两种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红柳是平均海拔5000米高原上仅有的树种,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作者称之为“高原的精灵”。B.司务长为了节省开支,只得砍红柳作燃料,通过算经济账,他说服了反对砍伐红柳的“我”。C.作者介绍了砍伐红柳的过程,赞扬了那些“男子汉们”的艰苦劳动以及高

    11、科技的强大威力。D.红柳有巨大而顽强的根系,它们与沙子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从而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E.文中以“千年古木”、“亿万颗沙砾”来形容红柳生存年代之久远与沙山之巨大,这并非夸张。(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7)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17、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_;_;_。18、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向往

    12、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用几个词语准确表达。(2分)答:19、诗中的橡树象征了_。木棉象征了_。(2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它们的本字(2分) 通假字 ,本字 。通假字 ,本字 。21、上文的中心句应是 。(1分)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 四

    13、、写作题(40) 23、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忧伤和郁闷生活就像万花筒,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不同的色彩。请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撷取你生活中的一些小浪花(包括你见闻的、经历过的),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余姚市职业学校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2*10=20)12345678910ACCCDDCCBA二、填空题:(1*15=15)11、 俄 契诃夫 , 美 欧 亨利 , 法 莫泊桑 。12、 诗经 赋、 比 、 兴 。13、(1)_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2)_朽木不折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3)

    14、报得三寸晖 。(孟郊游子吟)三、阅读题(25)(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1)14、赞美红柳具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突出了人们亲手毁掉了离太阳最近的唯一能固住流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鞭挞了人类的野蛮、愚昧。(3分)15、 运用了衬托和拟人的手法, 用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在雪域高原中的珍贵。“微笑”一词将红柳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柳面对“酷寒”和“缺氧”时,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4分)16、B、C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7)17、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3分)18、平等独立

    15、、心心相印、祸福与共、相知相依 (择其二即可) (2分)19、诗中的橡树象征了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木棉象征了_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_。(2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7)20、通假字 有 ,本字 又 。通假字 知 ,本字 智 。(2分)2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分)22、 君子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也没有过失了。(2分) 即使又经风吹日晒干枯了,也不再恢复挺直的原状,这是因为用人力把它弯曲成了这样 。(2分)余姚市职业学校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答卷语文模拟题4班级 姓名

    16、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2*10=20)12345678910二、填空题:(1*15=15)11、 , , 。12、 、 、 。13、(1)_ _ _, 。(诗经采薇)(2)_ _, 。(荀子劝学)(3) 。(孟郊游子吟)三、阅读题(25)(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1)14、 (3分)15、 (4分)16、( )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7)17、_;_;_。(3分)18、 (2分)19、诗中的橡树象征了_。木棉象征了_。(2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7)20、通假字 ,本字 。通假字 ,本字 。(2分)21、 。(1分)22、 (4分)四、大作文(40) 5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