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文言文翻译之虚词方法指导doc.docx

    • 资源ID:14370162       资源大小:45.6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文言文翻译之虚词方法指导doc.docx

    1、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文言文翻译之虚词 方法指导doc2016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文言文翻译之虚词 方法指导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8个)。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

    2、用汉文也。(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以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得分点“犹且”“以”“然则”。(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译文: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

    3、没有谁了解我。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译文: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得分点“罔极”“乃”“殒”“厥”。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贬,写了离骚,离骚的结

    4、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于是自己投江而死。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悯獐清侯方域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

    5、,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犬之貌,且翦翦焉适矣。”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

    6、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侵假:逐渐。翦翦:和睦的样子。煦煦:和悦的样子。(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译文:答案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

    7、得分点“无乃”,大意对。(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译文:答案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对。(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译文:(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3分)译文:问题反思你在翻译中有无“虚词”的采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0分该答案对原句完全未理解,只是译出了反问句式,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1分该答案只译出了反问句式,像“因而”“安”关键得

    8、分点均未译出。2分该答案译出了反问句和“安”的使动用法,尤其对“岂更害哉”的句意理解准确,但对本句的难点“因而”未译对。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3分原句有三个得分点:一是“安”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安”或“安抚、安定”均可);二是“岂更害哉”这个固定反问句;三是“因而”这个古今异义词难点,译时须拆开,“因”是介词,译为“按照、依据、根据”,后面省略宾语;“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翻译时不可将原词保留或译成“因此”。还有一个句意分,就是“害”这个动词,谁“害”谁关系要译清。按照这些评分标准,该答案堪称完美。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得分点

    9、“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2.题目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3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 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1分只译出了“状”字(状况、情况),“以”“语”两个得分点均未译出。2分该答案有点意译,尤其是“语”字,介宾短语后置句译到位了,只是介词“以”译为“拿”不妥,这里的“以”译为“把”最好。解读现场满分答案 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3分该答案不仅译对了三个得分点,而且把“蹙然”一词译得很准。“蹙然”不大好译,只要能译出“不高兴”即可。另外,“语”字简单译成“说”也不可。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得分点“语”、

    10、“以”、“状”、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

    11、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

    12、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译好四类虚词(一)高频虚

    13、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字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

    14、。“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改,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译文: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意为“结束”。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5、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选自后汉书史弼)译文: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得分点“以”“谒”“因”“达”。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

    16、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劄子注,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选自方苞张朴村墓志铭)注劄(zh)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1)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译文:答案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得分点“以”、“客”、“以属”,句意对。(2)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译文:答案(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得分点“引手”“曲避”“以”。(3)假予急功利,乃侘傺到今邪?译文:答案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

    17、呀?得分点“假”、“乃”、“侘傺”,语气。参考译文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许多达官显贵考证修订文史资料,也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他。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张朴村在科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意回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康熙五十二年,皇上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

    18、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滞留该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两个字。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

    19、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卫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答案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得分点“涉”“祠”“焉”,“涉”译为“到”“去”亦可。5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杜公耳。杜公流寓金陵,朝夕

    20、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选自方苞田间先生墓表)译文:答案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得分点焉,之,代指他们;笃,深;未之能笃信也,否定句中代词前置句。6(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译文:答案(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得分点适,恰恰,正好;者,的人。7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

    21、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选自李商隐李贺小传)译文:答案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得分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

    22、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边练边悟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词的用法。8(2014湖南)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选自杜琼雪屋记)译文: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

    23、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得分点“既”“适”“雨”“名”。9(2013新课标全国)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指传主马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选自明史马文升传)译文:答案(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得分点辄,总是;颦蹙,皱眉头。10(2013江西)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选自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译文: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得分点备,十分;谙,熟悉;判断句。(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

    24、定翻译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边练边悟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选自巨贾渡河)(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译文:答案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得分点“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译文:答案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得分点“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译文:答案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得分点“盍”,何不;“诸”,之乎。


    注意事项

    本文(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文言文翻译之虚词方法指导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