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名师精选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1 含答案.docx

    • 资源ID:14365989       资源大小:382.06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师精选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1 含答案.docx

    1、名师精选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1 含答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三男生小明同学与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合理的是()A正常体温为100 B自身质量约为45gC跑步的速度约为50m/s D手指甲宽度约为1nm2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

    2、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秋天霜打枝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6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7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影游戏 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池水变“浅”了 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8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

    3、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0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A3:5 B5:3 C2:1 D3:111在模拟近视

    4、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的位置1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13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

    5、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4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cm,停表乙的示数为s15在物理学中,我们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铜仁到大龙的高速公路长大约60m,客车行驶的时间大约50min,则客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16雅西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减弱噪声在城市某些街道旁安装用如图的标志,这是在减弱噪声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18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

    6、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侧,折射角的大小是,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19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镜片是透镜的眼镜20一物体的质量是2.7104g,体积为10m3,则其密度为g/m3,合g/cm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与实验题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像22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23如图所示,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4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

    7、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关系25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

    8、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496989898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26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处,并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

    9、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g(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g/cm3(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选填“大”或“小”)四计算题2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8有一只容积

    10、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了瓶口(g取10N/g),求:(1)瓶内水的总体积;瓶内石块的总体积;(3)瓶内石块的密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三男生小明同学与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合理的是()A正常体温为100 B自身质量约为45gC跑步的速度约为50m/s D手指甲宽度约为1nm【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

    11、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60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45g左右符合实际;C、中学生跑步的速度在15m/h=15m/s4m/s左右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手指甲的宽度在1cm=107nm左右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

    12、就是合理的2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析图示图象,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3“姑苏城

    13、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D、

    14、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

    15、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秋天霜打枝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考点】汽化及汽化吸

    16、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分析每一个现象原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春天冰雪融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不符合题意;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6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A变大 6m B变大 5m C不变 6m D不变 8m【

    17、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此题【解答】解:(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故选C【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

    18、并没有变7下列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影游戏 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池水变“浅”了 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B、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属于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池水变“浅”了,是水底反射的光折射进入空气造成的,属于折射现象,符合题意;D、激光引导挖掘机前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

    19、】本题考查了三种光现象的区分,是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把握住三种光现象的本质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2016届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8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20、;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错误;(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9

    2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b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g,mb=4g,则a、b的密度分别为:a=0.5103g/m3,b=2103g/m3,a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

    22、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10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A3:5 B5:3 C2:1 D3:1【考点】密度的计算【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解答】解:由天平平衡可知,天平左右两侧的

    23、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V可得,2甲V+乙V=甲V+4乙V,整理得甲:乙=3:1故选:D【点评】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11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的位置【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根据对光有发散作用分析即可【解答】解: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

    24、状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线发散,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光线会提前会聚,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故选B【点评】本题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后,像会后移到视网膜上1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

    25、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压轴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解答】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属于中等

    26、题13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已知三个正方体是由同种物质制成的,如果都是实心的密度都相等,密度不同的就是空心的;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然后可求它们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则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甲=(1cm)3=1cm3,V乙=3=8cm3,V丙=(3cm)3=27cm3,它们的密度分别为:甲=3

    27、g/cm3,乙=3g/cm3,丙=1.3g/cm3,不相同的是丙,所以可以肯定丙是空心的故选:C【点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是否是空心的、还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因为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掌握密度知识很有必要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4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3.80cm,停表乙的示数为337.5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

    28、,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解答】解:(1)1cm=10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木块的长度是3.80cm;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560s+37.5s=337.5s故答案为:3.80;337.5【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秒表的读数,要注意每种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在初中物理中,除了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外,其它测量都不用估读15在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铜仁到大龙的高速公路长大约60m,客车行驶的时间大约50min,则客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20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1)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已知路程和时间,用速度公式v=可求速度【解答】解


    注意事项

    本文(名师精选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1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