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回顾必修1第六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 资源ID:14359735       资源大小:368.1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回顾必修1第六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回顾必修1第六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误区警示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差异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但切记不可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

    2、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是该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考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答案(1)B(2)A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一是明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域分异的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二是读懂图示含义。第(1)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

    3、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是温带草原带。第(2)题,OF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山麓水平自然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考向立意】结合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地域分异规律。【思维过程】读题干和图示获取各自然带的地域分布及空间分布调运所学知识确定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确定自然带类型及影响分布的主导因素。【误区警示】不能正确把握区域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和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4、导致该题组出错的主要原因。【预测展望】结合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应用。主题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

    5、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

    6、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热量带:赤道两极 植被:赤道两极 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预测演练1.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面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

    7、)题。(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乙图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A B C D(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 ()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A B C D答案(1)A(2)B解析第(1)题,沿一定方向,甲图表现为热量的差异,乙图表现为水分的差异,因此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就热量看,该地处于热带,就降水看,该地处于湿润地区,因此判

    8、断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该地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或我国热带作物基地。主题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原理(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该

    9、自然带在山地南坡位置比北坡高,则表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原理: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位置高于阴坡。(2)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原理:山地基带与其所在水平位置的自然带基本一致。(3)通过自然带数量判断山地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原理: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4)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所在高度确定山地的纬度分布。原理:同一自然带,山地所在的纬度越高,其分布的海拔越低。预测演练2.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2)题。(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10、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答案(1)A(2)A解析第(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2)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由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不同形成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要的。考点二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2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两地 B、两地C、两地 D、两地(2)、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答案(1)D(2)A解析第(1)题,地受地形影响虽地处赤道地区但形成了热带草

    11、原带;地受地形、洋流影响虽然地处南回归线附近,但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两地自然带的形成是受洋流、地形因素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2)题,、三地气候类型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形成原因不同;、是在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考向立意】结合局部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思维过程】读图结合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确定考查区域调运所学知识确定考查区域中的非地带区域确定影响因素。【误区警示】不能把非地带性表现与区域自然现象进行有机结合。【预测展望】结合局部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及其成因。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

    12、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

    13、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拓展延伸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

    14、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预测演练3.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3)题。(1)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C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D雨林常绿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2)影响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相对高度(3)有关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A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B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C影响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

    15、形D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答案(1)A(2)A(3)B解析第(1)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第(2)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第(3)题,段西坡和东坡基带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导致的,属于非地带性。雪线的影响因素和高度判断(2012江苏地理)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模拟的我国雪

    16、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1)C(2)A1影响雪线的因素分析(1)气温:地表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向两极降低。(2)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3)地貌: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17、缓坡雪线较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2雪线高度的判断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一、选择题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2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8、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答案1.A2.A解析第1题,图示荒漠带为热带荒漠,其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在其形成过程中,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稀少是主要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知,从苔原带到荒漠带,伴随太阳辐射增多,生长积温和年均温逐渐递增,说明导致其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下图是“非洲大陆10积温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现象符合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地积温大于地B、两地积温大约相同C地积温小于地D、两地积温大约相同4影响20S东西沿

    19、海地区积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大气环流答案3.B4.B解析第3题,受地势影响,地积温较低;、两地纬度相当,积温大约相同,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20S东西沿海地区分别受暖流和寒流影响,东岸积温高于西部沿海。(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6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答案5.C6.A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

    20、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A、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D项错误。第6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回答79题。7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 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550千米 B1 000千米C1 200千米 D1 400

    21、千米8对树线高度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 D降水量9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纬度低 B海拔高C降水丰富 D红壤广布答案7.B8.A9.D解析第7题,由图示可知,常绿阔叶林在水平陆地上的纬度跨度大约10,结合一个纬度距离111 km即可计算出至少要走1 000千米。第8题,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降水和高度,经度位置对其影响不大。第9题,山地的植被带谱主要取决于气候和海拔高度,土壤条件不是其主要原因。读“热量、水分、海拔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图”,回答1011题。10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oa热量越来越小ob降水量越来越大oc海拔越

    22、来越低od所处纬度越来越高A B C D11下列自然带的分布与其成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A我国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B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沿海岸呈狭长带状延伸地形C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热量变化D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带海拔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o到a表示的是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说明oa方向上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小;从o到b表示的是雨林带季雨林带疏林草原带荒漠带,说明ob方向上降水量越来越小;从o到c表示的是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带,说明oc方向上海拔越来越高;从o到d表示的是

    23、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雪带,说明od方向上纬度越来越高。第11题,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相应的纬度带大部分是海洋,陆地很少。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13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2.B13.D解析第1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应是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景观。第13题,图中山脉东西两

    24、侧的植被差异是由高大山地对西风气流的阻挡所致,属于非地带性现象。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据此回答1415题。14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15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答案14.A15.B解析第1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系。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类森林使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不到3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第15题,此题注意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来分析,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为水分、热量,而华北平原为温带,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故选B。二、综合题16下面

    25、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B_。(2)上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或经度地带性)水分条件(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4)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根据当前气候下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世界植被的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温带草原带。图中从C到D,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也越来越少,植被逐渐由草原过渡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对比两图可以发现,不少自然带的分布北界都向北推移了,具体而言,我国寒温带针叶林消失,热带季雨林的面积显著扩大,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回顾必修1第六章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