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教版必修3.docx

    • 资源ID:14346232       资源大小:37.5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教版必修3.docx

    1、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2)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概述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展示一组有关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图片。问: 1. 从图片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2. 教皇和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政治和宗教生活中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欧洲的中世纪时代被称为“黑暗时代”,与古希腊、古罗马相比,文明处于倒退状态。而我们都知道,今天欧

    2、洲经济和文化确是处于世界前列,那么,欧洲文化的什么时代、什么事件打破了这种“黑暗”时期呢? 新课导入2请同学们看这幅画雅典学园,仔细观察画中人物,找出主角,分析他们在画中的情境。(师生共赏,在欣赏的同时老师讲解画作)这是一幅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名作,而他的画的人物主角却是画中心的两个人物,也是我们上堂课讲到的首倡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师徒二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一个手指天,一个手指前方,说明两个人正在表达不同的观点,簇拥在他们周围的人物不仅有古代贤士,还有当代名人。问: 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16世纪的画家要去画古代先贤呢?(请学生回答)老师解析: 艺术作品是可以反映时代思想追求的,不管

    3、是画中将古代贤人与当代人物画在一起,还是16世纪的拉斐尔去画公元前四五世纪的人物,都说明了到了16世纪,人们普遍渴望与古代思想巨人对话来改变当下的思想文化环境。 基础达标 1. (2014年宿迁模拟卷)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诉求的是 (B)A. 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B. 反对宗教信仰C. 追求物质享受D. 抨击教会腐败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反对的是教会神学权威,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束缚,而并不反对教会本身,不反对宗教信仰。 2.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A)A. 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

    4、取精神B. 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 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 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解析题干“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可知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再年轻几岁”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答案选A。 3. (2014年无锡模拟卷)“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材料反映的是 (B)A.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C. 启蒙运动 D. 光荣革命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失踪的古典文化”

    5、战胜了神学权威“经院哲学与圣经”, “雅典(人文主义的滥觞)终于战胜了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地)”,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4. 14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即“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 (A)A. 复兴古罗马法律体系B. 笃信基督教神学思想C. 崇尚英国君主立宪制D. 反对法国的共和政体解析本题变换了考查视角,从法律的角度考查文艺复兴的实质。要求学生认识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而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5. (2014年无锡模拟卷)“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

    6、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据材料,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6. (冲A)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B)A.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

    7、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7. (2014年扬州模拟卷)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份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C)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姐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A. 教众平等 B. 先定论C. 信仰得救 D. 教随国定解析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教皇出售赎罪券,教会宣扬只要购买赎罪券灵魂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则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灵魂就可以得到拯救。 8.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某位思想家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

    8、诸如祈祷、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精神皈依。这位思想家是 (C)A. 苏格拉底 B. 但丁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解析材料中有“内心的信仰”、“上帝直接授予”等关键语句,可以判断其反映的思想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马丁路德。 9. (判断正误)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最先对这种认识造成冲击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A)解析文艺复兴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提倡要把人性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10. (判断正误)

    9、(2014年苏州模拟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追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B)解析文艺复兴时代,资本主义还很弱小,资产阶级也不强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还披着宗教外衣,侧重反对的是宗教神权统治而不是宗教本身,当时资产阶级并没有提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诉求。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2014年徐州模拟卷)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B)A

    10、.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大都是宗教题材,所以材料说“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这时的人们已经要求今生的幸福,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诉求。 2.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B)A.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 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C. 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 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枷锁解析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3. (2014年扬州模拟卷)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

    11、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D) 反对信仰基督教 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追求现世的幸福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A. B. C. D. 解析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基督教,而是反对教会神权对人性的禁锢,错误。自由、平等、博爱是启蒙运动及之后法国大革命的要求,也是错的。 4.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的有(A) 但丁 马丁路德 薄伽丘 达芬奇 伏尔泰A. B. C. D. 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发起人,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 5. (冲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C)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解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 6. (2014年徐州模拟卷)1521年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C)A. 教会是否腐败B. 信仰是否必要C.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D.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

    13、救解析教会宣扬灵魂得救必须经过教会,要购买赎罪券;马丁路德则认为信仰可以得救,而信仰来自于圣经,圣经是信仰的基础,灵魂得救不需要经过教会这个中间环节,圣经高于教会。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材料三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善行积

    14、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 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主张?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 与材料一同期的中国思想界的状况如何?(3) 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实质是什么?两者之间关系如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思想解放发展过程、中西古代思想比较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提示,可知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根据材料二和三的提示应该理解为是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5、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两者共同的思想可以从反映的核心主张人文主义加以考虑。第(2)问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这一时期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第(3)问根据所学史实,实质应该从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反映领域加以考虑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两者关系可以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 古希腊智者学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共同思想: 人文主义。(2)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3) 实质都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关系: 文艺复兴运动中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对宗教改革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改革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6、史料研读1. 但丁热情讴歌有知识的人“啊!你这位为科学和艺术增光的大师啊!这些如此荣耀光彩的人究竟是谁?他们竟享有与其他不同的地位!”大师对我说:“他们的显赫声名曾在你的生活中四下传播,因而也得到上天赋予的恩泽。”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声音: “大家来向这位至高无上的诗人致敬: 他的灵魂曾离开此地,如今又回到这里。”接着,这声音停下不响,带来一片寂静,我看见有四个伟大的灵魂向我们走来: 他们的面容既不欢喜也不悲哀。好心的老师开言道: “你瞧那个掌剑在手的人,他走在其他三人前面,像位陛下,他就是诗人之王荷马;另一位随之而来的是讽刺诗人贺拉斯,第三位是奥维德,最后一位则是卢卡努斯。因为他们与我一样都有

    17、诗人的称号,只须有一个声音就足以呼出众人的头衔,他们做得真好,这令我感到光彩体面。”这样,我看到这位唱出无限崇高的诗歌的诗王荟集了一批美好的精英,而他则超越众人,宛如雄鹰凌空。但丁神曲【解读】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2. 彼特拉克对教会的抨击以前是伟大的罗马城, 现在是万恶的巴比伦,

    18、 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那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途的学堂, 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 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 在这里,善良被扼杀, 凶恶却在成长, 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 难道上帝不将惩治你?彼特拉克歌集【解读】歌集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政治讽刺诗主要是抨击教会。教会在中世纪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是万恶之源。要宣扬人文主义,就必须揭露和反对教会。彼特拉克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把十四行诗推到一个完美的境地,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即“彼特拉克诗体”。这种诗体被后来的乔叟、莎士比亚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所

    19、模仿,为欧洲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彼特拉克又被尊为“诗圣”。3. “九十五条论纲”第三十二条:“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第三十六条“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 第三十九条:“最博学的神学家也很难自圆其说,如果他同时向信众鼓吹赎罪券的特效,又宣扬真诚悔罪的必要性。” 第八十六条:“教宗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拉苏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呢?” 第八十九条:“既然说教宗发售赎罪券是为了拯救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么,他又为何废止了

    20、从前允诺的具有同等效力的赦免和宽宥?”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解读】“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登堡教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路德在论纲中强烈表达了对罗马教会的不满,谴责教皇向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九十五条论纲”现在普遍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资料卡片1. 英年早逝的拉斐尔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借鉴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拉斐尔之母于1491年逝世

    21、,当时拉斐尔只有8岁,父亲在1494年8月1日再婚。11岁时成为孤儿,拉斐尔的正式监护人变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转为跟随佩鲁吉诺学习绘画,在1500年出师。 在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绘画了圣母的婚礼。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鲁吉诺,不论是构图或形象塑造也有创新。尤其是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的端庄、文雅,画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绘,均为罕见的作品。 1504年时,拉斐尔居留在佛罗伦萨,他受当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所影响,同时亦学习列奥那多达芬奇的构图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和风格,使他的风格日渐成熟,从而迅速和两人齐名。 他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

    22、见长,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和15131514年绘画了大型油画拉斐尔像。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圣母子阿尔巴圣母都是他完美无瑕的作品。 1509年,他被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教皇朱里)邀请绘画梵蒂冈壁画,其中位于签字厅的壁画最杰出。这些壁画分别代表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这四项人类精神活动,作品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他在这段期间的重要作品还包括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尔申纳的弥撒波尔戈大火加拉泰亚的凯旋等。他在23岁时绘画自画像及西斯廷圣母。而代表作是描绘一位

    23、学者的卡斯蒂廖内像和描绘一位女郎的披纱巾的少女。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绘画基督变容,最后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2. 印刷术与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印刷术的发明对此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有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神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然而1456年古腾堡(Johann Gutenberg)在美茵兹(Mainz)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印刷术的发明帮助改善了抄写文本因而产生错误的情形;另外,只要将所印刷的作品排好,即可大量印刷。只要付得出买书的钱,就可以有机会阅读。因此,当马丁路德要传递他的宗教改革理念时,只要通过发达的印刷和贸易路线

    24、,他不需要跑到遥远的英格兰就可以传播他的思想了。3. 宗教战争欧洲各宗教运动历经许多流血战事,如1610年亨利四世被刺杀,法国再度内战,新教信徒大量逃亡。1618年德国路德派因不满奥斯堡和约被毁,由瑞典国王亚道夫 (Gustavus Adolphus)领导,与国内罗马天主教徒交战了三十年,1648年签订韦斯特发里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双方重新和平相处。又如1568年荷兰北部的加尔文派信徒因反旧教与其统治者西班牙国王对战,到1609年终获独立建国与信仰自由。 经过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国教还带着不少旧教色彩,许多受加尔文派影响而被称为清教徒 (Puritans)的人,想再加以改革,使教会更合乎圣经的信仰,却受到欲恢复旧教的国王查理一世的逼迫残害,于是许多人逃至新大陆,即后来独立的美国,并爆发16401649年的内战,史称“清教徒改革”。清教徒获胜后,新教团体获相当自由的发展,直到1685年新国王詹姆士二世又想恢复旧教及专制政治,人心大愤,再经1688年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终于使英国新教徒在此年获得欧洲第一个获大量信仰自由的结局。至此我们也看出各国的宗教战争中,常夹杂经济和政治利益等的争执。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百年纷扰,使欧洲人口大量减少,经济衰退,各国终于逐渐体会到久战俱伤的教训,才开始采取宗教宽容的政策。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