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docx

    • 资源ID:14346174       资源大小:364.1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docx

    1、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第6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属于生物进化古生物学证据的是()A同源器官的比较 B胚胎发育的比较C化石分析 D生理生化比较答案C解析同源器官的比较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A错误;胚胎发育的比较属于胚胎学的证据,B错误;化石分析是古生物学证据,C正确;生理生化比较是生理学证据,D错误。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

    2、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C解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A、B、D正确,C错误。3棉红铃虫作茧有利于保护自己,金小蜂正是借助它的茧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到棉红铃虫幼虫体内,使棉红铃虫死亡,而金小蜂得以繁殖,这一事实说明()A捕食 B寄生C适应的普遍性 D适应的相对性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身,金小蜂借此机会成功地将自己的卵产于棉铃虫蛹的体内使之

    3、死亡的事例表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有限的,是相对的,从而体现了生物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正确。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D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A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其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青霉素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5我国在古脊椎动物的研究

    4、中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该研究结果属于()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化石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答案C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B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B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5、展,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并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B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狼与兔在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而不是基因型,A错误。8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

    6、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每个个体只有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D错误。9某植物种群中,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30%、20%、20%、10%、10%、10%。则Y和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A55%和45% B45%和55%C27.5%和22.5% D22.5%和27.5%答案A解析Y的基因频率(Y%)YYRR%1/2YyRR%YYRr%1/2YyRr%30%1/220%10%1/210%55%,Y、y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y%155%

    7、45%。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图1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保留的个体不同,A错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具有主动性,B错误;图3中桦尺蠖的性状分化只是进化,还是同一物种,C错误;图4中两种动物的捕食关系可以促进二者协同进化,捕食者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1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8、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自然选择会定向改变基因频率,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的数量进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符合题意。12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毛,鹦鹉换毛的意义是()A形态结构适应生理功能B生活习性适应生活环境C生理功能适应生活环境D生活环境适应生理功能答案B解析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羽,以适应温度高的环境,这一现象说明鹦鹉的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13下列事实不属于协同进化的是()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

    9、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A解析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工业发展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不属于协同进化。14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变异与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1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

    10、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 C42% D21%答案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80%,a20%,种群2中A60%,a40%,两者合并后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16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

    11、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而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说明控制黑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不符合题意;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说明控制矮秆和抗病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虽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符合题意;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

    12、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17下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是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是生殖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的根本原因D种群中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的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是自然选择,为种群基因频率,是生殖隔离,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库的差异到达一定程度后,才会产生生殖隔离,而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生物进化

    13、,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19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基因重组 B提高了繁殖速率C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D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答案B解析真核生物出现以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基因

    14、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对不同抗药性细菌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21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分数缸饲养”相

    15、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属于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分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该育种方法称为选择育种,D错误。22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协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进化理论的核心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

    16、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属于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协同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和进化,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协同进化,D错误。23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

    17、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表型频率在深色熔岩床区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

    18、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24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答案D25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

    19、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答案C解析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形成了人类2号染色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可利用人类2号染色体上的一条DNA单链检测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上(2A和2B)的DNA分子,故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D正

    20、确。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26(8分)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_。(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_。(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_。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逐代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解析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箭头有多个方向,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表示淘汰的

    21、个体,没短线的箭头就是保留的个体,保留的变异只有一个方向,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说明其不能适应环境,是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逐代遗传而不断积累加强。27(14分)如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_。(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据表分析,种群_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_。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_。(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_。答案

    22、(1)A与C和B与C(2)甲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30%(3)小岛上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B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与原种群B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解析(1)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存在生殖隔离。(2)种群甲基因型种类多,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22241232)/(2022420123)20.3。(3)小岛上地雀B由于突变及基因重组的发生及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改变,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结果地雀B进化为地雀C。28(12

    23、分)请在下列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比较中填入恰当的内容:(1)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_和生物的_、_。(2)不同点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_和_的本质以及_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_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_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_的局面,为_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答案(1)原因多样性适应性(2)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个体种群(3)数量多绝对优势其他物种物种多样性29(16分)人们在1.5亿年前的

    24、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理由是_。(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理由是_。(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三个环节。答案(1)c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2)a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3)基因频率自然选择(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