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语文.docx

    • 资源ID:14327599       资源大小:20.0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语文.docx

    1、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语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会口算小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会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3.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前准备:价值5分钱的扣子一枚。教学过程:

    2、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纽扣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谁能给大家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纽扣?知道一枚纽扣大概多少钱?生:我见过妈妈衣服上有一种比较大的、很漂亮的纽扣,大约是5毛钱一个。师:好,你请坐。其他同学呢?生:我毛衣上有一种比较小的蓝色的纽扣,它的价钱大约是5分钱。师:看来啊,纽扣的大小不一样,它的价钱也不一样。(看见有同学举手示意)哦,你还想说,你来。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学具里使用的单色的小纽扣,它的价钱大约也是5分钱。师:看来同学们对纽扣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一枚纽扣,(出示课前准备的纽扣)猜一猜这枚纽扣大概多少钱呢?生:5分钱吧。师: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猜到了正确答案。这枚纽扣的

    3、价钱就是5分钱。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买纽扣的问题。二、解决问题1.解决1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师:大家想一想,1枚纽扣5分钱,10枚呢?生:105=50(分)=5(角)。师:我也可以说是:510。边说边板书:510=50(分)。师:5角我们要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数是多少呢?生:0.5元。师板书:510=50(分)=0.5(元)。师:一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是0.5元,你们能把5分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写出算式吗?请同学们写在自己的本上。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写出的算式是什么?生:5角钱是0.5元,5角钱是5分钱的10倍,那就应该在十分位上补0,也就

    4、是0.05元。师:也就是说5分钱就等于0.05元。生:1枚纽扣5分钱,要买10个,就用0.0510,等于0.5元。教师板书:0.0510=0.5(元)。2.解决10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0.5元,那要买100枚多少钱呢?生:1005=500(分)=5(元)。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0.05100=5(元)。生回答教师板书:0.05100=5(元)。师:其他同学,谁知道他这个算式是怎样列出来的?生:0.05元就是5分钱,也就是1枚纽扣的价钱,100枚,就用0.05100=5(元)。3.解决100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师:虽然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算法不一样,

    5、但都算出了100枚纽扣5元钱。那老师换一个数,如果今天我买了1000枚纽扣呢?自己试着算一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计算并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的?生:1枚纽扣0.05元,1000枚纽扣就是用0.051000就等于50元。教师板书:0.051000=50(元)师:有和她算的不一样的吗?生:我先算5乘1000等于5000分,5000分等于50元。师:可以。你来说。生:可以用5元乘10等于50元。因为第三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比第一个扩大了10倍,也把积扩大10倍就是50元。师:太了不起了。你能够从第二个算式的结果推算出1000枚纽扣的价钱是

    6、50元。三、总结规律师:现在我们一起看这三个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分别是10、100、1000。师:对!第一个因数是相同的,都是0.05,第二个因数不一样,分别是10、100、1000。谁能用扩大几倍来描述一下这三个算式呢?生:第一个算式是把0.05扩大10倍,第二个算式是把0.05扩大100倍,第三个算式是把0.05扩大1000倍。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接着来看第一个算式,0.05扩大10倍,所得的积0.5,和第一个因数0.05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呢?生:数字5不变,原来是两位小数,现在变成了一位小数。师:哦,也就是说0.05由两位小数变成一位小数。那小数点的位

    7、置是怎样变化的?生:把5往前进了一位。师:把5往哪进了一位?生:往十分位进了一位。师:现在5从百分位变到了十分位,那你看看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生:不太清楚。师:没关系,你先请坐。咱们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生: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师:谁能像他这样用一句话说一说?生1:0.05扩大10倍,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生2: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师:说得很好!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大家再观察0.05扩大100倍、1000倍所得的积5 、50,小数点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同桌进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生:0.0

    8、5扩大1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两位;0.05扩大10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三位。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把这三个算式一起说一说?生: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0.05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0.05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师:我们发现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所得的积,只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叫做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板书:小数点位置变化。师:打开书第12页,自己读一读大头蛙说的一段话。学生读书。师:谁来说一说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3

    9、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师:好,停!大家想一想像他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生:说不完。师:所以在大头蛙说的这段话的后面就有一个?生:省略号。四、运用规律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个规律可以使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计算非常简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题目: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师:自己试着算一算,并用计算器检验。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师:谁来说说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用计算器检验的结果怎么样?生:3.87扩大10倍,用3.8710=38.7;3.87扩大100倍,用3.8

    10、7100=387。据生回答教师板书:3.8710=38.7,3.87100=387。师:3.87扩大10倍、100倍,你们算的结果和他一样吗?生:一样。师:计算器检验的结果呢?生:一样。师:那说明你们都算对了。谁能给大家说说3.87扩大10倍等于38.7,你怎样得到的结果?生:3.87扩大10倍,也就是小数点往后措一位。师:往后措一位在数学上怎么说呢?生:向右移动一位就得到38.7。师:好,请坐!那3.87扩大100呢?生:3.87扩大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的结果是387。师:3.87扩大1000倍,怎样列式?生:3.871000=3780。学生说,教师板书:3.871000

    11、=3780。师:是这样吗?(是)师:3.87扩大1000倍,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的?出现了什么问题?生:后面的位数不够了,我们得在小数的末尾补上一个0,然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小数点到了数的末尾,把小数点去掉。师:哦,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她说3.87位数不够了,为什么不够了?生1:3.8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到了数字8和7之间,再向右移动一位,到了数字7的后面,不够了,要在后面补0。生2:3.87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387,可以把387看成387.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是3870。师:把387看成387.0依据的是什么?生:小数的基本性质。师:也就是说,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

    12、倍、1000倍时,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可以在后面补0。五、简单应用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上的试一试。这几个题目都是把较大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你能用今天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试一试,填在书上。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师:谁来汇报一下第一题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生:我填的是0.4米=4分米。把0.4米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用0.4乘10,把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4。师:你说得特别好。你为什么要用0.4去乘10呢?生:因为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所以乘进率10,也就是把0.4扩大1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可以了。师

    13、:你们真了不起,能够用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谁能说一说0.63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生:0.63平方米=63平方分米。因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用0.63乘进率100,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师:我们来看第3小题1.58千克等于多少千克多少克?生:1.58千克=1千克580克。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小数的整数部分是1就是1千克;小数部分是0.58千克,因为1千克=1000克,将0.58乘进率1000,把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小数部分数位只有两位,在58的末尾补上一个0,得580。师:我们一起看看1.58千克等于多少克?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生:克和千克之

    14、间的进率是1000,就用1.58乘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是1580克。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1千克等于1000克。0.58千克等于580克,把1000克和580克加起来等于1580克。师:你借助了第一题计算的结果,是这样吗?生:是。师:这两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可以的。不过一般情况下,直接乘进率比较简便。六、课堂练习1.练一练的第1题。师:利用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很简单。下面,请看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看书。师:观察表格,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835千米,白鳍豚的速度是每分钟1.33千米,金丝猴的速度是每分钟0.63千米

    15、,龟的速度是每分钟0.0042千米。师: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生:要求这些动物每分钟走多少米。师:也就是把用千米表示的速度,改写成以米表示的速度。能行吗?生:行。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改写,并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学生自主填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师: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同学做的。生: 小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835千米,因为1千米=1000米,把1.835乘进率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等于1835米;白鳍豚的速度是每分钟 1.33千米,因为1千米=1000米,把1.33乘进率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等于1330米;金丝猴的速度是每分钟0.63千米,因为1千米=1000米,把0.63乘进率10

    16、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等于630米;龟每分钟的速度是0.0042千米,因为1千米=1000米,把 0.0042乘进率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等于4.2米。师:刚才你们听她说时,有没有发现把千米为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该怎么办?有没有共同的特点?生:因为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把四个以千米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都要乘1000,也就是把每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师:也就是因为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乘进率时小数点要向右移动3位。2.练一练的第2题。师:看书上 练一练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练一练的第3题。师:看

    17、 练一练第3题。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18、”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实录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