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整理.docx

    • 资源ID:14327055       资源大小:633.1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整理.docx

    1、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整理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

    2、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一、选择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13题。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A解析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

    3、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答案B解析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夏季热量不足,但光照时间长,大型的花可以接收更多的光照,以获取热量.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答案C解析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

    4、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来源是()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根据山峰与云雾林的分布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水汽的来源应该是西南季风。5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 D苔原答案B解析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山地海拔不高,不可能存在针叶林和苔原;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山腰以上为常绿阔

    5、叶林。6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答案D解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A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害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排除B、C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故D项正确.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78题。7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C蒸发弱,水分少 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答案B解析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

    6、、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8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 8001 900 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在南太平洋一处海拔约562 m的波尔斯金字塔岛上,存活着被人们认为已灭绝多年的神秘昆虫“树龙虾”.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 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布树龙虾正式灭绝.右图为波尔斯金字塔岛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9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陡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推

    7、测该岛由()A流水沉积而成B海底火山喷发产生C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D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10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化 B天敌捕杀C食物短缺 D物种入侵解析:第9题,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陡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说明山峰岩层可能是坚硬的岩浆岩,推测该岛由海底火山喷发产生,B对.流水沉积形成的是沉积岩,易被海浪侵蚀,不能形成陡峭山峰,A错。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的是大陆岛,与岛屿上陡峭山峰无关,C错。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D错.第10题,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 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

    8、,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运输船上可能携带外来物种,进入豪勋爵岛。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布树龙虾正式灭绝.由此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外来物种入侵,D对。气候没有明显变化,材料不能体现天敌捕杀、食物短缺,A、B、C错。答案:9.B10。D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11据图可判断()A曲线依次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C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12曲线数值赤道地区小于南北纬20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赤

    9、道地区()A太阳辐射强 B年降水量丰富C海拔低 D受海洋的影响大解析:第11题,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曲线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表示气温;曲线在赤道地区最高,南纬60附近出现次高峰,表示降水量,故A项错误.从图中多年平均雪线海拔的分布可知,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故B项正确。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故C项错误;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和气温变化趋势大致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第12题,由上题可知,曲线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等。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

    10、,雪线越低。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北纬20附近因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因而雪线高.答案:11.B12.B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14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 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 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解析:第13题,甲地海拔低,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B对。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C错

    11、。针阔混交林位于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D错。第14题,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B对。成土母质粒度不影响有机质含量,A错。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趋于简单,C错。热量条件减弱,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D错。答案:13。B14。B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1517题。15图示山脉可能是()A太行山 B贺兰山C天山 D秦岭答案C解析山地垂直带谱基底的自然带反应了当地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现今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代

    12、表当地的气候非常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因此,山脉有可能是天山,故C项正确。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A项;贺兰山海拔不足4 000米,东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排除B项;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的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D项。16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A暖湿转为冷干 B冷干转为暖湿C暖干转为冷湿 D冷湿转为暖干答案D解析由乙图可以看出,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温暖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气候整体由冷转暖,湿润指数是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气候的整体变化特点为原先的

    13、冷湿转为暖干,故D项正确.17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缩小答案C解析气候趋于冷湿时,从乙图找到对应甲图的时间段,从甲图可以看出,有两个时间段大致是距今1。15万年到0.75万年和0.65万年到0。48万年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乏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因此,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A、B两项错误;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C项正确;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带的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草原面积是扩大的,D项错误。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

    14、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18题。18。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解析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错。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错.答案B下图为扇形地貌示意图.完成1920题.19.该扇形地地貌的沉积物主要为()A.残积物 B.风积物 C.坡积物 D。冲积物20.引起扇形地地貌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15、)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解析第8题,观察图中的信息可知是山麓冲积扇地貌,主要是河流或山洪携带沉积的物质,D正确.第9题,一般而言,由于成土母质不同,导致颗粒物大小或重量有一定的差异,冲积扇地貌的顶部沉积的颗粒较大,边缘处的颗粒物相对较小。答案19。D20.A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

    16、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峰;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

    17、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解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峰;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

    18、(3)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了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故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图1为黑龙江省简图.图1材料二图2为图1中甲地(坡

    19、度在05之间)不同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统计图。图2(1)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2)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大豆具有固氮作用,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增加土壤的氮元素,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壤板结。第(2)题,观察图中的两条曲线,“北坡”的毁地面积大于“南坡,沟壑密度也是北坡大于南坡。这是因为:黑龙江的冬季受来自亚洲高压的西北风影响,北坡是迎风坡,降雪量更大,积雪更厚。当春季气温升高时,北坡的积雪融化量更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更强。夏季,北坡是阴坡,土壤湿度

    20、大,含水量更多,降雨时的地表径流下渗少,冲刷作用也更强。答案(1)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高肥力。(2)阴坡流失严重(或阳坡流失严重或涉及到比较就可以);阴坡冬季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季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季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流水侵蚀严重。(若从阳坡角度答也可以)23.下面图1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图1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3)据图2简析MN一线

    21、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4)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解析:(1)该处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沿岸存在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2)主要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3)从图2中可以看出,MN一线剖面地形不断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地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鱼类饵料缺乏。(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南北方向延伸。(3)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P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表现: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纬度位置。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