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汇总.docx

    • 资源ID:14326925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汇总.docx

    1、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汇总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中国近代的侵略与抗争及民主革命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军事 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日本侵华史实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九一八事变 原因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年) 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 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

    2、军 战 抗日救 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 亡运动 C爱国官兵 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 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 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D武汉会战;武汉失

    3、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 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

    4、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 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时间:1912年 临时约法 制定的机构: 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

    5、临时政府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 过程 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近 (2)中共成立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代 中共一大 中 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

    6、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国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 时间:1922年 民 中共二大 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主 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 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 命 新民主主 (3)国民革命 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 义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 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 (4)“农村包围城 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 市”道路开辟 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 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

    7、4.10离开根据地。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 专题三 中国现代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现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 中 一届

    8、政协:1949年9月,内容 国 时间:1954年 的 (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一届人大 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政 (民主政治的奠基) 会议的意义: 治 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 建 阶段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 时间: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 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含义 A 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9、内容 “一国两制”的构想 形成过程 B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 D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国 意义 统 A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 港、澳回归 B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 C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A发展的原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发展的表现:“九二共识”等. C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制订 另起炉灶:含义 (1)新中国初期 具体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 一边倒:含

    10、义、原因、作用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外交成就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 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时间、特点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意义现 原因:代 中国重返联合国 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 意义: 国 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 A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 B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 (2)70年代中国 时间:1972年系 外交重大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进程 C尼克松访华 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1、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E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对 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外交成就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过程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 意义 专题四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

    12、形成的历史条件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 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 梭伦改革 恢复公民大会 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 设立陪审法庭 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主 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

    13、大会、五 (“黄金时代”) 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 习惯法到成文法 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成文法诞生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古 得到保护代 罗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马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公民法 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 公民法到万民法律 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万民法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

    14、: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 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 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 专题五 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

    15、辟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 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限制王权法案 作用:a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近 一、英国君主立 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 ,国王逐渐统而代 制形成与 不治西 发展 (2)确立过程 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方 民 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 主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政 1721年 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治 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的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

    16、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确 (3)1832年议会改革 立 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与 资本主义发展 发 展 (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二、美国总统制 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共和制确立 特点 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 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三权分立 总统:行政 最高法院:司法 (2)确立 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 宪法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众议院: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制

    17、政体的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 确立 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出,人气七年,可连选连任 2、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a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c、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d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 皇帝:权力巨大 宰相: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 政体形成 只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 议会:联合议会权利较大, 1、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审批法律,帝国议会权利较小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2、确立:德意志的宪法(1871年):内容 国家结构形成:联邦制 空想:法国人西门、傅利叶 英国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 建立理

    18、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 :开端 觉悟:19世纪3、40年代,法英德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斗争失败,但 工人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 理论来源:批判继承德意志的古典文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 内容:a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b、支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使用暴力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号召全世界联合,同资产阶级斗争 时间: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 巴黎公社 1871.3.18革命开始 1、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建立及

    19、失败 1871.3.28 巴黎公社建立 措施 2、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政权) 3、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 1871.5 巴黎公社失败 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5、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 1 的工资 1、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推翻沙皇:1917.3 二月革命 2、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四月提纲:a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 主义革命的任务b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17.7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

    20、1917.11.7(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专题六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两级格局形成 多极化出现 两级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战后初期 20c 60、70s 1991年 1991年后 美苏主导 西欧 日本 中国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 2、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 2、确立:美国的“冷战” 军事:马歇尔计划1947复兴西欧、 两极世界的形成 政策和苏联的反击体系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经济:北约的建立(1947) 加剧冷战程度 全面冷战:1949年德国分裂 朝鲜半岛分裂“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局部热战:1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竞争,优势在美) 走向联合欧洲: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20c70s“用一个声音说话”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本谋求政治:1、美国帮助:削减日对美战争赔偿 大国地位 将已拆迁工业设备还给日本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对日提供恢生产继续的资金与物资 日提供商品、劳务得到大量“特需”收入 2、日本国内:民主革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注重教育 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不结盟运动:1961年,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形成

    22、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波兰巨变 1990年两德同一1991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直接) 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核危机(根本)世纪之交世界格局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 和平与动荡并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乡南联盟发动78天狂轰滥炸 2001.9.11 “911”事件 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 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壮大 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专题七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八 中国

    23、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文艺专题十五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 专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十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答: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便发生月食。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答: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专题十八 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艺8、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1、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是什么?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答: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取出铁钉后,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那部分变红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