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docx

    • 资源ID:14319844       资源大小:51.75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docx

    1、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第一章 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

    2、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

    3、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伊斯兰园林体系 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

    4、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此时期园林特点: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此阶段园林的特点: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

    5、地系统进一步扩大;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

    6、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公顷以下,中型在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主要功能有:1、狩猎(或称围猎)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

    7、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2、游玩(或称游戏) 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3、观赏 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4、休憩 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5、祭祀 古代的陵园、庙园等。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

    8、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另外还有: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三、全盛

    9、期 相当于隋、唐。四、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五、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 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 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2、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登高远眺,观赏风景。3、园圃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2、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

    10、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第三节 贵族、皇家园林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例:1、商纣大修闻宫别馆,称朝歌。2、西周宫室制度趋渐完备:囿人分职定责:作为园林之囿,周人已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周人?囿人记载了囿中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额;囿、台、沼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3、从囿到苑的发展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1、秦代宫苑园林

    11、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上林苑 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

    12、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2、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容山水 植物、动物 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苑即园林 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宫 宫殿建筑群台 观 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生产基地综上所述: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3、东汉宫苑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

    13、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第四节 私家园林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一、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1、梁孝王兔园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

    14、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2、梁冀苑囿特点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二、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三、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着名的致仕归田隐士。小结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

    15、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室抗衡,导致皇家、

    16、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二、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

    17、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第二节皇家园林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一、邺都园林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城池之一。从城市规划上,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有代表性的园林:铜雀园、华

    18、林园1、铜雀园在邺都城内西北,长3里,宽2里。园内修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园紧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2、华林园(华林苑)位于城北面。二、洛阳园林曹操时期的都城。代表园林有芳林园。魏明帝时期在东汉旧苑基址上重新建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三、建康园林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各朝代的建都之地。建康的皇家诸园中,比较着名的是“华林园”和“游乐园”1、华林园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2、乐游园 在

    19、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山借景,北临玄武湖。 第三节 私家园林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一、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1、城廓宅园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2、郊野庄园别墅当

    20、时北方着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二、南方的私家园林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园林景观。1、城廓宅院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

    21、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2、郊野的庄园别墅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第四节 寺观园林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

    22、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园林艺术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第一节 总说一、时代背景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1、文学艺术方面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绘画领

    23、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3、观赏植物方面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24、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第二节 皇家园林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25、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三、皇家园林(一)长安皇家园林1、唐城三大内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

    26、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1)西内太极宫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倍。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2)东内大明宫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

    27、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平方千米。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3)南内兴庆宫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2、大内三

    28、苑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着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禁苑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主要建筑有望春

    29、宫、鱼藻宫、梨园等。(二)洛阳皇家园林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一)长安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1、玉华宫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2、仙游宫(避暑行宫

    30、)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3、翠微宫(避暑离宫)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着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5、九成宫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二)洛阳园林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1、西苑 (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