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docx

    • 资源ID:14281001       资源大小:578.7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docx

    1、完整版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2-1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 (1)中砂,厚2.0m,潜水面在地表以下 1m处,饱和重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粘土隔离层, 厚 2.0m ,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 2 .0m (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问地基开挖深达 1m 时, 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 若基础埋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 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解】 ( 1)地基开挖深 1m 时 持力层为中砂层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 20 X 1 + 19 x 2=58kPa承压

    2、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 10X( 2+2+2) =60kPa因为 5860 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2)基础埋深为 1.5m 时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 20X 0.519X 2=48kPa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 =10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5m,故还需对fk进行修正。查表 2-5,得承载力修正系数 b 3.0,d 4.4,代入公式(2-1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k fak b (b 3) d m(d 0.5)286 3.0 18 (3 3) 4.4 18 (1 0.5)325.6kPa2-4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 Fk

    3、180kN 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地基土为粉质粘土, 18kN.m3,仓 0.9, fak 170kPa。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解】 因为基础埋深 d=1.2m0.5m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查表2-5得 d 1.0,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fa fak d m(d 0.5) 170 1.0 18 1.2 0.5 182.6kPa此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代入式 2-20得条形基础宽度: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 Fk 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 18kN m3,fak 280kPa。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

    4、边长。【解】 因为基础埋深d=1.0m0.5m故需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持力层为中砂,查表2-5得 d 4.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为:fa fak d m(d 0.5) 280 4.4 18 1 0.5 319.6kPa柱下独立基础代入公式 2-19,基础底面边长:取基底边长为1.9m 。2-6某承重砖墙厚240mm ,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 Fk 150 kN m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 2.2m , 17kN m3, e0 0.91 , fak 130kPa,Es1 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 1.6m , fak 65kPa , Es2

    5、 2.6MPa ;第三层为中密中砂。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 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 )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 (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 (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 1.35倍)【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埋深考虑到第二层不宜作为持力层并结合 “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确定第一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其下第二层为软弱下卧层,故可按最小埋深条件确定基础埋深 d=0.5m (2 )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因为d=0.5m故不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埋深修正,即:fa f ak =130kPa砖下条形基础代入公式 2-

    6、20得基础宽度取b =1.3m3m,故无需再进行宽度修正。(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CZ 17 2.2 37.4kPa由 Es1. Es28.1 2.6 3.1, z 2.2 0.5 1.7m 0.5b,查表 2-7 得 23。FkPk石150Gd 20 0.5 125.4kPa1.3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为:级,fy 210N mm2。基础埋深为0.5m荷载设计值 F 1.35Fk 1.35 150 202.5kN基底净反力Pj ;20;5155.8kPa基础边缘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16 1.3 0.24 0.53m2基础有效高度2-7 一钢筋混凝土内柱截面尺寸为 300mm x 300mm

    7、,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 400kN。自地表起的土层情况为:素填土,松散,厚度 1.0m, 16.4kN m3;细砂,厚度2.6m , 18 kN m3 , sat 20kN m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10;粘土,硬塑,厚度较大。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1.6m处。试确定扩展基础的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根据承载力条件,及最小埋深的限制,综合“宽基浅埋”的设计原则,选择细沙层作为持力层(素填土层厚度太小,且承载力低;硬塑粘土层埋深太大不宜作持力层)(2)确定基础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基础尽量浅埋的原则,并尽量避开潜水层,可取埋深d =1.0m。查表2

    8、-5,得细砂的d =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d m(d 0.5) 140 3.0 16.4 1.0 0.5 164.6kPa(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 b I 1.7 m。(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5)87.4kN179.0kN 87.4kN(可以)(6)确定底板配筋。本基础为方形基础,故可取M M 1 24 Pj 1 ae 2b be丄 186.9 1.7 0.3 2 2 1.7 0.32456.5kN m656.5 100.9 210 355配钢筋 11 10 双向,As 863.5mm2 842mm2。2-8同上题,但基础底面形心处还作用有弯矩 Mk 110kN m。取基底长宽比为

    9、1.5,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解】 可取基础埋深为1.0m,由上题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64.6kPa。(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偏心距:Mk 110 le k 0.231m 0.4m (可以)Fk Gk 476.8 6195.9kPa 1.2 fa 1.2 164.6 197.5kPa(可以)(2)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平行于基础短边的柱边I -1截面的净反力:(3)确定基础高度采用C20混凝土, ft 1.10N mm2,钢筋用HPB235级,fy 210N mm2。取基础高度 h 500mm, h0 500 45 455 mm。取代式中的Pj):216.9kN0.

    10、7 hpft bc h0 h0 0.7 1.0 1100 0.3 0.455 0.455264.5kN 216.9kN(可以)(4)确定底板配筋1M p j maxPi 2b bcp j maxPj bl ac 2481237.3152.72 1.60.3237.3152.7 1.6对柱边I -I截面,按式(2-65)计算弯矩:48137.8kN m22.4 0.36137.8 100.9 210 4552 2按构造要求配筋13 10 , As 1021mm 587mm,平行于基底短边布置。如图所示3-4 以倒梁法计算例题 3-1中的条形基础内力。【解】 (1)用弯矩分配法计算肋梁弯矩沿基础纵

    11、向的地基净反力为:bpjF 6.4l103376.5KN /m17边跨固端弯矩为1 212M 21bp jl 1376.54.5635.3KN m1212中跨固端弯矩为M 23bp Jl221376.5621129.5KN m12121截面(左边)伸出端弯矩:A AM li -bpjl02 - 376.5 12 188.2KN m2 J 2节点1234分配系数01.00.50.50.50.51.00固端弯矩188.2-635.3635.3-1129.5 1129.5-635.3660.3-188.2分配结果(kN m)188.2-238.21011-101110111011238.2-188.

    12、2(2)肋梁剪力计算1截面左边的剪力为:V、 bpjlo 376.5 1.0 376.5KN计算1截面的支座反力1 1R1 bpj l0l1 22 l1 M 2M 11 1376.5 5.52 1011 50 1051.9KN4.5 21截面右边的剪力:Vr1bpjl。R376.51051.9675.4KNR2bpj l0 l1R1376.5 5.51051.9 1018.8kNIIR 2112 11 2bpi2 M 2 M 3 376.5 62 1011 1011 1162.5KN122 j 6 2R2R2 J 1018.8 1162.5 2181.3KNV2Vr2R2 1018.8KNR2

    13、 1162.5 KN取23段作为脱离体按跨中剪力为;零的条件来求跨中最大负弯矩bpR 376.5X 1043.8x 1043.8/376.5 2.8m所以 M1fmax - bPj x2 R 1.8-376.5 2.82 1011 1.82344.0KN m23段对称,最大负弯矩在中间截面M 2maxI 2bpj l 2 M 281 376.5 62 1011 683.2KN m8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作出条形基础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弯矩图M(kN m)675.41162.51018.8剪力图V(kN)补充题:设一箱形基础置于粘性土( fk 300kPa)地基上,其横剖面上部结构及上部结构荷重如图,上

    14、部结构总重为 48480KN,箱形基础自重为 18000KN,箱形基础及设备层采用C20混凝土,上部结构梁、柱采用C30混凝土,框架柱0.5m x 0.5m,框架梁 0.25m x 0.60m ,求矩形基础纵向跨中的整体弯矩。【解】(1)箱型基础内力计算,按纵向整体弯曲计算,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跨中最大弯矩为:Mmax1281.46 6 21 972.61 6 15 900.59885.35 6 3 3030 24606018 6060 12 6060 6 22690 kN / m计算箱型基础刚度 Ef I f1箱型基础横截面惯性矩|F 丄12.5123.553(12.50.8)2.773 26

    15、.3260 m4箱基刚度 EfIf 26.3260Ef(3)上层结构折算刚度 EbI b纵向连续钢筋混凝土墙的截面惯性矩10.3122.2340.5324m各层上下柱的截面惯性矩 |ui |H3丄120.5 0.530.0156m4各层纵梁的截面惯性矩|bi3 120.30.53 0.0094m4各层上下柱、纵梁的线刚度KuiKh.156 0.00562.8Kbi遊4 0.0016上部结构折算刚度EbIbEb I bi (11KuiKh2Kb Kui KK m2)Ew 1 wEb 0.00940.0056 0.00561 -2 0.0016 0.0056 0.005648Eb0.0094 10

    16、.00562 0.001648 20.0056(48)耳0.53244.2658Eb(4)箱型基础所承担的整体弯矩M F (取 E F Eb)2269026.3260Ef26.3260 Ef 4.2658Eb 19526kN m弱柱强梁3-1(a )强柱弱梁-1二一-11丿基础受约束较小,趋于自由变形,整体变形。 约束地基反力匚1 11 1. . . .11 11相当于叠合在一起,弯矩方向基础受到梁的uihhhiHhhhiIi弯矩中部较大弯矩较均匀(b) 框架刚度大基础刚度大反力均匀反力不均匀1 i屮1 11llil.i I111弯矩均匀 一 1-弯矩中部大(C)中柱下压缩大边柱压缩大反力较均

    17、匀r r反力中间大两边小(d)高压缩地基 土反力不均匀I r Fr r弯矩中部大低压缩地基土反力均匀r |rUH hThHII H I HI弯矩均匀P115 页3-4 以倒梁法计算例题 3-1中条形基础内力。F解:例题3-1,基底平均净反力 pjlb沿基础纵向地基净反力线荷载 bp j(1) 固端弯矩计算1 2边跨固端弯矩为:Mba 一 bpjl;(120 200)2 150.6kpa17 2.5F376.47 kN/ml丄 376.47 4.52 635.3kN m中跨固端弯矩为:Mbc 丄bpjl; 丄 376.47 62 1129.4kN m12 j 12所以是585.3 KN.mA固端

    18、弯矩的分配,左边自由伸出,不传递分配弯矩,o,右边A 1。B固端弯矩的分配,左边4i BA4iBA 4i BC0.57,右边 A4i bc4i BA 4i BC0.43即使作为点荷载,A点弯矩荷载也应分配到 A右边,因为右边分配系数是 1,左边是0。 任何超静定结构上的荷载都会产生内力,内力在弯矩二次分配要参与工作!大多数同学对 B端固端弯矩分配系数错误,注意长度不一样, AB和BC跨度不一样,一个4.5m, 个是6m.线刚度是不一样的。 有些是仿照例题3-3,边支座作为铰接, 所以边跨刚度是3iBA,但这和计算出的弯矩和传递系数 1/2不符,是一种保守的简化计算。A端的弯矩没有叠加力偶产生的

    19、固端弯矩。(2)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梁弯矩见表1,(2)地基梁剪力和跨中弯矩计算(参考 P97页例题3-3过程)ABCD分配系数010.570.430.430.5710固端弯矩188.24-585.3635.3-1129.41129.4-635.3585.3-188.24-18.1M(KN m)188.24-170.14996.3-10521052-996.3170.14-188.243718.5 靖-18.5 7.9M(KN m)188.24-188.241032.2-1032.21032.2-1032.2188.24-188.24弯矩和剪力图。K 7吕rd|1弓1j -3 JjFJr/ 1

    20、-I a / / sr3 _ _ 1 .1单位:KNP180 第4章习题答案4-1桩端支撑在中等风化的硬质岩石上,为端承桩。忽略侧阻影响,则桩所受轴力均匀, 等于桩顶传来竖向压力值 800KN .桩的沉降量即等于桩发生的弹性压缩变形(单位都统一换算成 N, mm)4-2 此题练习使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规范经验公式承台埋深1.0m,桩端进入中密中砂为 1.0 m,则桩长为(3+6+1) 1=9m。Ra 2600 0.352 4 0.35 (24 2 20 6 30 1)318.5 277.2 595.7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595.7 KN4-3 此题练习应用分配桩顶荷载计算公式变形大,埋

    21、深大于等于此土层厚度。埋深确定为 1m ,满足规范最小埋深 0.5m要求。(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初步确定桩进入粉质粘土层 1m ,计算桩承载力。如不满足则再增加桩长,直到满足。如开始就取很长桩长,承载力很大,则会造成较大浪费。去掉承台埋深1m,则桩长为6.5+1=7.5mRa qpaAp Up qsiali1800 0.352 4 0.35(6 6.5 40 1)220.5 110.6 331.1KN (3)初步选定桩数,确定承台尺寸,布桩。桩距 s 3.0bp 3.0 0.35 1.05m按照常规经验,桩距一般 34倍范围内。此题可以在这个范围调整桩距,建议取整数,例如1.1m ,

    22、 1.2m等,这样便于施工。如果只是按照书中例题步骤模仿做题,则取桩距 1.05m承台边长 a 2 (0.35 1.05) 2.8mb 2 (0.35 0.6) 1.9m实际这是最低 限要求,可以 在此基础 上调整,如 取3.0 2.0, 2.8 2.0。布桩如图所示。有些同学一开始桩取的很长, 如大于12m,则桩数就少,4根。如果按照上述步骤生硬计算,很可能布桩错位,如计算 a时,公式不加区分代入1.05,就是错误。这个应该代入1.05/2=0.525m,可以取整数 0.6,则桩距1.2m。(3)计算桩顶部荷载。根据题意,所有荷载传至设计地面。切勿生硬模仿书中 例题,书中例题告知荷载传至承台顶面。 一般设计,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传至承台顶面,一般上部荷载的计算位置在设计地面。QkFk Gk61850 20 2.8 1.9 1.06326.1KNk maxQkmin Qk(MkHkd)xmaxXi= 326.1(135 75 1) 1.054 1.052 2 02326.1 50376.1KN 1.2Ra 397KN276.1KN 0单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