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习题.docx

    • 资源ID:14271708       资源大小:279.7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习题.docx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习题专题课件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

    2、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B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产生 B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3汉高祖的抑商政策主要针对有市籍的中小商人,这类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一般平民低下。这种以中小商人为抑制对象的政策,在汉代曾反复提出,对汉代以后也有一定影响。据此可知,汉代()A富商大贾未曾作为抑商重点 B抑商旨在维护封建小农经济C都市商业经济长期萎靡萧条 D商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_4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

    3、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A注重农业时令B尊重自然规律C重视历法指导D强调精耕细作5图3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图3可以反映出当时() 图3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氛围十分宽松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快6南宋初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明清“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倍偿其价”,以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该变化说明()A明清统治者不求回报 B封建经济逐渐陷入衰退C传统外贸内驱力不足 D重农抑商加剧外贸逆差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4、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明朝初年,政府修建了济养院(免费养老院)、惠民药局(免费医院)和漏泽园(免费公墓)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由此推知,明初()A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自然经济走向解体C仁政思想全面实施 D社会保障体系建立9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10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

    5、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A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 B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C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 D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11 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

    6、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12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 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 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13 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客观上()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C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14阅读(1894

    7、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18941914 19141920 18941920 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 本国资本 其中: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444% 631% 1188% 1454% 381% 1071% 1508% 1054% 1384%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着顽强生命力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由此可见()A中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阻止革命成为时代主流 D空淡救国不足

    8、为取16下表是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表中数据说明() 年代 进口火柴(万箩)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A政府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B华商企业的经营模式滞后C一战中轻工业发展最快 D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17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

    9、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18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19下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2

    10、0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 D领导人对现行政策路线的动摇21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2

    11、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23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由此可见()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农村的消费不足的态势得以缓解 D国家经济政

    12、策调整以发展农业为重心24.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风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2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13、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26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7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条款:“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表明()A党对私营经济认识上升到新阶段B传统所有制模式开始被打破C私营经济和公有经济的地位平等D私营经济仍未获得合法地位28下面柱状图是

    14、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南方谈话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起步B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经济成分C市场经济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D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发生了质变29 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准则。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领导人的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C认识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被逐渐认同30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

    15、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侧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31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16、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2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至2010年,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3题19分,34题18分,35题15分,共52分。3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

    17、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用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

    18、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 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为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10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6分)34(18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

    19、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

    20、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

    21、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3分)35(15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

    22、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

    23、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5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

    24、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4分)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6分)高一历史答案1-5 BDBDA 6-10 CDABD 11-15 DBCDB 16-20 DADAB 21-25 BDCDB 26-30 CACDC 31-32 DC 33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3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

    25、文明的繁荣。(10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4分)34.答案: 1.原因:局限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3分)2.成效: 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2分)3.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技术设备先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原因:侵华战争的爆发。(4分)4.应对: 维护民族独立是基本前提;(2分)其次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近代企业。(1分)35.答案: 1.政策: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3分)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2分)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足: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4分)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6分)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