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4263704       资源大小:432.8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上海市闵行区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一选择题1.小张正处于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经常出现腿抽筋。他可能需要补充A. Na+ B. Ca2+ C. Mg2+ D. Zn2+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分析:无机盐功能含量异常I-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Fe2+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时患贫血Ca2+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Mg2+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K+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缺乏

    2、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详解血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图的低倍镜局部视野中,可以正确读到细胞长度数据的细胞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变,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不需移动装片,要转动目镜,即使视野中物像清晰,也存在测量误差。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一个完整细胞的长度的位置在显微测微尺中处,因此在处可以正确读到细胞长度的数据。综上所述,C正确,A、B、D

    3、错误。故选C。3.运动成绩与许多因素有关。根据图信息,以下建议中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是A. 增加运动时间B. 减少睡眠时间C. 确保正常体重指数和睡眠充足D. 确保较高体重指数和睡眠充足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在睡眠充足和体重指数正常的条件下,耐力跑优秀率约为14%,在睡眠不足和体重指数正常的条件下,耐力跑优秀率约为12%,在睡眠不足和超重的条件下,耐力跑优秀率约为6%。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在睡眠充足和体重指数正常的条件下,耐力跑优秀率约为最高,因此确保正常体重指数和睡眠充足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图表示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

    4、确的是A. 氨基酸数量增加 B. 氨基酸空间结构改变C. 肽链的数量减少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由胰岛素原经过加工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中剪切掉了部分肽段,形成后的胰岛素分子含有两条肽链,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两个二硫键相连。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中剪切掉了部分肽段,因此氨基酸的数目减少了,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改变并不影响氨基酸的空间结构,B错误;C、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后,由2条肽链构成,因此肽链数目增加,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中剪切掉了部分肽段,形成了含有两条肽链的胰岛素,因此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

    5、改变,D正确。故选D。5.图表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胞吞功能 信息交流功能 一定的流动性A. 仅 B. 仅C. 仅 D. 仅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该过程为胞吐,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

    6、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体现了细胞膜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即正确。综上所述, 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图为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的结构是A. 细胞核 B. 大液泡C. 线粒体 D. 核糖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组成:1核膜(1)结构:由双层膜组成。(2)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核孔:大分子物质的通道。2核仁:细胞核内折光性较强的结构。3染色质(l)染色质: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深色的物质。(2)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3)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4)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由染色

    7、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具有明显的核仁存在,因此该结构为细胞核。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酶在催化水解过程中会与底物形成复合物,把底物水解成产物。如图,从5mim到15min,产物生成量的变化趋势是A. 逐渐下降 B. 逐渐上升C. 直线上升 D. 直线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曲线开始一个阶段(5min前)斜率不变,说明反应速率不变,底物充足,在底物充足的这一时间段,当酶-底物复合物中的底物被反应掉之后,立刻有新的底物结合上来,因此在5min内酶-底物复合物浓度不变;随着底物逐渐被分

    8、解,当底物的量过低,部分酶分子接触结合底物的概率下降,形成的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当底物反应完毕,复合物量减少至0,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酶-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也会为0。详解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产物生成量的增加,底物逐渐减少,酶-底物混合物的浓度逐渐减少,最后底物完全分解,酶-底物混合物的浓度为零。因此从5mim到15min,产物生成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8.下列装置均置于37环境,在X处能收集到CO2最多的装置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9、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氧气浓度、温度等。详解A、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B、石蜡油造成了无氧环境,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的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C、乳酸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乳酸,图示装置中的无菌水不能提供呼吸底物,因此乳酸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也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C不符合题意;D、石蜡油形成无氧条件,乳酸菌利用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D不符

    10、合题意。故选A。9.人的瞳孔是虹膜中间的开孔,当外界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瞳孔括约肌收缩以减少进光量。其中的感受器是A.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B. 瞳孔括约肌C. 角膜上的神经末梢 D. 虹膜平滑肌答案A解析分析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物理感受器包括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和声波感受器。1、皮肤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2、光感受器:眼球壁的最外层结构致密,称为巩膜,使眼球保持一定的形状,眼球壁的最内层称为视网膜,其中,视细胞(光感受细胞)是眼球中唯一感光部分

    11、,光是穿过不感光的神经细胞后投射到视细胞上。人和高等动物的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其中前者能感受光亮,后者除能感受光亮外,在强光下还能感受色彩。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3、声波感受器:陆生脊椎动物通过耳感受声波。人和哺乳动物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位于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鼓膜内侧是中耳,内有3块彼此以关节相连的听小骨,听小骨将来自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内耳由耳蜗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12、,神经冲动沿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视网膜上的视细胞是光感受器。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90cm,其身材矮小的原因最可能是幼年时缺乏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的生长。年幼时缺少,会引起侏儒症。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年幼时缺少时,会引起呆小症。详解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呆小症,患者不但个子小,而且智力低下;年幼时缺少生长激素

    13、,会引起侏儒症,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根据试题信息“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90cm”该病为侏儒症,是幼年期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电刺激会引起小鼠的僵立。用电刺激和铃声对小鼠建立条件反射后,仅给予铃声刺激测得僵立时间为P。之后,不改变环境仅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再给予铃声刺激测得僵立时间为Q。则A. P Q B. P = Q C. P Q。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是A. 拮抗 B. 协同 C. 正反馈 D. 负反馈答案

    14、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的过程为负反馈调节。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左图表示一横放盆栽植物的生长状况,其中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符合右图中的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e段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

    15、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分析右图可知,图中d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则小于d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d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左图可知,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侧长得快,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侧长得快、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侧生长素浓度

    16、低促进作用小,因此侧长得快、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因此侧,且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结合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多肉植物鸡冠掌通常利用落叶上长出的不定芽繁殖得到新植株,也可以利用其根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中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扦插是无性繁殖。2、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

    17、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多肉植物鸡冠掌通常利用落叶上长出的不定芽繁殖得到新植株的过程是扦插,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利用其根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的方式为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的遗传信息都和最初亲代的体细胞相同。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18、. a、b上一般会存在等位基因B. 时,染色体数目最清晰C. 的变化,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D. 过程,DNA含量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a、b属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其上一般不会存在等位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时有等位基因的出现,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时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最清晰,B错误;C、识

    19、图分析可知,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牵拉的作用下分开后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含量加倍,DNA的加倍发生在间期,D错误。故选C。16.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的配子并能用于形成正常受精卵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雌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XX,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3+X);雄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XY,因此产生的精子有两种:3+X和3+Y。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根据性染色体的情况,应该为雄果蝇的体细胞,A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内有2条性染色体,即X、Y同

    20、时存在,不是正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B错误;C、该图细胞中虽有4条染色体,但是含有2条性染色体,少了一条常染色体,不是正常的配子,C错误;D、该图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其中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属于果蝇的雄配子,可以参与受精形成受精卵,D正确。故选D。17.图为某人一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图像,可据此判断其中发生了A. 重复B. 倒位C. 染色体数目整倍化变异D. 染色体数目非整倍化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倒位、易位和重复。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

    21、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观察图示可知:人体细胞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X、Y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X在形态、大小上基本相同。而图中有一对XX染色体,故该图为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图,其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与正常人相比多了一条,即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这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中的非整倍化变异。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科学家根据血红蛋白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推测鲤马人的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A. 胚胎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22、C. 生物化学证据 D. 化石证据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共同祖先,其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详解科学家测定了鲤、马、人血红蛋白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测定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生物化学证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对闵行区某公园的东、南、西、北4个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ae表示5个不同的物种,各物种柱高代表其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A. 东区 B. 南区C. 西区 D. 北区答案B解析分析物种的多样性的

    23、影响因素有2个:是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多样性就越大;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多样性就越高。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东区和南区的物种数目有5个,而西区物种数目有3个,北区有2个,东区和南区比较柱高可知,南区的物种的相对密度更均匀,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南区。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某植物的花色受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W(红色) Wd(红色花斑) w(白色)。现有一红花植株与一红色花斑植株作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花植株。则亲本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A. W Wd B. Wd w C. w w D. Wd W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植

    24、物的花色受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W(红色) Wd(红色花斑) w(白色),则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WWd、Ww,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Wdw,白花的基因型为ww。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WWd、Ww,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Wdw,而亲代红花植株与一红色花斑植株作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花植株(ww),则亲代的基因型中都有w基因,则亲代的基因型为:红花植株Ww、红色花斑植株Wdw。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分析题(一)微生物与茶黑茶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保健价值的微生物发酵茶。渥堆处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

    25、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茶原料经过发酵形成叶色黑润、香气纯正的品质。21. 下列不参与黑茶发酵的微生物是_。A. B. C. D. 22. 黑茶加工过程中,优势菌种的鉴定很重要。下列不能用于区别霉菌和细菌的结构有_。A. 线粒体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核糖体23. 下列茶叶成分中,可作微生物生长所需氮源的有_。A. 水溶性糖类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NaCl茶叶中含多种物质,其中茶多酚具有杀菌消炎作用。为研究茶多酚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抑菌实验。表1是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浓度为40g/L时的实验结果。菌种抑菌圈直径(mm)pH=4pH=5pH=6pH=7pH=8pH=

    26、9pH=10沙门氏菌14.013.713.814.315.514.612.5蜡状芽孢杆菌16.015.514.715.717.415.613.5大肠杆菌11.812912.713.815.014.412.824. 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培养和抑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A. 培养基的配制步骤依次是称量溶解调节pH定容灭菌B. 培养基在62下灭菌1530分钟C. 用无菌玻璃刮铲将细菌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D. 培养时培养皿不能倒置25. 结合表1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有_。A. 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同一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同B. 相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相同C. pH=8

    27、时,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均最强D. 可推测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制效果在pH=8时最强答案21. C 22. BD 23. BC 24. C 25. AC解析分析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结构的区别与联系: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

    28、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包括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其内的核酸,有的病毒的核酸是RNA,有的是DNA。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1题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茶原料的发酵是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酵母菌,B为细菌,D为霉菌,而C为病毒,病毒不能参与黑茶的发酵。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题详解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具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众多细胞器,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具有拟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拟核内没有染色质,只有裸露的大型患者DNA分子。二者共同点是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综上所述,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