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docx

    • 资源ID:14249160       资源大小:24.7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docx

    1、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知识链接1统治政策的调整:(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3)文景之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并且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4)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5)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6)元朝的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

    3、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3劳动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4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汉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4、元朝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开通了会通河和通会河。5江南地区的开发:我国南方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相对北方战乱较少,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测试平台一、单项选择题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2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5、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4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说明了( )A当时人们家家养牛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C当时姓牛的人很多 D当时人们名字中都带有“牛”或“耕”5.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摇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经商发财获得奖赏C.当兵打仗建立军功 D.开垦荒地获得奖赏6最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6、)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7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8.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人的(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

    7、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11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曾经一代“农圣”的故乡,他们曾经出巨资征集能明确反映出现代寿光蔬菜之乡的特点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 )A祖冲之B王羲之C顾恺之D贾思勰12.如果请你为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A.玉米 B.葡萄 C.石榴 D.核桃13下列农作物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水稻 占城稻 葡萄A B C D1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

    8、的发展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15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6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1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水排 B. 翻车 C. 筒车 D. 耧车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9、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该诗,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生活时代是在唐朝( )A贞观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C开元盛世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19下面的两种机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南宋20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21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那么出现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A提倡节俭减轻刑法 B轻徭薄赋减轻农

    10、民负担C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实行了均田制的土地政策22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23.北宋时期,一个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经商,他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人们使用筒车灌溉农田 B.黄河流域的农民种植棉花C.成都的大富商用交子做生意 D.江浙地区的机户大量出售丝绸24宋朝时,我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已成定局,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海南岛的棉纺织业最发达B四川地区商人最早使用纸币C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25下列

    11、农作物不属于我国明朝时期引进的是( )ABCD26.某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准备撰写一篇有关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毕业论文,他们最应该参考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27在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下列属于中国农民进行抗争的事件是(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A B C D28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9. 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

    12、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0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31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进行土地改革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32.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

    13、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国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4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35右图是

    14、某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 )A土改后农民创造的生产奇迹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科学种田取得丰硕成果36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4年代末C 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37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38.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

    15、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段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活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39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402001年2月1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哪方面的杰出贡献( )A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C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D是我国第一位

    16、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二、阅读判断题41阅读下列材料:“文化大革命”之后,针对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全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最终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暗地里搞起了“包产到户”。1980年9月,中共中央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由于“包产到户”和“自负盈亏”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17、此后,中国政府继续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的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1)邓小平为消除文化大革命期间遗留的错误思想,作出重要贡献(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最初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并没有得到国家的允许和支持(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土地承包制度( )(5)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三、材

    18、料分析题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的史记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的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荆州和扬州的渔、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南朝的宋书材料三: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为1:3.2,就人才而言,两汉时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几乎

    19、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进士的逐渐增多以至于大大超过北方,文化繁荣也远胜北方。读后请回答:(1)汉书和宋书中所记载的汉朝和南朝时江南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你认为这种变化同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吗?谈谈你对当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认识?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请回答

    20、:(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4观察右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与右面两幅图片相关的运动名称。(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以上的两次运动?4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9月生活在贫困太行山区的农民李顺达第三次受到了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为解决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早在解放区时期,李顺达等6户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将各家的生产工具集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是想法不谋而合。材料二: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

    21、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1)材料一中的李顺达等6户农民为什么要建立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2)材料二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主要是哪几个行业?各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各自方式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46阅读下列材

    22、料:材料一: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材料二: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 年的4.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量 5.02亿公斤 1981年产量 6.70亿公斤 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

    23、稻谷3500亿千克。(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那是什么会议吗?(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4)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四、综合探究题4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

    24、来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此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3)请你针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不少于2点解决建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B5A6C7A8A9B10A11D12A13D14B15B16A17C18C19B20C21B22C23B24C25C26D27C28B29B30C31C32B33D34D35C36A37A38C39C40A二、阅读判断题41.(1)(2)(3)(4)(5)三、材料分析题42.(1)汉书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很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的江

    25、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它们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情况。(2)经济重心的南移引起了文化中心的南移。汉代北方经济发达,北方文化也非常繁荣。到南朝以后,由于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的文化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也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43.(1)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了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44.(

    26、1)大炼钢铁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制程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破坏,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5.(1)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的需要(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46(1)材料一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或50年代后期)的现象,材料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现象;前者主要是由于“左”的错误的严重影响。后者是因为党和政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四、综合探究题47.(1)新中国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建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等等。


    注意事项

    本文(08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