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复习训练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 资源ID:14248014       资源大小:140.9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复习训练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1、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复习训练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七单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 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2、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野猪经人工养殖后形成了肉质细嫩的优良品种,支持了拉马克的观点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但不一定能导致新物种形成C. 杂合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和基础3、下列关于基因频

    2、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当某瓢虫的种群数量剧减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C. 在某农作物选择育种过程中,其种群基因频率可发生定向改变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种形成就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4、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A. B

    3、. C. D.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形成了新物种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B.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C.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D. 隔离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7、若干年前,火山爆发喷发的岩浆将某野生小动物的栖息场所分割成独立的三块,原来的种

    4、群也被分成X、Y、Z三个独立的种群。现调查发现,这三个种群的某基因的基因频率各不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X、Y、Z种群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会使三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 三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 X、Y、Z种群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的结果8、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B. 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C. 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9、我国古人常讲“相生相克”

    5、,生物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时,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B. 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 该例子中的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 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10、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长期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D. 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11、在

    6、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可得到抗药性不断增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B. 全部抗药性基因构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的基因库C. 青霉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基因不断突变加强D.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可能是多个突变累加的结果12、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该海岛在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且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1977年

    7、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C. 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 2005年后该海岛上两种地雀的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13、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 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种群的发展D. 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1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青菜虫抗药性的

    8、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 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15、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D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子频率高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低16、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

    9、程中可能会被淘汰B.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 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 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基因库中的相同17、下列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 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C. 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唯一途径18、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以下叙述错误的

    10、是 图1图2A. 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小于北部地区的B. 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的成功率低C. 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D. 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19、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 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 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20、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做出判断B.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 将两个种群置

    11、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1、下列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种群的进化D. 多样性环境的选择作用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22、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强毒性病毒感染兔后寄生在兔体内,致使兔很快死亡,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 毒性过强

    12、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由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23、为研究番茄的抗冷性,科研人员将美国不同纬度和不同种的番茄幼苗培养在相同温室中,然后让所有幼苗经历7天的冷处理(0 ),再转移至温室培养7天,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 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更容易产生抗冷性突变C. 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24、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

    13、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在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 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25、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

    14、,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 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B. 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C. 通过优胜劣汰,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D. 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中二、非选择题26、请回答下列与生物进化及遗传规律有关的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

    15、是_。 (3)假设某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动物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动物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 若该动物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子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27、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

    16、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 _。 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的变化。_。28

    17、、科学家在研究北美果蝇的进化过程时,发现一群基因型为aa的白眼果蝇个体,它们自由交配,后来引入许多红眼果蝇。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0%AA、20%Aa、30%aa。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果蝇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_。引入红眼果蝇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 (2)若不考虑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且种群足够大,引入红眼果蝇后,该群体自由交配,子一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中发生改变的是_。在这期间,该果蝇群体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 (3)若引入的红眼果蝇和原来的白眼果蝇都偏好与相同体色的果蝇交配,不同体色即使交配成功所得后代也没有生殖能力,说明这两

    18、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原因是_。29、在一个海岛上,一种蜥蜴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趾间有蹊,可游泳),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趾间无蹊,不能游泳)。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均为0.5,当蜥蜴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蜥蜴可以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蜥蜴则会因不易获取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蜥蜴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分趾的蜥蜴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 (2)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_。 (3)这种

    19、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_。30、“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的结果,其实质是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繁殖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

    20、很多代,原因是_。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两项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项正确。2、C本题考查变异与

    21、生物进化。野生生物经过人工驯养后形成优良品种,是环境影响下的变异向下一代遗传的结果,支持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观点,A项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使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B项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C项不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D项正确。3、D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正确;当

    22、某瓢虫的种群数量剧减时,即发生遗传漂变现象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可能会使某些基因消失,B项正确;在某农作物选择育种过程中,由于选择的作用,其种群基因频率可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即便没有新物种形成,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会进化,D项错误。4、D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若是在不同的物种间,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

    23、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5、A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项正确;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B项错误;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项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6、B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环境发生变化,若对某种生物既无利也无害,则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A项错误;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

    24、生物,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B项正确;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同种生物,不会发生共同进化,C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而不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D项错误。7、D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生殖隔离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自然选择会使三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B项正确;三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因此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项正确;X、Y、Z种群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8、C本题考查基因库、突变及生殖隔离等。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

    25、库,A项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9、C本题考查变异及生物进化等知识。昆虫相应的解毒基因是随机突变产生的,并不是由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诱导产生的,A项错误;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不影响昆虫的交配,这些昆虫能够进行基因交流,B项错误;该假说认为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植物,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会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项正确;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项错误。10、D本题考查物种多样性、共同进化等

    2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生物进化了,基因频率就一定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只有当两个种群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时,存在了生殖隔离,才会产生新物种,A项正确;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项正确;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C项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但不能代表新物种的产生,D项错误。11、D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基因库及抗药性等。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染色体,A项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的基因库包括其

    27、含有的抗药性基因在内的所有基因,B项错误;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产生的抗药性基因进行了选择,C项错误;由题干推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可能是多个突变累加的结果,D项正确。12、B本题以中地雀鸟喙尺寸变化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该海岛在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以及2005年有新物种进入,使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较大,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正确;鸟喙尺寸增大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不是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B项错误;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且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C项正确;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

    28、种地雀之间由于相互选择,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D项正确。13、C本题考查种群和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等,B项错误;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利于促进种群的发展,C项正确;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D项错误。14、C本题以青菜虫为背景,考查生物的抗药性问题。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抗药性在农药使用之前就已经出现,A项错误;青菜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通过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C项正确;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D项错误

    29、。15、D本题考查环境对基因频率、表现型等的影响。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A项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子(Dd)频率=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子(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子频率高,B项正确;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项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子(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dd)的频率=0.

    3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子频率高,D项错误。16、A本题考查果蝇的变异及生物进化问题。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是否会被淘汰,关键是看其是否更适应环境条件,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被淘汰,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B项错误;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仍然可以正常交配并繁殖可育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比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要少,D项错误。17、D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不能进行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若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育则不是同一物种,B项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共生等种间互助实现,C项错误;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不经地理隔离,由于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项正确。18、A本题以山茶象甲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问题。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单元复习训练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