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史练习.docx

    • 资源ID:14246518       资源大小:107.8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史练习.docx

    1、古代史练习历史练习五1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2“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3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宋代王安石变法 D明代张居正改革4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人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义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人兴十木之役。丁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

    2、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政府无偿救济,力求社会公平5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7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

    3、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8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9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上高二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

    4、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1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行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1古有云:“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利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

    5、天下,河渭无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关中地区逐渐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B. 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于南方优越的水利条件C. 儒学的发展随地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地域差异D. 文化重心的不断南迁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2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载:“从1573年起,大帆船定期地横跨太平洋,把中国青花瓷通过这一航线带到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在这场交易中,秘鲁商人是用以安第斯矿上挖掘的大量白银换取中国瓷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瓷器在16世纪开始大量输出海外B. 中国对外贸易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好C. 中国占有大量白银成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D. 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航线主要从事包括

    6、黑奴和瓷器贸易13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这个记载表明 ( )A. 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明朝官窑的生产规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C.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 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14朱或的萍州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择婿。亦有婚钱,谓系提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婿,以饵士入,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C商业发展繁荣,商帮出现 D婚姻制度发

    7、生重大变化15“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关羽从三国时代勇冠三军但又功败垂成的武将到宋代之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崇拜的“关圣帝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A. 民间英雄崇拜的情结和通俗文艺的影响 B统治者利用关羽以宣扬忠义C宋代士大夫对关羽的道德塑造 D三教合一的文化发展趋势16明代龚信认为“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心存仁义、不谋其利;“庸医”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明医”“庸医”的标准是A医术 B收费 C仁爱 D口碑17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姓名成就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欧洲

    8、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西方医学落后A B C D18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南京进行。中国航海事业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航海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航海活动从海上丝绸之路已到达亚非欧地区B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C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波斯湾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19意大利人艾

    9、儒略(15821649)明朝时来华传教,著有西方答问,该书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中西之间诸多不同看法。其中不可能涉及的问题是A白银贸易 B风土人情 C欧洲礼仪 D铁路交通20“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A几何原本 B泰西水法C坤舆万国全图 D崇祯历书2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统治阶

    10、级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D、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22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高逸之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他这里强调了文人画A. 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B. 作品注重诗意 C. 画家的身份与修养 D. 强调个性表现23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 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 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 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 豪迈奔放婉丽飘逸24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

    11、“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25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26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27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

    12、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清军机处 B.元中书省 C.唐尚书省 D.秦丞相府28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上高二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

    13、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29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30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14、”材料反映明朝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 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31福建省漳浦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喻”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1417年)正月二十七日。”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C宦官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32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33雍正

    15、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 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3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3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

    16、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C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3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六中提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B.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的流通C. 实行农商并举的惠民经济政策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的负担37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言,我之言也。名,我所称之名也。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

    17、猥而悖也,”他一生“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材料可以看出他主张A冲破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B提倡人权和言论自由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3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的真实意图在于( )A.阐明唐灭亡的真实原因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为清朝统治者献计献策 D.设方镇减少封建郡县的弊端39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明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

    18、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以上史实说明( )A.君主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B.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同样艰难曲折C.教会势力的强大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4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 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以德治淳化会风气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41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

    19、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42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4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

    20、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44史记平淮书记载:“杜周治之,狱之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倾,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 )A. 吏治清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B.商品经济获得了重大发展C.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 D.政府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45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

    21、”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转化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46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文人画、小说都

    22、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民间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47.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21年,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表述准确的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七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后半期 C公元前八世纪前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后半期 D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前半期48.“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

    23、四子胤禛为雍亲王49.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经济繁荣人民富庶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50据统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筒车等新灌溉工具的推广应用 B犁耕技术的提高适应了不同土壤耕作需要C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D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来源:学+科+网51明朝万历年间

    24、,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注重商品质量商品制作精细信誉极好采用工场的经营模式A B C D52.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两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5

    25、3管子国蓄记载: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在此,管仲强调 A要实行仁政,以德治民 B严刑峻法是造成社会不安、政权不稳的根源 C贫富差距调节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 D富民是礼乐教化的基础54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A水稻的发明较晚 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55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

    26、,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C反对实行分封制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56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57“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孟子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的

    27、“独尊儒术” C王守仁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58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 “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59.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 疑,谋及乃心,谋 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28、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60. 清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 ( )A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 D天子行使大小宗双重权力6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

    29、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 )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 B C D62.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学习了春秋战国和秦汉 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 ( )A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革命 B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社会变革C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阶梯 D羸政称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开端6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64. 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史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