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docx

    • 资源ID:14245814       资源大小:41.9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docx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发展遭受“512”汶川地震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让,市政府带领全市老百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始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方向,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全方位建设统筹城乡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了救灾的伟大胜利,总体上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完成了市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完成状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3901.0

    2、亿元,增长12.1%,高于年度计划0.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敲定3012.9亿元,增长25.8%,高于年度计划7.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1.9亿元,增长19.5%,高于年度计划6.5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增长62.0%,高于年度计划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0.7亿美元,增长58.8%,高于年度计划40.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97.3%,高于年度计划41个百分点。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升高4.4%,比年度计划多降0.15个百分点。 丘陵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6亿元,同口径增长19.1%,高于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长14.1%,高于年度计划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481元,增长14.9%,高于年度计划5.9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高于年度计划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年度计划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3,低于年度计划0.7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2.1,低于年度计划0.9个千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我区如下: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时快时慢增长 202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市积极妥善应对,总体保持了经济较快较快发展。 经济增长呈现波动起伏的走势。一季度,全市经济延续XX年高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

    4、值强劲增长15.1%。上半年,受地震灾情冲击,经济增速降至11.2%。三季度,由于我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及时部署恢复生产、居伊隆县各项工作,迅速出台一系列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经济政策增速有所回升,19月地区生产总值升幅达到12.2%。10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其它经济指标有所回落,我市及时出台积极财政政策12项具体举措,努力抓投资项目促消费,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增速较去年放缓,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814

    5、.2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6.9:46.6:46.5。 三大消费市场保持增长。一是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面对严峻形势,我市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挥试验区比较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应收账款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增长25.8,仅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在受地震灾情、金融危机和国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的不利条件下,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增幅达19.5,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大幅高速增长。克服外需减弱的困难,出口增长52.5,比上年高

    6、17.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施5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5亿元,超过年度计划43个百分点,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3,高于去年12.1个百分点。围绕“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落地了成都破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市域“三轨九路”、信息化骨干传输系统等数十种一批重大项目。年底抓住引进外资的有利时机,适时启动了双流机场跑道第二跑道、成都至都江堰高速公路、牡佳货车外绕线、成都东客站、成绵乐客运专线项目投资等一批重大项目,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促进强劲增长的支撑作用。 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以超值价引强

    7、为重点,开展灾后重建招商及西博会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市一般性使用外资22.5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929亿元,分别增长97.3%和47.7%;新增bp、泰科电子、卡特彼勒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外贸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其中出口90.7亿美元,分别增长62.0%和58.8%。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8%。 (二)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地震是新中国创办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两次地震。地震灾情给我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难4307人,失踪429人,受伤3350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7亿元。地

    8、震发生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获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伟大胜利。 全力抗震救灾。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应急,坚持把抢险施救放在第一位,使5456名群众被救生还;解救转移了13余万受困群众和1.3万境内外游客,及时救治8.4万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周密支部灾区卫生防疫和食品药品安全安监工作,可以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全力安置受灾群众。立即向灾区调运生活急需物资,设置临时救助点和集中安置点1844个,保证200多万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全力安置受灾群众,帮助94.7万受灾群众在全省率先同时实现全面实现过渡性安置,并采取措施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迅速恢复

    9、生产生活金融秩序。全力分部损毁基础设施的修复,很快恢复重灾区泉水、电、气供应,紧急排险震损水库67座,应急处置堰塞湖22处,排除地质 灾害112处,防止了次生灾害酿成,千方百计保证并率先实现全面复课,认真抓好受灾群众的困难救济、就业培训及就业援助和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安置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工作、学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帮助34.8万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及时支部商场、超市及餐饮等服务业恢复正常稳定下来经营,全面支部农业春耕抢收,积极支部受灾企业恢复震区生产。 同时,及时支部不断提高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宣传活动,加强救灾资金物资供应监管,全力维护灾区社会和谐舟曲稳定。 (三)灾后

    10、恢复重建进展顺利 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确定了“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任务和“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的目标,及时启动和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年度计划顺利完成。评估结果及时开展自然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后重建基本目标、思路和科研成果政策措施及规划研究成果制定工作,在科学、客观评价地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其后恢复重建条例要求,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提案和意见,编制完成成都市(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才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36个专项实施规划,为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贷款了规划依据。

    11、 灾后重建重大项目这有利于重大项目推进。实施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产设施、城镇体系、生态环境等“六大工程”,推进1808个灾后恢复正常重建重大项目,总投资为2973亿元,2021年开工建设358个项目,完成投资147.7亿元。其中,农村重建住房开工7.26万户,占重建的32.6;维修加固开工15.2万户,占维修加厚总数的98.3%。城镇住房重建已经完成3067.2万平方米,占重建计划的22.8;维修加固完成49.5万平方米,占到维修加固计划的95.2%。城乡41.3万名受灾群众实现了永久性安置。首批9个交通项目投资全部开工;做好毁坏学校医院检修维修加固工作,开工建设277所中小学重建

    12、学校、93个县乡医疗机构重建投资项目。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互动和生产对接,达成247个项目援建协议,开工建设131个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初步成形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局面。 (四)试验区建设全面扎实推进 立足落实城乡一体化,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以规划为先导,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综合评价配套改革,提升“三个集中”综合效益,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质量和助力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的龙头基础作用不断明显增强。在灾后重建当中提出和实施住房重建“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进一步丰富和细化覆盖全市的“全域成都”科学规划体系。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

    13、全市“xxx”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完善市域城镇管理模式、区(市)县域总体规划、试点乡镇乡村规划,完成“两轴四片”、“四大新城”等城市设计及各专项规划、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和“三轨九路”控规编制。强化城乡规划监督,规划执行力明显增强。 “三个集中”深入推进。一是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不断深化。按照“一区一主业”原则,确定各集中发展南区重点发展方向,编制完善集中发展区规划。加大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4亿元。推进青白江新都区连片发展,筹划共建成都资阳、成都眉山、成都阿坝工业园。全市工业集中区内685户企业竣工投产,922户企业开工建设,全年外贸企业全市工业集中区净增资产规模以上企业33

    14、2户,区内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户,工业集中度达到68.2%。加快二是土地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业重大项目,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有序流转和土地集中集约适度规模经营。全省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9.3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达30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三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制定实施深化进城实施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移的办法,转移农民3.9万人。标准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管标准和程序,提高农民零散居住质量,开工新建新居二期工程工程和新型社区55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到6

    15、3.5%。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市场化改革加快。完成确权颁证37.8万户,成立全国首家农村产权股票交易所和6个县级县域产权交易中心,产权流转3.4万宗、金额15.3亿元。集体林权体制变革改革全面完成,确权林地265.1万亩、确权到户53.1万户、核发林权证40.8万份。二是创新耕地保护对策。建立基本农田并落实耕地保护信托制度,签订12.6万亩耕地为保护合同,累计发放耕保基金4430万元。三是用统筹城乡的办法推进灾后修复。利用集体建设工程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联建,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措重建资金,通过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推进住房重建,集成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

    16、设施重建,同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各项改革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分设、村镇银行投融资试点和农村产权担保融资试点等取得明显成效。五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加强立法机构效能建设,行政审批事项更进一步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削减,并联审批制度、大部门制加快大力推进。在市区两级政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迳自办结件占办结总数的80.7%。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飞速深化,纳入统计的23户市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总额高增长28.2%。 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一是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积极推进。四大 新城建设加快,南部新区累计进行投资114亿元,东部新区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北部

    17、新区义乌完成北部商贸城片区规划、实施凤凰山片区改造,西部新城建设进展成功。旧城改造取得成效,“两轴四片”已开工项目45个,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搬迁改造惠民工程推进顺利,“城中村”更新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各类建筑拆迁309万平方米。二是新型城乡形态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加快。以县城和优先发展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实验性城乡形态。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业务69.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站)16个。建设小城市、新市镇对外通道130公里、122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9.8平方公里,沃尔穆进一步增强。洛带镇、新场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文化培田。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小城镇进一步改观。全市财政用于支持“三农”资

    18、金147.7亿元,增长26。实施农村用水安全工程,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环境问题。建设中心村及聚居点对外通道360公里,村通油路(水泥路)70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减低改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深入推进,整治病险水库8座、水库干渠87公里、提灌站输水渠道167公里,建成微水治旱工程737处,改造提灌站119座,改造中低产田土14.6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9万口,建成大中型鱼塘沼气工程345座和沼气物业化服务银行网点91个。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503万亩。全市238个贫困村农民年均人均纯收入达到4448元,增长15.8%。四是区域通力合作经济更加协调。制定扩权强县发展政策,县域经济发

    19、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市产业布局不断精细化,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研究重点产业比重继续提升,五城区和市县结对合作发展进一步深化。成都与资阳、眉山内江等周边城市合作扎实扎实推进。 (五)产业实力稳步持续提升 围绕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极应对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能保持了产业稳定发展,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增长24%;完成工业投资956亿元,增长28.1%。一是夺得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取得进展。制定了电子信息、汽车、光电光伏等十个重点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光电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实现生产性了新突破,全市重点

    20、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73.4%。二是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进展。全年157个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完成中国投资275亿元。1000万吨炼油通过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英特尔封装测试、天威新能源光伏项目、成芯8英寸芯片等68个项目年内投产投运;80万吨乙烯、京东方4.5代tft-lcd、一航成都空天产业基地等58个项目加快建设;中铝10万吨铝箔等31个项目促进开工。三是企业培育出取得进展。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攀成钢、成飞公司等4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新增销售收入50至100亿企业1户、30至50亿企业3户。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实施“三年千家”规模企业培育计划和信用、担保、

    21、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416户,达到3564户;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年底在保余额比上年底新增39亿元。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年分别新增了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23户、29户。同时,积极推动地方产品配套工作大力推进。 服务业总体保持稳定。由于地震灾害给我市房地产、红色旅游旅游等服务业带来重大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增长态势下滑,但总体保持了稳定。服务业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旅游业明显下滑,但回暖势头良好,全年接待国内外市民4105万人次,同比下降4.1%,实现旅游总收入375.4亿元,同比下降9.6%。房地产业深度调整,全市成交商品房14

    22、37.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但季度二手房持续回升;五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554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9%,涨幅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物流业发展良好,成都航空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成都至香港货运航班和成都至马尼拉、台北直飞航线。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营销方式加快发展,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城乡居民生活习惯服务业服务业规范发展。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扎实推进,建设银行等15家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成立市项目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市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成都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农信社一

    23、元化法人改革,21.8亿元农信社专项信用证中央银行票据获得全额兑付。邛崃、大邑和彭州三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筹建地方保险公司。会展业加快发展,发挥会展业宣传带动作用,全年举办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和全国药品交易会等会展节庆庆典活动260多个,直接收入超过13.5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锦里”二期、“道解都江堰”等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宽窄巷子”成功开街。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建筑业超过420亿元,增长40%。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更佳。全市农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4.4%。一是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实施“百万亩水稻丰产示范工程”、“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粮食总产量274

    24、.5万吨,增长1.6%。二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以生猪、茶叶、猕猴桃产业发展为重点,建成产业化价格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212个,蔬菜、水果、花卉、茶叶、肉类、禽蛋总产量增长3.3%、7.5%、6.7%、10.4%、2.8%、4.4%。三是推进农产品加工金融及发展和农业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市规模以上本市加工中小企业达到608家,55个市级农业农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我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7家,新增35家;农村专合支部2062个,新增449个;农业技术开发经营带动农户面66.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四是推进农业物流业发展。编制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

    25、规划,龙泉聚和等农业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五是农业推进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单位的有效实现方式,创新和完善农业服务体制体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力度。 (六)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突出抓好高技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4%,削减化学需氧量1.8万吨、二氧化硫0.71万吨、氨氮0.14万吨。一是推进循环经济试点。规范循环经济规划,目前全市国家级试点单位2个、省级试点单位20个、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9户、市级试点单位11家。二是强化节能减排目

    26、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强化罪责了目标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完成省控7户、市控27户工业企业限期治理任务,淘汰省7户、市39户企业落后产能,依法关闭107户“三无”工业企业,60认证工作户金融机构获资源综合利用认证。三是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扬尘治理、清洁能源、控制尾气排放、秸秆禁烧等整治工作,三环路以内工业企业基本禁煤,70%用煤的居民改用清洁能源,周围环境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87.2%。四是不断完善水环境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饮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7.7。实施

    27、5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县区建设,新增污水日时处理能力21.4万吨。完成22条中小河流域水土保持,各出境坝体水质改善。同时,加强垃圾处置能力建设,石门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九江镇垃圾焚烧电站固废动工。 自主创新有力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正式批复认定我市为“电子信息工业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科技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集群”。全市共有22个项目进入国家房地产项目纳米技术发展项目;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3803件、8894件,同比增长33.6%和54.3%,分别雄踞副省级城市第2、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90.6亿元,同比增长18.2%。实施285项市级科技

    28、项目,新增1家国家研究重点实验室和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微波集成等5个生物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信息安全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运行10个平台服务工作站和成都网上技术市场,4家企业分别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科技保险稳步推进,5家企业抵押贷款勇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80万元,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及系统产业化定位等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推动推进。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成效显著。完善作品著作权管理办法,完成全市第二批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国(成都)中心专利法维权援助中心启动建设,成为全国科技试点保险创新试点城市。 (七)城乡建设加快扎实推进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为目

    29、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海洋环境建设,完善城乡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城乡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逐步进一步提升。一是基础设施转而完善。地铁1号线全线铺轨、2号线全线开工。“九路十桥”等重大城建项目加快实施,中心城区路网完善工程、服务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联系路网建设初见成效,实施中心市中心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成新大件路、沙西线都江堰延伸线、温郫大道等公路进展顺利,整治旧危桥12座。二是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公共汽车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购票和2小时内刷卡免费换乘,在蜀都大道、一环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新增及公交化线路修整47条,新增公交车1335辆、更新公交车278辆,公交分担率达到23.

    30、3%。区(市)县建成公交、乡镇客运站261个。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达4.3亿立方米。新增照明公路里程2.6公里,完善和新增盲道8.24万平方米。三是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投运了25个电网急建项目,全市500kv双环网基本形成,虹桥及虹桥后续工程加快实施。通信枢纽招商引资全面启动,公众通信保障、数据信息灾难恢复及政府应急指挥通信保障等应急工程迅速,移动通信“无盲点工程”和无线应急通信网加快建设工程。四是绿化和生态建设加紧生态建设推进。实施“三环一路”生态建设及银杏大道和“花树大街”营造,完成20条中心城区街道特色绿化和30个游园增绿改造。建设短周期工业生产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17.6

    31、万亩、公益林5.83万亩。全市新增果园20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数字化城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推进中心城区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向(市)县及城镇拓展和延伸,实现铺开中心城区数字城管网络全覆盖并延伸至近郊6个区县,推进城管车辆gps系统管理试点,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管控。二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大扬尘整治处罚力度,强化对建筑工地、运渣车辆的监管查处力度,环卫管理和作业、主要道路冲洗除尘作业主要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百佳街道”、“千佳店铺”活动,拆除违法建筑物142万平方米、违规广告牌17.1万余平方米,标准化改造和升级达标整治菜市场159个

    32、。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成,惠及农村人口568万人。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城市”。 (八)民生持续改善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唯有稳定的基础工作。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文明城市设立,促进和谐成都建设。 城乡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城乡比较充分就业为目标,针对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大学应届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完善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搭建自主择业、创业就业平台。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穷困做到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6.3万人,其中帮助“4050”等失业困难对象涨工资实现再就业2.7万人;地震后消除“零就业”家庭2.8万户。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增就业率就业15万人。成都技师学院及分院市政建设加快,远郊市、县区技师分院按期开学。启动汤宝如职业培训计划,发放就业培训券7500万元,惠及15万人。 社会保障扩面大幅提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净增31.8万人、34.9万人、23.1万人、20.8万人、23.7万人。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完善城镇居民养老险、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农民工综合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社会福利,将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对与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