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做法和思考.docx

    • 资源ID:14245462       资源大小:31.9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做法和思考.docx

    1、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做法和思考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做法和思考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贯彻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校升格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原有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发生重大变化

    2、的同时,全面实施院系两级学生管理模式,在党支部的设置上我们应根据学院实际和工作需要,从有利于支部开展活动、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和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基层党组织。这几年学校几经合并、升格,规模不断扩大,学院有三个校区,在党支部设置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跨校区设置支部的问题,一个支部的成员或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分散在几个校区,地区跨度大,给基层党组织活动带来了困难,学生党员也比较集中在少数专业班级,各专业班级之间发展学生党员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党的支部建立在各专业系也出现了各专业系之间有的系党员多,有的系党员少的情况,按中国共产党高校党建标准要求,我们

    3、采取了党员人数在7人以上的建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在7人以下的选配了支部书记,因工作需要的增设支部副书记,这种做法是符合实际的。在支部设置中,传统的模式主要有:(1)按班级、年级设置党支部;(2)按系科设置党支部;(3)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合并设置党支部。近年来,随着校园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出现,支部的设置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但我认为,无论是何种模式,支部设置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如何保证支部党员能够协调一致,能够有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二是支部的人数规模不宜太大,不然支部组织生活的效果无法保证。支部建在系(部)是我院根据实际选择的切实可行的模式。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今后还应探讨把支部建

    4、在公寓,同时,我们还应制定党支部工作条例、党组织工作进公寓方案,进一步明确支部工作的责、权、利及党支部同行政工作的关系,为使支部活动的开展和作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二、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要使支部真正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坚强核心,必须保证有健全的组织形式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及他们拥有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没有好的班子就无法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尤其是党员、团员做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无法做到端正学习目的和工作态度、刻苦学习与努力工作、树立成才、成就意识,无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

    5、子建设中,关键是选好班子“领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懂教育、懂管理,但首先应当懂政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我们应注意把政治业务素质好、党性强、作风正派、工作负责、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热爱党务工作的教师党员选配为支部书记。只有支部书记政治业务能力过硬,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才能紧紧围绕学院教学和科研这一中心全面开展。三、加强和改进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实践证明,学生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通过入党前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6、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的锻炼,使入党积极分子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入党的严格程序和仪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充分体验入党这一时刻的庄严和神圣,思想得到升华,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入党后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使他们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政治上和思想上更加成熟,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志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合格共产党。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在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发展一名合格的党员,对发展对象本人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

    7、育,对参与发展工作的培养人是一次再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对周围的青年学生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这就是常强调的“发展一个、带动一片”。通过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使更多的青年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此,我们成立了学院业余党校校委会,根据学院的实际,制定了业余党校章程、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培养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责任制,每学年坚持举办业余党校,95年以来,共发展党员100余人,其中学生党员64人,每学年申请入党人数达280余人。一方面培养、发展青年学生入党工作走向正规化轨道,并收到实效。四、把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入党工作作为一项突出任务来抓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实行

    8、“层级式”教育,打牢学生入党的思想基础。就是学院的各级党组织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认识水平不同的特点,分层次搞好培训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传授党的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思想认识,着力解决思想上入党问题。分为五个层次:入学初级教育。主要由系(部)支部培训入学新生,对他们进行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等教育,指导新生如何写入党申请书,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建立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基本队伍,成立党章学习小组。主要是培训入党的学生,给他们上党课,全面学习党章,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普通班。主要是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党的有关知识,认清在学校怎样做才能入党,

    9、提高积极争取入党的自觉性;骨干班。主要由院业余党校校委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中重点培养和拟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训,通过业余党校专题讲座等形式,使他们深化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党员标准,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和培养及所交给的任务。积极争取早日入党;预备党员培训班。对预备党员进行转正前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模式,形成从班级、系(部)到学校的多层次、全方位入党教育网络,既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又做到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形成参加学院业余党校培训对象均由系部初级业余党校推荐产生的机制。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上进心。也才能把党的组织培养发展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培养发展学生入党

    10、工作常抓不懈。也才能做到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解决学生在校时间短与培养的问题,防止突击发展,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也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员们的思想认识有明显提高。二是:坚持党员条件,做到择优发展。学院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结合学院实际,把党章有关党员条件具体化,把学院学生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落在实处,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坚持择优发展。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干部、工人、农民等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校园生活相对单纯,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主要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评先评优、社会活动服务等方面量化考察。客观评价学生

    11、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表现,主要看综合素质如何。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我们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应坚持“三个不能发展”和“五个不批”,既不参加培训、业余党校学习且没有准予结业的不发展;学习成绩且综合评定达不到良好的不发展;不经团组织(学生会)“推优”的不发展;没有组织政审的不发展。没有征求党外群众意见的不批;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批;没有公示发展对象的不批;降低标准、突击发展的不批;发展前与发展后言与行出现反差的不批。学院各级党组织在考察和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不搞特殊照顾,做到不符合要求的决不发展。引入群众监督,主要通过校宣传媒体等渠道,将发展党员工作向全校师生公示,鼓励师生积极参与

    12、监督,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三是: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党员质量。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和要求,应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各个环节及程序,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把推优、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公示、审查、审批、预备党员转正谈话和新党员审批等明确为发展党员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程序,严格把关,进一步建立和形成“教育培训制度”、“党课培训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谈话制度”、“公示制度”、“推优”制度。在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环节中,严格参加推优的团员人数必须占本班团员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推荐对象应获得应到会团员半数以上的推荐票,否则不能召开推荐会或推荐

    13、的制度。在审查环节,组织干事收齐材料及严格审查,要求院(系)党组织负责人亲自审阅发展对象的入党申请书、志愿书、思想汇报、推优材料等,在新生党员审查环节中,规定新生党员入校必须填写审查表,接受党组织的审查,按有关规定及时接转组织关系,解决“口头党员”的问题。学院党委应建立健全发展学生党员的责任制长效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确定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岗位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党员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把关、层层负责。通过推行责任制搞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壮大党的队伍,扩大了群众基础。四是: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入党后加强教育管理

    14、,督促预备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党的组织广泛开展以增强党员党性锻炼为主题的活动,防止党组织活动被党员发展工作所代替或以娱乐活动所代替的现象,党的组织活动不停留在传统的读文件、看报纸上,根据支部实际,切实结合学院中心重点工作创新开展支部活动。探讨建立学生党员学习责任岗等,使学院“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得到深入发展,广大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探讨开展学生党员带班活动。学院系(部)党支部选准人选,报院相关组织和部门批准选派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到低年级带班,帮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辅导学生学习党的知识,让学生党员在带班活动中找差距、树形象,增强党员意识,并

    15、锻炼提高自己的才干。探讨分校区、在系部、学生公寓成立学生党组织,加强系部和公寓的管理,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使学生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直接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桥梁和教育作用。高校办学要突出文化特色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辐射功能、提升功能和示范功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文

    16、化的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是当今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的理性选择。文化特色特色兴校战略的灵魂文化是大学的印记,是大学之间相互区别的核心标志。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经济的世纪,21世纪则是文化塑造的时代。文化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子。大学,无论历史的长短、规模的大小,都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都是在传承一种传统,弘扬一种理想,这就是大学精神。从广义上讲,大学文化不仅包含大学精神,同时还应包含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校风、学风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历史的沉淀和积累。简单的复制、模仿和迁移不是大学文化的生

    17、长之道。大学文化特色既是对大学传统的一种坚守,更是基于时代特征的一种扬弃。大学文化是人才培养和大学组织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对内,大学文化增强了归属感、使命感,形成了凝聚力、内聚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对外则增强了适应性和社会的认同感,树立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及品位。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而校徽上则写着“真理”二字,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哈佛的校训和校徽都昭示该校立校办学的宗旨求实崇真。学科特色特色兴校战略的核心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建设特色学科是大学特色的具体化和生动展开,是特色兴校战略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学科建设一定要跳出就学科谈学科的旧

    18、思路,要有系统和整体的思维。如武汉大学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基地和平台建设、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捆绑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学科组织的结构遵循的是一种校院(系)专业单一化的纵向管理模式,实行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管理体制,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和融合。因此,创新学术组织的架构和制度,加强学术研究中心等细胞建设,形成网络状的组织架构,使其具有人、财、物等方面的自主权,灵活机动地自主选择课题和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东北大学积极探索科研教学相融合的基层学术组织,做法是:第一阶段:解散教研室,组建研究所。第二阶段:在研究

    19、所的基础上,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尽快使其优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特区”;成立研究院,将分散在学院和科技产业集团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有实力的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的研究中心纳入研究院体制。研究所(或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作为科研教学相融合的基层学术组织,主要以基础性、探索性、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为主,同时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是基层学术组织中的“特区”,以重大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承担研究生和适量的本科生教学任务;研究院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以重大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人才特色特色兴校战略的根本胡锦涛

    20、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其他学校无可替代的,带有本校深刻印记的优秀人才,是一所大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要素之一。哈佛大学提出,本科生上主修课前,必须上通识课,做到文理并重;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实际生活;斯坦福大学的卡斯伯尔校长则指出,研究型大学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大学应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上应有自己的特色,杜绝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体现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

    21、性;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现状和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具有独特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特色特色兴校战略的关键大学已经日益从过去农业时代的社会边缘走向今天社会的中心,成为“思想库”、“动力源”和“服务站”。二战后,美国各州立大学纷纷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它已经同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等理念紧密相连,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那样,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

    22、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国际化特色特色兴校战略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著名学者克拉克科尔指出:“我们需要一种超越赠地学院传统的新的高等教育观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或者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加拿大教育署于1990年在没有国界和边界的教育报告中,要求国内各大学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组织目标之一并制定相关政策来推进和保证国际化进程。日本政府早在上世纪50年代

    23、中期就意识到,“以国际化观点进行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所谓大学国际化,就是要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大学课程体系与国际嫁接,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与国际接轨,校园数字化建设与国际同步,校园国际学生比例大幅攀升,以及建设好“旗舰”专业和造就大师级人物等等,它体现为包括教育观念、课程、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教育资源的跨国交互流动。大学办学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特色兴校战略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一所大学的特色兴校战略也并不一定围绕文化特色、学科特色、人才特色、服务特色和国际化特色而全面展开,它可以是其中

    24、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不管怎样变化,有利于大学基本职能的实现,有利于自身比较优势的显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应成为共同的出发点。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从而向世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必然迎来文化的繁荣。邓小平同志在第四届文代会上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此向世人宣告,我们不仅要建立经济强大的国家,同时也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

    25、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凸显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也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把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到了党的十七大,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

    26、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这些精辟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我国文化建设选定了新的历史方位、设定了新的发展取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文化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可以断言,当前的文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

    27、时期,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到来。一、文化振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繁荣的基石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大多数人接受和传承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和风俗等,凝结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审美追求。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陶冶。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和接受者。文化的发育程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所形成的内在力量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文化的凝聚力来源于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人们自觉自愿的遵循;文化的影响力来自于其所独有的魅力和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也体现为其他民族对其价值观念的尊重和推崇。可以说,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拥有

    28、灿烂的文化;一个强盛的国家,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缺少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丧失了文化精神的民族,即使出现一时的强大,也一定不会持久,更无法对人类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人类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缺少了凝聚力和创造力,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文化,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就创造了自己怎样的历史与未来。所以,文化的兴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沉浮。我国是唯一历经五千年而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不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的统一强盛,唐宋的繁荣富足,还是清代中叶以前的经济发展,都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

    29、光芒。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和旺盛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之中,更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和平繁荣的时期,却能通过自律、仁政、爱民等价值理念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鸦片战争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力陷入积贫积弱,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凌辱,但中国人民一直没有放弃文化层面的探索和思考。比如魏源提出的引入西方现代科技、以夷制夷,洋务运动对西方现代工业模式的学习借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以及五四的新文化运动等都是对文化的反思和重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30、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体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成果,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我们才有了三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逐步走上了现代化大国的行列。因此,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顺境可强国,逆境能兴邦。文化的力量可凝炼成不朽的精神,熔铸于一个民族的血脉当中。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文化的复兴,才能

    31、带来一个民族的复兴;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推动一个国家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二、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虽然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不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还不匹配,与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和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文化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握历史机遇、肩负历史责任,用实际的行动、有力的措施,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当前,加快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32、是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需要。文化资源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前,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而更多的是依赖于科技、智能、创意等文化资源的投入;发展的动力不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无度追逐,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同时,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再仅仅表现为投融资的能力和实物贸易的规模,更主要的是看是否具有设定议程、制定规则和建立标准的资格,是否具有说服别人接受自己意志、愿望、诉求的能力,而这些归根到底都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因此,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增强的同时,要尽快加强以文化为主体的软实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尽快提高全民族


    注意事项

    本文(搞好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做法和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