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docx

    • 资源ID:14232518       资源大小:137.2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docx

    1、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电工电子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 电路分析方法一、学习内容1.电路的基本组成及模型;2.电路元件的定义约束及连接约束;3.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4.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及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能;5.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6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及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二、学习目的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及电路工作状态;2.理解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3.掌握理想电路元件与实际元器件的区别;4.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及特点;5.理解电源模型与实践电源的对应关系,熟练掌握电源模型之间的

    2、等效互换方法;6.掌握电能与电功率概念;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的内容,熟练掌握应用两定律分析复杂电路的方法和技能;8.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与电压、电流实际方向的联系;9.掌握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掌握应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技能;10.了解叠加定律和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步骤和适用场合,并能应用它们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1. 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 )A.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 B.正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C.正电

    3、荷运动的相反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 D.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方向2.若某个元件对外只有两个联接端钮,这样的元件称为 端元件。 ( )A.一 B.二 C.三 D.四3.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 相互联结而成,它是组成电路模型的 。( )A.理想电路元件 ,必要元件 B.最小单元 必要元件C.理想电路元件 ,最小单元 D.必要元件 ,最小单元4.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常可 选定某一方向作为其 。 ( )A.任意 ,实际方向 B.任意 ,参考方向 C.固定 ,实际方向 D.固定 ,参考方向2简述题 5.实际电气设备包括 和 两个部分。 ( )A电器设备 联接设备 B. 电工设备 并联设备C电器设

    4、备 并接设备 D. 电工设备 联接设备6.端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指向 。 ( )A高电位端 低电位端 B. 低电位端 高电位端C高电压端 低电压端 D. 低电压端 高电压端7.电源短路时电路的负载电阻为 、电源的端电压为 。 ( )A.零 ,无穷大 B.无穷大,无穷大 C.零 ,零 D.无穷大,零8.对负载而言,多个电压源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其电动势为多个电压源电动势的 、内阻为多个电压源各自内阻的 。 ( )A.代数和 ,和 B.代数差 ,和 C.代数和 ,差 D.代数差 ,差9电路中的每一分支称为 ,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的支路相联接的点称为 。 ( )A支路 ,节点 B. 干路,结点C支

    5、路 ,结点 D. 干路,节点10.如果两个二端网络的 相同,那么,它们对二端网络的 作用也就相同 ( )A伏安关系 ,内部电路 B. 所含电源 ,内部电路C伏安关系 ,外部电路 D. 所含电源 ,外部电路11.题所示电路,假定E1=6V ,I1=1A时,I3的值为正值还是负值? ( ) A正值 B. 负值 C零 D. 不确定12.如题所示,假定I2=3A,计算I3的值? ( )A-1A B. -2A C-3A D. -4A13回路是一个 的电路。从回路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则在这个方向上的电位降之和等于电位升 。 ( )A闭合 ,之差 B. 断开 ,之和C断开 ,之差 D

    6、. 闭合 ,之和14.电压源模型是用 和内阻R0串联来表示电源的 。 ( )A电流I ,电路模型 B. 电动势E ,电压模型C电动势E ,电路模型 D. 电流I ,电压模型15多个电压源 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多个电流源 可用一个电流源等效。 ( )A串联,并联 B. 并联,串联C并联 ,并联 D. 串联,串联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1.受控电源可分为_和_两个部分。如果控制端不消耗功率,受控端满足理想电压源(或电流源)特性,这样的受控电源称为_。 ( )A、控制端 B、受控端 C、正极 D、负极 E、理想受控端 F、理想受控

    7、电源2.利用支路电流法选择独立的方程的原则为 ( )A.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B.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n+1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C.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n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D.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E.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m+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F.对n个结点、m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m-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3.电路如下图,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支路和2个结点 B.图中电路只有一个独立结点电流方程C.图中共有3条回路 D.图中电路可以列

    8、出三个独立的回路方程 E.上面描述至少有一个不正确4.二端网络(或元件)上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称为该网络(或元件)的_。用大写字母_表示。 ( )A、阻抗 B、电压 C、 V D、Z E. I5.当电压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等于_ ,电路的电流为_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_ 。 ( )A. 电源电动势 B.正值 C. 0 D. 0 E.以上都不对6. _是制作厂为了使产品能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而对电压、电流、功率及其它正常运行必须保证的参数规定的正常允许值。在电路中实际测量出来的值是 _ ( )A、实际值 B、超出值 C、额定值 D丢失值 E.最大值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

    9、的答案。)1.实际电气设备包括电工设备、联接设备两个部分。 通过联接设备相互联接,形成一个电流通路便构成一个实际电路。2.所谓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就是具有 个端线路的电路部分,其中含有电源元件。3.当电源 时,电源开关断开、电源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电路电流为零、电源输出功率为零。4.所谓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就是具有 出线端的电路部分,其中含有电源元件。四)简答计算题1.如下图,假定I1= 4A,I2= 3A,=6,=20,请计算E2的值? 2.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0=1,RL=49,E=5V,计算开关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U? 3.有一直流电压源,其额定功率=300W,额定电压=60V,内阻

    10、=0.5,负载电阻,其电路如下图所示。请求: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的大小; 4.如下图所示电路,假定= -1A 、请计算、的值? 5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假定I1=3A、R1=2,E1为正值,请判断I3为正值还是为负值?当E1=-7V时,请问I3为正值还是为负值? 6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0=1,RL=49,E=5V,计算开关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的电压U 五)综合题1.电路如下图所示,求电流I 2.有一节未知参数的电池,我们想知道其电动势及内阻,给你一个电压表和一个10电阻,应如何测量,请说明方法并画出电路(电压表内阻非常大)?3.如图所示电路中,R1=4、R2=R4=3、R3=R5=6

    11、、U=6V请求I、U1?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1.A 2.B 3.A 4.B 5.D 6. A 7.C 8.A 9 A 10. C 11.D 12.A 13.D 14.C 15.A二)多选题 1.ABF 2. AB 3.ABDE 4.AD 5. ACD 6.CA三)填空题、1. 电工设备 2. 两个 3. 开路 4. 两个四)简答计算题 1. 解:由节点电流法知:I3=I1+I2 即I3=4+3 I3=7(A)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 E2=*I3+*I2E2=20*7+6*3E2=140+18=158(V)答:E2=158V4. 解:当开关断开时,端电压U=E=5V 当开

    12、关闭合时,E=I*R0+I*RL U=I*RL 由题意知:E=5V,R0=1,RL=49,带入上式得 U=4.9V3. 解:=* =5A *(+)=0 RL=11.5 答: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RL分别为:5A, 11.54. 解:I1+I3=I2 I3= -5A 由闭合回路中升降电压之和为0可得: E2-20*I3-6*I2=0 E2= -106V E1+20*I1+6*I2=0 E1= -74V 答:I3、E2、E1的值分别为-6A、-106V、-74V 5. 解:由回路电压法知道:E1=I1*R1+I3*R3 I3=(E1-I1*R1)/R3 当I1=3A、R1=2时,如果E1大

    13、于6V,I3为正,E1小于6V,I3为负。 当I1=3A、R1=2,E1=-7V时,I3为负。6. 解:当开关断开时,端电压U=E=5V 当开关闭合时,E=I*R0+I*RL U=I*RL 由题意知:E=5V,R0=1,RL=49,带入上式得 U=4.9V五)综合题 1.解:由图知,电流I即两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叠加而成的, 此电路可以看成以下三个电路的叠加 I1=2*1/3=0.67A I2=2/(2+1+1)=0.5A I3=2*2/4=1A 所以I=I1+I2+I3=2.17A2. 解: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具体的测量方法说明如下:先将开关K断开,读取电压表的读数(设为U1),该数

    14、据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 U1将开关闭合时,读取电压表的读数(设为U2)I *R0 = U1 U2 电压表内阻非常大,有:I = U2/10所以R0=10( U1U2)/ U2 3.解:简化后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知:bc两点间的电阻Rbc=R3*R5/(R3+R5)=6*6/(6+6)=3ac两点间的电阻Rac=R4*(R2+Rbc)/(R4+R2+Rbc)=3*(3+3)/(3+3+3)=2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 U=I*(R1+Rac) I=U/(R1+Rac)=6/(4+2)=1A -U1=I*R1 U1=-I*R1=-1*4=-4V由以上知,I=1A,U1=-4V第二章 正弦交

    15、流电路一、学习内容1.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法;2.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基本元件串联、并联组成的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5.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二、学习目的1.了解正弦量的几种表示方法,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的概念; 2.掌握单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3.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4.掌握对由基本元件串联、并联组成的简单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5.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16、1.同频率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位 ,是一个与时间 的常数。 ( )A之和 , 有关 B. 之差 , 无关C之和 , 无关 D. 之差 , 有关2.常用 和幅值来描述两个 频率正弦量的区别。 ( )A相位和 , 同 B. 相位和 ,不同C相位差 , 同 D. 相位差 ,不同3如果通过电容元件的电流为有限值,则电容电压 。如果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为有限值,则电感电流 。 ( )A不能跃变 ,能跃变 B.能跃变 ,不能跃变C不能跃变 ,不能跃变 D.能跃变 ,能跃变 4二端网络(或元件)上 与 之比,称为该网络(或元件)的阻抗。 ( )A电压相量 ,电阻相量 B. 电流相量 ,电阻相量C电

    17、流相量 ,电压相量 D. 电压相量 ,电流相量5.电路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往往 跃变,而是 一定过程(时间)的。 ( )A.不能,需要 B.能 ,不需要C.能 ,需要 D.不能 ,不需要6. 电路中的激励与响应都是同频率的正弦量。 ( )A线性交流 B.非线性交流 C线性直流 D. 非线性直流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1.已知一正弦电压波形如图所示。试求(1)幅值、有效值。(2)频率、频率和周期。(3)初相。(4)瞬时值的表示式。 ( ) A.Um=311V U=220V f=50HZ B.Um=311V U

    18、=110V =100C.Um=311V U=210V =101D.=100 |=/6 u(t)=311sin(100t+/6)VE.=100 |=/4 u(t)=311sin(100t+/4)VF.=100 |=/5 u(t)=311sin(100t+/4)V2.对电容元件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位上电压超前电流;B.在相位上电压滞后电流;C.无功功率为正值,单位为乏(var);D.无功功率为负值,单位为乏(var);E.有功功率为0;F.有功功率不为0;3.对电阻元件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元件为耗能元件;B.有功功率为正值;C.有功功率为负值;D.无功功率为不

    19、为0;E.无功功率为0;F.在相位上电压电流同相;4. 、 和 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 )A.幅值 B、角频率 C、初相角 E、角位移 F、周期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1.正弦交流电路的激励信号为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称为 。2.正弦量在整个振荡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值称为 ,正弦量任一时刻的值称为瞬时值。3.电容元件是一个二端元件,任一时刻其所储电荷q和端电压u之间满足 的约束关系。4.在具有电感和电容的不含独立源的电路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端电压与端电流 的 现象,称为谐振5.常用 来描述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区别。四)简答计算题 1.求下列表达式中正弦波的幅值、有效值

    20、、周期、角频率、频率与初相位。 i=10sin2t2.已知流过100F电容元件的电流iC=10sin(314t)A,求电容元件的阻抗Z;电容元件的电压u。3.求下组正弦量的相位差,并指出它们之间相位的关系 i1=10sin(1000t+135) i2=5sin(1000t-30)五)综合题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1.B 2.C 3.C 4.D 5.A 6. A二)多选题 1.AE 2. BCE 3. ABEF 4. ABC三)填空题、1. 正弦电压 2.幅值 3. q=Cu 4. 同相5. 相位差四)简答计算题 1. 参考答案:幅值Imax=10A,有效值I=10/=7.07

    21、A,周期T=2/2=1S 角频率=2, 频率f=1/T=1HZ,初相位=02. 解:由iC=10sin(314t)A知,=314,根据公式:Z=1/(c)=1/(314*100*)=31.84 电容电路=10/0A 所以电压=*Z/-90=318.4/-903.解:相位差165;i1超前i2五)综合题 第三章 三相电路及应用一、学习内容1.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2.三相负载电路的连接方法;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4.安全用电常识和发配电的基本过程。二、学习目的1.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2.掌握三相负载电路的连接方法;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4.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和

    22、发配电的基本过程。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1.在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 相电流,线电流的有效值等于相电流有效值的倍。 2. 在实践应用中,三相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一般都要按某种方式联接成一个整体后再对外供 电,有 与三角形联接的两种联接方式。 3.将与电力系统的中点或电气设备金属外壳联接的金属导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称为 。四)简答计算题 1.对

    23、称三相电源的三相绕组作星形连接时,设线电压=380sin(t+30),试写出相电压的三角函数式。2.已知一对称Y-Y三相电路的线电压是380V,相电流为4.4A,负载为纯电阻,求每相负载的电阻值。五)综合题1.三相四线制电路的A相电压a=220/,负载阻抗Za=10,Zb=5+j5,Zc=5-j5求各电流相量 ,和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1. 滞后 2. 星形联接 3. 接地四)简答计算题 1. =220sin(t+120)2. 由题知:相电压u=380/=220V,所以每相电阻R=u/i=220/4.4=50五)综合题1. 由题意知:=220/, =

    24、220/,Zb=5/, Zc=5/ 所以 =a/Za=220/10=22/A =/Zb=(220/)/(5 /)=31.1/A =/Zc=(220/)/(5/)=31.1/A 第四章 变压器一、学习内容1.铁芯线圈磁路中几个基本物理的概念;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组成;3.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变阻抗工作原理二、学习目的1.了解铁芯线圈磁路中几个基本物理的概念;2.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组成;3.掌握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变阻抗工作原理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

    25、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四)简答计算题 五)综合题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二)多选题 三)填空题、四)简答计算题 五)综合题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一、学习内容1.感应电动机的原理、旋转磁场的产生及异步电动机的种类等方面的知识。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特性及铭牌数据等方面的知识。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方面的知识。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用控制电路。二、学习目的1.介绍感应电动机的原理、旋转磁场的产生及异步电动机的种类等方面的知识。2. 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特性及铭牌数据等方面的知识。3. 介

    26、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方面的知识。4. 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用控制电路。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1.多相异步电动机以 相为主。 ( )A三 B. 四 C五 D. 六2. 三相异步电动机可自起动,按照 绕组构造上的不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又分为鼠笼式和 。 ( )A转子 , 绕线式 B. 转子 ,线圈式 C定子 , 绕线式 D. 定子 ,线圈式3.电动机起动时S= , n= 。 ( )A. 0、1 B. 0、0C. 1、1 D. 1、04.电动机起动时常用 起动方式,以 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 )A降

    27、压 , 增加 B. 降压 , 减小C升压 , 减小 D. 升压 , 增加5 转速与旋转磁场转速相差的程度称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 ( )A转子 , 转积率 B. 定子 , 转积率C定子 , 转差率 D. 转子 , 转差率6.电动机起动时,起动电流是 的。额定运行时,额定电流一般比起动电流 。( )A很大 ,大 B. 很小 ,大C很大 ,小 D. 很小 ,小7.在电动机刚起动时,起动电流较额定电流 。并希望由足够大的 。( )A小得多 ,转矩 B. 大得多,转矩C小得多 , 速度 D. 大得多,速度8.继电器是一种根据 输入信号来控制电路通断的 切换电器。 ( )A外界 ,自动 B. 外界 ,手

    28、动C内部 ,自动 D. 内部 ,手动二) 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六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六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1.三相交流发电机主要由_与_两部分组成。 ( )A.定子 B. 风叶 C.转子 D.曲轴 E.转轴 F.风轮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四)简答计算题 五)综合题四、参考答案:(可以省略提问)一)单选题、1.A 2.A 3.D 4.B 5. D 6.C 7.B 8.A二)多选题 1.AC三)填空题、四)简答计算题 五)综合题 第六章 放大器基础一、学习内容1.本征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特征;2.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3.二极管;4.三

    29、极管的电流控制原理及三种工作状态;5.放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6.共射放大器的分析计算,共集、共基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二、学习目的1.了解本征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特征;2.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性;3.了解二极管的类及其应用范围,理解特殊二极管的正常工作区域及其功能;4.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控制原理及三种工作状态;5.理解放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6.掌握共射放大器的分析计算,掌握共集、共基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三、自我测试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涂在答题卡上。)1.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 , 。 ( ) A.发射结反偏, 集电结反偏 B.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C.发射结反偏, 集电结正偏 D.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正偏2.而当三极管进入 时,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 偏置。 ( )A.截止区 ,反向 B.饱和区 ,反向C.截止区 ,正向 D.饱和区 ,正向3. 是衡量


    注意事项

    本文(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