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 资源ID:14231358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1、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原始的象形文字,有时称为绘画文字,有时又称为文字画,这样含混的名词,对于字与画的关系,很容易引起误会,是应当辨明一下的。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反之,任何绘画都代表着一件事物,因此也便具有文字的作用。但是,绘画与文字仍然是两件东西,它们的外表虽相似,它们的基本性质却完全两样。一幅图画在作者的本意上,决不会变成一篇文字,除非它

    2、已失去原来的目标,而仅在说明某种概念。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而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要知道二者的区别,最好是看它们每方面所省略的地方。实际上便是最写实的绘画,对于所模拟的实物,也不能无所省略,文字更不用说了。往往为了经济和有效的双重目的起见,绘画所省略处正是文字所要保留的,反之,文字所省略处也正是绘画所要保留的。就中国的情形论,文字最初虽非十足的绘画,后来的发展却和绘画越走越近。这种发展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和绘画本身的发展过程完全相合。两个阶段(一)是装饰的,(二)是表现的。离甲骨略后而几乎同时的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比甲骨文字来得繁缛而更富于绘画意味,这些我从前以为在性质上代表着我国文

    3、字的较早阶段,现在才知道那意见是错的。镌在铜器上的铭辞和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根本是两种性质上的东西。卜辞的文字是纯乎实用性质的纪录,铭辞的文字则兼有装饰意味的审美功能。装饰自然会趋于繁缛的结构与更浓厚的绘画意味。沿着这个路线发展下来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便是流行于战国时的一种鸟虫书,那几乎完全是图案,而不是文字了。字体由篆隶变到行楷,字体本身的图案意味逐渐减少,可是它在艺术发展方面的途径不但并未断绝,而且和绘画拉拢的更紧,共同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了。以前在装饰的阶段中,字只算得半装饰的艺术,如今在表现的阶段,它却成为一种纯表现的艺术了。以前作为装饰艺术的字,是以字来模仿画,那时画是字的理想。现在作为

    4、表现艺术的字,字却成了画的理想,画反要来模仿字。从艺术方面的发展看,字起初可说是够不上画,结果他却超过了画,而使画够不上它了。字在艺术方面,究竟是仗了什么,而能有这样一段惊人的发展呢?理由很简单。字自始就不是如同绘画那样一种拘形相的东西,所以能不受拘牵的发展到那种超然的境界。从装饰的立场看,字尽可以不如画,但从表现的立场看,字的地位一上手就比画高,所以字在前半段装饰的竞赛中吃亏的地方,正是它在后半段表现的竞赛中占便宜的地方。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文字的本质与绘画不同,所同的只是表面的形式而已。评论书画者常说起“书画同源”,实际上二者恐怕是异源同流。字与画只是亲近而已。因为相近,所以两方面都喜欢互相拉

    5、拢,起初是字拉拢画,后来是画拉拢字。字拉拢画,使字走上艺术的路,而发展成我们这独特的艺术书法。画拉拢字,使画脱离了画的常轨,而产生了我们这有独特作风的文人画。(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散步丛书回望故园,有删节。)1下列对 “字与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但称原始的象形文字为 绘画文字或文字画,也是很含混的。B.绘画与文字虽然也具有某些相同的作用,但二者仍然是外表相似而性质却完全不同的两件东西。C.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所模拟的实物有所省略而绘画则不然。D.中国文字经历了装饰和表现两个阶段

    6、,最初虽非十足的绘画,后来的发展却和绘画越走越近,和绘画本身的发展过程完全相合。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甲骨几乎同时的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比甲骨文字来得繁缛而更富于绘画意味,体现了文字兼有装饰意味的审美功能。B.作者曾认为镌在铜器上的铭辞和刻在甲骨上的卜辞,在性质上代表着我国文字的较早阶段,经过深入研究后来他否定了先前的看法。C.流行于战国时的“鸟虫书”以结构繁缛,绘画意味浓厚著称,几乎完全是图案,是过于注重装饰而出现的一个特例。D.从由篆隶到行楷的发展看,绘画与书法并没有随着字体本身图案意味逐渐减少而截然分开,而是各自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殊途同归。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

    7、正确的一项是 A.画和字在各自成为装饰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过程中,始终互为理想,互相模仿,二者取长补短,各臻佳境。B.字不同于绘画,不是拘形相的东西,能不受拘牵的发展,所以字起初虽说是够不上画,结果却超过了画,使画够不上它了。C.字的装饰性不如画,画的表现性不如字,二者只是在表面的形式上“同”而已,并不因此而改变本质上的不同。D.中国书法艺术和文人画的产生,是与字和画的相近与互相拉拢分不开的,这也是书画评论者认为书画同源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奇 石琬琦 吴老先生的奇石店在郁林郡远近闻名,他的一手赏石绝活,更是诸多同行都一致钦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

    8、石头,只要往吴老先生跟前一摆,他立马就能说出石头的产地和价值来。这日晨起开店不久,就来了个络腮胡子,指名道姓地要见吴老先生。先生那时正在后堂与两位知交品茶,见有客来访,便转出店堂来。那络腮胡子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却是满脸堆笑:“吴老先生,久仰大名,在下有一件石头,想请先生看看,如果合适,还请先生收留。”这人脸生,外地口音,又带凶相,吴老先生有心想拒客。但看络腮胡子身后的两个壮汉呲牙咧嘴,肩上的铁扁担被压得半弯,扁担中挂的那件东西还用布盖着,显见是块大石头。店里好久没收过这么大块的石头,而且看这架势,络腮胡子对这石头又分外珍爱,吴老先生不禁起了好奇之心,说:“先看看东西再说吧。”络腮胡子却是左顾

    9、右盼,显得有些为难。吴老先生忙将他们让进后堂,并满怀歉意地打发了两位知交。络腮胡子这才示意那两个壮汉将石头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后挥手让他们出去。待后堂只剩下两个人后,络腮胡子抢前一步,将布轻轻撩开,一边撩,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吴老先生的神色。只见先生先是大张着眼睛期待地看着,待整块布揭开之后,先生脸上微露惊讶之色,紧接着就是拈着胡须,颔首微笑。络腮胡子心里不禁一喜,急问:“先生,这石头”吴老先生脸色一正,说:“还是我先来问你吧。你是否外地人?”络腮胡子点头不迭:“正是,在下昨夜才来到贵城。”吴老先生又问:“是否以前从未玩过石头?”络腮胡子继续点头:“先生真神人了。”吴老先生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了:“你是

    10、否才刚刚听说陆太守离任?并且不相信陆太守当真是清官?”络腮胡子满脸喜色顷刻消失,惊讶与惶恐,还有几分恼羞成怒,但他还是极力按捺着:“吴老先生果然料事如神!但不知此话怎讲?”吴老先生淡淡一笑:“这种石头在我们郁林郡随处可见,普通得很。但你手上这件,三天前就轰动了整个郁林郡,百姓们都称之为廉石。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却也算无价之宝。我劝你还是尽早物归原主吧。”络腮胡子悻悻离去,却把那块石头弃在店中。吴老先生上街去请了两个壮汉,又请了马车,很费了一番周折,才将石头运至郁州码头。果然,有艘小船正静静地停泊在一个僻静处。吴老先生上船,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那便是刚离任的郁州太守陆绩。陆绩虽不

    11、好玩石,但平日喜到市井走动,对吴老先生这位赏石奇才早有耳闻。当下吴老先生命人将石头抬上船。吴老先生说:“太守受惊了。”陆绩哈哈一笑:“吴老先生果然眼光犀利,竟然一眼认出这件石头就是我船上的。”吴老先生说:“太守过奖。三天前,太守离任,因行李物品过轻,船工恐遇狂风急流会出事,太守叫人上岸搬来此石压舱。此事郁林城里无人不知,此石亦被我等尊为廉石,在下怎敢轻易忘却?”陆绩叹息:“本来三天前就该起程,刚行了数里水路,贱内忽染小疾,所以又转了回来。不想昨晚来了一帮汉子,硬说我刚离任,定然搜刮了很多财物,上来翻抄了一番,一无所获,竟以为我这块石头是什么稀世珍宝,硬是抢了去。”吴老先生说:“这帮汉子想是从外

    12、地流窜至本城的,听市井传言太守携石上船,便以为是稀世珍宝,真是有眼无珠。若是郁林本地人,太守如此廉洁公正,端的是谁人不知?”二人相视而笑。是日午时,陆太守的小船悄悄离开郁林郡。这“廉石”被抢的故事,也迅速在市井中流传开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1年12期)4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廉石”被抢的故事,在市井中迅速流传开来,是人们对清官美名的传扬,也是对吴老先生鉴石眼光的高度赞扬。 B.开篇交代吴老先生有一手赏石绝活,为后文他一眼就看出络腮胡子拿来的是个假奇石做了铺垫。C.吴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是线索人物。同时,对揭示小说主旨也起到

    13、至关重要的作用。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在结尾处才点明奇石的真正来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不忍卒读。E.吴老先生正是因为听说了太守石头被劫的事情,加之对络腮胡子身材、相貌的观察和口音的询问,才判断这“奇石”并非奇石,这与他鉴石眼光并无关系。 5. 以“奇石”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6. 小说中对络腮胡子的几处描写,从人物形象塑造或情节安排方面看别有寓意,请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6分) 7. “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却也算无价之宝。”吴老先生的话有何深意?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子

    14、产坏晋馆垣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

    15、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

    16、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公:指鲁襄公。闬闳:指馆舍的大门。 甸:甸人,掌管柴火的官。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 巾车;管理车辆的官。脂:指加油。辖。车轴头的挡铁。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B.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C.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D.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17、/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讳言“死”,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左传依春秋为序,采用鲁国纪年,所以“我”是以史官口吻,指的是鲁国,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我”亦指鲁国。C.“执事”敬称对方。敬称针对不同对象,古代称呼可有多种,对一般人可用“公、君、上、丈人、夫子、足下、阁下”等。 D.“宾至如归”意思是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多形容招待周到、殷勤、使客人十分满意、自在。现在仍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10下列对原

    18、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受气,此行是去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B.因为晋君没有接见,子产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把郑国进贡的礼品还给了郑伯。 C.郑为小国,晋是盟主,子产竟拆毁晋国的馆舍围墙。当晋君着人责问子产时,子产句句针锋相对,义正而不阿,词强而不激,说得士文伯无话可答,文子也只好虚心接受意见。D.本文写了郑国君臣在晋国所受到的冷遇和礼遇的两个不同的场面,反映出春秋时期大国对小国的轻慢态度和小国对大国的抗争精神。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9、分) (1)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5分) (2)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东 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貌。12“市人行尽野人行”中,如何理解“市人”“野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13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3)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4)“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B.近年来,各级政府能防患未然,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力争在种种灾害面前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

    21、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D.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十分懒散,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态度,等到考试来临,结果怎样,就不得而知了。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庆祝国庆67周年文艺晚会于10月1日晚在红馆举行,晚会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并体现出香港的创新精神。B.中国队无论胜败顺逆,她从不喊叫,也无雀跃,只静静地手展一面五星红旗,脸带一丝忧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 C.鉴于制假售假、欺骗坑害消费者的活动日益猖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把查线索、挖窝点、堵渠道作为工作重点。 D.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

    22、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志”是怎么得来的呢?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即教导人们要有恒心,要善于做长期艰巨的工作。是天生的吗?不。古时李时珍花了一生的精力,跋山涉水,走遍天涯海角,才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A. B. C. D.18.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节俭 隳名城,杀豪杰 高大的城墙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溃败的军队 奋六世之余烈 凶猛,严酷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术业有

    23、专攻 用功A. B. C. D.1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威震于殊俗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其皆出于此乎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0. 对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 B.C. D.2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画图省识春风面

    24、,环珮空归夜月魂。”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许在夜月里,依稀仿佛,或可听到环珮作响,那是昭君的魂魄归来了吧!杜甫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B.人物、情节、环境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小说祝福就是选取了“祝福”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祥林嫂”,通过她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只有反抗封建礼教才能获得彻底解放”这一深刻主题。 C.小说老人与海除了对事件直截了当的叙述,还有大量的人物心理独白,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代诗家辈出,风格多样,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白居易的浅近、李商隐的含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

    25、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22.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已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的,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带着十五岁的儿子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让他变得有男子汉气概。禅师应允只需三个月就能把他的儿子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儿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

    26、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16次。禅师问父亲是否满意,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他受训三个月,竟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 案1.C(错在“绘画则不然”)2.D(错在“各自走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殊途同归”)3.A(有阶段之分,不是“始终互相”)4.BC 解析: A项,对吴老先生鉴石眼光的传扬错误。D项,“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E项,与鉴石眼光有关。先看出石头不是奇石,然后才联系到太守被抢的石头。5.设置悬念,吸

    27、引读者,与结尾照应。“奇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宝石,而是普通的石头,让人读后恍然大悟。“奇石”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卖石、看石、弃石、还石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小说主题,赞扬太守的廉洁品行。太守离任行李物品很轻,需用石头增重压舱,却被人误认为是稀世珍宝,具有讽刺意味。6.人物塑造上:“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却是满脸堆笑”,满脸堆笑有故意讨好之意,与其相貌气质“满脸横肉”很不相符,暗示此人身份特殊,这一描写符合他强盗的身份。情节安排上:“络腮胡子却是左顾右盼,显得有些为难。”他的异常表现,为后文交代他卖的石头其实是抢劫陆太守的压船石埋下伏笔。也可以举其它例子:如“这人脸生,外地口音,又带凶相”“一边撩,

    28、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吴老先生的神色”“络腮胡子满脸喜色顷刻消失,惊讶与惶恐,还有几分恼羞成怒”7.做为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的实际价格甚至不值钱;但这块石头又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被百姓称为“廉石”,它是太守廉洁奉公品质的真实写照,为官者的美好德行是无价的,百姓的信任赞扬是无价的。为官者只有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才会得到百姓永久的爱戴和良好的口碑。如杨善洲,物质生活上他是贫穷的,但是精神世界里他是富有者,他得到的是人们永远的尊敬、爱戴与思念。8.A 9.C 上,用于称帝王10.B 文中只说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伯,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然后让郑伯回国。没有说晋侯把郑国进贡的礼品还给了郑伯。11.

    29、(1)鲁襄公去世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薨:去世;相:辅佐;如:到去;未之见也:宾语前置1分;语意通顺1分)(2)现在您拆毁了围墙,虽然您的随从能够戒备,那么对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吾子、坏、戒,若何,以上各1分,语意通顺1分)12.“市人”,奔走闹市红尘; “野人”,荒僻之处,自足于怀。(4分)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13.一、二两句“月色清”“市人行尽”写出了东坡的宁静(2分)。第四句用“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进一步突出了苏轼看淡名利,乐

    30、观旷达的情怀(2分)。14.略 15.B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防患未然: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这里用反了。 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或者不知道,不能表示“不用说都能知道”的意思。16.C 17.C 18.A 19.A 20.B 21.B22.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计划,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23.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

    31、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就是成功。参考立意:真正的男子汉气概成功的内涵 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参考译文: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敝国由于政事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不知道对辱临敝国的诸侯属官怎么办,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在您拆毁了围墙,虽然您的随从能够戒备,那么对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的。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