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选择题.docx

    • 资源ID:14230734       资源大小:58.8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选择题.docx

    1、高中历史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选择题高中历史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选择题(考试总分:196 分 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9 小题,共计 196 分)1、(4分)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场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此事反映了 ( )A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 B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 D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2、(4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

    2、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3、(4分)东晋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不熟悉谱学的不能居吏部之职。这是由于 ( )A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B孝廉成为选官依据C官员选任日益严格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4、(4分)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 B C

    3、 D5、(4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C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D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6、(4分)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 )世卿世禄制 科举制 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A B C D7、(4分)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里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

    4、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 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 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8、(4分)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下列选官制度的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世官制阶段 察举制阶段前期 九品中正制时期 科举制阶段A B C D9、(4分)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加强了分

    5、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10、(4分)典故“李广难封”是指曾任右北平太守、前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虽勇猛过人,却因在战场上迷路未能获得足够军功,终生不得封侯,而同时代许多中下级官员都得到了封侯的赏赐,李广为此抱憾终身。下列各项对这一典故分析正确的是A西汉选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B西汉军人社会地位低下C西汉政治观念仍有先秦残余 D封侯的存在不利于君主专制11、(4分)钱穆在中国传统统治中说到:“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

    6、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的是A制度推行是由于地方动荡、交通不便 B官吏的选拔由地方官员负责C官员选拔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 D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12、(4分)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A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B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13、(4分)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

    7、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4、(4分)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15、(4分)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表述有误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重要体现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C杜绝

    8、了政治腐败和低效现象D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稳固了统治基础16、(4分)钱穆认为古代中国:“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中所指出的古代中国“政制演进”趋势的实质是 ( )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B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与加强C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发展主流 D小农经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17、(4分)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了 ( )A郡县制推向全国 B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C察举制得到推行 D血缘政治关系得到加强18、(4分)钱穆说

    9、:“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19、(4分)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20、(4分)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 )A选官体制进行

    10、了革新 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21、(4分)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22、(4分)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 )A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11、23、(4分)东晋南朝时,谱学盛行。贾弼之撰十八州氏族谱,谱中士族禁止与庶族通婚共坐,谱学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谱学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 )A士族政治的弊端 B士、庶族的争斗C社会结构的固化 D宗法制度的强化24、(4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A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B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C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D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25、(4分)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三代时期,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B“以客

    12、出仕”成为秦朝以前风行的做官途径C汉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26、(4分)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史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汉初的选官制度 ( )A阻断了阶层流动 B容易导致人才匮乏C因循秦朝的旧制 D标志官僚政治形成27、(4分)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

    13、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D察举制的弊端28、(4分)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9、(4分)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

    14、是指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D世官制到察举制的转变30、(4分)下表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发展态势。造成当时“第一种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隋开国的581年12世纪宋朝晚期政治发展态势第一种: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第二种: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A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B三省六部的设立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宋明理学的发展31、(4分)东汉顺帝时期,从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此,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革 ( )A革除了察举制的固

    15、有弊端 B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C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 D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32、(4分)据报道,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近166万人报考,较去年增加了17.34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子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史D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33、(4分)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

    16、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 )A书法艺术得到了推广与发展 B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C中央王朝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D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34、(4分)钱穆先生指出,自汉武帝时起,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或发达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里最应着眼之点。其“着眼之点”的最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推动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C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不断完善35、(4分)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

    17、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 )A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B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36、(4分)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37、(4分)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38、(4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

    18、“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39、(4分)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汉朝通过察举制,以广泛授罗、管理人才B九品中正制,为真正有才学且出身低微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C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D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取士,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40、(4分)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

    19、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系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贿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 )A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B明确官员的职责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减少吏治腐败发生41、(4分)下图示意的是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试判断该制度实行于 (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42、(4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这一发展变化反映的是 ( )A官吏制度的演变 B地方制度的变迁C军事制度的改变 D经济制度的改变43、(4分)在选贤任能上,东汉明帝诏云“选举不实,权门请托”,以至于“耆宿大贤,多见弃废”,而唐太宗时

    20、期却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教育人才机构的变化 B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C教育人才内容的变化 D选拔人才方法的变化44、(4分)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45、(4分)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

    21、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 )A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6、(4分)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 )A宗法制 B世卿世禄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47、(4分)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

    22、入仕的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48、(4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 (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B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D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49、(4分)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 ( )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削弱了身份世袭制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9 小题,共计 196 分)1、(4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讲述了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从隋炀帝文集中

    23、隋炀帝的表现可以看出隋炀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也懂得尧舜的道理,但是最终还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就是隋炀帝自身的问题,没有听取他人意见的品格,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D选项材料没有提到儒家思想的问题;C选项与此无关。2、(4分)【答案】D【解析】糊名法指在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的做法。材料没有提出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选官原则上是知识才能和品德,可见未必无真才实学,排除B。材料没有突出参加科举制的成员构成上,排除C。由于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而人才无法量化标准,故受主观影响较大,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故选D

    24、。3、(4分)【答案】A【解析】“有司选举,必稽谱籍”是说选举官员要依据家族谱系,也就是说要根据门第族望,这跟东晋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有关,故选A;孝廉成为选官依据是在西汉而不是在东晋南朝时期,故排除B;题干仅仅提供的是东晋南朝时期,没有涉及到其他时间段,故C中的“日益”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题干说到的“有司选举”没有说到中央还是地方官员,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4、(4分)【答案】B【解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属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进士以诗赋取人”属于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属于明朝八股取士制度,依据时间选择B项正确。5、(4分)【答案】C

    25、【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C项正确。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排除A。B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与设问“实质”不符,排除。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6、(4分)【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社会开放的程度,流动性越大,社会开放程度越高。世卿世禄制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此制度阻碍了官员间的流动性,不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错误;科举制

    26、使贫寒子弟也能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进入官僚集团,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定流动性,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正确;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不承认土地私有制,不利于土地的流通和实现社会公平,故错误; 土地私有制承认土地自由买卖与私人占有,使土地流动性加强,利于扩大社会的开放程度,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组合,故排除ABD,选C。7、(4分)【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世家大族推崇重门第的婚姻观念,而五代以来,选官不问门第,婚姻也不特别强调门当户对;故可知是政治制度调整,尤其是科举制的发展影响社会生活,D项正确。A项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的说法错误

    27、,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民族融合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而不反映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排除C。所以选D8、(4分)【答案】D【解析】世官制选官主要是世袭,这种选官普通百姓不可能进入上层;察举制注重品德和才能,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出身下层百姓也可以跻身上层;九品中正制时期选官依靠门第,门第低的很难进入上层社会,体现了选官的封闭性;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是学识,有利于社会下层向上流动;依据材料中“社会进步”的视角分析先后顺序,可以得出答案D正确。9、(4分)【答案】C【解析】古代本来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汉武帝封的是少子,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削弱分封王侯的势力而推行的推恩令政

    28、策,故C正确;A、B不符合史实,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B、D。10、(4分)【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了李广不得封侯的原因是军功不足,这体现了军功对授爵的影响;按军功授爵是先秦时期的政治观念,C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而同时代许多中下级官员都得到了封侯的赏赐”,说明了西汉有封侯的事件,D错误。11、(4分)【答案】D【解析】本题要选出错误选项。由“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可见ABC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表明选官权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12、(4分)【答案】A【解

    29、析】据材料中的“分立”可知,参与军机的大臣原本属于丞相管理,后来才与丞相(文官之首)分开并立,此特征符合宋代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故选A;B项错误,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本来就是丞相并立的,而不是分离出来的;C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D项不符合题意,清代没有丞相。13、(4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景帝借赏赐分封为名,实为削弱梁国,使其无实力与中央对抗,B项正确。A项是现象,与题干的实质不符,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边患问题,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开发边疆政策,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4、(4分)【答案】B【解析】虽然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度被破坏,但其形成的礼乐文化仍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但是近代以来礼乐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以前,故A项错误。“四方”臣服中央的观念,就是四海一家,天下共主,要求地方服从中央,外夷臣服中国。这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加强的方向,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世代公卿制度就是世卿世禄制,其在后世为其他选官制度所冲击和替代,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错误。“封建”式管理即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选择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