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出效果邹议.docx

    • 资源ID:14206239       资源大小:109.3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出效果邹议.docx

    1、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出效果邹议研究生课程期末作业 课程名称 燃烧与污染物控制 论文题目 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邹议 学 院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热能工程 姓 名 周瑞兴 学 号 14101052 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邹议摘要燃煤产生的细颗粒物粒径小、数量多、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因而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且容易吸附各种有害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细颗粒物的控制尤其是燃煤电厂颗粒物控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笼罩,细颗粒物排放量大幅增加,作为细颗粒物主要排放源之一的燃煤电厂,了解其排放特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

    2、控制措施,已刻不容缓。燃煤电厂现有的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详述电厂现有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的脱出效果。关键词:燃煤电厂;细小颗粒物;除尘设备1、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定义,粒径在02.5段的颗粒称为细颗粒物(PM2.5),PM2.5又称为可入肺颗粒,能够进入人体的肺泡甚至血液系统中去,直接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目前已知的PM2.5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美国EPA研究表明,PM2.5具有更大的环境活性和危害;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

    3、实PM2.5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PM10。研究还表明,PM2.5在大气中停留时间为7-30天,可以长距离传输造成大范围污染。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与大颗粒相比,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烟气中的铅、铬、镍、镉、锌、铜、钴等重金属元素和一些有机物污染物很容易在颗粒表面富集。可吸入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特别是细颗粒物,由于粒径更小,能够直接进入到支气管和肺泡,甚至进入血液。这些细颗粒物会氧化、刺激肺部组织和粘膜,导致肺炎和肺纤维化,甚至可进一步诱发肺癌等疾病。根据研究报告,我国城市中大部分PM2.5来自煤的燃烧过程,颗粒的排放与锅炉的炉型、功率、主要燃料和除尘分离器装置等因素密切相

    4、关。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对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源解析、环境及健康评价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美国国家环保局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了“EMPACT”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研究思路和方案的确立,通过环保立法关注细颗粒物,提高民众的生存质量;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立项,对固定源和移动源的PM2.5颗粒的显微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源解析工作;美国肯塔基大学、犹他大学、密苏里大学联合对各种不同大小的燃烧源排放的超细颗粒进行多手段的分析工作;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也分别对细颗粒物的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显微

    5、组分分布与PAHs、大气颗粒物及气溶胶中元素富集因子、颗粒物沉降与降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99年我国国家环保科技发展指南中将细颗粒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列为研究方向之一,同时卫生部也颁布了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14个环境卫生标准。九十年代以来,美英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气中PM2.5的物理化学表征、大气化学过程、健康效应及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作为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中国的形式更严峻,至今还没有十分具体的细颗粒物排放标准。实际上,控制细颗粒物排放需要对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同时进行控制。在国内,目前对二次颗粒的控制是对通过抑制前期产物的生成,如对燃烧产生的有机物、硫化物、NOX和N

    6、H3进行控制,减少其排放量。具体措施有:通过选煤、燃煤工况的调整和尾部烟气处理将SO2和NOX的排放降到很低的水平;FGD系统对SO2的脱除可达到99%,对NOX的附带脱除率也超过70%;而选择性的非催化还原(SCR)可减少NOX达95%。对一次颗粒目前主要是通过尾部的污染控制装置(除尘器和脱硫装置)来脱除的,但由于传统的除尘器基于重力沉积和惯性沉积原理,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小于1Lm的粒子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对细颗粒物的捕获效率仅为2040%,所以研究燃烧释放的一次颗粒物更为重要。2、电厂细颗粒物脱除技术2.1火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点 燃煤电厂排放的细颗粒物主要分为两类:(1)直接排出的一

    7、次细颗粒物,(2)一次细颗粒物通过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经过实测表明,燃煤电厂经除尘、脱硫后排放的烟气中的颗粒物几乎全为PM10,其中的PM2.5所占的比重也较大。燃煤电厂排放到大气中的SO2、NOX等发生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生成的硫酸根、硝酸根和铵根离子等形成的水溶性离子气溶胶,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次细颗粒物的来源。2.2 湿式静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将水雾喷向放电极和电晕区 、水雾在电极形成的电晕场内荷电后分裂进一步雾化、电场力、荷电水雾的碰撞拦截、吸附凝并、 共同对粉尘粒子起捕集作用,最终细颗粒物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到达集尘极而被捕集,喷雾形成的连续水膜将捕获的

    8、粉尘冲刷到灰斗中排出。湿式电除尘器内由于有水雾液滴的存在,使得电极表面势垒发生了改变,与干式电除尘器相比,湿式电除尘器的电极更易于电子的激发。另外,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也易于越过表面势垒而成为发射离子。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改变了电极放电效果,使之能在低电压下发生电晕放电。同时,由于水的比电阻较小,液滴与粉尘结合以后使得粉尘的比电阻下降,从而提高了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此外,湿式静电除尘器采用水流冲洗,不会产生二次扬尘。目前在国外电厂常采用的湿式电除尘器布置形式有以下3种:水平烟气独立布置。垂直烟气独立布置。垂直烟气与WFGD整体式设计。 前2种布置方式需要专门的空间,第3种布置方式是近些

    9、年来最常用的,同时成本和运行费用也是最低的,占地面积也很小。而且与WFGD整体布置的湿式电除尘器还具有可靠性较高,没有活动内件,简化酸液收集、存储系统、优化清洗水喷雾冲洗且清洗水能直接作为补给水被 WFGD所利用等优点。2.3其他复合除尘器 2.3.1 复合式除尘器 目前国内外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方法主要有静电与其它方式结合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常规除尘器之前加上一个凝并器,使较小颗粒凝并成较大的颗粒,以达到常规除尘器的高效除尘范围。2.3.2 静电与传统旋风除尘器相结合静电增强旋风分离器的基本思想是在旋风分离器空腔主轴上加入电晕极,在其周围能产生较高的电子密度和较强的电场力。纪万里等的实验

    10、显示,当风速为8ms-1时,1m粒径的分级效率从不加电时的35.5%上升到90.6%。但是在实践中,这种方式容易出现两种机理的冲突。如入口风速增大,颗粒停留时间变短,静电作用降低,分级效率与旋风分离器的效率相似;风速太小的话,旋风作用减弱,如果风速太低,还会出现类似静电作用下的某段粒径分级效率“低谷”。2.3.3 静电与颗粒层除尘器的结合颗粒层除尘器是利用粒状物料(通常是1.55mm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净化烟气的除尘设备,在水泥、炼焦、化工和冶金业得到广泛运用。静电增强颗粒层除尘器包括粉尘荷电,颗粒层不带电场;粉尘不荷电或荷电较少,颗粒层带外部电场;粉尘预荷电,颗粒层带外部电场三种方式。其中在

    11、第三种方式中,粉尘颗粒在颗粒层中受到电场力和镜像电荷吸引力,这种布置对颗粒脱除作用最大。但是这种系统由于压损太大,过滤速度只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所以体积庞大,而且清灰复杂。2.4.3 静电与布袋结合的方法静电和布袋除尘是现在电厂利用最多的两种除尘方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电力研究所就开发出紧凑型混合颗粒收集器(COHPAC),即在原有静电除尘器后加一个脉冲布袋除尘器。而且在这种方法中还可以在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之间注入吸附剂,能协同脱除SO2、汞等污染物,提高吸附剂利用率,减少静电除尘器捕获灰粒的毒物含量,提高其经济价值。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美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又开发了一种结合更为紧凑

    12、的系统“先进混合除尘器(AHPC)”。将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集于一个腔内,把滤袋置于静电极板和极线之间,实现了真正的混合。这种系统体积更小,极板和滤袋材料的使用成倍减少。但是此技术的难点之一就是滤袋的保护。该系统于1999年7月在美国大石电厂对旋风燃烧锅炉产生的高比电阻飞灰进行了试验,试验测定其对0.0150m顺粒的脱除效率达到了99.99%,而且砷、锡、铅、镶已测不到。 2.4 细颗粒物凝并技术由于传统的除尘技术难以控制细颗粒物的排放,因而研究细颗粒物凝并促进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细颗粒的凝并促进技术主要有:声凝并、电凝并、磁凝并、热凝并、湍流边界层凝并、光凝并和化学凝并。2.4.1 电凝并电凝

    13、并是通过增加微细顺粒的荷电能力,促进细颗粒物以电泳方式到达飞灰颗粒表面的数量,从而增加颗粒间的凝并效应。微粒在电场中被极化而产生极化电荷,无论在非均匀电场(如电除尘器的电晕板附近),或在均匀电场(如电除尘器的近收尘极区域),粒子的偶极效应将使粒子沿着电力线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许多粒子沿电场方向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珠串型(亦称链式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粒子在电场中形成“灰珠串”的现象与粒子是否带电(自由电荷)无关。因为极化产生的电荷起源于原子或分子的极化。因而总是牢固地粘缚在介质上。它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不同,既不可能从介质的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也不可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即使物质同时具有

    14、导电性。情形也是如此。若使介质与导体相接触,极化电荷亦不会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相中合。因此,只要有电场的存在,粒子就会极化,就会有凝并现象发生。而且这种粒子的偶极效应不仅发生在电场空间,形成空间凝并。即使在电除尘器的收尘极板上,已释放电荷的粒子间仍由于极化作用的存在而凝并在一起。电凝并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核心是确定电凝并速率(电凝并系数)的大小,其研究目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微细尘粒的电凝并速度,使微细尘粒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凝并而增大粒径,从而有利于被捕集。目前,应用电凝并技术收集亚微米粉尘是国内外气溶胶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2.4.2 声凝并声凝并是指在声场作用下,气固两相物中的固相和气相之间会发生复

    15、杂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讲各种相互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得微粒相互靠近并且最终凝聚。而多分散系统的气溶胶本身是一种表面能不稳定的体系,有相互凝结成较大颗粒的趋势,声波能加速颗粒的运动速率,增加了粒子的碰撞几率,从而使气体中的微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易于被捕集。声波的频率和强度对凝并有一定的影响,高频和低频对收尘都有一定的效果。实验室的声波除尘装置由声波发生器、声凝并箱和分离器组成。声凝并方法收集亚微米粉尘是有效的,曾一度引起除尘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对于高频来说,为了产生几十甚至十百千赫的声波,需要解决高能耗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消除噪声的危害。因此,如何产生低成本的有效声场,也是高频声能消烟除尘技术能得以应

    16、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目前尚来制造出实用的声波除尘器。2.5.3 其他凝并技术热凝并又称为热扩散凝并,是指超细颗粒物在没有外力、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产生明显的成核和凝并的现象。由布朗运动(扩散)导致气溶胶粒子互相接触而合并的过程叫热凝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凝并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烟尘浓度高,粒径相差较大的颗粒物,热凝并的效果比较明显。Hinds计算了典型的热团聚过程的团聚速率值为10cm3/sec,对于常温下单分散性的球形尘粒,如将其计数浓度为106粒cm-3降至104粒cm-3。也就是说让尘粒的体积等效径增2.2倍,忽略重力沉降和边壁效应,按经典的热凝并方程计算,其凝并时间约为

    17、9小时以上。由于热团聚过程缓慢,难以到达有效分离细微粉尘的实际要求,因此难于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磁凝并指的是强磁性颗粒经磁场作用,即磁选或预磁后,由于其剩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凝并现象。研究表明,磁凝并除尘对收集亚微米粒子的效率是极高的。而且磁凝并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当中。湍流凝并是指超细颗粒物在湍流的射流中有明显的成核和凝聚现象,而且成核和凝聚的颗粒将进一步长大。边界层凝并是由于横向速度实用梯度引起的碰撞而导致的凝并现象,又称为梯度凝并。在湍流流动中,同时存在热凝并、梯度凝并和湍流凝并,并且随着超细颗粒物的直径增大,这三种凝并作用依次增强,湍流脉动速度会促使颗粒碰撞并发生凝并,且在湍流流动

    18、的边界层内,对于粒径较小的微粒,由于横向速度梯度引起的凝并效果也非常明显。光凝并是指应用光辐射的原理促进颗粒物凝并。光凝并一般遵循如下过程:入射电子束一等离子体膨胀,等离子体云膨胀一成核,冷凝膨胀长大+等离子云膨胀凝结不规则片形状凝并凝胶化。化学凝并是指使用固体吸附剂捕获超细颗粒物的除尘方法,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机理来实现的。化学凝并对除去超细颗粒物不仅十分有效,而且可以实现多种污染物同时脱除。以上为几种不同的凝并形式,我国目前大部分电厂使用的都是电除尘器,因此电凝并的方式更适于电厂除尘器改造。2.6脱硫技术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种类达几十种,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

    19、气脱硫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大类脱硫工艺。湿法脱硫技术较为成熟,效率高,操作简单。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2.7脱硝技术为防止锅炉内煤燃烧后产生过多的NOx污染环境,应对煤进行脱硝处理。分为燃烧前脱硝、燃烧过程脱硝、燃烧后脱硝。根据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降氮减排的技术措施有两大类:一类是从源头上治理。控制煅烧中生成NOx。其技术措施:采用低氮燃烧器、分解炉和管道内的分段燃烧,控制燃烧温度;、改变配料方案,采用矿化剂,降低熟料烧成温度; 另一类是从末端治理。控制烟气中排放的

    20、NOx,其技术措施:“分级燃烧+SNCR”,国内已有试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国内已有试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欧洲只有三条线实验;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国内水泥脱硝还没有成功经验;生物脱硝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总之,国内开展水泥脱硝,尚属探索示范阶段,还未进行科学总结。各种设计工艺技术路线和装备设施是否科学合理、运行可靠、脱硝效率、运行成本、水泥能耗、二次污染物排放有多少等都将经受实践的检验。三 结语由于可吸入颗粒物的巨大危害,人类已经着手对它进行研究。美国在这方面做出的成果要多一些,其它欧美及亚洲国家、澳大利亚等也都已经出台相应的有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在颗粒物的源解析、组成结构、毒物学、病理学、大气输运过程及空气质量模型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颗粒物的源解析结果显示,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细颗粒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燃烧源颗粒物的产生和脱除的机理进行研究,具有很重大的实际意义。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基础研究”也已经启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为改善自己生存环境而付出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参考文献:


    注意事项

    本文(电厂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脱出效果邹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