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docx

    • 资源ID:1419425       资源大小:66.4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docx

    1、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在一位法老的陵墓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它应该是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希腊字母2.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文明的叙述和评论,最恰当的是A现代民主制度直接源自希腊城邦 B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普遍特征C“古典时代”希腊城邦进入全盛时期 D居住在雅典城中的公民才能享有民主3“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

    2、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 B C D4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5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

    3、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8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0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

    4、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1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

    5、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3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1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5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

    6、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16xx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17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

    7、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19“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0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

    8、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1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2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

    9、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 B C D2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4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

    10、D南北和谈25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

    11、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8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2920世纪初,中国传统史学在向现代史学转变,即新史学的转变。新史学“新”主要表现在 持有进化论观点

    12、反映封建帝王的治国 为全体国民写史 否定汉宋两司马的史学A B C D30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实施富国强兵 废除封建制度 实施“大陆政策” 推行“文明开化”A B C D注意:以下试题为3分题31交往是人类创造文明中的重要活动。下列关于文明交往总体趋势的论述较为恰当的是A单向直线 B双向互惠 C多向互动 D共存共赢32.据学者研究和推算胡夫金字塔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前后20年才能完成,还需要几百个专业技术人才。据此可得出A. 法老具有至高无上威权 B. 古代埃及几何数学发达C. 古代埃及人多信仰来世 D. 纸草是优质

    13、的书写载体33.(15世纪以来)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这句话最适宜深刻认识下列哪一历史现象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诞生34“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35.“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全球通史)下列属于这种“不同”的是出现了新的制度 出现了新的帝国 出现了新的文明模式 出现了新的国家A B C D二、

    14、非选择题(共75分)36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7分)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2分)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

    15、料二: 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问题:(16分)(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4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分期

    16、方法,为什么?说说另一种分期方法的合理之处。(8分)3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问题:(14分)(1)以法国为例叙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0分)(2)你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4分)39“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分)(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

    17、析,史论结合。)40.西学东渐材料一: 中国近代翻译书籍数量示意图(单位:种)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编制材料二: 近代某翻译机构译书分类统计类别史志政治交涉兵制兵学船政学务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种数63712216249101833类别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图学补遗附刻总计种数7481123117210160材料三: 由华东沿海输入的西方文化,却是如潮涌至,奔腾澎湃,声势慑人;而且是在短短五十年之内涌到的。要想吸收这种文化,真像一顿要吃好几天的食物。如果说中国还不至于胀得胃痛难熬,至少已有点感觉不舒服。因此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

    18、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蒋梦麟西潮(1962年)问题:(24分)(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什么特点?(1分)从当时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这种特点何以出现?(1分)(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材料二中的“某翻译机构”较可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此后近代中国的译书种类分布可能发生什么变化?(2分)(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一度非常讨厌”、“惧怕”、“诅咒”、“甚至踢翻饭桌”的典型表现是什么?这主要是哪一个社会群体的行动?结果是什么?(3分)此后,面对“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塞过来”的情形,中国又有哪些反应?(2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

    19、学东渐的看法。(15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10:BCBDDDBCCD1120:DCBDBADCDC2130:BADCDDDCBC3135:CACBD36(9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以民为本。但在战国纷争的局面下,靠仁政不能实现统一。儒学因其政治主张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被冷落。(2分)秦朝沿用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儒生们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因此遭到弹压。(2分)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学说,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专制集权提供了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提出了思想统一的方案,因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获得独尊的地位。(3分)

    20、关系:当儒家思想演变成适应统治者需要时,才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分)37(16分)(1)统治者的活动。(2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2分)(2)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2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2分)(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2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2分)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分)38.(1)15世纪资产阶级支持加强王权,推动了等级君主制演变成君主

    21、专制,有利于政治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掀起启蒙运动的高潮,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推动了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789年资产阶级领导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资产阶级政权颁布人权宣言,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04年,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在占领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资产阶级掀起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建立起以机器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法国进入工业社会。(2)资产阶级有力地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将人类带入工业文明的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

    22、步;但资产阶级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出现了血汗工厂,供热遭到残酷的剥削,同时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3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史料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的能力。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

    23、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40.(1)进入20世纪(或1900年以后)对西学的引入大大加强(或翻译西书数量较多)。新的译书机构(如商务印书馆)的大量涌现。(2)洋务运动;社会科学类(或政治/史地类)书籍翻译数量增加。(3)义和团运动;中国的农民阶级;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出现中西文化论战。李大钊等人从学习西方转向引入马克思主义,学习苏俄。(4)(15分)答案l:能对

    24、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西学东渐实际上是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过程;西学东渐带来的是中国的前途命运的问题;落后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怀疑与学习等不同倾向等等。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西学东渐是大势所趋(材料一、二、三)但对西方的学习也存在怀疑或是选择性(材料二、三)。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学东渐是大势所趋(材料一、二、三)。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视角,对西方的学习存在怀疑(材料三)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