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南水库工程方案设计书工作报告.docx

    • 资源ID:14172096       资源大小:31.9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南水库工程方案设计书工作报告.docx

    1、山南水库工程方案设计书工作报告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设计证书号: A114004280QMS认证证书号: 05209Q20085R4M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 一 年 十 二 月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批 准: 孙万功 核 定: 卢天杰 审 查: 薛俊玲 校 核: 刘瑞杰 编 写: 张春丽 目 录1工程概况 11.1 流域概况 11.2 原工程概况 11.3 工程建设过程 21.4 工程效益 31.5 工程立项及审批情况 31.6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41.7 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内容 42除险加固设计要点 62.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62.2工程布置 182

    2、.3工程设计 213主要设计变更 263.1副坝贴坡排水 273.2主坝坝基高喷灌浆 273.3泄洪冲沙闸 273.4灌溉输水洞 273.5坝顶路面和防浪墙变更 284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295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316经验及建议 32附件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33附件2:主要设计变更 34附件3:工程大事记 351工程概况阳泉市山南水库位于桃河支流泉寺河上的高崖村处,距阳泉市26km,控制流域面积89km2。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效益的小(1)型水库。设计库容637万m3。水库于1972年开始兴建,197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原水库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洞三部分。水库原

    3、按2%洪水设计,1%洪水校核,由于防洪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建成后一直未能正常运行,是山西省病险水库之一。为排除病险,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于1997年至1999年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改造。增设了泄洪洞,加固了大坝,改造了溢洪道出口,使水库的防洪标准提到了3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经过1997年至1999年除险加固后,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放水洞组成。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体基岩上,为开敞式溢洪道,进口宽40m,进口底高程1040m。泄洪排沙洞位于大坝左侧岩体内,洞径3.5m,进口底高程1020m,全长256.54m,底纵坡为2%。放水洞在主河槽右侧,为坝下浆

    4、砌石有压涵洞,进口底高程1015.60m,出口底高程1012.77m。除险加固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040.0m,汛限水位1037.5m,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043.23m,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045.49m,总库容448.58万m3,兴利库容247万m3。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山西省水利厅对山南水库2007年12月份安全鉴定审查意见书,山南水库现存在问题有:水库防洪标准低于现行规范要求;坝体质量差;溢洪道右案山体为滑坡体,未进行处理;溢洪道出口对岸山体未按设计要求开挖,放水洞进口斜拉闸门被淤埋,无法启闭,洞身渗漏严重;监测设施不完善,无通讯设施。1.7 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内容山

    5、西省水利厅文件晋水规计【2008】402号关于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同意除险加固的主要建设内容为:1)大坝左坝肩绕渗处理;2)溢洪道及右岸滑坡体处理;3)放水洞加固改建。基础同意除险加固的工程设计。即左坝肩绕渗处理,范围0-060040段布设单排防渗幕墙,深入泥岩2.5m,幕墙顶高程1040m;溢洪道及右岸滑坡体处理,对溢洪道挑流不畅段山体按1:0.5削坡,使水流平顺流入下游河道。对右岸滑坡体采用在不稳定山体边界设置环形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前滑面;放水洞加固改建,新建放水洞进水塔及交通桥,并配备启闭设施。2除险加固设计要点2.1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2.2.1左坝肩岩体稳定

    6、及绕坝渗漏 左坝肩岸坡下部较陡,上部较缓,发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第一岩组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石千峰组第二岩组中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石千峰组第三岩组中厚层砂岩与中薄层泥岩互层,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第四岩组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以及第四系中更新统洪冲积低液限粘土,底部为卵石混合土。岩层产状N3040E/NW811,岩层倾向山里偏下游,为逆向岸坡,软弱结构面不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北东和北向三组陡倾角节理裂隙,综合分析,左坝肩岩体稳定性较好,受风化卸荷作用,岸边处节理裂隙呈不同程度的张开,特别是北西向节理裂隙,其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构成了库水绕坝渗漏通道。据ZK08-

    7、2钻孔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为29.692.3Lu,为中等透水岩层。故左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问题,建议对左坝肩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深度至石千峰组第二岩组泥岩23m。防渗宽度7090m。左坝肩隔水层底板为石千峰组第二岩组中薄层泥岩,高程996.7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40m,坝前蓄水深度30.8m,左岸下游坡脚处地下水出逸高程为1010m,则上游渗透层厚度H1为43.3m,下游渗透层厚度H2为30.0m;渗透层平均渗透系数,根据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换算,取1.13m/d;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r0取坝底宽的一半,即60m;渗漏带宽度L取左岸地下水位与正常蓄水位1040m交点处至岸边的距离,据左岸地下水水力

    8、坡度推测求得,取400m。经估算,在正常蓄水位1040m时,左坝肩绕坝渗漏量为754.4m3/d。年渗漏量为27.5万 m3。2.2.2右岸滑坡体地质条件坝右岸溢洪道右侧发育一滑坡,称右岸滑坡。该处为基岩山梁,高程1130m,相对高差120m,地形坡度27,山梁的上下游各有一条垂直于河流的冲沟,上游沟短浅,下游沟深长,山体顶部有黄土覆盖,上部为T1l-4岩组砂岩夹页岩,中部为P2sh-3岩组砂岩、泥质砂岩与泥岩互层,总体上山体由软硬相间的泥岩与砂岩构成,山体岩层产状为N4050E/NW614,岩层倾角由北东向南西渐缓,缓倾河谷偏下游,河流与下游冲沟切割,使山体在地层倾向形成临空面,山体岩层中发

    9、育、组节理裂隙,在山梁延伸方向和北东方向形成切割面,构成了边坡失稳的基本条件。总体上该岸坡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滑坡体后缘从溢洪道进口右侧沿东北向至坝下游冲沟。拉裂面是沿NE向裂隙走向,形成倾向河谷偏下游的陡立面。前缘从溢洪道出口右侧至坝下游冲沟南侧,实际上溢洪道部位为滑体前缘,这部分滑体已被挖除,现溢洪道底全部在完整基岩上,滑体中后部由砂岩碎、块、巨石之间呈架空结构,块石原岩层面多向河床呈2030倾斜,前缘部位原岩层理可辩,岩层翘起,与该处岩层反向倾斜。滑动面为P2sh-3岩组底部厚层泥岩的顶面,前缘高程1037.35m,其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为N41E/NW912。滑动带厚度20c

    10、m左右,物质为紫红色软塑状含泥岩细砾夹泥,其砂粒含量22%,粉粒42%,粘粒36%,比原岩的粘粒含量高出9%。经矿物分析,蒙脱石含量7483%,呈细小鳞片状,定名为粉质蒙脱石粘土。其含水率为28%,滑体前缘即溢洪道出口右侧滑动面有水溢出,该部位的探井中有积水(1996年12月)。沿滑动方向滑体长度70m,横向最大宽度180m,平均135m,厚度620m,平均12m,估算体积11.3万m3。右岸滑坡为一古滑坡,在其滑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从目前观测情况看,滑坡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进一步滑动的迹象。水库正常蓄水对滑坡稳定影响不大,溢洪道泄水可冲刷滑体前缘,对滑坡稳定不利,地震和施工爆破振动力对

    11、滑坡稳定亦有不利影响。从该滑坡体的条件看,滑坡体中地下水的作用对滑坡稳定的影响最大,地下水的影响包括水的浮托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和水对岩层的软化作用。地下水的浮托力使滑体重量减轻,滑体充水时其中的裂隙承受静水压力升高,滑面上的静水压力使作用在滑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减小,渗透水流形成的动水压力使下滑力增加,水对滑动带物质的浸润软化,促使滑动带岩土强度降低,对该滑动带以蒙脱石为主的矿物与水作用后,内部结构发生向外扩张的趋势,有明显的膨胀性,膨胀率达5.4%,亲水性大,水稳定性差,浸水后软化泥化作用显著,力学强度大幅降低。综合该滑坡体的条件,认为其稳定性较差,在长期大量降水和有地震力、爆破振动力的作用

    12、下,有可能再次滑动。坝上游东西向冲沟至坝下北西南东向冲沟之间的山体,地质条件都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不同之处主要是山体前部(北西)岩层倾角较大,后部(南东)岩层倾角较小,这对于后部山体的稳定较有利,但是滑坡发生滑动会使山体前部地形变陡,对后部山体有牵动作用,有可能触发后部山体的滑动,总之整个右岸山体为一潜在不稳定山体。针对右岸山体尤其是滑坡体存在不稳定问题,建议处理措施主要为阻止地表水入渗和排除地下水,改善滑动面的含水率。阻排地表水是在潜在不稳定山体边界外围设置12条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阻止地表水流入保护区内,在保护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汇集旁引地表径流。

    13、做好边坡的绿化,减少降水渗入。岩体上的排水沟,沟中裂隙沟缝抹浆,防止下渗。排除地下水是在滑坡前缘沿滑动带设一排抑斜排水孔,孔内用风力灌砂充填。在溢洪道出口、滑坡体前缘增设挡墙,以防泄水对滑体前缘冲刷,排水孔口伸出挡墙外。在设置排水口时,设法保持排水畅通,并防止冻结。2.2工程设计2.2.1技施工程设计2.2.1.1大坝左坝肩绕渗处理根据其地质特点及渗漏量的情况,决定左岸的绕坝渗漏采用穿透浅层砂岩的防渗幕墙,在桩号0-060到0+040之间做防渗幕墙。布置一排,孔径75mm,孔距2m,排距2m,深入下层泥岩2.5m,幕墙顶在高程1040m处。2.2.1.2放水洞进水塔及工作桥设计进水塔设在原进口

    14、喇叭段,桩号为0-27.0m0-37.2m,底部高程1015.6m,顶部高程1049.75m。上部设启闭机室。在进水塔右侧设工作桥与泄洪道右岸边坡联接。在高程1027m处是取水平台,在闸室内设置叠梁门,以便于控制取(泄)水量,为方便取表层清水,配备两扇与叠梁门同尺寸的拦污栅。在叠梁门后布设一竖井,井底高程1015.60m,工作闸门设置于竖井底的放水洞进口,进水闸后设通气孔。塔身内1040m高程设闸门检修平台,塔顶1046m高程为启闭机室,布置了卷扬式启闭机和一个电动葫芦。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工作闸门,工作门启闭机容量是400KN,为动水启闭;电动葫芦悬挂在屋面梁上,采用悬吊推压滑块的装置,启闭叠梁

    15、门和拦污栅,起吊容量为100KN,为静水启闭。放水洞与供水管路相连通。现有的卧管依然保留,作为备用供水通道。进水塔塔身为C25钢筋混凝土,闸室进水口孔口尺寸为1.5m1.5m,设计进水塔底板厚1.5m,长10.2m,宽3.9m;塔身长10m,宽3.9m,高30.25m。从高程1015.6m至1027m,壁厚1.2m,1027m至1040.5m壁厚1.0m,1040.5m至1046m,壁厚0.8m,塔内1040.5m高程设闸门检修平台为板梁结构,板厚20cm,梁宽3040cm,高50cm,塔上部1046m高程为启闭机室底板平台,采用板梁结构,板厚15cm,主梁高50cm,宽40cm,次梁高35c

    16、m,宽25cm。塔两侧1045.85m高程设牛腿,分别厚0.51m,高0.52m,宽7.24m,较大牛腿的顶部支撑有交通桥达板,交通桥与大坝右岸的山体相连。闸室启闭机底板后15cm,启闭机室长10m,宽4.5m,净高3.6m,墙体为37cm厚砖墙。工作桥布置于放水洞进水塔和右侧溢洪道进口右岸山体之间,桥长60m,分5跨,单跨12m,桥身采用“T”型断面,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宽1.5,厚1012cm,两端设端肋厚20cm,梁腹高70cm,宽30cm;在端肋内侧设置C15混凝土挡墩,厚18cm,宽29cm,高40cm,挡墩内布置22根16长70cm钢筋与柱顶承台锚在一起。在端肋和挡墩中间用油

    17、毡填缝,缝宽1cm。下部支撑柱为圆柱型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身直径80cm,柱顶承台长150cm,宽80cm,高115cm,柱子基础采用C15混凝土结构,长宽高为200cm200cm120cm,基础内布置33根25长400cm、间排距60cm的钢筋深入基岩。工作桥桥台位于右岸山体,采用C15混凝土结构。2.2.1.3洞身裂缝处理根据统计放水洞身现有裂缝18条,其中10条为环形贯穿裂缝,最大缝宽2mm,其余为表面裂缝。通过对各种堵漏材料的比较,决定采用以下修补方案。1)对环形贯穿裂缝沿裂缝开出宽10cm深 5cm矩形槽。2)对混凝土表面和矩形槽进行清洗。混凝土裂缝表面用钢丝刷刷干净,并高压水冲

    18、洗,保持裂缝两边一定范围内干净,以无松动的混凝士小块和其他污泥杂物。3)裂缝采用化学灌浆,采用手风钻打孔,每条环行贯穿裂缝,沿缝设8个孔,孔深穿透洞壁,用 LW型水溶性聚氨酯,进行环缝向缝后腔体回填灌浆。4)灌浆完毕后,在矩形槽内布置适量锚筋,最后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PCCM刚性密封材料将矩形槽密封。2.2.1.4溢洪道右岸滑坡体及挑流出口的处理为解决右岸滑坡体的不稳定问题,在潜在不稳定山体边界外围设置1条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阻止地表水流入保护区内,在保护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汇集旁引地表径流。截水沟衬砌厚度0.4 m,净尺寸底宽1.0m,沟深1.5 m。溢洪道挑流

    19、出口水流不畅,在山体的对冲部位按1:0.5开挖以使水流顺流至下游河道,开挖弃渣填置于现水流拐向坝坡脚处拐出口,以阻挡水流走向防止冲刷坝脚。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地形对溢洪道对岸山体的开挖进行了调整,实际工程量比初设图纸工程量有所增加。2.2.2技施变更工程设计2.2.2.1渠槽改造将渠槽进口浆砌石拆除,为保证水库正常蓄水,在靠近原有铁桥上游桥下的渠槽相应位置处,设置一道闸门,非汛期设闸门挡水,汛期开启闸门泄洪。2.2.2.2放水洞洞身裂缝处理旧闸门旁沉降缝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1)首先用堵漏工装对沉降缝进行表面封堵固定,在堵漏工装上预留排水孔、灌注水泥浆及化学浆孔。排水孔泄压排水、灌注孔注浆使用

    20、。堵漏工装与砼之间的缝隙用橡胶板、稳挡水 渗透结晶堵漏等材料进行封堵,防止浆液流出。2)在缝两侧错开止水带处打孔,孔深穿透300mm混凝土洞壁,并深入浆砌石护砌400mm,孔径28mm。3)用双液灌浆泵灌注化学浆浆聚氨酯灌浆料(疏水型)。该材料遇水膨胀后将水源封堵在水洞外侧使化学浆浆沿孔进入混凝土壁与岩石之间的缝隙及止水带后部沉降缝处,达到加固、堵漏、密实效果。4)再在沉降缝处堵漏工装预留管处灌注化学浆浆封堵止水带与堵漏工装之间的沉降缝。5)灌注完化学浆后,灌注水泥浆,达到整体加固的目的。6)用稳挡水 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对注浆孔进行封孔处理。距闸门35m范围内沉降缝、裂缝的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1

    21、)缝两侧打孔,孔深穿透300混凝土壁洞壁,深入浆砌石护砌400mm,孔径28。具体布孔位置视现场施工时具体情况而定。2)用双液灌浆泵灌注化学浆聚氨酯灌浆料(疏水型),该材料遇水膨胀后将水源封堵在水洞外侧,达到加固、堵漏、密实效果。3)灌注完化学浆后,灌注水泥浆,达到整体加固的目的。4)凿除缝内填充物30mm,用稳档水 渗透结晶堵漏材料10mm进行嵌填找平。然后嵌填20mm树脂水泥防水防腐密封材料进行柔性密封处理。5) 用稳挡水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进行封孔找平处理,缝两侧200mm刮稳挡水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进行刚性防水加强处理。2.2.2.3上、下游坝坡及坝顶整修下游坝坡排水系统部分损坏,坝坡凹凸不平

    22、。本次设计将下游坝坡改为草皮护坡,铺筑混凝土预制块格栅。在坝顶铺砌人行道板砖,规格0.30.30.06m,其下设0.02m的砂垫层。坝顶下游侧设混凝土护栏。对防浪墙进行混凝土抹面,厚0.2m。损坏的上游护坡采用与原有护坡一致的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补砌。2.2.2.4大坝观测设计水库现有的测压管已全部损坏,无法利用,本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重新布设大坝表面变形观测和渗流压力观测。在0+038、0+073和0+105三个横断面上布设位移测点。每个横断面上设4个标点,分别设于上游坝坡、下游坝顶、下游坝坡和贴坡排水顶部,共布设了12个位移测点。在两岸坝肩0-010和0+020各布设了一排3个工作基点;在0-

    23、015和0+210各布设了一排校核基点。在桩号0+038、0+073和0+105三个断面共布置浸润线测压管9根,坝基测压管9根。2.2.2.5下游挡水墙加高现有坝后挡水墙较低,为防止溢洪道出口水流越过墙顶淘刷坝脚,将挡水墙加高2m。加高挡水墙采用M7.5浆砌石结构。2.2.2.5管理房及上坝公路维修维修管理房200m2,包括前院场地硬化,修建花草池,人行道铺植草砖,维修配电室木门,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铺贴地板砖等。将上坝公路改为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每块0.450.45m,厚0.15m,预制块下设0.03m的砂垫层。改建公路长约65m。3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2008年3月,山西省水

    24、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报省水利厅。2008年5月,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规计(2008)402号文件对初设报告进行了批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设计内容进行了技施设计。4工程标准4.1工程设计标准4.1.1帷幕灌浆标准1.灌浆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2.帷幕灌浆采用循环式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分段长度5m,最大长度不超过10m,设计初始压力为0.30.6MPa,每加深一段压力增加0.20.3MPa,最大灌浆压力不超过3MPa,施工初期应进行生产性试验,通过试验,逐

    25、步调整各施工参数。3.帷幕灌浆结束14天后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孔数量取灌浆孔总数的10%,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单点发压水试验,设计要求的幕体透水率q5Lu。4钻孔分三序造孔,先造第一序孔,再造第二、三序孔,第一序孔间距8m,第二序孔为第一序孔的加密孔,间距8m,第三序孔为第一、二序孔的加密孔,间距4m。先导孔在第一序孔中选取,间距16m。4.1.2混凝土设计要求放水洞进水塔、交通桥、沉井均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冻等级F150,抗渗等级W6。4.2工程实际达到的指标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孔压水试验各孔段平均吕荣值为2.33Lu。,达到了防渗设计要求。5主要设计变更2009年9月14日,山南水库

    26、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提出放水洞改造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工程投资较多,迟迟未能开工建设,所以提出将原有放水洞改建项目取消,调整建设项目如下:1)取消放水洞进口改建工程,包括取消进水塔、交通桥、沉井及相关的金属结构和电气设备。利用现有溢洪道中部的渠槽和泄洪洞、溢洪道共同泄洪,使水库达到300一遇防洪标准。2)在溢洪道渠槽上增设平板铸铁闸门1扇及螺杆启闭机1台。3)增加放水洞洞身裂缝处理。4)增加下游坝坡整修工程。5)增加大坝观测设施。根据项目部建议,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变更设计,2009年11月3日,由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

    27、家对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变更设计进行了技术论证,提出了三个变更方案。2010年8月21日,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组织召开了“阳泉市山南水库放水洞改建方案咨询会”,确定工程变更内容为:1)加固处理放水洞洞身裂缝,保证放水洞安全运行;2)对上下游坝坡、坝顶及水库管理设施进行适当维修。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会议内容进行了变更设计。6设计文件质量管理为了向顾客提供合格的设计文件,我院根据ISO9000系列文件的要求,建立了三级校审制度,对出院的设计文件层层把关。校审程序为校核审查核定。校核为组级,经校核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为组产品;审查为处级,经审

    28、查修改后的文件为出处产品;核定为院级,经核定修改后的文件为出院产品。各级校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校审意见流程记录卡”。设计者分别按校审意见作第一次修改,校核人签名并转入审查程序,按审查意见作第二次修改后,审查人签名,转入核定程序,按核定意见做第三次修改后,核定人签名。各级审查人员对文件的质量作出评定,并填入“校审意见及流程记录卡”。校审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与校核要求相适应,以职务、职称、资历界定。校核人员一般为设计组长、工程师或有五年以上设计实践的助理工程师。审查人员一般为主任工程师、设总、高级工程师或有十年以上设计实践的工程师。核定人员一般为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校审制度中还同时对校审工作提出

    29、了具体要求。设计文件根据其重要性、技术复杂程度分为院级、处级、组级三级。设计报告经院长批准后方可出院,其它院级产品由核定人员签署后即可出院;处级产品由审查人签署后即可出院;组级产品由组级人员签署后即可出院。此外,涉及到方案性或重大技术问题的文件,在出院前须经院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如项目建议书、模型实验报告、水文和地质专题报告、主要设备选型等。经评审、论证以确保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本工程施工期间有关设计文件管理是:一般设计变更由设代人员提出设计变更意见,绘制设计变更图纸,经设代组校核、审查,设代组长签字、盖章后报送业主。重大设计变更由设代人员提出,主管总工主

    30、持研究制定方案,修改设计后由设代组长签字、盖章报送业主。从根本上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7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我院的质量方针:质量为本,技术先进,竭诚服务,信誉至上。设计为建设服务是我院设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设计人员进院后即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树立对工作负责,精心设计的观念。设计为建设服务的思想贯穿到从设计开始到工程建成的全部过程。在设计完成后交付建设单位实施时,即派出设代组进驻工地。大、中型工程项目由主管副院长任命设代组长,设代组长一般由本项目设总或负责人担任,各专业设计组长为设代组的副组长。并配备参加该项设计的主要设计人员为设代组成员。设代组的主要任务是向建设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解

    31、释设计意图,对施工中出现与设计有关的问题,遇到工程地质与其它条件变化,或根据业主与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需要变更局部设计时,设代组在现场提出设计变更通知单。设代组由水工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设代在现场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参加工程例会,设代人员每日填写设代日志,每旬向管理部门汇报,每月向院技质处、计划经营处报设代月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设代人员能及时向业主提供工程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我院的专业总工经常亲临施工现场,对一些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在工程建设期我院还组织了工程回访,我院技质处会同项目设总进行了回访。了解施工中有关设计情况,建设单位对设计产品和设代工作的反馈意见,设代组在工地的工作情况等,将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材反馈给院里和设代组及时解决,以使工程建设者顺利进行。8工程评价现场查看,溢洪道渠槽闸门安装完毕,上、下游护坡、防浪墙及坝顶路面已整修,下游挡水墙加高完成,管理房和上坝公路维修完毕。根据施工和监理记录,大坝左坝肩帷幕灌浆完成并满足防渗要求,洞身裂缝得到有效处理,观测设施安装完成。本次除险加固工程满足设计要求。9经验及建议从工程设计到工程竣工,设计和施工是一种动态完善的过程,客观上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协调一致,从组织上保证施工过程顺利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山南水库工程方案设计书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