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x

    • 资源ID:14155850       资源大小:34.6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x

    1、浅谈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环境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环境教育要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与发展的价值观,从而使未来公民以较高环境素质走向21世纪,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环境问题根源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环境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建设等整体性活动之中,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整个教育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环境综合素质。本文阐述的是我校通过学科课程这一主渠道和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两条辅助渠道,落实环境教育的操作方法。【关键词】 环境教育 学科课程渗透 活动课程深化 潜在

    2、课程熏陶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它警示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确定了“环境教育”概念,并恳请教育当局促进和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思考、研究和革新。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了从小学到成年接受环境教育与环境发展的措施。我国在1994年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指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条根本性的措施。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近几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

    3、了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人的观念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决策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环境教育不仅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受教育者强烈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环境责任感、道德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因此,环境教育是跨学科的,它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也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应当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之中,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整个教育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价值观和情感诸方面环境素质。根据环境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一主二辅”环境教育途径。所谓“一主二辅”环境教育途径就是根据

    4、小学教育的特点,把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之中,使环境教育融合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之中,促进学生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一主”是指“学科课程渗透”,“二辅”是指“活动课程深化”和“隐性课程熏陶”。一、以学科课程为主渠道,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工作,环境教育同样需要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在现行小学各科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有环境教育的素材,我们发动各科教师,对现有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汇编成一本小学各科教材环保内容目录汇编,里面包括教材内容及出处和相对应的环境教育目标。每学期初我们将自己编写的小学各科教材环保

    5、内容目录汇编分发给每位教师,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环境教育。下面是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点滴经验。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之一。语言文字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这一工具富有强烈的思想感情色彩。通过学习语文,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锻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负载着一定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内容,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环境教育有着天然的、直接的联系。通过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语文学科将丰富的环境

    6、科学知识和热爱自然的思想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之中,使学生在阅读作品、领悟其艺术美的同时,强化了环境意识,激发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的强烈责任感。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中占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涉及自然、动物、植物、风景名胜等题材的文章,如小蝌蚪找妈妈黄山奇石爬山虎的脚等等,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通过适当的教学途径,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和人文景观,体会到美好的环境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美好环境、关心环境和保护

    7、环境的态度和情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语文教学以情感人的特点,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透过语言的美来欣赏自然的美;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手段展现文章表现的意境;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产生喜爱之情,从而乐于在自然中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并对破坏自然的行为自觉加以抵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直接以环境问题为题材的篇目,如太阳、蛇与庄稼绿色的卫兵买猫头鹰我爱绿叶爸爸的咳嗽等等。这些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关系,认识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8、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等等。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明确地指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地指出生物多样性、人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例如讲林海富饶的西沙群岛鸟的天堂在大熊猫的故乡等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环境现状。通过强有力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原先优美的环境会变得满目疮痍?”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批判人类的破坏行为。在教学中既要讲这些地方的美丽富饶,又要讲它们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世界,要了解世界的现状

    9、而不仅仅是过去。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状况,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慢慢地形成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教材一些课文中出现了个别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语言或情节,如:第一册28页“ei”的插图、第六册翠鸟(想逮鸟,因逮不着才作罢)和打打碗碗花(因好奇而摘花)、第十册车塘捕鱼(竭泽而渔)等。对这些课文,教师采取简单的回避并不是好办法,因为即使不在课堂上接触这些内容,在课外阅读和实际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更为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得出正确认识,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除

    10、了上述通过课文教学渗透外,作文教学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描写大自然,赞扬环保行动,揭露破坏环境的行为。以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学习写作调查报告、倡议书等环境应用文,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方面的能力,促进环境交际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每个学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两次关于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当然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区实际,例如:河湖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的原因,也留恋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去让学生写滥

    11、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境恶化等内容的文章,那只能是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地学习环境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数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数学学科的三大任务之一是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正确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工具性学科,因为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技能的发展在实现环境教育的计算技能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计算技能包括收集、分类、分析或统计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技能,解释统计结果。同时,环境教育为小学数学知识的呈现提供了载体,在小学数学

    12、中引进环境教育的实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问题是现实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收集数据。例如,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几个月的平均用水量。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和计算。例如,计算学校把冲水箱改成节水阀以后,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吨水。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例如,绘制本地区一年的降水量的统计图表。对数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还可以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例如,通过实验与调查采集数据、资料,进行野外考察,环保宣传等等。在以上教学活动中,要让每

    13、个学生都参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了教科书上已有的环境教育题材外,教师要尽可能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如,百分率的学习可以通过校园内绿化覆盖率的测量来学习,让学生经历校园绿化覆盖率的测算过程,从中感受到校园绿化对改善学校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常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小学常识学科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自然地理、天文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常识教材的主要知识是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现象,了解他们的性质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

    14、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培养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常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常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重在参与,教师要了解多种学习活动的形式,并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环境教育效果。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大致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收集、考察。如考察环境现状,收集相关资料、样品。观察、感受。用各种感官去了解、体验,如声音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各种声音来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理解噪声的危害。实验、制作。不仅从验证性的角度,还可以从实验材料的角度考虑,如用废弃物品做实验材料。记录、描绘。用数学或美术的手段记录现象

    15、和结果。游戏。游戏的形式多样,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如“拼拼贴贴”,这一游戏可以在属于分类教学的内容中进行,如上呼吸与健康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书上的图片分成呼吸器官常见病、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疾病、如何对公共环境卫生负责、应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等四类。讨论。各种教学活动之后都应有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展览。作为活动成果的展示,如剪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环境考察课是常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学的典型形式,通过考察,学生能将课堂教学和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如考察自然水域和水域的污染与保护两课。前一课以探究考察活动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考察自然水域,使学生明确考察

    16、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制定活动计划:实地考察(到哪里考察、记录哪些内容,如何记录等);收集资料(收集一些有关自然水域污染与保护的资料)。考察结束后,做一个简单的考察报告。第二课以研讨为主,可以办小型展览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资料。展览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本地区的水域情况、自然水域的污染情况、自然水域污染的危害、水域污染的来源、自然水域的保护。研讨时重点讨论三个方面:本地水域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其他地方水域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保护水域不受污染的方法。讨论结束后可以全班共同或以小组、个人的名义写一份保护自然水域的倡议书。为了扩大影响,还可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进行宣传。常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还可以选一两个

    17、项目,如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空气质量的检测、大气降水酸碱度的检测等等,鼓励学生参与,长期坚持搞好。美术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之一。美术教材在小学阶段设有三类课:第一类是绘画,涉及到素描、速写、中国画、水彩画、版画等艺术形式,内容包括画树、鸟、家乡、校园、汽车、花草、动物、昆虫、生活用品等;第二类是工艺,涉及到图案、构成、泥塑、纸造型、环境艺术等,内容包括设计垃圾箱、海报、屏风、手套、鞋子、服装及环境设计;第三类是欣赏,有随堂欣赏和专题欣赏如: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作品。这三大课业对于渗透环境教育各

    18、有所长。首先,在绘画课中临摹和写生这两者都离不开以一定的审美观来审视对象,促进审美观的发展,可以起到在环境中的教育的作用。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用校园甚至野外具体生动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导他们对真实环境的正确反应,帮助指导他们用深情多彩的画笔记下感慨和激动,从中激发学生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和真切愿望。当然也可以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教学树和鸟这一课时,我们的老师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

    19、泪。看完这张画,教师提问:“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回答:“树都被砍光了”“小鸟的家没有了。”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张画,画面上是一片树林,但这些树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似乎在等待什么。有几棵树已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已是痛苦不堪的样子。没等看完这幅画,学生都已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什么。他们很明白这树林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这两张画的欣赏,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树和鸟的关系,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保护树木,爱护鸟类的重要性。在工艺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很重要。小学美术课安排了大量的工艺制作课,它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课,教师

    20、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变废为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会产生许多废品,如易拉罐、纸板箱、牙膏盒、烟盒等,在工艺课中让这些废品得以再利用,制成各种美丽的工艺品,如用易拉罐制成花篮、牙膏盒制成小沙发、蛋壳制成美妙的挂件等等。通过这些手工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要使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还应将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在各种环境节日中,进行相关的学生美术作品展,这不仅能使展出作品的作者有一种巨大的成功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能形成校园环境保护氛围,因而它所能发挥的环境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另外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有潜移默

    21、化的作用。专题欣赏课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如画家笔下的动物、中外儿童美术作品欣赏、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作品欣赏等,对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音乐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产物。在环境教育中,音乐是寻求自然界中天地人和谐的声音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形成追求美好环境的情感。在现行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美好大自然的内容,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在意义,这就要

    22、求教师结合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万物的艺术鉴赏力。如儿歌娃哈哈树苗苗等形象生动的直接描绘了美好的环境,鼓励儿童参与美化环境的行动。还有许多少儿歌曲的主题虽然不是歌颂美好大自然或鼓励学生投身环境保护的,但其内容却涉及自然环境,经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向,可用来进行环境教育。如歌声与微笑不仅表现了人们团结友爱的重要性,还展现了遍地春花的美好画面;再如家喻户晓的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虽然主题是歌颂新中国儿童的幸福成长、培养新中国儿童的共产主义理想,但其中的歌词中反映了碧波荡漾、小船儿推开波浪的怡人的环境,教师可借助美妙的旋律启发学生感受和想象这一怡人的情景,从而快捷有效地使学生认识到优美

    23、环境与人类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并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听唱等,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从而使音乐发挥其强烈的感染力。从这一角度来看,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来使学生产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的情感体验,从而更为直接迅速地促进环境情感目标的实现。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和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山谷静悄悄等,都是激发学生环境情感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利用音乐本身深邃的意境,将能诱发出神奇的魅力,

    24、使学生不仅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呈现的美感和愉悦,让学生在心灵共鸣中获得强烈的环境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关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音乐作品其创作有时代背景,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价值观。如从50年代流传至今的歌曲小燕子,第一段歌词唱出了人们对和谐的环境的憧憬,第二段则向往“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一工业化进程,把它视为人和燕子都喜欢的更为美丽的“春天”,这有悖于环境教育的导向。因此教师在考虑音乐中渗透环境教育时,应当识别一些传统经典作品中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内容,调整或删除一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内容,以使其教学朝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

    25、的环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另外,思品、体育、生活与劳动等其它学科也都负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责任,只要教师去寻找、挖掘,一定也能发现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学科渗透环境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学习环境教育的知识,真正理解环境教育的含义和意义,在思想上树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或补充一些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体现渗透性,切忌牵强附会,本末倒置,落实了环境教育目标,丢掉了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不要停留在单纯地渗透纯环境的知识技能上。二、以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为辅助渠道,培养

    26、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习惯。因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涉及整个教育领域的教育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仅仅通过学科教学来进行环境教育也是不充分的,还需要通过除学科之外的所有教育活动。因此,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活动课程与环境教育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学生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学校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形成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养成学生有责任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单纯地依靠学科渗透显然是难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的,将活动课程纳入到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中,并不是要取代现行学科课程,而是对借助学科进行的认识课程的补充,它既是学生

    27、进一步探讨学科所提供的科学内容的准备,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作了尝试,我们通过组织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来运用和掌握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主题活动、专题活动和专题研究性活动三类。1、主题型活动:我们要求各班结合环境纪念日,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每学期开展12次环保主题活动。如结合“植树节”,围绕“我为校园添新绿”这一主题,在学生中掀起了种花护树活动,低年级学生在校园里认养小树,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小区里认养一片绿地。结合“世界水日”,我们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活动。 “世界地球日”,我们开展“保护地球,洁美家园”活动。结合爱鸟周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以鸟治虫,

    28、保护森林、百鸟图等录像,使学生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通过活动,许多学生自觉动手做鸟窝帮小鸟安家。结合“世界环境日”,我们开展校园、小区环境状况调查活动,如检测学校大气降水的酸碱性。当学生了解到酸雨对人类的危害后,积极参加了学校少先队开展的雨水酸碱性检测活动,当他们发现自己生活中80的雨水属于酸雨时,深深地体会了“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含义。结合“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发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当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排放破坏臭氧层物质最多的国家时,都感到担忧和自己责任的重大,积极开展了“保护臭氧层”宣传活动。“世界动物日”,我们开展了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活动

    29、。以上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比如603中队结合“世界环境日”举行了“争当环保小卫士”主题队活动,在活动前,队员分成四个小队开展“环境状况大调查”,各小队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街道,从大气、水、土地、声音四个角度进行观察、调查。在此基础上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了“我爱蓝天碧水”主题队会,在中队会上各队展示自己的调查收获。如第一小队向同学们展示了四幅反映河道白色污染的图片,说明拍摄时间和地点后,声情并茂地讲到:“同学们!污染的水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带有病菌、寄生虫的水

    30、还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如肝炎、肠炎、伤害、霍乱。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或养殖鱼类,农作物就会枯萎,鱼类就会受害甚至死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残留在植物体内,如果人们食用这些动植物会影响身体健康。人们在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中洗涤、游泳,某些寄生虫会直接透过人的皮肤进入体内,使人得病,血吸虫病就是这样传染的”。第二小队打开现场录制的交通噪音时,队员们纷纷用双手掩住耳朵。一位队员大声讲述:“噪音能对人体听觉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侵害,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使人产生疲倦、焦虑、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等症状。虽然在城区汽车禁按喇叭,但大卡车发动机的声音和部分建筑工地的声音仍在严重

    31、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当另外两组向大家展示出中国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条形图时,同学们脸上写满了疑惑,负责统计的一位队员讲到:“从图示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水平,如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67位,人均森林面积是世界人均值的1/7,排名第121位,人均草地面积为世界人均值的1/2”另一位同学指着中国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图说:“该图显示了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正急剧减少。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共减少耕地约3300万公顷,优质耕地不到耕地总面积的1/2”。随后,老师让大家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寻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措

    32、施,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围绕“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应该怎样保护环境?”这一问题展开畅谈。有的提议给镇长写一封信,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议;有的提议向社会发一份“爱护环境”的倡议书;更多的同学认为,为了让天空明净,河水清澈,让地球妈妈青春常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最后大家表示:我们要在居民楼里设置废电池回收箱,方便大家回收废电池;我们爱鸟护鸟小组活动要继续进行;我们“护绿小队”要严格按计划进行活动,还有要组织“环保宣传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向人们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有关法规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愿意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2、专题型活动:回收废品活动。2000年3月,经全国少工委批准,我校少先队成为萧山区第一个“全国手拉手地球村”,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以“地球村”为基地,组织开展了分类回收废品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废报纸、饮料瓶等。要求每位队员在节约使用学习生活用品的同时,自觉把废品分类放到中队指定的回收箱里。为了把活动落到实处,每个中队都推选出“环保小卫士”,负责指导队员分类回收废品,村委会的小干部负责每周五中午回收各中队的废品。废品回收的过程是一个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学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